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第二帝国 >

第457章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457章

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到(蛮夷)航母的威力,而德国海军也正好有必要释放一些烟雾弹。借此让他们继续前行在错误的发展轨道之上。通过高调开工主力舰的举动。德国海军也能让自己在航母领域的发展淡出对方的视野,从而实践长者闷声发大财的人生经验。

仅仅半个月后,一份新型主力舰的设计方案便被摆在了清英的桌前。在这近二十年海军假日的时间里,德国海军虽然没有再度建造新的主力舰艇,但各种预备的设计方案却早已经弄出了不知道多少份;再加上万吨重巡和3万吨装甲航母对各项新型子系统的不断试验,使得德国工程师们早已经在各个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新式主力舰的设计任务完全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由于德国海军已经确立了以航母为核心的未来发展策略,其新战列舰便没有再考虑那些将耗费大量国帑的巨型设计了。经过德国设计师的多方权衡。最终认为标准排水量3。8万吨的舰艇最能在战舰性能和造价上实现理想的均衡。如果吨位过小,战舰的火力、防护、速度、续航力等性能必定会有一项无法满足;而如果吨位过大的话。虽然在同吨位下的战列线能力将超过前者,但其相应的更大口径主炮系统的研制难度却会随之大幅增加。根据德国海军经过大量演习模拟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将主炮数量提升50%、不如将主炮口径增大50毫米来得更具威力,而后者显然需要给军工部门带来极为沉重的压力。在清英的多重手法开挂之下,6万吨的战舰装备9门510毫米口径的巨炮都丝毫不是难事,而一旦选择这种方案的话,负责研制火炮和炮塔的设计人员拔剑来找海军决斗都有可能!

有鉴于此,德国新式主力舰的吨位便选在3。8万吨这一相对普通的级别了。而和以往的战列舰设计的侧重所不同的是,速度和航程在这一次被摆在了至为重要的位置:考虑到伴随己方的高速航母编队、和在大西洋中与美国海军交战的需求,这一性能便必须得到保证。而让清英感到欣慰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德国在舰用动力领域的技术已臻化境;其不仅继承了历史上那霸气侧漏的锅炉蒸汽参数,更在蒸汽轮机和各种阀门管线上也实现了稳定性的突破。该舰只用了极少的重量,就实现了15万马力的设计输出,在球鼻艏等流体减阻的作用下,其在4。5万吨的满载排水下的航速也将不低于31节,而续航力更达1。3万海里之巨。

在火力上,该舰装备8门430毫米l45主炮,以四联装炮塔的形式前后各一座布置;该炮采用后世美国的低速超重弹思想,以700m/s的初速发射1400kg的弹丸,在超过20km的远距离直接以大角度灌顶的方式进行攻击。比起以击穿垂直防护作为打击敌舰的传统手段,这一概念无疑更为超前、且顺应了时代技术的发展。由于要伴随航母作战,该舰在防空火力上也是毫不含糊:10座双联装128毫米l45高平两用炮以首尾抬高2座、舷侧平铺8座的方式布置,在同一舷可集中12门的远程对空火力。64门40毫米和16门20毫米机关炮则在近程构筑起了一道严密的火力网,可在相当程度上拦阻敌方攻击机的突袭。

至于防护,新型战列舰仍旧采用了万能的装甲盒,同时辅以兼顾防雷和防水中弹的双层tds结构,只是在垂直防护上有所改进。以20度倾斜的主装甲带不再是大厚度的单层装甲,而是拆分成双层复合式:外层装甲厚度为80毫米,连同后方的250毫米发泡水泥层一道用于剥去来袭炮弹的被帽;在其后方则是270毫米厚的表面硬化装甲,用于抵挡已经丧失了被帽的穿甲弹。相比于传统的单层主装甲,这种双层结合的方式无疑对炮弹的防御力有了质的提升:因为炮弹的穿甲能力全靠顶部那块磕碎硬化层、同时扶正弹体的被帽来保证,而没了被帽的炮弹在表面硬化装甲面前就像是被磨平了爪牙的老虎,可以被后者轻易挡住。这一伟大的创举是由文成武德的意大利设计师,在另一个位面中的维内托级战列舰上所使用,身为穿越者的清英也自然是没有将其放过。该舰的主水平装甲厚达200毫米,抵挡穿甲炸弹的能力前所未有的强劲。

1932年5月,2艘新战列舰便在日耳曼尼亚和伏尔铿造船厂铺下龙骨,而另外3艘将在来年开工的同级舰也开始了招标。为了隐瞒战舰主炮的真实口径,德国海军果断把16。93英寸之后的小数点给省了去,对内都以16英寸作为其代称。德国海军的这番动作登时引来了各国列强的强烈关注。面对英美等国汹汹而至的抗议质询,雷德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淡定地宣称:当前公海舰队中塞德利茨、凯撒等主力舰已经接近了25年的服役期限,而自家正是准备建造新船予以替代。这一行动完全符合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新替代舰不得早于被替代舰服役的第22年开工”的有关规定,爱好和平的德意志帝国永远不会率先撕毁条约掀起军备竞赛。

面对这一解释,英美两国自是难以相信。为期二十年的海军条约即将在两年之后寿终正寝,而当前因经济危机的蔓延而逐渐变得紧张的世界形势,也使得各国之间再缔结一个裁军条约变得几无可能;等到这批新船竣工之后,海军条约早已作废,天知道那帮咆哮如雷的军国分子还会不会拆除那些已经老化了的旧舰!

尽管此刻已经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但美国还是在第一时间采取了对应:他们以相同的名义开工了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并开始了其改进型南达科他级的设计工作。没有足够老的舰艇可供替代的英国处境尴尬,不过他们也开始完善一款名为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设计,只等两年之后便开始大规模投建。与此同时,日本、意大利、和奥匈也都开始摩拳擦掌,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假日的掣肘,决定开始投入海量资源搞大建了!(小说《重生之第二帝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ps:感谢书友潇湘夜雨异乡客、永远的f4u、天使爱染他、xiaot1988的月票支持,和兔子和萝卜、金螃蟹的打赏~~~

第670章军队现状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生之第二帝国》更多支持!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世界范围内的局势再度变得愈发紧张起来:法国恢复了一战前的兵役制度,英国也开始大规模整肃他们的三军部队。在北美,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借助经济危机之势一跃成为美国总统,在颁布一系列挽救危机的新政的同时,也开始不断追加陆海两军的国防开支。虽然白宫发言人声称这一举措是为了救助对国防而言至关重要的相关重工业,同时提供一部分就业机会,但任何一个执掌大权的高层决策者都清楚的知道,投入军队的钱要想获得回报和产出,便只有挥舞手中大棒对假想敌进行恫吓、甚至是发动战争这一途!

面对这一团逐渐从天边席卷而来的战争乌云,德国也开始进行着相应的准备。国防开支占政府支出的比例连年增加,从装备生产、武器研发、和后备人员训练等诸多方面不断推进军队力量的强化。与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德国在国力上无疑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国民总收入为当年的四倍;当这一经济基数开始向军队中倾注的时候,其所能分到的金额就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仅在1933年,德国空军就得到了超过30亿马克的资金注入,这还是德国政府收入仅占国民收入不足7%的低税率下所取得的成就。要知道,即便是海军最新开工的3。8万吨级战列舰,其单艘均价也不过1。3亿马克出头!伴随着如此多的资金的长年堆砌。由西克特所主导的高效空军的实力。便无疑膨胀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地步。

在飞机研发上。德国航空设计师们的创造热情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bf…109式战机从初代试飞型到均衡量产型的设计飞跃。从1930年起,改良后的bf…109f型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其最大平飞速度从试验型的470km/h一举提升到630km/h,火力也从2挺7。92毫米机枪增加到1门20毫米机炮和2挺12。7毫米重机枪;在执行对地支援任务的时候,还可以在机腹下方额外挂载一枚250kg和一枚500kg的炸弹。而在防护上,该型飞机也较历史上的bf…109有了不小的突破,除了自封闭油箱之外,其驾驶舱和发动机也都拥有可抵挡机枪射击的装甲或是钢化玻璃。大幅提升了其在空战当中的生存性。

尽管该型战机可以在机翼下方挂载两个额外的副油箱,将航程从巡航速度下的800km提升至1800km,但其空战性能却显然不能得到完整的发挥。考虑到对英作战的远程需求,德国设计师又研制出了一款双发远程战斗机:它的最大速度维持了bf…109f型的630km/h,但航程却大幅增加到2300km,其火力为2门20毫米机关炮和4挺12。7毫米重机枪,其重要部位的装甲防御也较单发轻战有了一定的提升。由于这款飞机仍是由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研制,因此其命名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bf…110c型。虽然它的称谓和历史上的那款双发重战相同,但其性能却有了迥然两异的大幅飞跃:这一位面中德国在航空工业上的造诣,甚至要比美英两国来得更为优越!

而在轰炸机上。德国空军则确立了三种不同用途的机型。ju87这款用于精准对地支援的俯冲轰炸机仍旧走上了德国空军的舞台,只不过相较历史产品有了一定的改进:其机腹的挂弹区域只有一部分处于机体内部。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体所需的结构,增加了载弹重量。经过改良之后,该型飞机能挂载总重为1500kg的炸弹,并保有进一步升级的空间;而得益于发动机技术和气动布局的优化,该款飞机的最大速度增加到了450km/h。此外,由于它的起落架相当结实,载弹之后的起飞距离也并不遥远,使得该型飞机得以被海军航空兵所直接选用,同时成为了航母上的主力攻击机种。

除了纯战术支援的单发俯冲轰炸机之外,双发中轰和四发重轰也相继走进了德国空军的现役序列。其中双发轰炸机为历史上ju88的强化版,载弹量和机内燃油的总装载量提升至5吨;其自卫火力也增加到了12挺机枪,重要部位的装甲防御同样以抵挡12。7毫米大口径机枪为设计指标。由于发动机技术的提升,该款飞机仍旧拥有接近400km/h的最大速度。在装载2800kg炸弹的时候,它的最大航程为3500km,这意味着该型飞机的作战半径足够对英法全境实施覆盖。

为了实现对美国本土的威慑,德国空军还开发出了一种四发重型轰炸机:它的外观与历史上胎死腹中的me…264轰炸机颇为相似,但其各项性能同样有了令人兴奋的长足提升。其最大战斗航程达到了惊人6000公里,且拥有1门20毫米机关炮和12挺12。7毫米重机枪的强悍自卫火力,关键部位甚至能抵挡20毫米机炮的正面直击。它的理论载弹量高达8吨,拥有了和一战时重型飞艇相当的投放能力;而根据清英的估计,这个载重已经能够挂载核弹实施终极轰炸了!

与此同时,德国空军还发展出了数量庞大的侦察机、运输机、教练机等辅助机种,用以弥补空中格斗和对地轰炸之外的任务空缺。其中隶属于空军的两个空降师共1。7万人,便全部依赖运输机和滑翔机予以投送:他们不仅装备有重机枪、迫击炮等装备,甚至还能伴随滑翔机运来火炮和轻型战车。一旦爆发战争,他们便能从空中直接飞临目标上空,在敌军尚未反应过来之前控制各个桥梁、铁路、和交通隘口;倘能如此,不仅能造成敌方调动的全盘混乱,更能为己方的装甲部队抢到长驱直入的条件与先机。

经过长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德国空军已经拥有了超过9000架的现役战机,其中大部分都是性能先进的新式机型;而相比于这些技术装备,那用无数马克堆起来的10万余名现役和后备机组成员,则是德国空军更为宝贵的财富。考虑到今后时局的需要,清英还将进一步扩充后备机组的人数,以便为可能爆发的战争提供足够的损失补充。在另一个位面里,日本就是不重视后继飞行员的培养,导致最后不得不派一群新手上阵被对方各种乱干的典型悲剧代表;而德国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也在连年的残酷战争中耗尽了开战前那积存不多的一点骨干精血。回望过去的清英矢志不会再重蹈历史的覆辙,从一开始就将培训飞行员作为头等要务,凭借着超强的国力作为支撑,现在他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可应付局势了!

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