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神医 >

第226章

大宋神医-第226章

小说: 大宋神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老听到田岚的话,呵呵一笑,对赵磊拱手回答说道:“这要感谢赵大人了,平常每年秋收之后,镇上人都无所事事,去作坊打零工赚不到什么钱,工作也不好找。赵大人修这条水泥路,一下子招募了很多的工人,镇上的青壮都去西辅那边修路了,有钱拿还有饭吃。镇上的人都很感谢赵大人给的这个机会。”
  “修路是朝廷大事,为国出力之事,怎能委屈乡亲。”赵磊笑着对刘老说道。
  刘老看着年轻的赵磊。想起今天赵磊地话,犹豫一会问道:“赵大人想在镇上起个庄子?”
  “不错!本官买下薛家庄子的时候,本来以为是个独立地庄子,才镇上才知道是和别人混住的镇子,农户和商户还有工户混住在一起,很多事情很麻烦,本官的意思是,将清河镇以水泥路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给农户住,而北段给商户和工户,这样以来赵府的人就能很清楚谁是赵家的佃户,做事方便很多。”赵磊看着刘老随意的说道。
  “可镇上的房子都是南北混住的,如果分开,搬家很麻烦,而且容易产生纠纷。”刘老不赞同赵磊的提议,婉转的提出意见说道。
  “本官刚才也看了,清河镇上地房子,规模大小都差不多,估计是一群人建造的,不过时间长短不一而已,这么办吧!关于房子大小和时间长短,本官会补贴一部分银子给搬家的人,肯定不能让乡亲吃亏,这样就没有纠纷了吧!”赵磊知道刘老的顾虑,但他也早想好应对地办法,笑着对刘老说道。
  看到赵磊下定决心,用钱弥补镇上人的损失,刘老也不再反对,跟着赵磊朝小镇南面走去。
  已经是深秋时节,清河镇南面的大片良田都荒芜下来,杂草间偶尔有野兔出没其中,准备过冬而吃地肥膘的野兔,吸引了赵府四个小主子的注意力,在征的赵磊和田岚的同意之后,四个可爱的小家伙在十几个下人的护卫下,欢呼着朝野外田地中跑去。
  赵磊沿着田间小路一路朝南走去,除了荒芜的田地,南面
  算是小镇上唯一有点亮点的地方,而赵磊一路走来,这个小镇上缺点什么。
  赵磊见过的乡间小镇不多,前世除了当兵时候驻扎在乡间外,只有替医院运药的时候,才在高速上看过那些乡村的外貌,其他地方,赵磊都没有去过,不过仅有的几个地方,跟清河镇比起来,却又很大的不同,按理说古今田地应该都差不多,为什么老感觉有什么不同呢!赵磊心中有些不解的回忆起来。
  大树、房子、鸡鸭牛羊、朴质的农民、荒芜的田地,一切都跟记忆中的农乡差不多,除了那些高科技产物,但赵磊又感觉一点很大的不同,到底是那里不同呢!
  赵磊在镇南的小路上左右四顾,突然发现镇南居然有几间低矮的小屋。
  “刘老!那几间房子是干什么的?”赵磊指着镇外的小屋对刘老问道。
  “哦!那是种菜用的,主要是蘑菇和木耳,需要阴凉潮湿的地方,屋子里面都是糟木头,只要不断浇水,就能长出木耳和蘑菇,不过都是自己吃的,汴京和西辅的蘑菇和木耳都来自山林,新鲜,而镇上的是自己种的,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味道。”刘老对赵磊解释说道。
  盖个小屋种木耳和蘑菇,没有想到北宋的农业科技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可低估啊!赵磊心中感叹的想到。
  就在这时,赵磊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清河镇缺什么了,这里居然没有大棚,记得他前世在很多乡村都看到不少的大棚,提供冬天的蔬菜,而来到北宋,还没有看到大棚的出现,怪不得冬天老感觉蔬菜太少,原来大棚还没有出现啊!
  “汴京各路有人种大棚吗?”赵磊对刘老仔细问道。
  —
  “大棚!什么东西?”五十多岁却依然硬朗的刘老,听到赵磊的问题,一脸迷茫的不解说道。
  “就是在冬天能够种多种春秋蔬菜的棚子。”赵磊也不清楚大棚到底可以种多少东西,只能含糊的对刘老解释说道。
  “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冬天那么冷,就算有棚子,春秋的蔬菜能活吗?”刘老不可思议的看着赵磊问道。
  没有大棚!原来大宋真的没有大棚!刘老的话让赵磊又喜又忧,喜的是大棚将从他手中发明出来,赵磊将会名利双收,忧的是赵磊虽然知道什么是大棚,但具体怎么做成的,还需要慢慢探索。
  赵磊依稀记得,大棚又叫暖房,是用玻璃或采光薄膜制作,但大宋的玻璃价值之高,用来搭建大棚,有些屈才,造价也太高,不划算,而采光薄膜这种东西,好像是化学产物,大宋根本没有,所以赵磊必须找一个能够采光,又不透风的材料,这种材料千年后满大街都是,但是在北宋,却不好找啊!
  赵磊想了许久,却想不到替代材料,询问身边人田岚、白馨兰和刘老等人,也束手无策,最后咬牙决定依然使用玻璃,幸好大棚需要的玻璃要求不高,只要透明就好,不需要那些价值很高的艺术玻璃,不过尽管如此,想建一个大棚,一亩地至少要上千两的投入。
  “刘老!本官需要百亩土地修建冬天种菜的大棚,薛家佃户的情况你很清楚,不知道谁家宽裕能够分出土地。”赵磊想到大棚所需要的土地,对刘老仔细问道。
  薛家的土地现在属于赵磊没错,但那些佃户签的都是长期租种的合同,如果赵磊贸然收回那些土地,那些佃户肯定不会同意,如果闹起来对赵府的影响很大,刚刚买下土地就收回土地,让那些佃户如何看待赵府呢!
  “百亩土地!不可能,除非赵大人强行收回那些土地,否则镇上的农户很难分出一百亩的土地给赵大人。”刘老不相信赵磊能搞出冬天种菜的大棚,所以反对赵磊收回土地说道。
  听到刘老反对的话,赵磊在田间来回度步沉思一会后,下定决心说道:“这样吧!刘老,那百亩土地的农户,算是赵府聘用他们,他们的百亩土地能够收多少粮食,赵府就给他们多少粮食,他们还算农户,但不需要种粮,替赵府照顾那些大棚好了。”
  不需种地就有粮食,只需要照看几个还没有影子的大棚,这不就是工户干的事情吗!还站着农户的户籍,这么好的事情那里找,想必那些人肯定是愿意干了。想到这里,刘老很干脆的答应了赵磊的要求。
  就这样!赵磊冬季种菜的大棚计划,开始上马了。
  第十三卷 十年改变
  第五章 种子
  平兴国寺自从发生谋逆案之后就开始没落了,皇家寺套在大相国寺的头上,大相国寺建于北齐年间,到仁宗时候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随着太平兴国寺的没落,朝廷斥巨资花费七年时间扩建的大相国寺随即成为皇家寺院,规模浩大而庄严绚丽。
  随着大相国寺的兴旺,大相国寺内的万姓交易市场也水涨船高,如今已经成为汴京最繁荣的商品市场,来自大宋和亚洲各国的商品,在万姓交易市场随处可见,就是欧洲、非洲的商品,在万姓交易市场也不算罕见,不愧“万国商品聚集”的雅号。
  大相国寺一个月开五次万姓交易市场,每次万姓交易市场开放,大相国寺就变得人流如海,几万人的人流让占地五百多亩的大相国寺变得拥挤不堪。
  今天正是大相国寺开放万姓交易市场的日子,一大早赵磊就带着赵府的几个下人,从西辅赶到汴京,准备在万姓交易市场淘些好东西。
  赵磊前来万姓交易市场的目的,是为了那些蔬菜的种子,清河镇的大棚已经开始搭建,然而蔬菜的种子成为赵磊最头疼的问题。
  大宋可食用的蔬菜不多,冬天能使用的蔬菜只有白菜、萝卜、豆芽几种,霜雪之后,大部分的蔬菜都不再生长,而大棚可以满足很多蔬菜的生长条件,建造大棚不但能够满足赵磊冬天的饮食欲望,更重要的是冬天的蔬菜价格不菲,绝对能让赵磊赚个腰缠万贯。
  这几天,赵磊一直在收集蔬菜种子,然而品种却太少。黄瓜、茄子、菜、菠菜和芹菜这些大宋常见蔬菜的种子赵磊已经收集足够地分量,却缺少很多前世常见的蔬菜,比如食用价值很高的大蒜、西红柿、辣椒、花菜和洋葱等等,所以赵磊趁着万姓交易市场开始的机会,准备在市场中仔细的淘一边,看看能不能从那些外国商人手中,得到一些蔬菜的种子。
  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市场规划十分整齐,大相国寺的大三门附近就是动植物市场,飞禽走兽、古柏盆栽,中外各种动植物商品。在大三门都可以见到。
  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赵磊已经在大三门逛了一会,不过大三门的味道让赵磊心中很不爽,很多动物聚集在一起地叫声让人烦闷,而这些动物排泄的粪便更让人讨厌,一会时间,赵磊就已经彻底的厌恶了这个汴京有名的动植物交易市场。
  赵磊快步走过狗市、猫市、鸟市等走兽市场,带着随从直接奔赴第三门的植物市场而去。
  大宋玩盆栽的人不少,但对观赏性植物所知不多,除了盆栽之外。也只有各种罕见梅兰菊等花卉能吸引大宋风雅之人的眼光,所以赵磊前往的植物市场。基本可以说是花的海洋。
  正在皱眉审视植物市场的赵磊眼睛突然一亮,他地视线之中,出现一个西域人摆的摊子,而摊子上,正摆放着几盆挂满红色果实地植物,如果赵磊没有看错,那几盆植物就是赵磊一直寻觅的西红柿。
  大喜的赵磊快步走到西红柿盆栽前面,低头看着不高的盆装西红柿树,对西红柿的主人问道:“这个东西从那里来得。”
  “大人!这种植物叫红树,果实叫红果。是用很远的地方刚刚传到西域,西域贵族叫这种红果为爱情果,多么鲜艳的红色啊!跟爱情一样让人沉迷。”西红柿的主人是一个色头发的大鼻子西方人,年龄大约三十多岁。身材很健壮,一口汉语说得很正,至少能让赵磊毫不困难的听出来什么意思。
  大鼻子地话让赵磊微微一愣。要知道大宋时候“大人”这两个字可不是能轻易叫的,除了朝廷官员,其他人都不敢领教“大人”的称呼,如今这个大鼻子却开口叫赵磊大人,而这个大鼻子看上去不像不了解大宋规矩的人啊!
  赵磊低头看看自己一身青袍便服,怎么看都不像“大人”,微笑地赵磊对大鼻子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是朝廷官员?”
  “大人腰间那么金灿灿的金鱼袋,如果鄙人看不到,那里赶来大宋做生意呢!”大鼻子得意洋洋的指着赵磊腰间地金鱼袋傲然说道。
  原来是这个露出马脚!赵磊苦笑看着腰间露出来的金鱼袋,伸手将金鱼袋拉到衣服里面。
  “金鱼袋你都认得,见识不浅吗!”金鱼袋可是官家赵祯对重臣的恩赏,汴京拥有金鱼袋的官员不到五十人,见过金鱼袋的人绝对不多,而一个小小的商人,而且是外国商人,居然能认出金鱼袋,让赵磊大感好奇。
  “那当然!鄙人十四岁就跟着父亲开始跑大宋做生意,后来在大宋接受私塾教育,二十五岁曾经考过乡试,不过没有通过,后来一直在大宋和塞尔柱两国之间奔波生意,鄙人曾经参加过大宋皇帝的万国使者盛会,还认识不少朝廷的高官,金鱼袋当然见过。”大鼻子一脸傲然的对赵磊说道。
  在大宋接受过教育,难怪汉语说得那么好,塞尔柱国?怎么没有听说过,估计不是什么大国。赵磊看着大鼻子暗自想到。
  “你叫什么名字?这个红果怎么卖?”赵磊虽然对大鼻子比较好奇,但眼前最重要的是西红柿的种子,所以赵磊打断大鼻
  的吹嘘说道。
  “鄙人本阿尔哈里发,大人可以叫鄙人本,至于这个红果,一百两银子一盆,不还价!”大鼻子本斩钉截铁的坚定对赵磊说道。
  一百两一盆!狮子大开口啊!有这么宰人的吗?赵磊听到大鼻子本关于西红柿的价格,吓了一跳后心中愤怒想到。
  大鼻子本看到赵磊眼中的怒火,却毫不在意的侃侃说道:“大人可知这几盆红树弄到汴京的困难,鄙人可是从红树挂果就开始启程朝汴京而来,每天要浇灌、要给红树晒太阳。当成祖宗伺候才将红树活着弄到大宋,这一趟下来的辛苦费一百两也不止啊!这里有是十一盆,大人买十盆鄙人就送大人一盆,很划算地交易啊!这种红果可是爱情之果,只要家中有了红果,爱情肯定就会找上门来,不容错过啊!”
  —
  “爱情!谁要什么爱情,老子要这东西是用来吃的!”大鼻子本的话终于触怒赵磊,赵磊揪着大鼻子本的衣服领子大声怒喝起来,而跟随赵磊而来的几名随从。也面色不善的将大鼻子本的摊子围了起来,而交易市场中其他的百姓,这时看到有热闹可以看,纷纷围观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