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赝品 >

第104章

赝品-第104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皇帝也真是够抠门地,从来没有赏接过我金银什么地,却尽是一些不值钱的爵位,我一个堂堂地驸马,又是手握权柄的知州,要这些虚名有什么用?”闲着没事儿的时候我发牢骚道。
  公主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谁说爵位没有用了?到了年底的时候。总要发一些度支银子的,虽然不算多,买买脂粉还是够用,再说相夫君这般年纪的贵胄子弟,若是没有皇帝的接外赏赐,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八九品的承议郎之类地恩荫爵位,只是脱离了平民而已,哪有夫君你现在如此风光呢?如今你要资厉有资厉,要名望有名望,要战功有战功,他日皇帝若是有心,招夫君回朝,很有可能就直入朝阁,封候拜相了!”
  “封候拜相啊,那岂不是就会很忙?倒时候哪有时间陪夫人聊天解闷儿?我看还是免了吧,这么辛苦的活儿应该留给别人去做呢——”我搂着公主的小蛮腰,轻笑道。
  公主在我怀中扭动着身体,有些不依地说道:“我家夫君如此人才,岂是一个区区的知州所能满足的?要做就做那经天纬地的大事,立那定国安邦的伟业,怎么能在自家庭院中消磨了青春年华呢?”
  我轻轻地点了一下公主的小鼻尖,呵呵笑道:“你说的倒轻松,身为宰辅,那个不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所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呀,岂是表面上看的那么轻松!“
  “这样啊,那还是不做好了!“公主吐了吐舌头说道。
  “这却不是你我说了能算的!“我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道。
  院子外面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公主直起了腰身,正襟危坐,我也整理了一下衣物,站引起来,负起手来在院子里面踱了几步,抬头看那缠满了长春藤的回廊。
  一名穿着禁军服饰的军官在李若虚的陪同下直接闯了进来,满头满脸的汗水,衣服上面有很多被汗清淹湿后留下的白脸,看来是赶了几天的远路。
  “报大人,京师六百里急件!“那军官双手将背后包袱中的被火漆封着的密件递了上来,似是松了一口气。
  我接过急件,一边拆封,一边吩咐李若虑道:“若虚,请这位兄弟去客房体息一下,给他弄些吃的,京师到这里,路上辛苦了!”
  李若虚顿命,带着那军官下去了,院子里面又剩下了我同公主。
  “却不知道是什么急件?”我的心里面非常纳闷儿,上个月皇帝才升了我的官儿,时隔不到一个月,就又急匆匆地派人前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
  一张非常平常的信笺露了出来,上面的字迹也非常潦草,只是信笺上面盖着的大印却很有分量,是皇帝的大宝,另外还有几位宰相同兵部的印鉴,而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信息更是令我胆战心惊。
  “圣驾被困金沙滩,速来勤王!”
  下面则是一列长长的名单,一共包括了天下十三处军州的二十余位将领,其中赫然就有苏州知事上护军驸马都尉杨延昭的名字。
  金沙滩!
  沙里澄金!
  那不正是杨家折戟沉杀消磨殆尽之处么?我的双手禁不住颤抖起来。


第九卷 宋辽战争
第一章 烽烟再起
  “夫君,你怎么了?”公主从来没有见过我如此失态,不由大惊道。
  在她的眼中,我一向都是那个遇事沉着稳定,万丈波涛中胜似闲庭信步的智者,却从来也没有想象过我也会有失魂落魄的这一天。
  “完了——完了——”我有些辞不答意地失神呓语道,眼神中尽是一片慌乱。
  原来今年六月的时候,右武卫大将军,知忻州事,长宁候赵德隆薨,半夜时分,北方有赤气如城,至明不散。诸人以为是天降异象,便有知雄州事贺令图等请伐契丹,以取燕,蓟故地。朝臣们也对此事议论纷纷,太子洗马王钦若更是大力怂恿太宗皇帝择机出兵,成就一代英主的名号。
  经不住众人的一再怂恿,太宗皇帝早已经忘记了当初兵败高粱河时的惨状,决计厉兵秣马,再次出师北伐。
  七月,太宗皇帝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副之;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以其众出雄州: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
  参知政事李至由于反对出兵北伐,被罢为礼部侍郎,群臣恐惧,不敢再谏。八月,又以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以王冼为监军,出兵雁门。
  大宋兵马分成东,中,西三路,共四十余万大军,卷起遍地烟尘,旌旗相摩遮天藏日,一路向北疆掩杀过来,声势十分浩大,令契丹人心胆俱寒。
  契丹人遣使责问宋师何以无故进攻大辽国土。曹彬回答说西复李继迁叛宋出逃,罪大恶极,而辽国却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青等州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明显是与大宋作对。图谋大宋地国土,我皇帝仁慈,若辽人能够交出李继迁,或许还能有一丝回转的余地。
  辽人自然不肯答应,于是一场大战就拉开了序幕。
  八月初。曹彬与契丹兵在固安城南交战,大破敌军。克其城。接着,田重进战于飞狐之处。又破之。潘美自西陉入,与契丹兵遇,迎头痛击,契丹兵不敌后退,潘美追至寰州,活捉其刺史赵彦辛,辛以城降。继而,曹彬再克豚州。潘美围朔州,其节度使赵希赞以城降。田重进战飞狐北,活捉契丹西南面招安使大鹏翼,康州刺史马硕,马军指挥使何万通。三日后,曹彬大败契丹军于涿州南,杀其相贺斯。潘美率军攻至应州,其节度副使艾正,观察判官宋雄以城降。司门员外郎王延范与秘书承陆坦,戎城县主簿田辩,术士刘昂坐谋不轨,阴谋败露后被当街斩杀。
  参加北伐的诸路大军节节胜利,太宗皇帝惟恐自己的臣子们把所有的事情都给搞定,因此不顾众人的反对和劝阻,急不可耐地全副披挂,御驾亲位,来到潘美军中行营。
  八月下旬,曹彬的军队被契丹人偷袭,大败于岐沟关外,收众夜渡拒马河,退屯易州,知幽州行府事刘保勋战死。九月初,太宗皇帝召曹彬、崔彦进,米信等回师,命田重进屯定州,潘美还代州,并将云,应,寰,朔等四州吏民及吐浑部族,分置河东,京西。
  中,东两路大军还没有返回,太宗皇帝所在的西路大军却被突然而至的契丹大军重重围困起来,被围困在方圆不到十里地一片浅滩上。
  虽然只是九月的天气,可是关外的夜晚已经变得异常寒冷,所谓胡天九月即飞雪,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不但令大宋君臣们猝不及防,也令围困在四周地辽军感到了一些烦恼,冬季的战争,确实比平时更要残酷得多。
  临时搭建起来的大寨中升起了处处炊火,士兵们开始围在一起煮饭并取暖,食物是非常单调的白粥,所幸还有些肉干可以放在其中调剂一下口味儿,使之不至于太乏味。
  零落的椰子声响了又停,停了又响,很显然是契丹人地骚扰,即使在吃饭时间,他们也是不肯让大宋的军队稍微安心一下地,不少人开始低声诅咒那些在头上扎着小辩子的北方蛮夷们,同时从怀中仔细地掏出一两只红薯来埋在尚未烧完地草灰中烧烤。相对与没有什么营养的白粥来,这东西更管饱一些。
  太宗皇帝全副披挂地站在营地里面,神色非常复杂,容颜也有些憔悴,完全没有了上次亲率大军位伐北汉时的意气风发,内侍总管王继恩小心地侍立在一旁,几名随军的大臣们也都战战兢兢地跟在他的身后,大气也不敢多出一声。
  “陛下,该用膳了。”一名内侍提着只方形的雕漆食盒悄悄地跟了上来,小声提醒道。
  太宗皇帝丝毫没有理会他,径直顺着营地中的通道向前走去。
  王继恩对着那内侍摆了摆手,又使了一个颜色,将食盒接到手中,静静地跟在太宗皇帝的身后,一行人继续向营地深处地大帐走过去。
  太宗皇帝的心里面非常懊悔,当初那么多的朝臣劝阻自己不要出征,自己怎么就听不进去呢?如今才知道,亲冒矢石的滋味并不是好受的!尽管自己的手上还有十万大军,外面还将会有接源不断的勤王兵马将要赶到,可是,现在距离自己不到五里之外的四周,都是契丹人的骑兵啊!那可是人数远远超过了二十万以上地大军!
  “对方的统兵大将究竟是谁呢?”不光是太宗皇帝有些摸不着头脑。便是其他的大臣们也是一头雾水。
  直到现在,宋军仍然没有搞清楚契丹人的主帅是何人,根据战前得到的线报,契丹人的皇帝耶律贤身体一向不好,国事都托付与皇后萧氏,几位掌兵大将如燕王将匡嗣,北院大王于越休哥都在封地,按道理说附近并没有什么名将啊,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大一股敌人来呢?以这个数量上来看,统兵的怎么也得是一位王爷的身份呀!
  “皇上。潘大人和杨大人回来了。”王继恩提醒道。
  “快让他们进来!”太宗精神一振,急忙吩咐道。
  全副甲胄的潘美与金刀杨继业走进帐内,身上地金属披挂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看到了太宗皇帝后抱拳行了个军礼。潘美谢罪道:“臣等甲胄在身,无法全礼,请皇上怒罪。”
  “无妨,事情办得如何了?”太宗摆了摆手。有些焦虑地问道。
  潘美欲言又止,动了动嘴唇后回道。”还是请杨公来说吧!”
  杨继业也没有推辞,单刀直入地为皇帝介绍道。“臣子小七已经闯出重围去搬救兵了,相信十三处军州的兵马很快就会赶来勤王。目前辽兵虽盛,却没有展开攻势,依微臣的拙见,应当是在等人,臣等方才在帐外讨议了一番,都主张在契丹人发起进攻之前,率领大军从四个方向突围。但不知圣意如何?”
  “仲询地意思如何?”太宗皇帝现在已经没了主张,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最信任的潘美。
  “杨公之言正是臣等心声。”潘美点头赞同道:“目下辽兵军势正盛,若是我大军与之僵持,虽然未必会败给他们,可是我军粮食给养都无法保障,久战必成疲兵,此举断然不可取!不若趁现在军力尚在,选择重点突围方向,奋力一搏,先冲出重围后再做计较!“
  太宗有些意动,却又犹豫道:“只是这样一来,此番北伐的一片心血又付之东流了!回复汉家河山,却要等到何年何月啊!“言夏有些唏嘘不已。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陛下无须计较以时以地之失,燕云十六州之地,我们迟早是要夺回来的!”杨继业在旁劝慰道:“现下最重要的是保护陛下地龙体,先杀将出去,以后总有卷土重来的一日。”
  “是啊,陛下!”周围随侍地几位大臣也纷纷劝谏道。
  “看来也只好如此了——“太宗沉吟良久后终于下了决心,重新抬起头来命令道:“着令全军休整,只携带紧要的物资,轻装简行,待时机一到便突围!命潘美为主帅,杨继业为副帅,文武官员悉听调遣,有违令不遵者——斩!“
  “臣等领旨!“众臣喏然道。
  “潘公,杨公,请先留步——“
  潘美同杨继业正准备离开时,后面有一个人急急地追了上来,两人回头一看,正是监军王冼,脸色有些难看。
  “监军大人有什么指教?”潘美皱起眉头问道。
  王冼气喘吁吁地赶上来后,擦了一把汗,贼头贼脑地看了一下周围,方才小声问道:“我们要突围,还是越快越好呀!不知道两位将军是否已经有了腹案?不妨说出来大家推敲一下?”
  潘美皱了一下眉头,有些犹豫。虽然说王冼也算是皇帝面前地红人,担任监军重职,但是这人的品行却令人不敢恭维,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奸佞小人,当初他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翰林,后来穷于钻营,构陷上官,很是做了不少的昧心事后,才一步一步地爬了上来,若不是皇帝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实在没什么人愿意同他为伍。
  杨继业却看不惯王冼的这种小人嘴脸,当下毫不客气地拒绝道,“此乃军国大事,干系重大!若无皇帝的御准,请恕我等无可奉告!军情紧急,杨某就不奉陪了!”说罢拂袖而去,将王冼晾在一旁。
  潘美见杨继业如此干跪,当下也不再多言,朝着王冼拱了拱手后也告辞而去。
  “嘿——“王冼受此冷遇。心中大是恚怒,脸上面一阵儿青一阵儿红,望着杨继业离去地方向,一双小眼睛里面尽是恶毒地神色,良久后才狠狠地一跺脚道:“杨继业啊杨继业!你不过是一个降将罢了,就算是皇上宠着你,也只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