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士 >

第219章

国士-第219章

小说: 国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但这种强行军本身就代表了蟠龙炮独一无二的机动能力。
    当四十二门蟠龙炮被推上第一线的时候,质子军中出现了一阵混乱,没有人能认为这些疾驰而来的敌军骑兵还会携带有火炮,对面一字摆开的火炮阵让他们顿时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但这些年轻的士兵毕竟不是亲身体会过火炮威力的老兵,那些初上战场的年轻新锐姑且不论,就连已经参加过远征的所谓有战斗经验的士兵,多半也是参加过蒙哥的西征,只有在火器助阵下攻打敌人的经验,而缺乏直接面对火炮的实战经验。但他们在出征之前,都反复接受过官长们持续的训诫,那就是,面对火炮的时候不能畏缩不前,而是要果断的冲上去,承受第一轮射击带来的伤亡,然后趁敌人装填弹药的时候果断突进火炮阵地,将敌人杀散。
    只是短短的一段混乱之后,质子军中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热的叫喊,号角声骤然鸣响,伴着马蹄声的响起,质子军散开成为撒星阵,漫山遍野的朝着宋军冲杀过来,他们并不奢望这种疏散的阵势能够冲的动宋人密集的阵列,但宋军的火炮威力将会因此下降一大半。
    “葡萄弹装填!装十一号引火线!”随着炮队指挥官一声令下,装填手手脚麻利的将一篮子葡萄弹填装进了炮膛,如今的引火线都用软木做成通管,将慢燃火药装填入木管中,上面标识有刻度,每一段大约燃烧多长时间,发射时由炮手指挥官发布命令,按照需要的时间锯断信管,然后将信管塞入火门中,这样得到的信管发火时间更为精确,只不过如何估算炮击所需要的时间则完全要靠指挥者本人的经验了,神武新军的炮手指挥官大率是自京湖经验丰富的老炮手中简拔而来,他们对新式引火线的使用方法是,在火炮正前方的视野划分出一段段的区域,在预料到敌人通过这段区域的时候加以拦截,就选用相应时间的引火线。
    伴着一声高昂的“开火”,四十二门蟠龙炮喷射出浓烈的火焰,从一开始神武新军的炮手们就明白,面对敌人的突击的时候,只可能有一次机会,然后敌军就会冲到面前。对于弹丸威力本就弱化的蟠龙炮就更是如此,虽然这样,但火炮的威力毕竟非箭矢火铳可以比拟,在扑面而来的铁丸弹幕里,前方的质子军甲骑纷纷栽倒,但其余的马军毫不迟疑,继续纵马朝着宋军阵地疯狂冲锋。
    韩锋将手中铁矛一指,大喝一声:“上!”骑兵们握紧手中的兵器,背后的国士无双战旗哗啦啦的摇动着,开始策马向前,在越过本军的蟠龙炮阵地之后逐步小跑加速,迎面对着汹涌而来的黑甲骑士攻杀过去。
    黑色和红色的两股浪涛撞击在一起的时候,其声势足令人惊骇,在喧天的人马嘶吼声中飞扬起无数血花和断肢,士卒和战马纷纷扑倒,很快就在地面上堆积了厚厚的一层。蒙古人饶是吃了暗亏,为了躲避火炮的袭击,将阵型疏散,当他们和奋力突进的宋军骑兵交战时,难免力有不逮。骑兵的交战,胜负又是极快的事情,眼看着宋人的冲锋无法遏制,就算是骄傲的质子军也只能撒马奔逃。在疾风一样掠过的骑兵冲击中,神武大炮附近的蒙古军被斩杀一空,接着马上有骑兵用熟铁棍捅入神武大炮的火门,用大锤猛击,将火门封死,然后众军分成数十队,各自分头追击溃退的敌人。
    韩锋立马在前方的一尊神武大炮侧近,两只锐利的眼睛紧张的环视着战场的情势,他突然对身旁的背嵬军士喝道:“吹号角,让前方的士卒重新集结!”
    神武新军的军规中,号角三响则是以主帅帅旗为标志,大军停止作战迅速集结的意思,韩锐既惊且怒,他率领着一队骑兵已经追上了上千蒙古骑兵,正待冲杀的时刻,却不得不回马重新集结兵力,他催马直奔到长兄面前,急切道:“这正是乘势歼灭质子军的时刻,纵敌一时,贻害万年,都统为什么此时下令再集结?”
    韩锋冷静的说道:“将马队收拢起来,准备决战,敌人已经朝着这里包围过来了!”
    韩锐先是一惊,然后急速的扫视了一下远方的战场,果然四方都有黑色的旗帜正在远处朝着这里移动。
    神武大炮的被袭击,就像是蜂巢中蜂王的巢室被攻击一样,马上惹动起整个蒙古军最敏感的神经。各地的蒙古军,看见神武大炮的方向旗幡摇动,杀声震天,都像是被激怒的工蜂,朝着激战的地方蜂拥而来。蒙古军团这只永不停歇的战争巨兽的神经正在弱化,昔日红柳林之战中,铁木真氏能够严格的控制部下的进退行止,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今大汗的黄金令箭未下,各路军马却纷纷自行赴战,这正是旧漠北时代各部族长自行为战的痼疾死灰复燃,当然,这对于郑云鸣和大宋是一件好事,对正当其冲的韩锋却未必是一件好事。这只猛兽的神经虽已经弱化,其肌肉爪牙犹在,转瞬之间,**万精熟武艺的彪悍骑兵纷纷出营,从四面朝着韩锋的骑兵队包抄而来,对于暴风眼的韩锋和他的八千赤甲骑兵来说,可不能算一个好消息。
    韩锐眼中冒火,但都统制不发命令,他也不能自行领兵前去冲杀,何况今日被大军包围,非得有十个韩锐方能解脱危难,这个时候他这位大哥应该如何指挥手下这些人马顺利脱困呢?
    韩锋朝着西北角的方向挥了挥马鞭:“朝那里冲!”
    蒙古公认最有能力、现在也是最位高权重的亲王忽必烈,在评价南朝丞相郑云鸣的两员心腹爱将的时候,认为两人均是不逊于蒙古第一流将领的优秀将才,其中对魏胜的评价是晓勇,魏胜率领步军死斗,每每仿佛是被逼入绝境的恶虎,不听的撕咬扑搏,一直到围攻它的敌人惊慌崩溃,虽然这样的战斗非常没有水准,但任何敌人都不敢小瞧这样的军队。
    韩锋则是智勇,韩锋的赤甲突击的确是非常有震慑力的战法,但宋朝骑兵断然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就能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和蒙古军相匹敌的,就以这次京湖总决战为例,蒙古大军四十万人,人人带马,战马总数超过一百二十万匹,且当中能战的骑兵精锐就超过二十万。宋军的骑兵总数不超过三万五千,诚然因为宋朝国力的增强,以及宋军对骑兵的珍视,骑兵的装备要远高过蒙古骑兵的一般装备,但骑术和马上战斗的功夫,却不是短短几年的训练就能拉近和从小生长于马背的漠北民族的差距的、
    面对这样的敌强我弱的形势,韩锋屡战屡胜的秘诀,就是看破敌军在阵势上的弱点。再高明的统帅,他的行军布阵也绝不可能没有弱点,即便事前的部署真能做到万无一失,一旦投入交战,或者进行调动,当中就大有漏洞可循,而庸将和名将的区别就是,才智平庸的将领看不到这一闪而过的漏洞,即便是看到了也难以有力的抓住战机,而名将就能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用全力狠狠的朝着敌人的这个漏洞打下去。

第八十四回 莫道诛魁等闲事(1)
    从西北方席卷而来,看似气势汹汹的敌人,其阵势杂乱无章,那不消说是郑云鸣都能一眼看破的,但韩锋更进一步看出他们的骑在马上的身姿僵硬死板,不要说不是蒙古本部的精锐,甚至于连史天泽、张柔的骑兵都比不上,他不用思索就知道这一定是一支杂牌部队。
    来者是高昌王部下的畏兀儿骑兵,原本高昌王部下最精锐的骑士,是从唐朝时遗留下来的汉人屯田民的后裔,全都持长枪跨栗色战马,骁勇无比,约有五百骑,但这支兵先是已经被抽调去参加平定花剌子模叛乱的远征,至于康里兵、花剌子模兵,则新附未久,不便调用,畏兀儿骑兵中自然也有能战之人,但数量不甚多。偏偏大战一起,各部纷纷出营前来邀击韩锋的袭击部队,畏兀儿骑兵们也不甘示弱,一马当先冲在最前。
    “就以这一路人马为突破口,将敌人的围攻击破!”韩锋催动战马,率先朝着远处的人马冲了过去:“趁彼大兵未合,各个歼灭!”
    畏兀儿骑兵看着赤甲铁流滚滚而来的时候,方才慌了手脚,还没有等双方接近到互相射击的距离上,前锋的骑士就不由自主的拨马奔逃,他们的回马正好和后面冲上来的友军撞在一起,大队马上就陷入了混乱。等到两轮惊雷般的短火枪齐射过后,畏兀儿骑兵已然是四散溃逃。
    “不要贪恋那些逃跑的家伙,冲到敌人后面去狠狠的打!”韩锋明白,若是真刀真枪的一个个将敌人置于死地,光是歼灭二三万人本部的力气就会耗尽,那时候就是蒙古军轻松收割战果的时刻,他能将这手上这几千骑最大化的使用,就是拼命的在蒙古军的战场上制造混乱,当大军冲破畏兀儿骑兵的队伍向北冲到周堤的时候,已经接近蒙古军南方营地的所在,南方营地原本是用来存放粮秣、军需和各种物资的总仓库,原本这里是蒙古军最安全的地带,自从郑云鸣率领大军渡江以来,临时增调了许多部队防守,但这些队伍一看到宋军突入,一股脑的全部杀出去迎战,反而将南方大营空了出来。
    这是万中无一的良机,韩锋还记得郑云鸣在给他讲述国朝战史的时候,富平之败的详细经过,那也是金国骑兵利用自己的机动性突入了宋朝的辎重营垒中造成了宋军的大乱。只不过今日面对的是机动性比宋朝步兵高得多的骑兵大集团,机会稍纵即逝,没有哪怕一瞬间犹豫的时间。
    “突进!”韩锋将长矛向着蒙古军大营一指,骑兵们大声咆哮着冲入了惊慌失措的民夫和牛马中间。
    严格来说,宋军在正面战场的进展若是全部归功于韩锋的骑兵这一记漂亮的左翼抄袭造成的混乱,对于在正面浴血奋战的步兵们来说未免有所不公,而冷静的从战争的全盘加以考虑,还是宋军冒着恶劣的天气抢夺了浮桥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心理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它不需要真的到弹尽粮绝的时候才会让人丧失战斗力,看见自己的后路正在长江上肢解燃烧,对于许多人来说就已经足够。当然,蒙古本部的人马依旧保有蒙古时代的铁的纪律,不但没有过分的慌乱,甚至一次又一次的对当面的宋军发起反突击。但这阻止不了西域的佣兵、中原的签军和党项、吐蕃、回鹘等周边蛮族仆从军的惊慌失措,而他们的像被斩去了头的公鸡一样的四处乱窜,将蒙古军的阵地搅的一片大乱,就连蒙古本部的人马也被裹挟了进去,丧失了对前方战事及时反映的能力。
    在数百门大小火炮的伴奏下,宋军步兵长驱直入,接连突破了蒙古军数道防线,就连张柔、史天泽、刘嶷等百战宿将,部下也各自惊慌逃窜,更不用说那些只是匆忙给了个名分就在中原大肆搜刮壮丁而临时组建的新的万户了。崩坏通常都是从一点开始,然后以雪崩似的速度传播着,最终成为一场任何人也无法阻止的大溃败。
    这个时候,还能坚守在本军阵地上的,必然是蒙古人中最值得依赖的部分。
    当白翊杰指挥着大军前进到蒙古军的中垒附近,终于遭遇到了对手。
    这个时候守卫在中垒附近的,都是蒙古军最核心的战力,除了三万怯薛近卫之外,还有蒙古起家的乞颜部八千人,以及蒙哥汗本部左手万户二万人,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中书令耶律铸率领的一千契丹步兵坚守在蒙古大汗周围。
    这个时候的蒙哥也琢磨不到自己是怎么样的心情,他或许会有愤怒,因为手下的四十万兵竟是如此不堪用,竟然会在宋人的攻击之下如此轻易的崩溃,简直是百年来蒙古勇士最大的耻辱,他或许应该失望,当年以十万之众纵横河朔,视金国百万雄兵如无物,铁骑奔流,西域数十万人马土崩瓦解的军团,竟然被怯懦的南朝所击溃,这些口中含着饴糖的纨绔少年,居然直面自己的大军而予以击溃,何时蒙古军已经堕落到这样的地步。但这个时候蒙哥却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从统一大漠开始,蒙古人的胃口越来越大,要了草原上百姓,又要林木中百姓,打了西夏,又打金国,向西征程万里,灭国无数,甚至有些被灭的国家蒙哥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向南屡伐南朝,蒙古人就似一匹永远在追逐着猎物的苍狼,虽然奔跑从未停息,但随着帝国越来越富庶,国家越来越强大,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停下来,停下来吧,好好的享受征战带来的财富和温柔,远离那些鲜血和头颅,远离永不停歇的远征。
    惰性就像是蜘蛛网一样慢慢的在帝国中生长,渐渐使得帝国的行动变得滞涩,最终使得整个帝国完全动弹不得,在南征之前,蒙哥就已经感觉到这种惰性的阻碍,应该说是,蒙古人身上的惰性已经明显到足以让他们的大汗察觉,下令征召弘吉剌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