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航海 >

第28章

三国大航海-第28章

小说: 三国大航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不过你不用陪我了,有阿英陪着就行,你们去玩吧。”

    孙绍哈哈一笑:“有小月儿在那里叫,哪里还有鱼,鱼屁都没有,我还是陪阿母吧。”

    桥月一吐舌头,咯咯的笑着,也不反驳。

    大桥笑笑,也不推辞,几个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慢慢的向山顶走去,脚下的木屐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桥英母女一左一右的陪着大桥,一边走一边轻声的说着什么,孙绍背着手,不即不离的跟在后面,看着大桥拂动的衣角下雪白的罗袜,若有所思。敦武带了几个孔武有力的护卫,远远的跟在后面。

    走到山顶时,平常很少运动的大桥已经有些气喘吁吁,只施了淡妆的脸颊上飞起了健康的红晕,细腻的皮肤有些微汗,在阳光亮晶晶的,煞是动人。孙绍随意间的一瞟,便有些出神。

    “阿满?”又羞又恼的大桥不快的轻声叫道。

    “嘿嘿。”孙绍自我解嘲的一笑,负着的双手换到胸前,拱手而立,讨好的笑道:“阿母的气色最近好多了,白里透红,与众不同。”

    “巧言佞色。”大桥嗔道,“你过来,我问你,至尊让你去建邺做官,你为什么推辞不去?”

    吕青主动上门的当天晚上,孙权的命令到达吴县,让孙绍到建邺去,至于什么官,他倒是没说,只是说了一通空话,说如今世事艰难,孙绍作为孙氏宗族,不应该安于享乐,应该为家国效力,让他尽快把家搬到建邺去,届时给他授官任职。但是出乎大桥的意料,孙绍婉言谢绝了孙权的命令,并且亲笔回了一封长长的书信,在信中,他十分恳切的说,自己不想离开吴县,一来父亲孙策、母亲吕氏的墓就在吴县,他要经常上坟,二来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才能,不过是匹夫之勇,做不了什么大事,孙权手下能人众多,有他一个不多,没他一个不少,而作为孙策的独子,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娶妻生子,延续孙策的血脉,不是什么建功立业。最后,他再次向孙权请求,允许他独家经营各县的新酒,以此生财,也好减轻孙权的负担,免得他无功受禄,招人非议,连累了孙权的名声。

    大桥对他的举措十分不解,她一直认为,孙绍不是不想做官,他现在和以前一样想建功立业,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更聪明的方法而已。现在这个方法奏效了,他应该顺水推舟,高高兴兴的去建邺才对,为什么他又拒绝了?难道他真想做个陶朱公?

    孙绍没有说话,看了一眼散在四周的敦武等人,见并无闲杂人等在附近,这才轻声笑道:“阿母,你没看出来吗?我那位至尊叔叔一点诚意也没有。”

    “诚意?”大桥沉吟了片刻:“你是说,他在试探你?”

    “我猜应该是的,要不然,他不会不写明让我做什么官。”孙绍点点头,看着远处波光粼粼的震泽,嘴角一歪:“以我看,他大概是不相信我宁愿做个陶朱公的,所以要来试探一下我,如果我真去了建邺,只怕官未必有得做,却从此不得自由了。与其如此,我又何必去建邺?就留在吴县,过我的逍遥日子多好。每年二百金,虽然不算多,也算是小康了。”

    “二百金还算是小康?”大桥笑着瞪了他一眼:“文皇帝说,十金便是中人之资,现在虽然不比那时,可是二百金也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家资,你说得倒是轻巧,小康!”

    孙绍不以为然的笑道:“这算什么,我讨逆将军府又不是普通的庶民百姓,难道要满足于温饱不成?别的不说,要完成我的愿望,建一个漂亮庄园,娶一个漂亮夫人,恐怕这二百金不够花的。”

    大桥点点头,倒也没有反对,这年头结婚也好,丧葬也好,都是费钱的事情,孙绍虽然不做官,但是身份在这里,真如他所说要娶个西施一般的国色,这钱是无论如何也省不下的。一提到国色,大桥就想起那天孙绍的轻薄话,生气已经过去,那丝被人夸赞的得意却依然萦绕在心头。

    建邺,车骑将军府。

    孙权缓缓放下孙绍的谢恩表,眼角露出了一丝满意,有些发蓝的眼珠子一转,对跪坐在面前的是仪、徐详说道:“你们看如何?”

    是仪犹豫了一下,没有吭声,看了一眼徐详,正好徐详也看过来,两人眼光一碰,立刻心有灵犀。徐详清了清嗓子,沉着的说道:“至尊,从子羽打听到的消息来看,孙绍君应该是经过了生死,领会了至尊对他的关爱之心,不再象以前一样莽撞了。”

    “嗯。”孙权抚着胡须,点了点头:“孤也正是如此想,这孩子,总算有了些长进。”过了一会,他又说道:“只是他要想做个陶朱公,恐怕也不妥啊,如今国家多事,孤与诸君殚精竭虑,他倒想逍遥于江湖了,这孩子,还是有些偏激。”

    是仪附和道:“至尊所言正是。孙绍君如果真做个陶朱公,不仅可惜了他的才能,更会让人误解至尊的一片好意,说不定,还会惹出其他的事端来。臣这次去吴县,听说张家的张温,谢家的谢承都和少主往来甚密。”

    “哦?”孙权眼光一闪,沉吟道:“张温、谢承又要想干什么?”

    “倒也没什么,无非是想借孙绍君的新酒谋利罢了。”是仪连忙说道:“以臣之见,不如将孙绍君迁来建邺,一来好让他就近监造新酒,为国家做事,二来也好避免受那些人的影响,生出事端来。”

    “可是他不想来啊。”孙权轻轻的拍了拍案上的谢恩表:“为之奈何?”

    徐详上前一步,轻声说道:“至尊,刚刚收到消息,豫章太守顾邵……殁了。”

    孙权愕然,半晌才问了一句:“是么?”

    ————————

    每周的第一更,照例要求一下票的。另,今天三更。

第一卷 江左风流 第四十九章 噩耗

    孙绍坐在书房里,一手持简,一手持笔,嘴里念念有辞:“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桥月一脸不悦坐在一旁磨着墨,嘴里也叨叨咕咕的:“这什么圣人嘛,难道他不是父母生出来的,居然这么说我们女人。”

    孙绍喋喋的笑着,用毛笔点了点桥月的挺翘的鼻尖:“小月儿,你毁谤圣人,小心你阿母听到了,打你的屁屁哟。”

    桥英虽然严厉,但桥月知道孙绍是跟她开玩笑,不会真的去告诉桥英,倒也不怕,撇了撇嘴说道:“我说的又没错,凭什么要打我。这些臭男人,嘴上天天挂着孝道,却把自己的阿母和小人并列,伪君子,我呸!唉呀,少主,你怎么在我脸上画啊,洗不掉怎么办啊……”

    桥月看着指尖的墨迹,气得一跺脚,扔下研石,扭着小蛮腰气呼呼的跑了。

    孙绍嘎嘎的笑着了一阵,又低下头继续写,门口响起一阵脚步声,孙绍头也不抬,随口问道:“这么快就洗干净了?”

    “什么洗干净了?”刚进门的帅增诧异的问道。

    “嗯?是你啊。”孙绍意外的抬起头,见帅增手里拿着一片竹简,莫名其妙的站在门口:“什么事?”

    “张家的家主张温来访。”帅增将竹简递到孙绍的面前,孙绍扫了一眼,见上面写着:“吴郡张温,问起居,字惠恕。”连忙放下笔,站起身迎了出去。

    张温拱着手,腰稍稍躬着,和后世的圣人图有几分神似,一见孙绍笑容满面的迎了出来,连忙上前一步,躬身一拜:“打扰孙君了。”

    孙绍却没有一点圣门子弟的样子,他马马虎虎的还了一礼,然后亲热的拉着张温的袖子就往里走,张温虽然有些不太习惯他这种亲热的姿势,却也没有推辞,跟着孙绍进了门,在堂上分宾主坐下,孙绍一面安排人上茶,一面笑道:“上次流觞之会之后,几次登门拜访,惠恕兄一直很忙,无缘一见,今天是什么风把惠恕兄的大驾吹来了?”

    张温淡淡一笑,上次流觞之会后,他存心和孙绍结好,但是却没有主动上门,而是派弟弟张祇来了两次,孙绍上门回访的时候,他都刻意的避开了,为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有些歉意的笑道:“真是不巧,少主两次光临寒舍,我都俗务缠身,未能再与少主一会,我也是十分遗憾。这不,这次我厚颜来访,就是希望与少主一起赴建邺,沿途也好互相探讨,解旅途之寂寞,又能有所增益。不知少主可俯就否?”

    “去建邺?”孙绍愣了一下:“去建邺干什么?惠恕兄要出仕了?那真是可喜可贺啊。”

    张温也愣了:“少主不知道吗?顾君孝则殁了。”

    顾邵死了?孙绍这次是真的大吃了一惊,顾邵今年才三十二岁啊,怎么会死?难道豫章那里打仗了?他愣了半晌,摇了摇头道:“还没有得到消息,想必报丧的人还在路上吧,惠恕兄从哪儿得到的消息?”

    张温点点头:“我家有在豫章经商的子弟,前段时间就听说顾君身体不太好,昨天刚收到消息说,顾君五天前在豫章殁了,现在大概要回建邺发丧。按路程算,报丧的人大概今天或者明天就能到吴县。我想着少主是顾君的妻弟,一定要去建邺的,所以才赶来相约同行。”

    “唉,我那苦命的大姊啊。”孙绍长叹一声,连连摇头。他大姊孙元英只比大桥小两岁,十四岁嫁给顾邵,如今也不过二十九岁,五年前二十七岁的顾邵起家为豫章太守,这几年治绩一直不错,都以为这是他大展宏图之际,谁会想到他居然死了。

    “岂止是少主大姊不幸啊,顾公一定也很伤心。”张温也叹了口气,神情颇为不忍。

    顾雍也是吴郡人,是张温的父辈名士,当年曾受到大名士蔡邕的赏识,说他将来必成大名。但是顾雍的运气似乎有些背。作为吴四姓之一的他,投靠孙权十几年了,现在不过是个左司马,似乎并不如蔡邕所预料的那样一帆风顺。他娶了陆绩的姊姊,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顾邵,次子顾裕,顾裕生下来就体弱多病,还有一个儿子没满周岁就夭折了,能指望的只有顾邵一个人,现在顾邵却殁了,对年近五十的顾雍打击可谓是沉重之极。

    “是啊,白发人送黑发人,良可哀也。”孙绍苦笑了一声,两人默然对坐,谁都不想说话,喝到嘴里的茶也没了滋味。

    傍晚时分,顾府报丧的人赶到吴县,孙绍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便入内报与大桥。大桥闻说,也是默然长叹。她和孙元英关系并不好,她入孙府时,孙元英已经十一岁了,一直认为是她入府导致了她们生母吕氏的病故,对她敌意甚重。嫁入顾府这么多年,孙元英从来不回府探亲,就算是前几年还在吴县的时候,逢年过节的她也不回府,想孙绍了,她就派人来把孙绍带过去住几天,反正是坚决不与大桥碰面。

    大桥对孙元英倒并没有什么敌意,她能理解孙元英的丧母之痛,但这也不是她能左右的,这十几年一直没见面,慢慢的也就淡了。现在听到顾邵的死讯,看着孙绍悲伤的面孔,她的脑海里才慢慢浮现出一个眼中充满了怨恨的年轻小女孩的形象,只是面目模糊,不甚分明。

    “那你赶紧收拾一下吧。”大桥叹息道。

    “喏。”孙绍应了一声,缓缓的退了出去。连夜收拾好了行装,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帅增等人上路。在阊门外,他看到了正在等他的张温,不禁吃了一惊,张温的身边聚集了至少上百人,不仅上次参加游觞之会的那些文人雅士大部分都在其中,还多了不少生面孔,一个个如丧考妣,不苟言笑。

    见孙绍下车,张温连忙迎了上来,说道:“少主,我来给你介绍诸君,这些都是平日与顾君相好的人物,听闻顾君弃世,相约前去吊丧的,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们可能要共进退了。”

    孙绍眼皮一跳,不由自主的看了张温一眼。张温用“共进退”这个词听起来好象另有含义,并不是一同赶路这么简单,莫非,他还有其他的什么目的?他心中存疑,却不露声色,躬身说道:“有劳惠恕兄。”

    张温见孙绍面无表情,也不知道他是听懂了没反应,还是根本没听懂,一时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明白,只好借着话头说:“这位是吴县卜君,讳静,表字玄风,这位是钱唐丁君,讳谞,表字元明……”

    随着张温的介绍,孙绍再一次领略了顾邵的牛气,感情这一百多人之中,倒有大半是受过顾邵恩惠的,这个恩惠未必是顾邵曾经资助过他们财物,更多的是顾邵曾经以他名士的身份提拔过他们,象那个高高壮壮的丁谞,原本是钱唐的一个役夫,那个沉默寡言的吴粲,原本是乌程的孤单门户,他们都是被顾邵相中,然后引入士林的。

第一卷 江左风流 第五十章 一举两得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