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国士 >

第176章

国士-第176章

小说: 国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里忽麻却是依旧微笑着说道:“外围堡垒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占着对我有威胁,我占据了扼制了你的咽喉,好在外围堡垒并非一座,不如两军以南山山脚为界,以东的堡垒守兵保留,以西的堡垒守兵裁撤,既能保证我军安全撤退,又能确保襄阳的外围还有部分在思南思军队的手中,这样如何?”
    郑云鸣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在心中快速的盘算了一下。若是以南山山脚为界,则橐驼岭和西南翼的一些小堡垒属于放弃的范围,除去已经被蒙古人占据的南山堡垒之外,真正能威胁蒙古军北撤的其实也就是橐驼岭而已,原本这里就有数百背嵬军精锐,如今再增加五百骑兵和三百孟珙部队正可谓势力雄厚。今早瞭望哨来报,橐驼岭鼓号齐鸣,间或有厮杀之声,显然刘整手中有了兵力,屁股有些坐不住了。如果蒙古人渡河北撤,这千余精兵在后追袭,的确是一个难以摆脱的威胁。
    然而橐驼岭一旦落入敌手,就相当于完全撤除了对敌军本营的威胁,塔思若真想攻取襄阳,大可以集中在外围防卫的队伍,将队伍分路轮流猛攻。但即便是这样,在南山山峦上深藏的数个大型堡垒以及南门附近的牛角堡依然能够发挥作用,将南门方向的敌军牵制住,从而将敌军的攻击局限在比较容易防守的西侧和北侧。
    谈判自然不能一味强硬,有让步和妥协才是谈判的核心。他和赵葵对了对眼神,统一了意见之后,赵葵说道:“既然如此,就以南山山脚为界,我军撤回山脚以西全部守军。”
    “这样定下最好,老实说,这已经是曲出大王给出的条件的底线了。大人如此爽利的答应了,也好让我在大王面前好做交待。”月里忽麻松了一口气,又道:“关于贵军孟珙那颜的援军的问题。。。。。。。”
    赵葵呵呵一笑,拍案说道:“阁下难道不知,正是因为有孟珙这八万精兵,本使才能坐在这里跟贵军和谈的么!等孟珙一撤退,蒙古人马上大举攻城,以为本使一点也想不到么!”
    他这句话说得声色俱厉,连郑云鸣都吓了一跳,没想到平日只会板着一副面孔第六十八回一夜天高汉月斜(2)
    的制置使竟然还有如此发作的时候。
    月里忽麻却没有半分退缩,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语气,开口说道:“但孟珙那颜的兵在侧,是比外围堡垒更加危险的存在,他在一日,叫我军怎么撤退?”
    赵葵突然又恢复到那副威严中却略带一丝温和的脸孔,温颜说道:“既然这样,我有一个方案,贵使可否采纳?蒙古军和孟珙军各分为两军,第一日分一半军后退三十里,第二日后一半军撤退六十里,这样互相掩护,缓缓而走,两军可保各自无事,等各自撤出九十里,两军分各收兵,这个提议,贵军可以采纳吗?”
    月里忽麻想了想,似乎想不出来这条建议的破绽,但他毕竟不是能下最终决定的人。
    “这要等我等报告大王之后,才能由曲出大王亲自裁决。”月里忽麻说道:“但今日总算明白了两方的条件所在,也没有白费我们进城一趟。我等这便告辞,如若曲出大王准允和议的各项条款,我二人再来相商。”
    赵葵点了点头,对郑云鸣说道:“那就有劳副都统送一送两位使者出城。”
    郑云鸣阴沉着一张脸,带着三百背嵬军像押送犯人一样将二人簇拥着送到城门口,沿路官民百姓男女老少都在一旁围观,人生喧哗,热闹非凡,就像是将蒙古使者看成了正在巡游的俘虏一般。郑云鸣吩咐大开城门,对二人说道:“襄阳的条件,实在已经是不能让步的底线,二位回去之后好生跟曲出和塔思两大王商议,盼望就此达成和议,两国各自收兵,如果塔思不肯退让,就在襄阳城和郑某一决胜负,郑云鸣绝不失约。”说罢带着威风凛凛的仪仗队自返回了城中,将两名蒙古使者孤零零的扔在了城门口。
    蒙古的中军帐中,塔思端坐在一张精致的虎皮交椅上,听着二人对这次谈判的详细禀报,当月里忽麻说到宋人只肯以金银千数百两绢帛二万匹赎买蒙古大军退兵的时候,抄思奋然而起,喝道:“去年随便攻克一座大城,抄掠所得都不止这个数目,郑云鸣所在的必然是思南思军的本营所在,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财物?十多万大军废了这许多气力,五个人分不到一匹绢,蒙古人出征从未如此狼狈!请国王马上下令,让我带着乃蛮儿郎冲上去砍杀一阵,好给思南思人一点教训!”
    塔思却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挥手让这个莽夫闭嘴,示意月里忽麻继续讲下去。
    当月里忽麻讲完城堡撤军,蒙古军的宋军各自分头还撤的方案之后。塔思皱了皱眉头,站起身来,双手环抱想了想,突然开口道:“允了!”
    月里忽麻问道:“请问国第六十八回一夜天高汉月斜(2)
    王,是哪一条允了?”
    “全都允了!”塔思果断的说道:“你马上再去一趟襄阳,跟那赵葵说明,马上送出财货,然后明日起我与孟珙,分头撤退。”
    众人脸上皆有愤愤不平之色,别说是张柔等一干急于建立功业的汉将,就是蒙古本部将领也觉得历尽辛苦南征最后所得如此之少,实在是有损蒙古男儿的颜面。
    但相反的,当城中闻听蒙古军已经接受了一切条件,准备即刻退走的时候,襄阳城中一片欢呼雀跃。不论如何激励士气,大宋的绝大部分国民毕竟不是好勇斗狠以劫掠为生的盗匪,而是期盼安宁生活的普通百姓。如果这一纸和约能够罢弥刀兵,让京湖重返安宁,哪怕只有一年时间,也是一件足以庆贺的事情。
    月里忽麻通报之后,城门大开,数百卫士高举着仪仗,拥着郑云鸣和赵葵出城来。
    随之出城的还有一些早已经准备好的金银器皿和绢帛粮食。赵葵笑容满面的执着月里忽麻的手,亲切的说道:“此间和议草成,全赖贵使居中调和,自此之后,贵使可以算我大宋的友人,这些物品,愿为贡献的五分之一,权且作为第一笔,等蒙古大军退出三十里之后,其余贡献马上献上。当然,贵使的辛劳不能白费。”
    他挥了挥手,马上有一队从人抬了财宝上来,月里忽麻看了看,有金瓶银瓶各一双,镶金马鞍一副,金漆大盘十个,还有数不清的绫罗。
    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古来规矩,作为使者的中间人一定是会接受对方的贿赂,而使者也大方的将这些礼物当做常规收入的一部分,并不避讳。
    月里忽麻也不禁微笑起来,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见色心动,见财心喜,他在大汗帐下乐此不疲的奔忙,这些年也着实捞了许多好处。
    “其余的财物,务必早日送来。”现在已经以宋朝恩人自居的月里忽麻,这个时候也不太畏惧在蒙古军中传为神话的郑云鸣,摆出一副指点的态度对郑云鸣说道:“另外请那颜早日撤出堡垒兵马,以及让孟珙那颜撤兵,只有确保安全之后我军才会考虑撤兵。”
    郑云鸣连连应诺,又替孟珙将月里忽麻送出一程,才折返回城。
    当回到制置使司的书房,这里以及聚集了襄阳的几位主要官员,正在等待着整个和议的最大策划者的归来。
    郑云鸣踏入房中的时候,白翊杰正站在军事地图前面,细心讲解着下一步行动的大致方略。
    “整个计划的关键,在于孟珙手下的京湖水军是否足够得力。”白翊杰用羽扇指着鬼门关一带侃侃而谈:“第六十八回一夜天高汉月斜(2)
    在陆地上,无论战斗力或是机动性,我军都难于与蒙古铁骑一较高下,但在水上,无论是机动性还是战斗力,我军都有绝对优势,所以战役必须围绕水战展开。”
    “孟帅手下有战舰七百艘,至少能运载二万人进行机动作战。明日两军各自撤退三十里,然后夜里水军战船加急赶回,趁着蒙古军渡河的时候对其发起突然袭击,力争截住敌人的殿后军马,歼灭其一部。”
    “这是整个战役中最关键的一步,关系到襄阳的安危,如果水军截击失败,襄阳势必招来蒙古军的疯狂报复。退一步说,就算截击成功了一部分,让蒙古军全师而还的话,也做不到一举震慑敌人,让敌军三年之内不敢正视襄阳的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现在城外消息封锁,关于水军作战的详细计划,不能与孟帅讨论,只能寄希望于战前的训练有素,以及孟帅对水军指挥的心得了。”

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汉月斜(3)
    “一旦蒙古军的后卫被截断退路,我军就从城内杀出,首先以少数突击部队扰乱敌军的防御,然后以大军挤压,力求将敌人一举击溃。虽然是最后一战,但战场狭小,大军不必倾城而出,以荆鄂副都统司一万二千兵力为核心,万都统部一万为左翼,孟统制率领本部以及襄阳屯军一部共计一万人为右翼,三路齐出攻打敌人,速度要快,攻势要足够凶猛,不要认为敌人已经陷入绝境就采取消耗战术,一定要趁着敌人后路被截断不知所措的时候,果断猛攻,让敌人的抵抗之心完全崩溃,然后可以趁机取胜。”
    白翊杰又道:“另一方面,为了牵制已经北渡的蒙古军主力,还需要安排小规模的奇袭部队,在江南大战的前后,主动袭击蒙古军的前队和中队,尽量扰乱敌军的部署,为江南作战争取时间。”
    他的口气变得严肃起来:“这一战是整个防秋作战中的最后一战,成或者败,对襄阳的前途是决定性的影响。为此须得严肃军纪,让士兵们知道想要从战场上拼出一条性命,唯有取胜一条路。临战之时,请制置使亲率五百亲兵在后压阵,一旦发现有将校士卒临阵脱逃,立即阵前处斩,绝无宽待,各位回到本部之后,也要跟将佐军校申明厉害,让他们明白这一战许胜不许败的道理。”
    他说这个话,自然是说给座下一干统兵大将们听的,对于郑云鸣自己率领的部队,经过多次大战的历练,已经不需要担心他们在压力下的表现。
    但郑云鸣自己却不敢有这样的把握。兵法有云,围三厥一,陷入绝境的困兽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何况这困兽还是威震天下的铁骑雄师,兵法最上之策自然是驱逐敌人,沿路追杀,让敌人在逃生时疲于奔命,无暇抵抗身后砍过来的刀剑。将敌人围入背水绝境之地,虽然也是兵法所云,但兵法也有说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且北方军队骁勇善战,一旦真的爆发出绝境中的力量,依旧能有三成胜算。
    但郑云鸣对自己的选择完全没有动摇,这是最好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而自己已经将本军放在了相对有利的位置上,这是个值得一搏的赌局,即便是生平最不喜欢扑搏的郑云鸣,也忍不住将自己的筹码押了上去。
    马光祖担心的却是别的事情,从整个计划被郑云鸣一披露,他就陷入了深深的道德困扰中。
    “不告而攻,背信弃约,是非君子正道。”他忧心忡忡的说道:“虽说兵家诡诈,但如此不义之举,将来敌人不免借此生事。”
    若是仅此而已,马光祖并不是道学先生,也是能够忍受的,他真正担心的是另一桩事情:“将来如果两国真的重开和议,蒙古人真的以此作为我国破坏和议的事例,在朝堂里必然受到不少的阻力。”
    他一句话勾起了许多人的心事。打仗从来不是单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而已。不光是大宋,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场战争里,都会有主战和主和的两派,只不过有的时候主战派强大,主和派无法发声而已。但南渡之后的赵氏皇朝地狭窄且力弱,又是不利征战的农业国家,主和派实力之强大,远超过了北方的游牧帝国。一旦郑云鸣无义偷袭,朝廷里的主和派一党追究起来,今番参与作战的全部武将和幕僚都难脱责任,别看赵葵贵为方面主帅又是国家难得的名将,一样逃不脱责任的追究。当年为了一纸和议使得天下闻名的岳鹏举人头落地,今日在场文官武将,哪一个能有岳侯的荣宠和功勋?一旦蒙古人追究起来,就算是正当红的郑官人云鸣,没有合适的理由也难逃脱责罚。
    郑云鸣诡异的笑了笑:“参谋多虑了,你没听见我在谈判的时候反复强调了么?没有在和约上盖印,则和约都不算正式成立。”
    马光祖惊讶起来:“那和约原不是明日就要送到蒙古大营去盖印的么?”
    郑云鸣走到赵葵案前,伸手拿起那份关系着襄阳千万人性命的和议,在众人大惊失色之下扔进了熊熊燃烧的炭火盆中。
    “那么它永远也到不了蒙古人的大营了。”
    火焰跳跃着飞舞着,照耀着郑云鸣果毅的面容:“想让我落人话柄,可没有那么容易!”
    蒙古中军大帐里,塔思一言不发的看着月里忽麻从襄阳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