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赖帝师 >

第132章

无赖帝师-第132章

小说: 无赖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没抓到,他的手经过老人的身体,就像划过空气一样,一点感觉都没有。

    他知道,这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次相见,他终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压抑,撕心裂肺的哭着喊道:“爷爷!你别走!你的雪人还没有堆完啊!你回来啊!”

    “我的乖孙子啊,你就是爷爷这辈子,堆的最大最好看的那个雪人啊。”老人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随后整个人便消失在刘赫的视线之中。

    刘赫闭上双眼,任由泪水在自己脸上滑落。

    许久之后,当他再睁开眼,已经回到了那间满是典籍的房间之中。

    桌上不知何时,多了一碗清茶,与他在凉亭喝的那碗一模一样。

    他知道,喝下这碗茶之后,他便可以离开这里了。

    他走过去,拿起茶碗刚要喝,却又放了下来。

    他转过头,望向窗外,仍是白茫茫的一片,只是这一次,雪地之上,伫立着一个雪人,一个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大,最好看的雪人。

    望着那个好像在对自己笑着的雪人,他的脸上,也浮现出幸福的微笑,接着将那碗清茶,一饮而尽。

    还是淮水岸边,还是那座凉亭,赵家家主仍是背手而立,仿佛一切只是在一瞬之间发生的。

    刘赫坐在石桌前,看着那副散落着棋子的棋盘,愣愣出神。

    赵家家主转过头,看到刘赫的模样,不禁眉头一皱,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怎么?跟之前相比,我有什么不一样么?”刘赫突然抬起头问道。

    赵家家主没有做声,眼前的刘赫,虽然容貌还是那个年轻人,可眼神之中,却不知何时,已经多了一种饱经风霜之后的沧桑感。

    “那个问题,你心中可有答案了?”凝视了刘赫许久之后,赵家家主这才开口问道。

    刘赫思量片刻,平静道:“如果我是舜帝,就会将天下托付给一个可以信任之人,然后带着瞽叟,远走高飞,永远不再回来。”

    听到这个答案,赵家家主面露一丝惊讶的神色,“当真不杀?”

    “为何要杀?”刘赫反问道。

    “瞽叟犯下死罪,如果放过他,就是徇私枉法。”赵家家主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刘赫的表情。

    刘赫仍是平静道:“你只说犯下死罪,却没说是何罪,即使瞽叟是个恶人,却也有可能是受人陷害,目的么,当然就是为了将舜帝拉下帝位,取而代之。更何况舜帝是位帝王,身为帝王,连赦免一个人死罪的权力都没有,又何谈治理天下?”

    “既然能讲出如此霸道的言论,又为何还要带着瞽叟远走高飞?”赵家家主追问道。

    “如果是从一位帝王的角度去看,其实不用走。但既然有人连舜帝的亲生父亲都敢判下死罪,难免以后不会再有人对他下手。作为一个儿子,当然要走。”

    赵家家主面色阴沉,沉默许久之后,再次问道:“你可知道当年三皇五帝都是禅让后人,帝位由能者居之,瞽叟即使是舜帝的亲生父亲,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刘赫点了点头,“知道,那又怎样?”

    赵家家主厉声道:“用当今的眼光去看待这个过去的问题,是否有些太过牵强了?”

    刘赫笑道:“既然已是过去的问题,又为何还要问呢?”

    赵家家主如遭雷击,看着眼前这个面带微笑的年轻人,竟是一时语塞。

    刘赫站起身,走到赵家家主身边,与其并肩而立,“我喝过那碗茶之后,只明白了一个道理,过去发生的种种,那都是前人的事,既然已是时过境迁,很多东西也已经不再适用了。当下该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做的对,不仅会给后人留下一方乐土,还能不让他们再来纠结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君臣臣

    赵家家主深吸一口气,接着释然一笑,“如此说来,前两个问题,你也应该有了跟之前不一样的答案了?”

    刘赫笑着点了点头,“爹偷了邻居家的鸡,当儿子的就该去报官,什么事情,都要讲规矩。”

    “规矩?”赵家家主闻言哈哈大笑,“那帝王的父亲如果做错事,难道就不用讲规矩了么?”

    “帝王的父亲,根本就不会做错事。”刘赫说着,转身拿起五枚黑子,在棋盘上摆放成一线,“帝王本身,就是规矩。”

    看着那连在一起的五枚棋子,赵家家主顿时明白了刘赫的意思,“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何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如果君主没有君主的样子,臣子必会趁机作乱,到时国将不国,又何谈父父子子?”刘赫拿起一枚白子,放在最当中的那枚黑子上,硬生生的将黑子碾碎,将白子嵌入了棋盘当中。

    “好!好!好!”赵家家主面露喜色,“看来天机先生终于明白,身为掌权之人,该为当今天下做些什么了。”

    被点破身份的刘赫略一迟疑,随即释然一笑,对赵家家主恭敬施了一礼,“多谢赵家家主不吝赐教。”

    赵家家主面带欣慰笑意,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递到了刘赫的面前。

    刘赫接过玉佩,问道:“这是何意?”

    赵家家主笑道:“你就当这是连赢我三局的奖励吧。”

    刘赫也不推辞,直接将玉佩放入了怀中,大大咧咧的一抱拳,“谢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重新坐下,刘赫忽然想起一事,转身问道:“我在你这里,究竟是待了三日,还是只睡了一会?”

    赵家家主笑容玩味,“天上虽一日,地上已千年,虽是千年,又如白驹过隙,只在一瞬,天机先生认为是多久,便是多久。”

    这不是跟没说一样么,刘赫在心里笑骂了一句。

    赵家家主收敛笑容,正色道:“天机先生可知这里是什么地方?”

    刘赫仍是一脸轻松,“秣陵啊,还能是哪?”

    赵家家主平静道:“再过些日子,这里就不再叫做秣陵了。孙权已经决定将治所迁至此处,并已派人在秣陵西北修筑新城,待新城落成之时,秣陵这个名字,便不会再用了。”

    闻听这个消息,刘赫的神情马上变得凝重起来。

    孙权既然想要将治所迁至秣陵,就说明这个地方一定有什么得天独厚的条件。

    秣陵的地理位置,位于淮水的入江口附近,背靠群山,从地形上看,虽说是易守难攻的格局,却不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刘赫刚刚看过了许多兵法大家的著作,所有兵书上给出的结论都是一样,守江必守淮,而这里所说的淮,并不是指这条淮水,而是位于长江北岸的淮河。

    如果从军事角度来说,位于淮河入江口的曲阿,明显更适合作为屯兵的重镇,但孙权为何要舍近求远,将治所迁至秣陵呢?

    为这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有利地形?

    显然不是,如果只为偏安一隅,守住曲阿,才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究竟这座秣陵城,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孙权舍弃曲阿而吞兵此地呢?

    刘赫思量许久,转头望向了那位始终未发一言的赵家家主。

    “屯兵秣陵,既能兼顾曲阿,又能借你赵家的声望,拉拢天下士子。有你赵家在,无论这里改叫什么名字,都不会影响天下士子想要聚拢于此的向往。而他这明显是在告诉天下人,从今往后,江东便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看来那位孙将军,还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

    赵家家主平静的点了点头,“天机先生说的不错,孙家三世镇守江东,已是名声极盛,而我赵家,入朝为官者多达百余人,族中后辈,也有不少好苗子,有朝一日,一定会投身官场。孙家看中的,正是我赵家这块天下第一家的牌子,斗胆说句不自谦的话,掌握了我赵家,就等于是拉拢了大半的荆襄士子,而且我敢说,今后从江北来到秣陵的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

    “有件事,我突然很好奇,”刘赫拿起一枚棋子,在手中把玩起来,“你为什么要特意跟我说这些?”

    赵家家主淡然一笑,“我说这些,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告诉天机先生一件事。”

    “哦?何事?”刘赫似乎对赵家家主接下来所要讲的话,十分的感兴趣。

    “我赵家先祖曾留下一条祖训,世居秣陵,不可迁至他处。”赵家家主突然提高了声调,每一字说的都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刘赫听着这条莫名其妙,与两人之前所说的事情毫无关系的赵家祖训,很是费解,可片刻之后,他突然站起来躬身施礼道:“前辈今日所言,晚辈记住了。”

    赵家家主放声大笑,朝面前那个持弟子礼的年轻人摆了摆手,“去吧,去吧,你在我这里也耽误的够久了,还是早点回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刘赫再次躬身施礼,恭敬的倒退出五步之后,这才转身而去。

    回到客栈,一进门便见到独自坐在大堂里发呆的陈默。

    陈默看到刘赫,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惊呼道:“头儿,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陈默的这番话,倒是替刘赫解开了一个疑问,看来那间书屋和那些幻象,真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对于等候在客栈的陈默他们来说,自己只是出去了两个时辰而已。

    一听到陈默的叫喊声,其他人纷纷推开房门,见到真是刘赫回来了,全都走下楼,围拢在刘赫的身边。

    陈默离得最近,第一个冲到刘赫身边,“头儿,我听人说了,那个什么赵家家主,别人在他那里,一千两黄金才能听一本书,你明明能白听一整天,这么一会功夫就回来,多亏啊。”

    不光是陈默,就连一向以老实著称的李勤,也是一脸惋惜的不住点头。

    刘赫笑道:“我把他那里的书都听完了,没得听了,所以就回来了。”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请自来的钟离寻

    陈默一听,不住的撇嘴,“还说什么只要能说出名字的书,他就都会背,才这么会功夫,就全背完了。看来那个赵家家主,也是浪得虚名。”

    刘赫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也不和陈默多做解释,转头对钱专说道:“老钱,我问你个事,想要盖一座能容下千人的书院,大概得花多少钱?”

    钱专仔细盘算了一下,说道:“若是将已经建好的房屋改作书院,按照能容下千人的规模来算,大约得花上两千两银子。如果是在空地上重新建造,那就得花上八千两左右了。”

    刘赫点了点头,又问道:“若是在城外一处僻静之地,最好是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地方,那得花多少钱?”

    “这……”看来这笔账还真有些不好算,就连号称活算盘的钱专,也一时给不出答案。

    他上楼回到房间,取出一个算盘,噼里啪啦的算了半天,最终给出了一个价格,至少要两万两。

    这两万两之中,除了盖房所用的材料钱,大部分都是运输的费用,想在偏僻的城外盖一座如此大的书院,所用的人力物力,远远要大于在城内建造的花费。

    刘赫听过这个报价,撇了撇嘴,没有说什么。

    钱专小心翼翼的提醒道:“这还是在平原地带运输的价钱,如果是在山区,那价格恐怕还要再翻一倍。”

    “四万两?”陈默一听,眼睛瞪得比碗还要大,“这也太贵了吧?”

    刘赫笑道:“贵?我还嫌太便宜呢,老钱,这件事我就交代给你了,筹措军费的时候,记得留出一部分,说不定过一阵子,我就要用。”

    钱专面露一丝难色,看来这个数目,即使对于他来说,也十分有难度。

    “好,我记住了,不过我想问一下,到底要准备多少银子,什么时候用?”一番思量之后,钱专咬着牙问道。

    刘赫倒是一脸轻松,想都没想的说道:“什么时候用,现在还不好说,慢则两年,最快半年就应该差不多了,准备多少……你就先照着十万两筹措吧,其他的到时候再说吧。”

    钱专一听,倒吸一口凉气。

    十万两银子,莫说最快半年就要用,就算是最长期限两年,也不是一件十拿九稳的事情。

    看钱专那副左右为难的样子,刘赫上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老钱,你忘了,咱们下一步就要攻取益州,等拿下了益州,府库都归你管,到那时候,你还愁凑不够这十万两银子么?”

    听到益州和府库,钱专顿时眉开眼笑。现在虽说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到时候坐拥偌大一个益州和大半个荆州之地,这十万两也确实不是什么难事。

    敲定了这件事,刘赫只觉一阵困意袭来,他连打了几个哈欠,便要上楼好好睡上一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