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士 >

第97章

国士-第97章

小说: 国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会合蒙古的征讨大军一同夹击喊舍。
    喊舍被攻杀之后,蒙古与高丽约为兄弟之国,订立盟约两不相攻。其情势大略与蒙宋夹击灭金类似。但蒙古人的盟友岂是好当的?自后从大汗处派出的使者接二连三的前往开城,不是索取钱粮,就是讨要贡品,高丽国贫民瘦,如何招架的起这般连番索要?于是国内憎恨之心大起。
    十二年前,成吉思汗派往高丽的使臣在半路上无故暴毙,蒙古因此诘问高丽上下,高丽国一口否认是本国所为,就此为两国反目留下了伏笔。
    大宋绍定三年,也就是基督历的1231年,蒙古窝阔台大汗派遣大军对高丽杀害使臣一事进行报复,大军一路打到半岛中部,高丽军马几无还手之力,只得由高丽王弟做主出面乞和。蒙古人于是留镇守官吏七十二在高丽国都,收兵而去。

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将一军(2)
    岂料蒙古人刚一走,越明年高丽王就派兵杀死这七十二个蒙古镇守官,重燃战火,并且将国都从开城迁往江华岛,以示凭借天险和蒙古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窝阔台大怒,再度派兵征伐,这次一直打到了半岛南部,但却攻不下一水之隔的江华岛,反而在光州一地吃了败仗。连主帅也中了流矢而阵亡。蒙古军收兵之后,于端平二年,也就是去年开始第三次征伐高丽之战。现在驻扎在辽东的一部分兵马已经开始向鸭绿江以南进行侵掠,为了尽早攻下高丽全境,活捉反复叛变的高丽王,必须派遣大军对辽东的高丽攻略军进行增援。
    众人都说,辽东原先是左首元帅按赤的辖地,照理应该由按赤率领自己的兵马解决高丽的抵抗。但是这一次高丽的抗战非常坚决;不光是守军和官员,甚至连农民、做小生意的、和尚、道士和游方医生都组织起队伍来和蒙古军作战,女子们甚至身着白衣,组成白衣队日夜在田野里袭击蒙古的骑兵。
    若是不及时增援,估计按赤的军队也可能遭遇到前一次征讨军一样的败绩吧。和林城里都在传说,大汗这一次至少会派出一名亲王级别的大员前往辽东,至少会给辽东增派二万人的骑兵队伍。
    这是一个机会,宋义长想到,如果能够让忽必烈主持这一次的东征或许能抬高他在诸王中的地位。借此挑起窝阔台系和拖雷系的王子们的争端,从而掀起一场大内斗。
    但他又不愿意让忽必烈的实力提升的这么快,凭借锐利的识人感觉,宋义长本能的感觉到大宋未来主要的对手既不是曲出也不是阔端,而是这位说话耿直、见识机敏的拖雷系王爷。
    他不愿意让这位英毅的贵胄变得更强,却又希望早日将他的野心暴露出来,好引发蒙古王朝的内乱。
    根据他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认为白翊杰对蒙古帝国中可能爆发内斗的判断是存在很大可能性的。虽然他不知道白乐杰是如何推断出来的,但凭借自己的亲眼目睹,他发现不但是宗王和宗王之间,就连地方的万户和万户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和竞争。因为蒙古人没有能如中原一样建立自上而下的郡县制体系,而是按照传统习惯,由本地的豪强担任地方长官,统一管理百姓和财政。所以各地的镇守长官藩镇化非常严重,除了在能捞取功绩和战利品的远征中积极提供兵马外,各地的大将既不愿意转迁别地。也不肯在别的领主遭遇失败时主动率兵支援。颇有一些冷眼旁观的意味。
    至于黄金家族间的分隔就更加明朗了。术赤系的王子们,在术赤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公然无视成吉思汗的命令,带着大军滞留在西方的斯基泰草原上不肯回来。显然是准备一有时机就远征更西边的罗斯诸公国占领新领地,然后别立宫帐不回来。如果不是术赤早死的话,这个计划说不定在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就会实现了。
    但如今术赤系的王子们依然带着大军镇守在西边的封地上,一旦有机会他们还是会冒险西进摆脱和林的控制的。甚至于,如果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带兵杀回来将汗位抢到手也说不定。
    察合台目前看来身体还算硬朗,他留在自己的封地上生活的异常低调,和他往年与术赤互相争斗,觊觎汗位的模样全不相同。大约是因为汗位落在了窝阔台手里,自己的雄心壮志已经消磨殆尽了吧。又或者成吉思汗对这个儿子看的很通透,给他安排的都是西辽的故地,畏兀儿人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居民畏兀儿人长于经营商业,却少了几分血战搏杀的勇气,加之西域地方物产丰富,女子美丽,正是困杀英雄的温柔陷阱,察合台被困在这里,渐渐的英雄志气也消磨殆尽了。
    可是他的儿子们却还是年少轻狂的年纪,断然不肯在美人乡里蹉跎英雄豪气的。他们手握着强大的康里突厥兵,这些骄悍的兵士曾经和蒙古军在呼罗珊地方血战连年,连成吉思汗也赞叹他们的骁勇能战,他们拥有长于游击作战和劫掠的畏兀儿游骑兵,也有擅长守城和攻城的伊斯兰轻步兵。甚至还能雇佣到越黑海而来的阿兰部落骑兵,这些勇武的骑兵不屑弓箭,而是喜欢操着长枪和敌人近身肉搏,其蛮勇无畏的气魄,甚至连肉搏当世无敌的蒙古重骑兵也为之瞩目。
    他们是绝不甘心守在这草原上坐望窝阔台的子孙们安安稳稳的接掌汗位的。
    至于拖雷的儿子们,就在窝阔台的身边,掌握着成吉思汗用来征服四海的精锐部队,更加是大汗的心腹大患。
    大汗一次一次派遣自己的儿子对江南进攻,就是企图建立自己的领地来和其他三个派系的蒙古亲王们进行竞争。但出乎意外的宋朝并没有想象中如此不堪一击,反而使得窝阔台系的儿子们陷入了不进不退的尴尬境地。
    聚集在火塘边的谈论还在热烈的继续着,有人垂涎三尺的谈论着城东西域人聚集区里那些衣不遮体、突出灵动的蛮腰的西域舞姬,将蒙古人上到大汗亲王、下到军士和小使臣都迷的神魂颠倒,不能自已。
    又有人说道大食国的女子比起呼罗珊的舞娘们更加娇媚妖娆,连平日里素称不好女色的拔都大王都动了心思,想要申请前攻略大食国。
    又有人笑话草原上罗斯诸公国的女人虽然金发碧眼,生的俊俏,偏偏力壮如牛,威武不亚于男子。守城的时候将两条粗大的发辫绑在身后,穿着粗布羊毛的长衫,手里握着重斧,腰间别着腰刀,有的女人还扛着笨重的木盾牌。就好似男子一样行军打仗,这等凶蛮的婆娘,蒙古人看见也要消了三分气焰,哪里还有鱼水交欢的乐趣?真不知道罗斯诸公国的男人们平时是怎么过日子的。
    又有人说道近日来听说伊斯皮达尔地方出现了一个自称原本已经死了的花剌子模苏丹扎兰丁。明布尔努的人,随即被当地驻守的蒙古兵将逮捕了,严刑拷打之下承认是假冒的。但察合台汗对扎兰丁的死亡真假还是将信将疑,因为他的心腹裨将刺杀他并且将首级送来宫帐的时候,首级在炎热的波斯山脉中已经辗转了多日,腐烂的不可辨认面目。若说是随便杀了一个山中的牧羊人用来邀功请赏,可能性并不小。
    当前察合台汗的领地并不稳固,笃信正教的突厥居民们时不时的爆发小规模的叛乱,倘若这时候扎兰丁真的没死,万一重新出来号召百姓们赶走蒙古人,要扑灭他不免又要费许多手脚。
    又有人说,昨日听从西域返回的商人说道,大秦国近来被信奉回教的突厥人攻打甚急,在西方又受到自治城邦都市的威逼,钱粮兵马具缺。所以特别派遣了使臣前往东方,希望能够觐见在和林城中的大汗,和蒙古结成联盟,东西夹击塞尔柱突厥人,缓解一时之急。
    这些短视的家伙并没有看到这么做的下场是什么,西夏已经证明了这种短视外交策略的失败,大宋和高丽正在证明着这种策略的恶果,但人终究是一种短视的生物,只要能够缓解一时之急,哪怕与魔鬼结为同盟。
    宋义长在心中叹着,世界当真是与以前不同了。唐人的笔记,顶多就是记载一番呼罗珊、天竺、大月氏国、康居而已,而且其中荒诞不经的地方实在太多。而今日的人们已经在谈论大秦和大食国的风土,而且颇为可信。
    这自然是蒙古人的无心插柳,他们在开疆拓土的同时,以鲜血的代价将已知的文明世界重新连结在了一起。不过鲜血和死亡太多了些,许多繁华的都市和原本高度发达的文明自从经历过蒙古人的破坏和屠杀之后从此再也默默无闻了。
    宋义长暂时没有想到这些,他想到的是蒙古人的领土实在是太广大了,他们攻城略地,灭亡敌国,仗打了几十年,兵马虽然越来越强壮,敌人却也越来越多。那些远方的大食国、罗斯诸公国、高丽国,将来都会成为大宋有力的盟友。但就与汉武帝当年想要连结大月氏的策略是一样,要想外援发挥作用,首先大宋必须有独自面对蒙古的勇气和精兵。
    这些就是白翊杰和郑云鸣所要考虑的事情了。
    他宋义长要考虑的是怎样见到蒙古大汗,并且着手进行他的计划。
    他正在思考着怎样越过九重禁卫能够和大汗接触上,突然听见西南方万安宫的方向响起了三声悠长的胡笳。
    过了一会,一个小厮模样的少年跑进店里问道:“哪一位是宋义长先生?”
    宋义长举手说道:“我便是宋义长。”
    “大汗正在接见世界各国前来朝觐的使臣,郝经先生派我来通传先生到万安宫去。等待大汗传见的机会。”

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将一军(3)
    万安宫大致是比照中都的金国大安殿的形制,由接见使臣的正殿,偏楼和门前殿构成,门前殿外是华丽的汉白玉台阶和雕龙栏杆。蒙古人自诩是苍狼与白鹿的子孙,对龙凤完全没有概念,这些大抵都出自汉地工匠自发的创造吧。宋义长看见栏杆和御阶上的龙凤纹和云纹呆板粗粝,毫无生气。在心中叹气,也是欺负蒙古人不懂这些中原的花样,才会这样明目张胆的乱雕一气。要是放在临安,只怕这些工匠们免不了挨上一顿鞭子。
    小厮一路上对着把守的怯薛卫士们不停的出示腰牌,引着宋义长穿过了好几道关卡,进入了万安的门前殿中。这里是各国使臣、将军和达鲁花赤们在正式朝见大汗之前休息整顿的地方。在大殿的正中修建有一块三尺高的汉白玉台,台上是一座以黄金铸造的雄师,须发皆张,爪牙锋利,仰首咆哮的模样极为生动。这显然不是汉地狮子的模样,宋义长不知道的是,这尊黄金狮子正是花剌子模领地的领主们凑集资金献给大汗的礼物。突厥人最重狮子,以狮子为刚勇无畏的象征,突厥语所谓“阿尔斯兰”,既有狮子的意思,也有英勇的意思,突厥人为男子取名,多喜用之。
    门前殿中站满了等待着接见的各国使者们。他们有的着中原服色,有的着西域服色,有的高鼻深目,有的黄须卷发,有的人肤色雪白,有的人却皮肤比中原人还要黑。远到黑海西岸的斯基泰领主,南到印度刚刚平定德干高原的德里苏丹,甚至远在报达城的哈里发也派了使者前来问询大汗的安康。
    那报达城的使者自诩是天朝上邦的大臣,以圣教之名管理着万里国土。居然这正教天子多半只是对各地苏丹没有节制能力的傀儡皇帝,但毕竟各地的苏丹多少都对哈里发颇为礼敬。何况除了贡赋之外,回教又别有朝圣的礼仪,即教徒一生之中,必须前往穆圣悟道的圣地麦加城一趟,携带重金贡品以示洗脱俗世罪孽,死后可以升天。每年即使收取回教各国君主贵胄的朝圣贡品,也足以让报达城里的哈里发富甲天下了。
    那使者用手捻着卷曲的山羊胡子,听着通译对这黄金狮子的来历的介绍,撇了撇嘴说道:“这么一点点的金子,也配作为献给大国君主的礼物么?看来蒙古的大汗也并不算如何功德隆重了。想当年帕帕尔人的酋长前来麦加朝圣,一次就带了四十骆驼的黄金,另外还有四万八千个罗马国的金币。类似这尊黄金狮子大小的雕像,我报达城中没有一万尊,也有八千尊了吧。报达城一千个城门,都用黄金铸成,上面镶满了各种各样珍奇的宝石。守卫城门的兵士的盾牌,都是纯金造的呢!相比之下,这种宫殿真的不算什么奢华。。。。。。”
    他的夸夸其谈,大部分都用的大食话。因此包括郝经和宋义长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臣子们并不知道他究竟眉飞色舞的在讲说些什么。只有忽必烈身边的一个通译,乃是精通大食语言的花剌子模学者,正在详细的给忽必烈和站在他身边的一位少年贵族讲说着使者的狂言。
    忽必烈微笑着对那蒙古少年说道:“你看怎样?”那少年嘴角撇了一下,吩咐那花剌子模学者道:“你去试探一下,看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