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赝品 >

第32章

赝品-第32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臂弓实际上应该算弩,在弓身上设拉环,后面有木槽来放置箭支,并有机簧控制,使用的时候将拉环用脚踩住,双手拉动弓弦上劲儿,然后将箭支扣好,瞄准后扣动扳机,箭支即脱弦而出,射程可达到三四百米,并且能够穿透重甲,算是非常厉害的远程攻击力量了。
  七郎看了看手中的神臂弓,漆黑的弓身光滑润泽,握在手中有一种非常柔和的感觉,粗而极有韧性的弓弦是牛筋所制,木制的滑槽被打磨得非常光滑,箭支放在其中绝对不会有太大的摩擦力,机簧和扳机也设计得非常精巧,每一块组件都结合的密无缝隙,握在手中顿时有一种想要冲天一射的感觉。
  “开——”七郎根本不用那拉环,直接展开双臂将那神臂弓拉成了满月形状,将弓弦搭在机簧之上。
  “小将军真是神力啊——”那小吏大惊失色道,“自我大宋开国以来,还从未有人单以臂力就可以将神臂弓拉开的,莫非小将军是天神转世不成?”
  “哼——”四郎在一旁冷哼了一声,从七郎手中接过那弓,气陈丹田,使足了力气,在那小吏的面前,眼睁睁地同样拉开了神臂弓。
  “虽然有些费力,但也不是说只有神人才能拉开的。”四郎的臂力终是比七郎略逊一筹,来开以后就有些后力不继了,喘了口气后对那小吏说道。
  再看那小吏的表情,很明显是又一次受了严重打击。
  宋军兵器以弓弩为主,弓弩兵在宋军中占六成以上。由于弓弩是主要兵器,所以宋朝时衡量一个人的武艺,都是以臂力作为第一标准的,即看能挽开多少石的弓。当时士卒挽弓的最高记录是三百斤,而一些勇将则更加惊人,可挽四百斤的强弓。不过战时根本用不到这么重的弓,倒是准确性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了。
  也难怪那小吏会吃惊,且不说其他,单就四郎和七郎可以用手拉开神臂弓这一点,就可以奠定他们在军中的地位了。
  接下来那小吏的态度就有了很大的变化,看着我们兄弟三人的目光就如同看着三尊战神一样,在这个以武将个人的武勇程度来决定战争胜负的年代,个人的实力就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在战场上生存下来,最终得到许多人都看不到的权势和富贵。
  又向里走了一段儿路,我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抛石机。
  以前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这种东西,今天有幸考究了一下,发现它大致上应该算作是一种费力杠杆的实际应用。在一个木架子上横设一轴,轴的中间穿有韧性的长木杆作为抛杆,杆的一端结上一个用绳索联系的皮囊,囊中可装巨石,另一端则连结上几十条到百多条绳索,士兵们各执一端,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巨石抛出,当然抛出的不一定是石块,也可以抛射燃烧着的火球等物。据那小吏介绍说,在官渡之战时,曹军曾用抛石车击毁袁绍军的橹楼,因发出的石弹在空中飞行有声音,当时也被叫做霹雳车。


第二十二章 兵器司中(下)
  “可惜了!这东西好是好,就是不利于野战,若是我们去攻城的话,自然是多多益善,现在就——”四郎也是初次见到抛石机,围着高大的木架子感慨了一番后摇头叹道。
  “为什么?”七郎不明所以,开口问道。
  四郎在地上用一支长箭画了个图形说明道,“若是攻城,敌人大都在城墙之上防御,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固定,我们使用大量的抛石机可以给对方以极大的杀伤,并且能够压制来自城墙上的攻击,只要密集地抛射之后,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冲上城头,反之,如果是来防御的话,对方在城外的位置变化比较灵活,而抛石机的射程比较固定,效果就差得多了。”
  “哦,是这样啊!”七郎点了点头,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四公子果然是将才!”那小吏对于这些器械的用法自然是非常熟悉,听了四郎的话后点头称赞道。
  “其实还有一点,”我听了四郎的话以后,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就补充道,“大型的抛石机,虽然杀伤力大,射程远,但是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它往往需要几十上百的人来操作。兵法有云,十倍以围之,攻城的一方,通常要动用大量的军队围城,相比之下城内的士兵数量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应付攻城的一方还忙得焦头烂额,又怎么可能使用这种耗时费力效果又不明显的工具?”
  那小吏听了之后无语,惟有连连点头而已,表示严重同意。
  接着再往里间走,就是些放置金属器具的房间,闪着黝黑的光泽的铁蒺藜被绳子穿起来,一串串地码好,挂在架子上,这些是用来防御敌人的骑兵部队的,大片的铁蒺藜撒下去,可以极大地阻碍敌军的进程,再配以远程攻击力量,如弓箭手的齐射,可以给对方以沉重的打击。不过,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你有计策,人家就有对策,现在的铁蒺藜虽然也能给对方造成一些威胁,却早已经没有当初时的威力了。
  “不过,如果把这些铁刺装进我的手雷里面,威力岂不大增?”我想到这里,立刻指着那些铁蒺藜对那小吏说道,“这个东西,给我装上两大车,还有那抛石机也弄上个十来辆。”
  “没问题,没问题。”那小吏殷勤地提醒道,“三位将军不来挑点儿兵器吗?内库里面可是有不少百炼精钢打制而成的兵器呢,难得皇上有圣喻,几位千万不要客气呐!”
  “那还用说——”我们三个人乐哈哈地答道。
  内库的东西果然是百里挑一的精品,我信手拿起一柄马刀,入手沉重,刀锋处被淬得幽蓝,刀身上隐约可见捶打时的痕迹,经过磨砂处理后的刀把刻着虎头纹,拿在手里顿时感觉到一种锋芒被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连精气神都提高了几倍,杀气顿生。
  这东西同我们平时看到的耍江湖卖艺的或者是武术比赛用刀可不一样,那种薄铁片子根本没法子用来砍人,真正的战刀的刀背就有一指厚,重量至少有七八斤,就是用刀背砍过去,也能让人筋断骨折。用手指在刀身上弹了一下,一阵嗡嗡的声音传了出来,发出令人胆寒的刀鸣。
  “好刀!”我不由得赞叹了一声。
  “过瘾啊——”七郎却是发现了一支纯钢打造的狼牙棒,重量超过了两百斤,舞在手中虎虎生风,口中不住地称赞道,“老是嫌家里的兵器太轻,今天可算找到趁手的家伙了!这么重的狼牙棒当头砸下去,不死也得把他的马压趴下!”
  “粗鲁——”四郎很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道,他选了两把宝剑。
  “有没有好一些的铠甲?”我忽然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战场上说不定会遇到多么凶险的情况,没有好的防护用具是决计不可的。
  “真是巧了——”那小吏鼓掌笑道,“三位将军来得正是时候,上个月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送来的一批夏州工匠冷锻的锁子甲,刚刚收入内库。”
  “锁子甲?!哈哈哈哈——”我忍不住心头狂喜,这可不是等闲可以碰得到的超级好装备,立刻叫道,“全部取出来,给我们打包带走!”
  中原的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锁子甲却与中原的甲胄制法不同,它又称环锁铠,据说是从西域传入,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只环与另外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铠如环锁,射不可入,中原虽然也有人仿制,但比较起来效果要逊色不少,一副锁子甲,够得上一户中等人家的家当了。
  那小吏哀号一声,可怜巴巴地说道,“小将军,您可不能全拿走啊!卑职这里总共才有十几副锁子甲,要是都给了您,回头上司问起来,小的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怕什么?”我断然拒绝道,“大不了你不在兵器司做了,到我们天波府去报到,少不了你的好处!你现在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小吏,到时候我给你七品的官秩!”
  “此话当真?”那小吏闻言有些心动。
  “杨家的人什么时候说过白话!”四郎在一旁替我答道。
  “哎——”那小吏终是没有经受住诱惑,一拍大腿道,“我冯老二豁出去了!不就是几副锁子甲么!只要三位公子肯信守承诺,我何妨给你们看些更稀罕的东西!”
  那冯老二率先向前走去,原来这兵器司的最大库房,竟然是建立在一座山洞之中,若非我们亲自来查看一番,光凭脑袋绝对是想象不到的。
  “老六,你骗傻子来着?就是老爹他也没有任命七品官的权力吧?”四郎悄悄地拉着我的衣袖说道。
  “嘿嘿,老四你不是也没有反对嘛!十几副锁子甲呢!骗骗傻子又有何妨?”我低声笑道。
  七郎的耳朵很尖,跟上来悄声说道,“你们两个都不怎么厚道!”
  “哪有你说话的份儿——”我同四郎异口同声地将七郎的话顶了回去。
  走了一段儿山洞,眼前出现了一道厚重的石门,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冯老二从腰间摸出一把巨大的钥匙来,塞进石门上的一处机关,一边用力转动着,一边对我们絮絮叨叨地说道,“这是间老库房了,自打前唐的时候就有,后来毁于兵火,我到了这里以后闲着无事,逐渐把它收拾出来了,里面还是有不少稀罕物事的,若不是有心跟着几位将军发财,我还真不想把它打开呢!”
  “看来这扇门还是半自动的呢!”在我们的惊异目光中,那扇大石门伴着一阵低沉的摩擦声向一侧滑去,露出了一个两丈多宽一丈多高的大洞来。
  “咦?里面怎么会有灯光?”冯老二惊奇道。
  “不仅有灯光,还有人呢!”四郎接了一句,感到有些不对劲儿,看了我们两个一眼,兄弟三个抄起手边的家伙,排成一行,堵住了大门。
  按道理大门是从外面锁上的,钥匙又在冯老二的手上,除了他别人怎么可能进得来?冯老二也想到了这一点,手里抓了把铁尺躲在我的身后,身子有些颤抖,只把脑袋露出少许,大声对里面喊道,“里面是谁?赶快出来!再不出来我们可就要杀进去了!”
  光影摇动之中,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因为是背光,所以看不出相貌来,手里似乎捧着一件卷轴般的事物,向我们走了过来。


第二十三章 武备真藏(上)
  “呵呵呵呵——”那人在里面一声长笑,接着身形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我们的身前三尺,口中大声叱责道,“冯老二,你私藏违禁之物,该当何罪?”
  那冯老二吃此一惊,双腿站立不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口中不住地辩驳道,“你是哪里来的?不要血口喷人!没有!没有!”
  “陈老祖?!你怎么会在这里?”我看清了对面的来人,苦笑着问道。
  “哈哈——”陈抟从阴影里面走了出来,不无得意地笑道,“知道你要上战场,皇帝定然准许你们来此地发些小财,老夫就在这里等着你们,果然被老夫料中了吧?”
  “原来你老人家是专门为晚辈来送行的呀!”我见四郎看得一头雾水,就代为介绍道,“这位就是威名远播的华山陈老祖,当代的八大宗师之首!这两位是我家四哥!”
  “原来是白云先生到了,晚辈失礼了!”四郎哑然,不由得很惊奇地看了我一眼,心中想到这白云先生不论是在武林中还是在朝堂上,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居然能与我如此熟识,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几位少歇,老夫还有话要与他说。”陈抟与我们打了个招呼,转而对坐在地上的冯老二横眉质问道,“冯老二,你私藏国宝,可知罪吗?!”
  那冯老二嚅喏道,“此洞也在兵器司的库房之内,并非小人的私宅,小人并无私藏违禁物品,何罪之有?再说这里除了几个铜人有些蹊跷外又有什么宝贝?”
  陈抟叹道,“虽然你并没有违反朝廷的律法,但是你的私藏行为已经损害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怎么能说无罪?难道你心里不清楚吗?”
  “不就是一些希奇古怪的东西么?怎么可能?”冯老二有些不服道。
  “哼——”陈抟瞪了他一眼,领着我们走了进去。
  里面的火烛已经被陈抟燃起,四周看看,大约有三间房子那么大,里面依次排列着四具铜人,看那样子,已经很有些年头儿了,我走上前去摸了一下,上面有铭文,仔细辨认了一番后,发现居然是唐德宗时期铸造的,铜人背后的碗口大字宛然如新,每具上面一个,合起来正是武备真藏四个大字,却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来历,不由得将疑惑的目光转向陈抟。
  “这些都是武备铜人,用来秘藏兵书的,谁知道居然被湮没在这里,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