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赖帝师 >

第170章

无赖帝师-第170章

小说: 无赖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些外界的猜测,刘赫始终置若罔闻,学宫的落成已是指日可待,他却始终没有向人透露一句关于学宫大祭酒的人选,而且还在这个时候,出人意料的离开了成都,前往了荆州。

    沿长江顺流而下,刘赫一行人很快便抵达了江夏,可刘赫却连江夏城的城门都没进,直接隐蔽的换了一条商船,悄然离开了江夏。

    秣陵,那座被人称为石头城的地方,时隔数月再次来到这里,却有了和上次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

    孙权已经下令,要将治所移至此处,并在此重新修筑一座城池,一座真正的石头城。

    江东一把手的指示,自然贯彻的十分迅速,一时间江东的工匠全都涌向秣陵,新城的建设也马上如火如荼的展开。

    就在所有人都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那个刚刚得了益州的刘备手下的大谋士,此时却悄然来到了这里。

    一路之上,刘赫没有做任何的停留,直奔此行的目的地,赵家。

    再次见到赵家家主,刘赫深施了一礼,只留下一句话,便转身而去。

    “晚辈已在成都建好一座学宫,名为秣陵。”

    望着刘赫离去的背影,赵家家主手捻长须,笑而不语。

    十日之后,孙权下令,将秣陵改名为建业。

    就在同一天,号称天下第一的读书人赵家家主,携赵家全族千余口人,离开了那座他们家族已经居住了几百年的祖宅,顺江而上。

    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所有读书人都好像收到了一个讯息,从此这世上,只有益州的秣陵学宫,再无那座曾经的石头城。

    成都城外,刘赫带着天机营一众人等,安静的等候在官道上。

    他收到消息,赵家家主已于几日前抵达益州境内,今日便可到达成都。

    说起这位赵家家主,还真是有点意思。

    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同时也为了能让他早些抵达成都,刘赫特地派遣已改名为成都卫的数百重甲铁骑,前往益州的边境迎接他。

    可赵家家主却婉言谢绝了刘赫的这份好意,对于那架特别为他准备的马车,更是连看都没看,仍是坐在他原先那辆破牛车上,慢条斯理的向成都缓缓而行。

    他这一慢不要紧,可苦了那些护送的成都卫。

    这老爷子别看已是须发皆白,身子骨还真是出人意料的硬朗,到了风景秀丽的地方,还要下车自己走上一段路。

    蜀道之难,天下皆知。

    那些身披厚重甲胄的成都卫,只好缓缓的跟在老爷子身后,每天只能行进二三十里。

    此时虽已是入秋时节,可天气却仍是有些燥热,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成都卫全都有苦难言,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位老爷子悠哉悠哉的一路游山玩水,谁也不敢上前催促。

    好在一路上并没有出什么乱子,在经历了十几天的煎熬之后,赵家千余口人总算是抵达了成都的郊外。

    刘赫站在城外,看着官道上明显比前些日子人数多了许多的行人,心里不禁感叹,看来对于赵家家主的号召力,自己还是低估了几分。

    那位老爷子一路缓缓而行,可收到消息赶来成都的学子,这些日子已是有上千人。

    一时之间,成都城内的大小客栈全都人满为患,而花驰,则更是在刘赫的授意下提前在城里开设了十几家客栈,趁着这个机会,又赚了个盆满钵满。

    官道之上,终于隐约看到了一支壮观的队伍。

    赵家家主仍是坐在那架破牛车上,即使已经可以看到成都城的轮廓,却仍是没有一点心急的样子,还不断左顾右盼,欣赏着沿途的风光。

    到了城门口,赵家家主不等人搀扶,便自己走下牛车,来到刘赫面前,竟是恭敬的施了一礼,“拜见天机先生。”

    刘赫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搀扶,“晚辈怎可受前辈如此大礼。”

    赵家家主坦然一笑,“之前我是主,你是客,自然无需太多礼数,如今你是官,我是民,自当有此一拜。”

    说罢,赵家家主回头指了指这些日子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那些成都卫,问道:“这支兵马可是咱们益州最强的部队?”

正文 第三百五十章 天下士子汇CD

    刘赫当即伸出了大拇指,“前辈好眼力,这支成都卫,是我天机营的近卫军,更是我全军的最高战力。只是不知道,前辈是怎么看出来的。”

    赵家家主平静道:“我这一路之上,特地放慢了速度,想看一看他们的反应。而他们始终不急不躁,无人上前催促,每到一个地方,他们的营地,必是占据当时最有利的地形,行进的时候,也是种保持着随时备战的阵势。其实他们都很清楚,就算是胆子再大的山贼,也不敢对他们这样一支人数在数百人的正规军下手,更何况还有我身后这上千名族人,可他们却没有一刻的松懈,能训练出这样的一支兵马,我还真想见见那位掌兵之人。”

    刘赫马上拉过韩义,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天机营的天义校尉,这些成都卫,全都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

    赵家家主赞许的看着韩义,连连点头,“如果有时间,随时来找我,你我二人可以坐下聊一聊,关于排兵布阵的话题。”

    饶是向来老持沉稳的韩义,听闻此话也是面露喜色,谁不知道赵家家主集百家所长于一身,对于兵法更是深有研究,能又有这份机缘得他指点,实在是机会难得。

    待韩义退下,刘赫挽着赵家家主的手,将其拉到一旁,坏笑道:“前辈这次故意在路上拖延,恐怕不止是为了考察我这支成都卫的实力吧。”

    赵家家主玩味一笑,没有回答刘赫的问题,而是转而问道:“这些日子,来到成都的学子有多少人了?”

    “光是我知道的,就已有千余人,而且照情形看来,这个人数恐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还会增加不少。”

    赵家家主手捻长须,似乎很是满意,“比我预料的还要多上一些,也不枉费我一把老骨头,还要受那车马劳顿之苦。”

    刘赫笑道:“难不成来到成都的学子人数多寡,还与前辈行进的速度有关系?”

    赵家家主面露一丝得意,“不仅有关,而且关系还大得很呢。”

    刘赫故作姿态的施了一礼,“恕晚辈愚钝,还望前辈指教。”

    赵家家主四下环顾,压低了嗓音,“学宫落成,若是第一天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人来上门求学,你我的脸上,恐怕都不好看啊。”

    刘赫先是一愣,接着放声大笑起来,“想不到啊想不到,原来天下第一的读书人,也是如此的顾及脸面。”

    赵家家主坦然道:“读书人最看中的,就是这脸面二字,一个不顾及脸面的读书人,又怎配称得上是天下第一。”

    刘赫忽然笑意一敛,正色道:“前辈的心意,晚辈心领了,但前辈无需放下之前的原则,如此的迁就于我。我只想要一座真正的学宫,一个让天下学子都有书可读的地方。”

    赵家家主沉声道:“正是如此,才更需要做些脸面上的事。我读了那么多的书,从来只见过费尽心机才能换来一个满意的结果,却从没见过只靠问心无愧便能办成大事。”

    刘赫思量片刻,会心的一笑,恭敬的施了一礼,“晚辈受教了。”

    赵家家主把手一挥,笑道:“你不必如此多礼,我这么做,也只是想要一座真正的学宫罢了,如果老夫的脸面可以为天下士子换来一个有书可读的地方,那这一点点脸面,又算得了什么呢?”

    说罢,赵家家主大袖一挥,转身而去,爽朗的笑声,让人险些认不出,这就是那位向来温文尔雅的天下第一读书人。

    刘赫正了正衣衫,对着赵家家主的背影,深施一礼。

    “刘赫替天下学子,谢过前辈。”

    赵家家主接任秣陵学宫大祭酒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

    那些原本对此事持观望态度的学子们,在确认消息无误之后,即刻动身,从四面八方,涌向了成都。

    进入成都的两道关隘,这些日子出现了一副壮观的景象,原本在整个益州地界都不太常见的学子,这几天在官道上,人数竟然比那些来往的商旅还要多。

    成都城内的客栈,早已是住的满满当当,就连柴房都被人花大价钱给包了下来。

    有人曾经向刘赫建议,说是将那座能容纳下万人的学宫提前对外开放,也省得那些读书人没地方住,只得露宿街头。

    可刘赫却始终没有点头,只留下一句话。

    秣陵学宫,谁都可以来,但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这句话外人听的糊涂,可刘赫身边的人却是最明白不过,今后这座秣陵学宫的主人,只有那位大祭酒,其他人谁也无权干涉学宫的事务,就连他刘赫也是如此。

    这下可就苦了管理成都城治安的那些官吏,眼看着城里已经是人满为患,没有办法,最后只得在城外的城墙根底下,临时搭建了一片窝棚,供那些外地来的学子们暂时居住。

    别看这些读书人平日里挑三拣四,看什么都不顺眼,可为了能进入秣陵学宫求学,此时几千人挤在这片窝棚里,却没有一句怨言。

    成都的百姓见到这番场景,全都有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架势,有事没事的就往城外跑,特意来到这片好似贫民窟一般的窝棚前面,一睹那些挤在其中的学子们的风采。

    有好事者还笑着起哄,没想到现在的流民,一个个的还挺有学问。

    可怜那些饱读诗书,满肚子学问的士子们,也只能掏出书简,假装听不见,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模样。

    他们为了心目中犹如圣地一般的秣陵学宫,可算是吃尽了苦头。其实吃点苦受点罪倒没什么,最要命的,是自己只能在城墙根下远远眺望着学宫的轮廓,却不能走到近前观瞧。

    不知是哪个挨千刀的下的令,在山下立了一个牌子,凡是在学宫正式开放前上山者,即可赶下山去,永不录取。

    结果成都城外,又多了一道让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奇观。

    数千莘莘学子,一天到晚全都盯着一块牌子,连书都不看了,只等那块牌子一撤,就马上冲上山去。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一章 洗心池

    七日之后,成都城里终于传来消息,秣陵学宫从明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煎熬了数日的学子们,又大眼瞪小眼的熬了一整夜,终于等到月亮落下,太阳升起,天边映出了第一缕曙光,才总算是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眼瞅着那块牌子终于被撤下,学子们当即动身,三五成群的结伴上了山。

    走到山腰,终于来到那座恢弘的学宫之外,却发现门口又立着一块牌子。

    上门求学者,先入洗心池。

    众人四下找寻,哪里有什么洗心池的影子?

    偌大一座学宫,这会竟然连个门口接待的人都没有,也没个人能够问个明白,那所谓的洗心池,到底在什么地方。

    最后终于有人战战兢兢的指着不远处那一大片人工湖泊问道,这不会就是洗心池吧?

    几千人浩浩荡荡的来到湖边,低头一看,地上还真有块小得不能再小的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小字,洗心池。

    这下所有人都傻了眼,眼下虽说暑气未退,可已是入秋时节,昼夜温差极大。

    这种早晚凉的天气,刚刚天亮时的湖水,最是寒意沁骨,一群读书人,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身子骨更是弱不禁风,哪受得了这份折腾?

    就在一群人束手无策之时,却见湖畔的草地上躺着一人,翘着腿,哼着小曲,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

    众人走到近前一看,那人竟也是一副书生打扮,只是那种不太优雅的姿态,实在是不敢恭维。

    就在这时,学子队伍之中走出一人,看来也是个急脾气,上前问道:“这洗心池,到底是怎么个洗法?”

    那人闻声站起身来,左顾右盼的一番,一指自己的鼻子,“你问我呢?”

    学子们这才看清那人的容貌,却没想到竟是出人意料的俊朗,只是浑身上下,无不散发着一股市井之气,与他那身读书人的打扮有些格格不入。

    看来这位俊朗书生不是等闲之辈,可那个急脾气的学子,也不是一般人。

    此人名叫薛隘,出身颍川,虽说他的家族在颍川当地并不算得豪门望族,可由于曹操身边的那批颍川谋士的名声越来越大,他们这些出身于颍川的士子,便好像天生就比其他人高了一等似的,举手投足之间也带着一股明显的傲气。

    对于眼前这个穿着打扮只能算作一般的俊朗书生,薛隘同样没有放在眼里,直接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