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第二帝国 >

第144章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144章

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特尔,你好像在十年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吧?”过了良久,威廉首先打破了殿宇中的寂静,徐徐开口道。

听到威廉的话语,清英心中不由得涌现出些许岁月如梭的感慨;不知不觉间,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便已经过去了超过10年的时间。他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轻声道:“是。当时我刚完成世界旅行从圣彼得堡回国,以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少年姿态就大喇喇的在父亲面前卖弄学识,现在想来,当初的行径实在是不成熟之至。不过来自于那个人的分析却并没有错。他很早之前就曾经说过,强者必遭嫉妒,今天帝国被英法合力包围的情形也正是由于这一缘故。”

“强者必遭嫉妒!”威廉咬牙切齿地说出这句话语,眼眸里怒火欲喷,用满是不甘和愤恨的语气大声发泄道,“可为什么英国人嫉妒的目标偏偏是我德意志,而不是大洋另一端的那个没有民族和历史的美国?那个国家拥有135%于我们的人均工业水平和150%于我们的庞大人口,综合国力是我们的2倍,其经济工业实力更是已经把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美国才是能轻易颠覆英国世界霸权的最有力的挑战者,英国不去针对他们反倒来包围我德意志,爱德华这头贪婪淫逸的老阿尔比翁猪难道眼睛瞎掉了么!”

清英耸了耸肩。道:“英国人当然嫉妒美国。而且是发了疯一般的嫉妒;这个国家曾经一度有14艘战列舰和13艘装甲巡洋舰同时在建。而单单一家被卖掉的‘美国钢铁公司’的粗钢产量就比全英国的产量都还要大。但英国人却清楚的明白哪些国家能惹哪些国家不能惹。美国独处一整片大陆之上,人口、资源、政体、技术等一切成为世界大国的潜质应有尽有,他们的崛起已经是必然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也只能默许他们在北美洲区域的霸主地位存在。相比于远在大洋另一端的美国,近在咫尺的德意志显然更具有威胁性,而且我们在海外相对稀少的殖民地也无法在全世界给英国人找麻烦,完全处在英国能够采取扼杀行动的名单之内。伦敦表面上竭力标榜着自己的谦厚仁德,背地里施行的却全是鲜血淋漓的丛林法则;这种只允许自己有而不能容忍别人有、否则就要想方设法将其掠夺消灭的恬不知耻的肮脏德性。也正是这帮绅士强盗们一贯的行为准则。”

威廉右拳紧握,灰色的眼眸中有仇恨的光芒喷薄闪动;他深吸了一口气,道:“你说的一点不错。这帮奸险毒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毒瘤,他们对世界上四分之一领土和人口进行着丧心病狂的残酷压榨和野蛮掠夺,同时在世界上原本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众多事务中横加插手,把原本简单平静的局势搅得极其复杂而动乱,以满足他们对于土地和财富那永无止境的贪婪渴求。即便是拔光中欧平原上所有鸟雀的翎羽做成羽毛笔,也不能将英国人所犯下的罪恶尽数书写而出。我德意志国民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将圣皇传承下来的辉煌伟业发展得灿烂繁荣,然而我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无耻的夏洛克们给敌视包围了!我之前对英国是如此的友好和尊重,无数次表露出想和他们结为盟友的殷切愿望。没想到他们竟然会和法国人结盟相报!”

清英嘴角暗暗斜撇,对威廉的话语感到满满的不以为然。德国之所以能走上大国崛起的腾飞之路,主要仰仗的固然是条顿民族严谨坚韧的优秀性格和引领电气工业革命的雄厚技术,然而他们对外进行的野蛮掠夺也是一点没少,普法战争的那50亿法郎的赔款和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倾销便是最好的例证。至于威廉对英国持友好尊重的态度……这句话恐怕连威廉自己也不相信吧?德皇一直对英国有着满腹的嫉妒和怨念,做梦都想要把英国取而代之,只不过是忌惮和英国开战、所以他才经常对英国人笑脸相迎、提出结盟的意愿罢了。

“埃特尔,你此前总是能为我带来惊喜。此番面对英法两国针对我德意志的盟约合围,我德意志又该怎么做?”发泄完心中愤怒的威廉抬起头来,用希冀的眼光看着清英说道。

清英双手一摊,道:“随着德意志国力的不断增长,英法结成协约是必然的趋势,只要我们仍然虎踞中欧并雄视世界,英法两国的联盟就不会崩溃。而俄国由于欠了法国人难以计数的贷款,其国内庞大的法国资本也不允许俄国人在未来欧洲大陆上的事务中蛇鼠两端。父亲你此番拉拢俄国的行动之所以会宣告失败,就是由于目前的俄国已经不可能再脱离法俄联盟的缘由。在法国这个媒介的运作下,一张针对我德意志的大包围网已经形成,没办法,我们只有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用暴力撕碎这个包围网了。”

“对于英国这个信奉丛林法则的无耻流氓而言,任何温言善语都会被视作软弱可欺,之后便会遭致他们更进一步的凌辱。因此唯一能和他们正常对话的方式就是闪闪发光的甲胄和包裹铁甲的拳头!”清英星眸中闪过一道凌厉的光芒,道,“英国之所以能够执掌世界霸权,并在欧洲和他们本来毫不相干的事务中煽风点火、上蹿下跳,靠的就是他们那支称雄海洋300年的海军舰队。在此之前,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的确是难以撼动,而在技术进行着飞跃式革新的今天,拥有强大工业的德意志在海洋上绝对不再是一个看客!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应该打造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让英国人在我们巍峨连绵的浮岛山岳面前胆战心惊,瑟瑟颤抖;凭借着在经济数据和工业总量上都全面远超英国的国力,一支威力卓绝的舰队将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成型。只有德意志拥有了足够让英国在决战中丧失海上霸权的强大海军,伦敦才会真正开始认真考虑与我德意志之间的战和关系。”

威廉闻言讶然道:“这不就是阿尔弗雷德所提出的那个风险舰队的理念么?我记得当初你可是并不赞成这个计划,怎么现在你又改变了主意?”

清英解释道:“我之所以今天会转而赞成风险舰队的理念,是因为现今局势比起当年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缘故。”

“十年以前,德意志仅仅是在重工业产量上超过了英国,经济总量和轻工业领域和英国仍旧相去较远,当时的英国也并没有把德意志视作他们最大的假想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是要让英国人去和法俄两家拼力争斗,自己则低调行事,努力发展自己的国民经济。然而到了今天,我们的工业财力都已经超过了英国,并正式被英国列为头号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是不能、也无需再像往常一样继续韬光养晦下去了。既然英法达成的谅解使得我德意志的安全局势急剧恶化,那么我们也要以直接威胁到日不落帝国根基的凌厉手段予以最强硬的回击!我们要让英国人、让世界都看到,这就是胆敢单方面挑衅柏林威严、损害德意志利益的可耻下场。”清英中气十足、义正词严地说道。其实还有一个理由他没有说出口,那就是十年前的造舰技术只能让德国造一些渣渣前无畏,性价比实在不堪入目;而现在的海军已经进入了无畏舰时代,每一艘主力舰都将是海战中实打实的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对于要优先保证陆军的德国而言,保证海军经费的高效使用显然非常有必要。

威廉眼中流露出欣慰的神色,那张冷峻的面容似乎在一瞬间变得柔和了许多。他轻轻点了点头,道:“你能这样想,便证明你真的是得到了成长。由于之前我们施行的保守政策,使得欧洲那些君主们普遍把我德意志当做是无关轻重的角色,我的话总是被他们当做是耳旁风。我德意志基于欧洲第一经济工业实力所应该得到的崇敬和尊重,始终不见他们向德意志低下那渺小却因不知何来的自信而高昂的头颅。既然用和平的方式无法获得我德意志所赢得的盟主地位,那么我们就只能用锋锐的利剑去犁取了。等到帝国的陆军完成横扫法国的整备,海军实现震惊英国扩充,我倒想看看还有谁敢不对我德意志恭敬地俯首鞠躬!”

ps:感谢书友枭雄无语投的月票和书友心漂浮的打赏~

第209章战争经验

几个小时之后,毗邻东普鲁士所进行的那场攻防演习的结果便传遍了整个总参谋部。让众多高级容克军官感到难以置信的是,那位和他的皇帝父亲一样长年和提尔皮茨打得火热的海军皇储竟然率部抵挡住了拥有6倍兵力和火炮优势的进攻军队,这让他们的价值观受到了近乎是颠覆般的冲击。随着整场战斗在巨型沙盘上被详细还原,参谋将领们在惊诧于防守方别具一格的防御工事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对此进行详尽的思考和分析。

与此前他们所熟知的守备体系完全不同的是,清英所主导修筑的防御工事几乎全部都在地平线以下,动辄超过5米深的地下防炮掩体极大的保证了守备官兵在敌方炮火之下的生存能力。而半掩于地下的机枪掩体和伪装混凝土堡垒也对常规的直射炮火拥有强大的免疫,经过加固的它们不仅防护良好,更关键的是其自身的被弹面积相当之小,只有一个头皮露在外面的设计使得直射火炮瞄准起来异常吃力。再加上绵延起伏的铁丝网、纵横交错的壕沟群、射速迅疾的步兵火炮和集中使用的大量机枪,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便造成了这场演习中进攻方的空前悲剧。

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和对这身军服的责任,此后的数月时间里,包括施利芬本人在内的德国总参谋部全体人员都在为如何突破这种新颖的防线而苦苦思索,然而却始终都没有想出什么好的策略。坑道爆破虽然能够避开正面进攻所要面对的铁丝网和大量机枪,但这项工程执行起来劳时费力。且防守方只需在挖战壕的同时再附带挖一条深堑便可将地下爆破部队阻于门外。即便是成功实施爆破。由于堑壕不是一条线的防御。而是拥有广阔纵深的网状弹性面,其中一小段的塌陷也不能对局势产生什么改变。至于人海战术更是想都不要想,子弹和炮弹的数量永远都比人的数量要多出2到3个数量级,日军在俄国要塞城下实施肉弹战术所倒下的5万具尸体便是肉体和子弹比拼消耗的最直接下场;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用不计伤亡的人命去堆砌胜利的行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提出了无数多个设想都宣告失败之后,德国参谋部只能回到最原始的那条道路上来,那就是用雷霆海啸般的炮火将对方彻底淹没。不过这种堑壕防御体系的所有核心工事都是深埋于地下、或是只露了一小部分在地面上,被当下陆军广为推崇的速射炮对于它们的打击极为有限。对军事战争极为敏感的条顿民族。很快就在当下仍在进行的日俄战争中找到了一个能够稍加应付的策略,那便是装备大量的短管重型榴弹炮。

半年之前,日军攻下了让他们伏尸7万的大连要塞,作为此战的最大武器功臣,280毫米榴弹炮便顺理成章的进入了德军观察员和德国总参谋部的眼球。施利芬在攻防演习中失利之后,总参谋部忽然发现用榴弹炮来攻破这种防御是个不错的主意。与弹道平直的长身管加农炮相比,榴弹炮的弹道更加高抛而弯曲,这便意味着这种火炮能比平射的加农炮更加容易的击中那些半掩埋于地下的低矮火力点,从而对其造成杀伤。由于炮弹的高抛特性,其最终命中的区域几乎都将是没有防御的穹顶。这种杀伤效果显然要比用速射炮去轰击经过加固的正面防御要来的有效得多(不明白的自行参照山口丁中福三炮亲舅舅被炸逼灌顶)。在鏖战一年的大连攻防战的最后关头,日军280毫米榴弹炮所发射的炮弹成功击穿了数个曾经屠戮了无数日本官兵生命的俄国堡垒的穹顶。极大的为后续攻城部队扫清了道路。如果日本人仍旧用普通的炮火加以平射的话,其最终付出的代价将比那个大得令人咋舌的伤亡还要惨重。

除此之外,榴弹炮相比加农炮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其炮口初速比加农炮相对较低,能在同样的炮架上装备口径更粗的管子,而口径即是威力和正义。因此对付堑壕战中各种低矮的防御工事,榴弹炮既有命中优势,又有单发火力优势,所能取得的效果将较加农炮事半功倍。

得知总参谋部所做出的反应,始作俑者的清英在感到诧异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欣悦和赞叹之情。德国人虽然素来以严谨刻板闻名世界,其在世界上印象也一直是循规蹈矩的工程师,然而他们在军事方面却极多诡诈,对战争和武器的嗅觉灵敏异常。在历史上的一战前夕,只有德国意识到了机枪将会给战争带来巨大的变革作用,从而在军队里大量装备了改良版本的马克沁;而在二战时期,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