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第二帝国 >

第417章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417章

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掳来的无畏舰也是一般。且不说科尔贝级的性能较意大利人自己的加富尔伯爵级还要强上一线。光是将它们报废的这一行径,就足以让之前同样对其抱有渴望的奥匈政府对自己拔刀怒啸:之前你寻死觅活的把船要回去,现在又眼都不眨的把船给拆了,你tm是在逗我是吧?

面对各方的反应,美国政府随即与军方展开了商议,看能否再少保留一些新式战舰,然而却遭到了对方的断然回绝。“我们必须将所有的前无畏舰从合众国海军的服役序列中剔除出去。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守着这些垃圾堆在海军中呆上超过15年的时间;如果我们这么做了。就将是浪费纳税人金钱和漠视合众国官兵生命的不可饶恕的犯罪。如果可能的话,2艘南卡罗来纳级也必须退役拆解,只有18。5节航速的它们根本跟不上无畏舰的编队,而大幅拖累编队速度的后果在海战中将是致命的潜在危险。”对于前来垂询自己的政府官员,美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罗德曼如是回答道。

“虽然德国人也要求对他们的新式战舰予以保留,但最大的得利者却无疑仍是我美利坚。他们是用现役无畏舰的报废来换得这批舰艇的竣工,而我们却是通过拆毁大量毫无用处的前无畏来达成了这一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凭借这份条约,美利坚得以安然度过在崛起的过程中最危险的时刻,避免了占取先发优势的强国可能对我们发动预防性战争的灾难性局面。”

在一片僵持不下的争吵声中。美国海军副部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力主于通过向对方让步,来换取本国按部就班的海军建设。虽然他的资历在与会的美国代表中排名最末。但其见识和思维却已经显示出了有别于常人的敏锐之处:“刚刚过去的这场欧洲大战,从根本上而言正是这种预防性战争的结果:德国为了消除日益增加的西线威胁,选择在殖民地争端上拒不退让,最终使得德法之间爆发大战。而英国为了消灭德国这个在海军舰队和世界霸权上的挑战者,这才对德法之间的紧张局势不予以任何的调停,反是联合俄国发表了协约声明,将战火从德法之间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因此,我们必须避免成为被预防的对象,而通过这次谈判所缔结的和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如果这次海军协定得到缔结,我们就可以放心将海军规模扩充到德国的80%,顺利规避掉这一发展中的最危险时刻。而一旦局势有变,我们随时都能废弃这份条约;凭借着合众国的经济与工业,要想成为世界第一海军最多也就是十年的时间!”

在小罗斯福的竭力劝说下,以威尔逊为首的美国高层渐渐认可了他的想法。而在具体实施当中,美国政府却又是做出了相应的变化:面对主导欧洲的德国,他们的态度骤转温和,表示一切都好商量;而对于那个西太平洋上的岛国,美国则是强硬依旧,坚称日本要求得到美国70%主力舰比例、并新开工3艘主力舰是根本不可接受事情。美国政府毫不掩饰自己的蔑视之意地声称,以日本的经济工业实力,其主力舰吨位能排在奥匈和意大利之上,就已经是自己极其顾及“亚洲民众感情”所提出的建议了。

为了维护今后的利益,清英在这场美日之间的角逐当中无疑站到了日本一方去:当前的日本获得美国七成主力舰吨位着实有些困难,但如历史上一般的份额却还是有可争取的空间。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日本最终得到了27。5万吨的主力舰吨位,达到了美国45万吨的60%。考虑到美国必须将舰队分派到两洋,这对于日本而言也算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份额。

随着这一比例的敲定,争吵了数日的各国主力舰吨位也由此迎来了突破点。德国海军可保留的主力舰吨位被确定为55万吨,位居各国之首。提尔皮茨所追求的普鲁士海权,终于在他登上德国中枢舞台的二十年后得到了彻底的实现。此外,4艘建造代号分别为h…40至h…43的新式主力舰也免于被拆解的命运,它们将和8艘国王级一道,共同铸成战后德国海军战列舰队的绝对中坚。

虽然美国海军的当前阵容仅位列世界第三,无畏舰吨位尚不及德国一半,但凭借着其无与伦比的工业实力和先发夺人的造舰发令,仍然是45万吨的规模毫无悬念的排在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而美国于1914年开工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和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中,也分别有2艘得到保留,这足可让他们将2艘初代无畏舰和所有的前无畏全部扔回到熔炉中去。

随着这批性能远超纵向前辈的新船的保留,关于主力舰的单艘性能上限也就确定下来了。德美两国提出联合声明,各国今后新开工的主力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这几乎就是两家最新式主力舰的基础数据。面对这一情形,英国代表提出了强烈抗议,因为他们的胡德级战列舰即便是以新规定的“标准排水量”这一世界准则来衡量,其数额也达到了4。2万之巨,这意味着他们在1913年规划的这批战舰一艘也不能建成服役!

然而,这次却是德美两国联合起来共同逼迫英国让步了。无论如何,胡德级的吨位都过于巨大,而其为双联装457毫米巨炮设计的座圈所赋予的改装潜力,则更是主炮口径仍在16英寸级别的德美两国都不能接受的。最终,英国被迫在这一问题上做出妥协,将已经开工的胡德级全部报废。做为补偿,英国被允许在主力舰总吨位不超过35万吨的限制下,于今后新开工2艘406毫米主炮搭载舰。

日本在新造舰艇领域的待遇与英国相仿,在扶桑级竣工之后,他们还能在27。5万吨的限制下开工2艘主力舰。对于美国人而言,这一情况还算勉强可以接受,因为伴随着四四舰队的完成,留给日本人发挥的空额吨位只剩下了6万吨:无论对方怎么分配,其新造舰艇的总体性能,都会比同等数量的标准排水量趋近上限的美国战舰所超越。看着如意算盘打得噼啪直响的美国人,清英不禁心中暗笑,这帮美国人果然还是图样图森破,完全不明白日本人的秉性。

指望日本人恪守条约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山高皇帝远的他们,在历史上就是条约期间最丧病的存在。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人把宣称标准排水量8500吨的最上级轻巡给硬生生造到了1。12万吨,后期换炮之后更达1。24万吨,足足超标了45%以上!至于超标个20%,对于他们而言则更是家常便饭:今后他们能把宣称3万吨的船造到不超过条约上限的3。5万吨,就已经是极为良心发现的举动了!

至于奥匈和意大利,双方的舰队规模都被限定在了18万吨。而考虑到意大利海军的当前状况,各国特别允许其保持现状,维持9艘无畏舰的阵容,但在未来开工新船时须保证条约中所规定的吨位上限。由于奥匈现役舰艇的吨位不足,因此他们也如愿拿到了在未来开工6。5万吨主力舰的准许函。

ps:感谢书友xrays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赏~~~~

第612章辅助战舰角力

“为了完善条约,从而将战后各国的海军发展纳入良性框架之下,我们有必要对主力舰、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潜艇和水上飞机母舰进行严格的定义和分类。除此之外,各种舰艇的总吨位和单舰性能也需要受到具体的限制,这样才能保证各国海军力量实现真正的均衡。”

伴随着至关重要的战列舰角逐落下帷幕,一场瞩目程度稍弱、但激烈之处却丝毫不比前者来得孱弱的议题又被提上了日程。毕竟现在参加会议的海军列强都是拥有一支各舰种齐全的均衡舰队,而这些辅助舰艇的性能无疑也直接关系到了其总体舰队实力的强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辅助战舰甚至会成为决定海战胜败的关键性力量:无论是雷击、侦查、还是护航,它们的作用都无可取代。

“巡洋舰的排水量和主炮口径应当与战列舰有明显的差距。身为辅助舰艇的它们标准排水量不应当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应超过203毫米,如果这两个限制有一个得不到满足,那么该型战舰就应被划归为战列舰,并受到之前各国所允许保留的主力舰总吨位的限定。”美国代表在会场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对于这一预料之中的限定,清英也没有再表示出反对意见了。在前无畏时代,装备203毫米火炮的装甲巡洋舰就是世界的主流,虽然各国在后期都建造了装备234毫米或254毫米主炮、排水量也超过了1。4万吨的重炮装巡,但那毕竟只占少数,在裁军条约的背景之下难逃命运的锉刀。德国所建造的那一票决战装巡在本质上更是低干舷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一词实在无法挂钩;在德国海军活动范围延伸至世界各片海域、且战列舰的火力、航速、防护等指标又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这种特殊时代下的军舰。便已经再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决战要求。

除此之外,巡洋舰本身也是一种性价比颇低的舰种,其相较于主力舰而言的单位战斗力根本不成比例:历史上德国海军的3艘希佩尔级重巡,单艘均价接近9000万马克,却只拥有1。4万吨的排水量和8门牙签主炮,装甲防护更是薄如蝉翼;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造价为1。816亿马克,不过希佩尔级的2倍,却拥有4。2万吨的排水量和8门380毫米重炮。其防护更是不知道比希佩尔高明到哪里去了。而即便是将巡洋舰发挥到极致的美国阿拉斯加级,其7400万美元的造价也几乎与一条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相当,而二者战斗力差距也同样是宛若云泥!

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巡洋舰的大型化便显得毫无意义了。将这种舰艇造大造强,表面上看是有利于提升海军实力的行为,实则是严重浪费资源与金钱的不智之举。之所以还会建造巡洋舰,只是因为战列舰和驱逐舰之间的跨度实在过大,不得不用一款中间货来填补二者之间那在火力、防护、和航海性能上的巨大差距。有鉴于此,清英便不准备再与各国在这一领域进行无休止的扯皮,而是接受当前这一性能较低的框架。在此范围内建造新型巡洋舰。

退一步讲,接受巡洋舰的万吨限制。对于德国海军而言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从历史的情况来看,各国海军装备8英寸级别火炮的巡洋舰在1万吨的限制下几乎无法做到攻守均衡:然而在清英面前,这却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削减水上宽度形成的突出部,运用后世流体力学成果在方尾处加装的尾板,以及相当于平地增加舰长、同时提升航速和适航性的球鼻艏……等等,桩桩件件都是令人无法直视的大外挂。再加上从法国人那里得到的四联装炮塔技术,以及绝对堪称逆天的动力系统,打造一款攻守均衡的条约巡洋舰不过是等闲之事!

由于德国并未在这一问题上提出异议,各国对于新建巡洋舰的性能上限就这么确定下来了。而驱逐舰的限制也随之被确定,标准排水量2000吨和130毫米主炮口径,将成为今后各国海军列强新开工驱逐舰的性能上限。至于潜艇,由于德国最新服役的u127级已经拥有了1220吨的水上排水量,因此其单艘吨位上限便被放宽到了1300吨,而其搭载的火炮口径则被限制在了130毫米以内。

结束这无关痛痒的标准划分之后,各国代表便骤然投入到了口沫横飞的总吨位保留中去。如果说之前的性能限定是各国为了迎合自身工业体系而进行的友好磋商的话,那么现在则是完全不逊色于之前主力舰谈判时的激烈争夺。德国要求各国按照之前主力舰吨位的比例来划分巡洋舰,但除了奥匈之外的所有国家都表示了反对:英国人指出《阿姆斯特丹》和约中关于英德海军力量的协定仅适用于主力舰和潜艇,包括巡洋舰和驱逐舰在内的辅助舰艇并不受限;不列颠拥有遍及世界的殖民地,无疑需要大量的巡洋舰来进行和平巡弋。

而美日意三方也都对当前自己所获得的主力舰份额并不满意,指望着能在巡洋舰上扳回一城,这使得谈判又陷入了争吵当中,几乎永无止境。眼见各方都相持不下,清英最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意见:由于驱逐舰和巡洋舰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再把巡洋舰划分为装备203毫米主炮的万吨级重巡,和装备152毫米的6500吨级轻巡两类;如果各国对按照主力舰比例划分巡洋舰吨位的方案存在异议,那么就按照一定的比例建造轻巡洋舰,直至达到理想中的吨位。

这一提议登时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拥护。当前他们正苦于难以要到足够的吨位总量来满足自己在殖民地巡航上的需求,而德国人提出的这一建议正好让他们有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相较于万吨级别的重巡,6500吨的巡洋舰一样可以满足巡航要求,而且价格也势必会比万吨巡洋舰更加低廉。最为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