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赝品 >

第227章

赝品-第227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个人原本从军就是为了出将入相的,此时既然得不到真宗的重用,自然心中满是怨言,闻得我近在咫尺,便悄悄地跑了出来,想要到我这个春风得意的年轻王爷这里来,发一发牢骚,倒一倒苦水。
  听了这些事情的经过后,我呵呵一笑道,“我当时什么事情,不过是受了点委屈罢了!想当初我在江南做官,事事办的如意,不也是被先帝给招回了京师,做了一段儿时间的冷板凳么?你们两个坏就坏在跟我走的太近了,如今皇帝对我心存芥蒂,又怎么敢放心用你们?若是你们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面,闭门不出,说不定皇帝还会考虑重新启用你们,可是你们现在居然跑到我这里来诉苦?天啊!我看你们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啊?不会吧——”两个人互相看了看,同时苦笑起来。


第十八卷 河东攻略
第一章 重归故里
  郑途与石崇义,这两个人虽然是世家子弟,却没有沾染上多少不良习气,或许也跟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有关系,关西郑家自从郑恩死后,已经有些一蹶不振了,尤其是太祖皇帝死后,太宗对他的旧人并没有照拂多少,甚至在骨子里面还有一些个排斥,而石崇义的祖父石守信,更是当年拥兵据地的大节度使,虽然后来杯酒释兵权做了富家翁,朝廷对于这些人还是不太放心的。
  尽管两人的天资聪慧,又在汜水关之战中大显身手,连吕端等人都赞不绝口,可是真宗一旦掌握大局之后,立刻将两人闲置,由此可见皇帝对于世家的顾忌心理,至于同我相交甚厚云云,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既然你们现在闲着无事,不如帮我做事如何?”我忽然突发奇想地说道。
  “哦?”两个人都是一愣,不知道我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我心中的想法却已经成熟起来,便对两个人将方案细细地解说了一番。
  如今真宗似乎对我有些不满,但是也绝对不敢得罪我这个实力雄厚的诸平西王,毕竟西北大军在河北战场上破解天门阵时的表现他是非常了解的,如今朝廷与楚王的叛军正在激战,平白地树起一个大敌来,对自己一方显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如今我借口防备叛军进入山西,硬是赖在山西南部不走,朝廷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是一再派使者来催促,要我拿出些实际行动来对付叛军,在我地部下斩杀了楚王的一员将领以后。这种情况才略微有所好转,大概是以为我跟楚王之间会因为此事产生无法弥补的隔阂。
  但是西北地三万大军停留在山西始终是朝廷的眼中钉,与其天天让人家惦记着。还不如我自己想个折中的办法出来。既可以得到这资源宝地。又可以避免不遵朝廷号令地口实,因此我才想到在朝中物色几个可以为我所用地人选,以之来取代现在山西地控制者。
  郑途与石崇义无疑就是自动送上门来的最佳候选人。
  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是天纵英明,而且运气超好,才想着有点儿瞌睡,老天爷就送来两只绣花枕头。而且都是名牌的!
  “我欲以平西大将军的名义,向朝廷保荐两位兄弟为并州与晋州的安抚使,全面担负起抵御叛军入寇山西的大业,不知道两位贤弟意下如何?”我直接说明了自己地想法。单等两人表态。
  郑途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有些疑惑地问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朝廷不太可能答应吧?”
  我笑了笑道,“怕什么!如今我也有任免官吏的权力,到时候给朝廷上个表章意思一下就可以了,难道还真的要他们同意才行?”
  石崇义吐了吐舌头,有些惊骇地说道,“老大你现在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这样的话,放眼天下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郑途想了想后回答道,“如今我们在朝中的关系算是彻底断掉了,新皇帝可不像先帝那么念旧,既然兄弟希望我们出来做些事情,那还有什么好思量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点事情就当时打发时间罢了!”
  “你的意思如何?”我又问了问石崇义。
  石崇义点了点头道,“不给你当长工,难道还要去为别人卖命不成?起码不用担心被你给卖了是真的。老郑既然答应,我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咱们兄弟还是要在一处厮混的!”
  “如此甚好!”我高兴的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如今局势混乱的很,楚王和皇帝两虎相争,咱们也没有必要搅进去,没有好处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郑途同意道,“老大你现在还不到三十,就已经是平西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再往上就只有黄袍加身一条路了!看看你立下的大功,朝中谁人不嫉妒到眼红?继续跟着皇帝混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没错!”石胖子也赞同道,“想当初咱们家可是跟太祖皇帝平起平坐的朋友,结果怎么样?太祖皇帝固然是发达了,可是怎么这些旧人转眼间就不吃香了!先祖回忆起来那段儿日子,尚且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被皇帝惦记的感觉真是不爽啊!赶到了子孙辈儿上,连锅都快揭不开了,否则你以为谁会愿意连修庙的钱都拖欠啊!”
  我连连点头,知道这两位兄弟对这个是深有感触,石胖子的祖父与洛阳城共存亡,也不过换回来一个虚名而已,子孙后代们没落到什么好处,反倒是处处受排挤,说到底还是打压武将的心理在作怪。
  郑途接着笑着对我说道,“我们两个跟着老大你也不图别的,只求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行,想来你总不至于亏待我们,将来有朝一日你真的再进上一步的话,多给我们些田地宅院金钱美女就心满意足了!若是再封我们一个什么王的,兄弟们勉强也就接受了!呵呵——”
  三个人一同葵罕起来,就此将事情给敲定了。
  于是我便给真宗皇帝上了一道表章,上面说楚王领兵作乱,三晋人心恐慌,今有关西郑氏之后郑途及河洛石家长孙崇义者,天资聪慧,素有雅望,前者在江南为宦生命甚好,后者与汜水关前大战楚王,出力颇多,平西大将军以此二人保荐为晋州及并州刺史,统领所部,以拒叛军。
  真宗接到表章以后大为恼火,心想这分封官吏,原本是我家之事,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外姓诸侯王说三道四了?待要下旨申斥之时,被王钦若给劝住了,直道现在形势比人强。朝廷虽名存而实亡,如果不打退楚王地叛军,这河洛之地都未必能够保住。更顾不上什么山西了!起码现在平西王还是愿意为皇室出力的,何苦逼得他站到楚王那边儿去?
  再者被举荐的两人都是平西王地把兄弟,这次在汜水关前立下了大功。却没有得到朝廷应有的表彰。此次保荐之事。多半是平西王为了兄弟出气,却也不可当作他挑衅朝廷威严,他肯向朝廷上表,就说明心里面还是承认朝廷,承认皇帝的权威地!
  思虑再三之后,真宗也无话可说。想一想西北地几十万大军,确实得罪不起,既然如此,山西是铁定要变成姓杨地了。倒不如顺水推舟,再给郑途和石崇义加几个虚衔,也好使他们自矜身份,不至于变成平西王对抗朝廷的死党。
  几日之后,我们便等来了真宗的特使,带来了对我先前所上表章的批复,同意了我以郑途为并州刺史,以石崇义为晋州刺史的要求,并以两人先前在汜水关前英勇作战抗拒楚王叛军的事情为由,分别加封两人为河东路节度使与永兴军路节度使,并赐予节度使地节杖兵符等物,赏紫袍双鱼袋。
  “这不是坑我么!”石胖子看到对自己的任命居然是永兴军路节度使,不由得对着我苦笑起来。
  郑途所封的是河东路节度使,实际上就是管辖山西这一块儿地方,而封给石胖子的永兴军路节度使,所管辖地确实黄河以西陕西大部,也是我现在所占据的地盘儿,难怪胖子会愁眉苦脸了,看来真宗皇帝这个时候还不忘记耍点儿小心眼儿,给我们之间制造些小矛盾。
  若是我同意了朝廷的任命,则应当将永兴军路所辖的地方交给胖子管理,就等于向外界表明朝廷对于西北,对于平西王,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若是我不同意,则说明了我们三个人之间的关西也不是很铁,还是有机可乘的,到时候自会寻找时机来里间我们的关系。
  三个人都是聪明人,立刻就看透了真宗所打的小九九,但是如何处理就是我的事情了。
  “管他什么皇帝不皇帝的,这个屁大的节度使,不领也罢!要是给我一个河北东路节度使作,或者是淮扬路节度使还差不多,从老大的地盘儿上分地皮,明显是想要里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嘛!”胖子一点儿也不客气地说道。
  我笑着摆了摆手道,“一个节度使算什么,到时候你们都是要封王的,难道老大我连这么点儿度量都没有么?”
  两个人都笑了起来,确实,相比起多两个好帮手来说,一个节度使算什么?
  不过说是这么说,也不能让朝廷觉得我们默认了他们的诡计,于是我将两个人的位置对调了一下,以石胖子为河东路节度使并州刺史,以郑途为永兴军路节度使晋州刺史,算是将山西的大部从名义上划入了西北军的势力范围。
  这样一来,既使众人知道了我对朝廷的决定所持的态度,又使人明白了我跟郑途石崇义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如此一来,真宗的小九九算是落空了,而且从名义上为西北军吞并山西提供了基础。
  楚王得知此事后,笑着对部将们说道,平西王终于跟朝廷有了隔阂了,咱们可不能太不争气了,就算是攻不进汜水关,这已经占领的洛阳可不能放松啊!
  转眼之间又到了腊月中,望着降落在三晋大地上的第一场雪,我忽然有些想家了。
  不是现在这个家,而是在前世那个家,那个文物贩子赝品大师的家。
  “晋州这地方,人杰地灵,兄弟你做了这一方刺史,可要多用些心才是。”我对石崇义说道。
  石崇义骑了一匹高大的青色马匹,一身紫袍看起来虽然威风,却与他的身形不太相衬,一个圆滚滚的肚子里面装的绝对不是炸酱面,石崇义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口应承道,“哥哥尽管放心便是!小弟我理会得!只是你那西北骑兵,得给我留下些个才好做事!”
  “这是自然,何须贤弟动问。”我笑着回答道。
  这一次北上是为了送两位把兄弟上任。顺便回到西北去过年。
  虽然皇帝同意了两人地任命,但是晋州与并州都是有人驻守的,尤其是并州。因为位置重要军事意义非同一般,更是驻有重兵,敏蹲楚王作乱。
  天下各军州都渐渐有了拥兵自重的苗头。如果单凭一张嘴就想顺利地接受并州。似乎不太现实。而且有一个问题始终梗在我地咽喉肿,没有得到解决,就是那三关五寨的兵马和归属问题。
  事关重大,我留下一万兵马驻守风陵渡口,同郑途与石崇义一道北上,来到了晋州。
  先前我在晋州留下了两万人马。并没有入城,但是两万大军驻扎在此地,无论地方官是谁都坐不稳的。
  晋州地知州年纪不是太大,约摸四十上下。操着一口地河洛口音,显然是从京畿道出来地官员,此人姓石,名破虏,是一榜进士出身,在晋州任上已经做了三年,官声相当不错,也很有能力,晋州府最近一直是物阜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我们一行人才到晋州城,便有得到了消息的晋州知州前来相迎。
  “下官晋州知州石破虏,叩见平西王千岁!”石破虏见到我后,便跪倒在地上,行了个大礼。
  “石大人请起。”我看了看此人,一脸慈祥的样子,眼神清澈有神,显然是富贵之相貌,再联想到一路上所见所闻,便觉得此人的才能不止于此,如今被我们给撵走的话,未免有些太可惜了,于是便起了接纳的心思。
  “外面天寒地冻,还请王爷和两位大人入府中说话。”石破虏起来之后,将我们迎入了府衙。
  晋州府衙修地富丽堂皇,牌楼很高,明晃晃的瓦当说明了这座建筑保养的很好,衙门里面的影壁上也粉得白白地,朱门黑钉,个个铮亮,一路上的环廊曲折别致,很是有些味道,再衬上遍地的白雪,一树树的红梅,确实令人赏心悦目心情大好!
  进了暖阁以后,立刻有人奉上暖茶,以及用来暖手脚的小铜炉来,炭盆也在屋子里面摆了几个,温度恰恰好。才坐了下来,就有仆人将热腾腾的点心等物端了上来,接着酒菜就摆了满满一桌子,都是刚刚做好的,犹自冒着热气,我看了一眼,便发现当中一只铜火锅格外惹眼,香喷喷的气息扑面而来,顿时心情大好。
  “石大人真是有心了。”虽然我们是来找碴儿的,可是见到石破虏如此接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