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无赖帝师 >

第121章

无赖帝师-第121章

小说: 无赖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赫故作镇定的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赶紧岔开了话题。

    “这个百家饭,是这一带的风俗吗?”

    老婆婆闻言,笑意全无,“哪是什么风俗呦,这年头家家户户的吃不饱饭,我们村里的人祖祖辈辈的住在这里,相互之间自然要照应一下,才有了这样的规矩。一到灾荒的时候,就全村人一起吃,没有粮食的人,也不至于饿死。”

    刘赫听着老婆婆的话,却是眉头一皱。

    桌上的那些饭食,不仅品种单一,而且都是最底层的贫民吃的东西,一点也不像刚得了千两黄金的样子。

    按理说,这一夜暴富,就算不是每顿大鱼大肉,至少也得吃点像样的东西吧?可眼前的这些东西,和那些贫苦的百姓吃的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

    刘赫不动声色的看了魏延一眼,转念一想,似乎又有些蹊跷。

    这吃百家饭是魏延自己提出来的,如果他没将那些黄金分给村民,他又怎么会自己暴露呢?

正文 第二百四十九章 荒唐的入川

    一群孩子跑了过来,围坐在旁边单独摆放着的一个小餐桌上,几名村妇一边数落着孩子又搞得一身脏,一边忙不迭的给他们端来了饭菜。

    刘赫注意到,孩子们的饭桌上,却是另一番光景。不仅有些青菜,每个孩子的碗中,还有几片肉,虽然那几片肉切的十分薄,可别说这种战乱的年头,就算是不打仗,寻常百姓家也是见不到一点荤腥的。

    所谓士大夫阶层是肉食者,普通百姓是素食者,正是此意。

    魏延欣慰的看了一眼那些狼吞虎咽的孩子,转过头对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说道:“老村长,您帮我劝劝大伙,让孩子们吃好点,固然重要,你们也别苦了自己,那些钱也够吃上一阵的了,等花完了,我再送来一些。”

    老者笑着摇了摇头,“他们这些人啊,一辈子苦惯了,穷的时候,恨不得盼着天上掉钱,等好不容易有了钱,又不舍得花。你留下的那一千两黄金,别说我们这些老骨头了,就是这些娃儿,这辈子都够了,你也不用再操心了。”

    一个瘦弱少年走过来说道:“魏哥,你上次送钱回来的时候,不是说要出去闯荡一番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魏延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这次是真要走了,而且这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

    瘦弱少年一听这话,低下了头,一脸的舍不得。

    魏延笑道:“怎么?还舍不得我?等你小子长大了,出息了,就来找我。”

    瘦弱少年眼睛一亮,“真的?”

    “我还骗你不成?”魏延说着,望向一旁的刘赫,“我告诉你,这位就是……”

    “我是和他一起去从军的。”刘赫抢着说道,“等你长大了,像你魏哥那么壮,就可以来找我们了。”

    少年低头看了看自己那浑身上下挑不出一块肌肉的单薄身板,一脸的失落,“我什么时候才能变成魏哥那样啊……”

    刘赫拿起一张大饼,递到少年的面前,“从今天起,好好吃饭!”

    少年接过那张平日里看见就犯怵的大饼,犹豫了一下,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村民们看着那个虽然皱着眉头,却仍是不住的往嘴里塞着大饼的少年,全都哄堂大笑。

    吃完了这顿特殊的百家饭,魏延和大伙一一道别,而刘赫,则在一旁安静的看着这场也许是今生最后一次的离别。

    妇人们全都红了眼眶,孩子们更是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而那些平日里拉家带口在乱世中挣扎着活了大半辈子的硬朗汉子们,也默默的走到了角落里,不住的抹着眼角。

    出村之后,两人并肩而行,走在回江夏的路上,刘赫突然转过头,笑着对魏延说道:“咱俩比一比,看谁的马跑得快,如何?”

    魏延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扬起马鞭飞奔而去。

    刘赫看着那个背影,有些事情在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眼前之人,可以是那个骁勇善战,却性情极恶,最终与袍泽交恶的魏延。

    也可以是那个屡献奇策,却不被采纳,一生郁郁不得志的魏延。

    甚至可以是那个与人争权,以致招来杀身之祸的魏延。

    但他唯独不可以是那个因我刘赫一人的一时之念,而死在此时此地的魏延。

    放心吧,我会回来的。

    这是魏延对那些村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

    刘赫转过身,看向那座宁静安详的小村庄。

    “放心吧,我会让他,回来的。”

    回到江夏城,刘赫马上着手两件大事。

    一是派人驻守刚刚拿下的四郡,安抚百姓,征募兵士。

    晚到一步的周瑜,虽然没能得手,可刘赫却得到消息,周瑜的大军似乎并没有撤走,而是在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似乎很不安分。

    好在四郡之地的百姓对于刘备军的到来十分支持,至少在民心方面不会出现问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四郡之地的布防。

    第二件事,则是更大的一步棋,拿下益州。

    按照历史上看,攻取益州固然是刘备一生的分水岭,却也是他违背道义的一战。

    作为一个漂泊了半生的暮年英雄,益州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实力打下的地盘,相比荆州,那可是名正言顺的多。

    但这次对益州的攻伐,也让刘备的仁义之名大打折扣,怎么说,益州也是从他那名义上的宗室同族刘璋手里抢过来的。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在夺取益州之前,刘备是被刘璋请到益州去的,以至于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就到了益州的腹地,从而直逼成都。

    但现在摆在刘赫面前的问题,似乎有些难办。

    军中确实还有一个刘备,可那个刘备,却是假的。

    少了之前刘璋的邀请,虽说以现在的实力来看,似乎拿下益州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要花费的时间和兵力,恐怕就要比历史上要多出许多倍了。

    毕竟益州最为险峻的关口,当初刘备可是大摇大摆走进去的,而如今要攻下那那些险关,显然要费些功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最终刘赫想出了一个看似荒唐,却又是眼下唯一的办法。

    让假刘备扮作真刘备入川。

    说这个办法荒唐,确实不过分,先不说那股戎马半生的英雄气概,就说那份说掉眼泪就掉眼泪的本事,这天底下又有几人能做到?

    可既然是唯一的选择,说什么都要试上一试。

    在安排好四郡的布防之后,刘赫当即拉起诸葛亮,进了刘备的府邸。

    在此之前,刘赫特意将关羽和张飞调走,为的就是不露出马脚,眼下的刘备府中,除了他和诸葛亮之外,就只剩下那个早已知晓实情的甘夫人。

    说起甘夫人,刘赫不得不佩服这位女中豪杰。

    为了不泄露假刘备的身份,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她亲力亲为的照料那个冒牌货的日常起居。

    当然,像同床共枕这样的事情,甘夫人还是不愿去屈就的。

    好在当初刘备健在时,总喜欢与关羽张飞动不动就来个三人抵足而眠,所以跟在身边多年的那些下人们,见到两人不睡在一起,也早就见怪不怪了。

正文 第二百五十章 入川时机

    听刘赫和诸葛亮说明了来历,甘夫人十分支持,怎么说也是为了他刘家的大业,她当然是言听计从。

    两人每日从后门悄悄进入刘备府,在甘夫人的掩护之下,进入那个假刘备的房间,日以继夜的训练他。

    让刘赫感到意外的是,那个假刘备看着憨憨傻傻的,可学起东西来还挺快,不出半个月的时日,就已经做的有模有样了。

    在训练上,两人分工也有所不同,诸葛亮负责训练假刘备的礼仪啊,出身背景啊,言谈举止啊,以及军中事务,文韬武略什么的。

    而刘赫呢,则是负责验收。

    可别小看了验收这项工作,照刘赫自己的话说,这才是所有工作中最难的。

    所谓验收,说白了就是看这个刘备,到底像不像。

    这次刘赫还真不是故意找辙偷懒,验收听上去十分轻松,只是在一旁观瞧,可有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那种感觉,就好像识别假币,对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想要一眼看出真假,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

    而对于刘赫来说,他现在所扮演的角色,既是一个造假者,又是一个甄别者,两者互相矛盾,彼此又联系紧密。

    总之一句话,这种事一天到晚不断造假还要去伪存真的活,实在不是人干的。

    幸亏有诸葛亮这个经天纬地的全才在一旁协助,这件事若是让刘赫自己一个人干,他早就放弃了。

    在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斗之后,两人终于把那个憨傻的假刘备,训练成了一个举手投足尽显风度的英雄人物。

    推开房门,刘赫深吸了一口气,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

    最难的这一道坎迈过去了,后面的问题全都随之迎刃而解了,拿下益州,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此时的刘备府邸,一片寂静。

    少了关羽和张飞每日例行的前来探访,再加上甘夫人特意吩咐下人们不要轻易到此走动,所以刘赫可以放心大胆的在院中四处闲逛。

    “先生看上去,似乎心情不错啊。”甘夫人怀中抱着阿斗,迎面走来。

    刘赫对甘夫人点头示意,接着很自然的接过她怀里的阿斗。

    每次看到小孩子,才会发现时间飞逝,当初那个襁褓中的婴儿,此时已是个咿呀学语的稚童,刘赫这才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长坂坡一战,距今已是快一年的时间了。

    这段日子常出入刘备府邸,每次见到这孩子,刘赫都会抱上一会,一来二去,和阿斗也混熟了。

    那个怕生的小家伙,此时正在刘赫的怀中,一边啃着自己的手指头,一边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面前这个奇怪的家伙,只是不再像原来那般哭闹了。

    “我想问先生一句,等这孩子大了,他的课业,是先生亲自教授么?”甘夫人柔声道。

    刘赫自嘲的一笑,在这个时代,以他现在的学识,基本上就属于胸无点墨的那种类型。

    “我这个人,可能不太擅长教人读书,不过这件事,我已经想好了,到时候我自会安排一个合适的人选。”

    在刘赫心中,最合适的人选,肯定是诸葛亮。

    但诸葛亮不仅军务繁忙,政事缠身,而且最关键的,他和历史上的描述一模一样,事必躬亲,根本没时间去当什么老师。

    这第二人选吗,自然就是那位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了,只不过那个小黑胖子的模样,就连一般人看见都唯恐避之不及,就更别说是小孩子了,到时候学问没学到,再吓出点什么毛病出来。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一个人,似乎十分适合,那就是刚刚加入天机营的莫离。

    说起莫离,倒是让刘赫惊喜连连。

    他不仅医术高超,武艺不俗,而且据庞统说,他的文采学识也是一流。

    而且他宅心仁厚,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小孩子见了,也会亲近许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不管怎么说,对于阿斗的教育问题,刘赫还是十分关心的,毕竟眼下他还只是个孩子,自己想要推行的所有政令不必经过他,自然也是畅通无阻。

    但是等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参与到政事中来,如果到时候政见不统一,作为臣子,那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可想而知。

    怀中阿斗的一声哭闹声,打断了刘赫的思路,他在阿斗身上摸了几下,笑着对甘夫人说道:“尿了……”

    甘夫人急忙接过阿斗,客套了几句,便抱着孩子走了。

    望着这对母子的背影,沉默半晌,转身而去。

    假刘备的训练工作基本完成,刘赫特意召集了诸葛亮和庞统,一起商量下一步的策略。

    庞统提出,如果想让刘璋主动请刘备入川,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汉中的张鲁有所异动,让刘璋感到难以招架,才会向刘备求援。

    可现在的问题是,张鲁在汉中呆的好好的,听说还将他那个五斗米教弄的挺红火,一点南下觊觎益州的意思都没有。

    刘赫这才想起,自己似乎是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而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则是建安十六年的事情,这期间的三年之中,刘备一直在荆州休养生息。

    而刘赫自己刚刚经历完那场赤壁大战,这个时候想要马上入川,从时间上看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