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赖帝师 >

第353章

无赖帝师-第353章

小说: 无赖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擅长步战的武将和擅长骑战的武将之间的区别,步战往往是双方混战作一团,没什么道理可讲,能杀死对手就是唯一的原则。

    而骑战则不然,由于骑兵是靠极速冲锋制敌,所以每一个动作的要求都极为严格,当年韩义在鬼见愁训练韩家军的时候,更是将这种严格发挥到了极致。

    几乎每一个出身老牌韩家军的骑卒,在战场上冲锋时的动作几乎都一模一样,这种整齐划一付出的代价,就是年复一年的苦练,光是冲锋到敌军面前从哪个角度刺出第一枪这一个动作,每名韩家军的骑卒都练过不下上万次。

    韩义治军之苛刻还远不止如此,就连在马背上手握在长枪长矛的哪个地方,韩义都会严加管束,这种调教属下的方法已经到了近乎于吹毛求疵的地步,可也正因为如此,韩家军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战力天下第一。

    赵云的武功虽不是韩义传授的,但对战时的严谨作风却是完全拜韩义所赐。

    在面对妙招不断的典韦一轮又一轮的猛攻时,赵云没有落得丝毫下风,这不仅是由于他已经进入了天降境界的缘故,有条不紊,才是他支撑住局面的关键。

正文 第七百二十九章 恩怨

    韩义治军虽然严格,却不是不懂变通的古板之人,招数可以变,甚至可以改,但出招时的动作却不能马虎,这才是赵云从韩义那里学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头儿,你说谁能赢?”武学修为远远不及刘赫的钟离寻轻声问道。

    “不好说,”刘赫先是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继而又解释了一番,“典韦所用的都是些野路子,讲究的是简单有效,而赵云则是完全按照正规的套路去走,有利有弊,不会轻易犯错,也没什么出其不意的可能。”

    钟离寻思量片刻,似乎领悟出了一些东西,但又不敢确定,皱着眉头问道:“头儿的意思是说,赵云在等典韦犯错?”

    刘赫轻轻点了点头,眼睛始终没离开交战中的二人,说道:“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并不像字面上那样,赵云就一定有优势。如果是一般人,恐怕还没来得及犯错,就会被赵云一枪挑了,可他现在面对的是实力相当的典韦,而且还是不死之身,想要抓住典韦的纰漏,恐怕赵云还要再撑很久。换句话说,双方现在拼得不仅仅是力道和速度,心态和耐心才是真正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钟离寻虽然武学修为不及刘赫,却也清楚的知晓刘赫话中的意思,而他要做的,并不是站在一旁替赵云呐喊助威,在拜别了刘赫之后,钟离寻马不停蹄的回到了阵中,开始了新的一轮部署。

    他从几处本已经捉襟见肘的战场上再次抽调出了一批兵力,并让他们火速赶往赵云和典韦所在的战场,理由很简单,一旦赵云败北,那么这一处战场马上就将成为南疆军队士气最高的地方。

    钟离寻无法估算出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抵挡南疆军有可能发动的最强一波攻势,因为对方的不死之师的战力究竟恐怖到何种程度,谁也不知道,作为前线的总指挥,钟离寻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将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全部派往赵云和典韦交战的地方。

    但是这么做的副作用,就是其他几处战场的劣势将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士卒们得知还有其他战场战况更加惨烈时,那种心理上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钟离寻生平第一次在两军阵前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他几乎要将兵力的调度精确到个位数,对于一个需要在数十万人的战场上运筹帷幄的统帅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钟离寻所面对的压力,刘赫很清楚,却什么也没说,这本就该是谋士的职责,就和武将在战场上要直面生死一样,无可厚非。

    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刘赫对钟离寻的一种信任,那个从秣陵城走出来的读书人能坐到今天这个前线统帅的位置,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只是这位前线统帅有一个隐藏很深的心结,而且还是与天机营的另一位统帅韩义有关。

    钟离寻和韩义一文一武,皆是百年难遇的帅才,更是刘赫的左膀右臂,天机营至今能有不败的战绩,绝大数的功劳都要记在他们两人头上。

    在外人看来相得益彰的两人,其实暗藏着芥蒂,尤其是钟离寻对韩义,虽然嘴上不说,却始终无法释怀。

    这与当年钟离家与韩家的一段恩怨有关,钟离寻的先祖钟离眛,本是楚霸王项羽帐下的一员大将,项羽战败身死,钟离眛便投了韩信。

    高祖七年,有人告发当时已被封为楚王的韩信谋反,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

    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韩信手下献策,让他杀了钟离眛献给高祖,以表忠心。

    钟离眛得知后对劝说韩信,并告诉韩信如果要杀了他而取悦皇帝,他死后,韩信也会很快自取灭亡。

    最终韩信还是决定采纳手下人的建议,杀掉钟离眛,钟离眛得知后大骂韩信,然后就自刎而死。

    韩信带着钟离眛人头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其擒拿,虽然后来刘邦赦免韩信,但韩信也从此被贬为淮阴侯。

    这段往事被记载在史书上,后世之人能看到,可身处东汉末年的人却无处而知,所以天机营上下,除了钟离寻之外,就只有刘赫一个人知道钟离家和韩家的这段恩怨。

    刘赫甚至不敢肯定,作为韩信后人的韩义是否知情,刘赫曾经暗中观察过韩义很久,从种种表现来看,韩义对于钟离寻没有丝毫的戒备之心。

    只有两种情况可以解释这件事,要不然就是韩义并没有将两家这段多年前的恩怨放在心上,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作为受益的一方,韩家根本没将这件事告之后人,韩义也无从得知。

    但有一点刘赫可以肯定,就是钟离寻一定仍对此事念念不忘,刘赫发现过好几次,钟离寻看向韩义的眼神都不太对劲,说不上怨恨,但至少不是善意,而且在行军打仗的时候,钟离寻总是或多或少表现出对于韩义的在意。

    就天机营的分工而言,如果钟离寻要比较,对象也应该是同为谋士身份的庞统才对,可明明是坐镇中军大帐,钟离寻却总是喜欢与前线亲自领兵上阵的韩义分个高下,虽然在外人听来只是几句玩笑话,但在刘赫这个知情人听来,却明显能感觉到话中有话,暗藏深意。

    刘赫的视线从战场上搏杀的赵云和典韦身上收回,转而望向了在阵中奔走的钟离寻,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种紧要关头想起这件事,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更不希望两名心腹爱将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什么争执。

    和坐镇后方巍然不动的南疆女王相比,刘赫可谓是谨小慎微到了极致,这场大战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是致命的,十座桥头一旦有一处被敌军攻占,就如同高楼大厦被砍去了一根支柱,其他战场的局势也会很快随之崩盘。

    而此时此刻,最关键的一战,就是赵云和典韦的这场生死搏杀。

正文 第七百三十章 郭嘉的计策

    一旦赵云落败,南疆大军将会趁势发动一轮强力的猛攻,同样察觉出南疆军队始终在蓄势待发的刘赫很清楚结果将会是怎样,所以他将一切都赌在了赵云身上。

    他之所以会站在阵前,是为了稳定一下几乎快到了崩溃边缘的军心,有他这位天机先生在,蜀汉士卒不至于马上调头逃回夜阑江北岸,但这也只能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真正决定战局的,还是要看赵云和典韦之间的胜负。

    斥候已经不止一次带来消息,已有三四处战场开始呈现出败势,刘赫的心里也开始焦躁起来,如果那三四处告急的战场在赵云胜出之前宣告失守,那么即便是赵云胜了,也毫无意义。

    而战场上的赵云,还在等。

    他之前不是没有机会,典韦曾经几次露出过不小的破绽,赵云却都没有急着出手,事实也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典韦只不过是在诱敌深入,故意卖个破绽给他而已。

    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无需任何人来通报,就能从双方士卒的异动中大概判断出战局的走向,这也是典韦对面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的地方,从始至终,赵云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急躁,出招收招,皆在章法之内,从没出现过一点纰漏。

    “小子,不如你我一招决胜负如何?”典韦突然收招,向后跳出一步。

    赵云将长枪立于身侧,看了典韦一眼,轻轻吐出一个“好”字。

    典韦回过头去,看向了南疆大营的方向,自言自语道:“酒鬼,没准这回我要先你一步了,不过没关系,我会等着你,黄泉路上,咱哥俩做个伴。”

    南疆大营中,郭嘉突然起身,走出帐外,两只手插在袖管里,看着天空愣愣出神。

    借尸还魂之术,是一种将死人复活,并且加以控制的南疆巫术。

    被控制的人无法忤逆南疆女王的命令,虽然南疆女王是从何处得到这种能力的,郭嘉始终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南疆女王所下达的命令,将会是决定这场大战胜负的关键。

    南疆女王给郭嘉下达的命令,是坐镇后方,调度全军,从而拿下这场战役的胜利,郭嘉也确实这么去做了,所以十座大桥的桥头上,蜀汉军队都受到了强烈的攻击。

    但这并不意味着郭嘉就此放弃了抵抗,他冥思苦想了几个晚上,终于找到了借尸还魂的一点点漏洞。

    既然不能违抗南疆女王的命令,那反过来也就是说,只要按照命令去做就可以了,其他事可以一概不管。

    所以郭嘉给南疆女王的建议,是用复活的名将拼掉蜀汉军中的将领,尤其是天机营的天机十二骑和位列五虎上将的赵云。

    如果这些人死在阵前,那么对蜀汉军队的士气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南疆军就可以发动总攻,以摧枯拉朽之势直取北岸的蜀汉大营。

    南疆女王不是傻子,她当然明白郭嘉的内心其实是不想赢下这场仗的,因为一旦蜀地被攻破,那么郭嘉原来的所在的曹魏也会随之灭亡。

    但是南疆女王对她的借尸还魂之术很有自信,因为她有一个很容易就能鉴别郭嘉是否是为了赢下这场仗而提出建议的方法,她对郭嘉下达的命令是赢下整场战役,如果郭嘉不是出于这个目的提出的建议,那么全身上下就会剧痛难忍。

    南疆女王观察了郭嘉很久,在看到郭嘉始终一副气定神闲的表情之后,这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给典韦这些复活的名将下达的命令也只有一个,在阵前杀掉对方的将领。

    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南疆女王千算万算,却还是棋差一招,她万万没想到,郭嘉竟然会在最隐蔽的一处地方动手脚。

    当然,从整场战局来看,郭嘉提出的建议确实没有任何问题,既然手中握有不死的强力武将,那么自然而然应该将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所谓擒贼先擒王,一上来先拼掉对方的主将也是无可厚非的。

    可有一点,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可以拼掉对方主将的前提上,如果做不到,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南疆女王给典韦这些人下达的命令是攻下桥头,那么典韦就会以此为目标去作出判断,就此时的他而言,继续与赵云耗下去,等着其他几处战场上的蜀军崩盘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既然只收到了拼掉对方主将的命令,那么典韦就可以无视局部战场上的胜负,只需跟赵云拼个你死我活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拼掉对方主将和攻下桥头这两种本质上差别并不大,都是为了取胜而下达的命令,却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此时典韦率先提出要一招定胜负,完全等于是在帮对手的忙,当然,典韦并不会故意输给赵云,但他也知道,他未必能赢。

    一旦典韦输了,南疆军就会士气受挫,蜀汉军队在其他几处战场上的危机也会随之解除。

    这就是被誉为鬼才的郭嘉为这场他根本不想去打赢的战役卖下的伏笔。

    当然,在战斗开始之前,郭嘉并不知道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即便是纵览全局的主帅,也不可能顾及到战场上的每一处,他这么做,无疑是一场赌博,他将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了那个明知打不赢,却偏要打这场仗的年轻人身上。

    他就是要赌那个年轻人身上不可预测的,无限的可能性。

    他亲眼见识过年轻人的特立独行,大战在即,却跑到一个小村子里住上一个月,郭嘉自诩也是性情中人,却也没有放浪形骸到这种地步,而年轻人却在这一个月之内又出人意料的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