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神医 >

第217章

大宋神医-第217章

小说: 大宋神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洵和庞柏正是在晚饭时候被赵磊叫来,都没有吃饭,不客气的拿起筷子开始消灭桌上的美食。
  酒足饭饱之后,苏洵和庞柏告辞离开,而赵磊,却留在书房之中,拒绝了婢女过来收拾酒席,呆呆的坐在酒席旁边,回味着和范仲淹等人的友谊。
  新政之后,范仲淹等人早晚知道赵磊在扯他们的后腿,到了那时,他们会原谅赵磊吗!
  第十二卷 庆历新政
  第十六章 大炼钢百官反弹
  雨后的汴京天空一片蔚蓝,阵阵凉风吹过,让初夏的凉爽。
  汴京城北国资院的建设已经完工,韩绮的一万新军以百人为队,分为一百队岗哨层层拱卫着国资院的安全。
  国资院二区作坊之中不停传来阵阵的号子,无数作坊轰鸣而响,打铁声、开石声、苦力声,汇聚在一起,就是一曲劳动的歌。
  临近汴水的炼钢作坊是计划外的产物,为此赵磊加拨十万两银子,才让工程队加盖长长一段围墙,将整个炼钢作坊围进国资院二区之中。
  雨后的汴京温度在二十五六度左右,本来凉爽的天气却和炼钢作坊不沾一点边。
  宽阔的炼钢作坊之中,至少上百强壮劳力,下身围着短裤,赤裸着上身,挥汗如雨的在作坊之中加煤、搬铁,来回忙碌着。
  炼钢炉烧得火热,加上封闭的环境,让炼钢作坊中至少有四十度的高温,整个作坊中的工人,挥洒着汗水,奋斗在炼钢的第一线。
  “火候到了,开炉!”
  随着年长管工的嘶哑高喝,几个工人开始拉起炼钢炉的封口,随着一阵高温的涌出,火红的铁汁从炼钢炉中涌出,慢慢开始凝固。
  “又一炉好钢出炉,每人十文的工钱到手,兄弟们记清了,到晚上领工钱不要领少了啊!”年长管工看着凝固的铁汁,一脸喜色的对周围的工人说道,引起工人兴奋的计算和开怀的大笑。
  “好了!运矿,准备下一炉!”年长管工大笑对闲暇地几十位强壮工人说道,
  “总爷!没有铁矿石了。”这时炼钢厂外一个工人突然跑进来,愁眉苦脸的对年长管工说道。
  “什么!怎么会这样。没有矿石了,我们吃什么啊!”年长管工突然暴跳如雷的大声说道。
  赵磊为了提高作坊工人的工作效率,采取了低薪高奖的俸禄计算方法,炼钢厂普通工人每月固定俸禄百文,比起一般作坊五百文的工钱低很多,然而赵磊付给这些工人的奖金却很可观,出一炉钢十文工钱,而炼钢厂每天能产钢十炉,只要你肯干,每天肯定有百文的工钱。一个月下来至少三两银子的将近,比起其他作坊的工钱高五六倍,这种奖金制度让炼钢厂工人地工作效率提高很多,然而让这些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朝廷矿石的供应已经跟不上他们炼钢的速度。
  “刚才我问了外面几位官老爷,下一次送矿石的队伍在三天之后,也就是说这三天我们开不了工了。”外面走进来的工人愁眉苦脸的对年长管工说道。
  “不行!我得去找大人说道说道,三天不上工,要耽误多少工钱啊!”想起原本三天赚取得三百文工钱,老管工很心疼得自语说道。
  老管工所谓的大人。并不是国资院使赵磊,而是赵磊派去管理二区所有作坊的幕僚庞柏。如今的庞柏终于算是熬出头了,一下子管理了数百作坊和几万工人,虽然依然是赵磊地幕僚,却挂着朝廷八品的管带之职。
  国资院最机密研究院地书房之中,赵磊正在跟苏洵诉苦,诉苦的原因很简单,赵磊大儿子赵锋马上五岁了,按理应该受到官家蒙荫恩赐,按照赵磊的官职品级,得一个七品虚职。然而范仲淹的新政如约而来,改革蒙荫的诏令一下,赵府的大公子马上成为第一批牺牲品,气的田岚天天在赵磊耳朵边大骂范仲淹。顺便埋怨赵磊交友不慎。
  “呵呵!嫂夫人也是为儿女担忧前程,不过确实多余,锋儿虽然不到五岁。但聪慧之才已经略显一二,只要用功,不愁进士出身,加上大人在官场如日中天早晚拜相,一个实职官位不愁,何必如此埋怨呢!”苏洵听到赵磊的诉苦,笑呵呵的回答说道。
  “聪慧,赵府谁不知道,你家那个小子才真的聪慧呢!骗得我家三个小子一个闺女,每天跟着你家小子到处跑。”赵磊撇了苏洵一眼有些嫉妒地说道。
  “你说轼儿,小儿太顽皮了,就是有些小聪明,也难登大雅。”苏洵嘴上谦虚,脸上却一脸得色出卖了他心中对自己儿子的骄傲。
  苏轼如果是小聪明难登大雅的话!中国历史上几千年还真的找不到几个聪明人了,这家伙命怎么这么好,看老苏家几个孩子,苏家兄弟不说了,苏小妹才一岁半,嘴已经甜地从赵府哄走多少好东西了,自己家那几个儿子,调皮的气死人,最可气的喜欢舞刀弄枪,跟自己小时候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地,真是让人气愤!赵磊看着得意洋洋的苏洵,心中不平衡的想到。
  “大人!二区庞大人送来公文。”就在赵磊心中不平衡的时候,一个文吏走进来对赵磊恭敬说道。
  此时的国资院已经军事管制,一区军营中的军人还可以回家,到了二区的作坊,出门就要打报告了,而研究院里面的工匠还有官吏
  国资院被再次分拆,否则一声都没有出门的机会了,和作坊区够大,里面集市、酒铺、澡堂等各种生活店铺很齐全,基本上可以说是小城镇了,里面居住的人就算不出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庞柏根本没有进入研究院的资格,所以只能将作坊里面的事情以公文形势送到研究院来。
  “庞柏送来的公文,看来作坊那边一定出什么事情了。”苏洵听到庞柏送来公文马上对赵磊说道。
  这时赵磊正在观看公文,看完之后,一脸苦笑将公文递给苏洵说道:“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小看了炼钢厂的炼钢能力,如今铁矿的供应已经跟不上。”
  “我的天啊!一个月出产精钢三十万斤,平均每天一万斤精钢,一座炼钢作坊,产量居然这么大。怪不得铁矿跟不上了呢!”苏洵看着公文惊呼说道。
  “是啊!整个大宋每年精钢的产量才三十万斤,炼钢厂一月就能完成朝廷一年地任务,铁矿跟不上也正常,不过炼钢厂如今缺少铁矿,就这么闲置也不是办法,看来要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点铁矿了。”赵磊这时皱眉对苏洵说道。
  “大人能想什么办法,朝廷每年开采的铁矿数量有限,除了分配汴京军器所之外,还要分配各州以供打造农具和民用铁器,大宋百姓上亿。民间用铁比军用更多,如果动了供应各州的铁矿,一旦耽误了春耕秋收,可是大罪名啊!”苏洵苦笑看着赵磊解释说道。
  苏洵说的不错,北宋经过百年休养生息,人口已经达到封建时代的颠峰,然而其他配套科技却没有跟上,就好像开采技术,大宋每年的铁矿产量有限,要供应朝廷军器所。朝廷用铁衙门,大宋各地州县等等地方。加上大宋的人口基数和用铁数量,导致铁矿供应向来不足,而军器所已经是优先供应,炼钢厂的出现让铁矿开始供应不足,如果动其他地方的铁矿,影响肯定很大,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开采量,不过这种事情涉及到地事情太多,朝廷很多政府工程正在动工,根本找不到那么多的劳力。强行摊派劳役给百姓的话,赵磊肯定会承担天大的骂名,这个问题,不好解决。
  “耽误三天就耽误三天吧!让炼钢厂的工人去其他作坊帮忙。前一段时间积攒的铁矿如今被消耗一空,我估计以后每个月至少要耽误十天,也就是说。炼钢厂的钢铁产量会从三十万减到二十万,不过足够支持军器所所有装备的打造了。”赵磊听完苏洵的话,沉吟一番之后,只能无奈笑着说道。
  “大人可以对朝廷上个奏本,说明炼钢厂的情况,炼钢厂地产量也是政绩,只要公开说出来,铁矿的事情让朝廷想办法解决地话,炼钢厂绝对能让大人在政审之中加上重重的一笔,何乐而不为呢!”苏洵这时再次提醒赵磊说道。
  “等一段时间吧!你也知道,最近我是躲到国资院的,朝廷那帮人疯了,串连那么多官员反对改革蒙荫,不知道当初他们干什么去了,如果当初反对,新政闹不起来,不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吗!真是的,害的我也躲到这里来了,我师兄王素更惨,直接躲到华山道观去了。”赵磊有些幸灾乐祸的对苏洵说道。
  —
  “范仲淹他们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啊!听说要举行什么科考,将所有蒙荫的官员子弟全部集中起来考试,不能通过的全部收回官职,很严重的事情啊!只要没有参加过科考地全部都要考试,寇准最小的儿子今年都五十了,外方知州都需要回来考试,什么事情吗!简直是扯淡吗!”苏洵这时也开始看不惯范仲淹他们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行为为那些老人诉不平说道。
  “所以百官如今反弹如此剧烈,除了朝中那几个重臣,几乎所有人都串连起来反对蒙荫考试了,不过他们反对的是蒙荫考试,而非蒙荫,这里面估计有什么猫腻,范仲淹估计在玩什么以进为退地把戏,等那些反对官员聚齐了,然而突然宣布蒙荫考试年龄为三十岁以下,绝对能分散反对官员的怒火,蒙荫考试就名正言顺了,这一招玩的不错,范仲淹越发狡猾了,不知道是谁支地招,高明啊!”赵磊微微一笑对苏洵说道。
  “哼!高明!越高明越得罪人,等百官反应过来,发现被范仲淹耍了之后,就会更愤恨范仲淹等人,等新政失败落井下石的人更多,别看现在度过一个难关,为以后树下无数敌人,得不偿失啊!”苏洵冷笑反驳赵磊的见解说道。
  “这不正是我们想看到的,新政得罪的人越多,就会越快结束,大宋朝廷就不会伤到元气。”赵磊一脸诡异的看着苏洵笑着说道。
  范仲淹这招,不会是你出的吧!苏洵看着赵磊,心中有些发寒的想到。
  第十二卷 庆历新政
  第十七章 祭祀天贡院监考
  雨之后,又是暴雨,马上到了麦收的时间,连续的暴官有些忧虑,去年北方的灾难恍然眼前,如果今年麦收被扰,恐怕又是一次危机数路的大灾难来临了。
  官家赵祯再次开祭祈福,这一祈就是一天,官家祈福,百官自然要跟随,而窝在国资院躲祸的赵磊,也被拉了出来,被官家赵祯点名陪同。
  这次祈福祭祀仪式十分隆重,不但官家赵祯带着文武百官来了,汴京城中有点名气的道士基本上全部到齐,连场的法事花费了朝廷大笔的银子,虽然赵磊有心劝止这种无用的迷信活动,然而想到北宋时候的习俗就无奈放弃了。
  赵磊很别扭的跪在一个庞大的室内道场之中,他的前面是官家赵祯和宰相吕夷简等朝廷大员,而他的身后,密密麻麻跪着几十位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员。
  偷偷扭动一下身体,活动一下发麻的双腿,赵磊心中一直在破口大骂,诅咒着那些怂恿官家赵祯祈福祭祀的官员,虽然腿下垫着厚厚的蒲团,但数个小时纹丝不动的跪拜,依然让赵磊吃尽苦头。
  “很不好受吧!没事,习惯就好了,这几年你一直在外面,都没有参加几次祭祀,我这些年一直留在汴京,每年十几场,场场不拉,如今算是老手了,习惯成自然啊!”专门过来和赵磊跪在一起的欧阳修,这时在一边幸灾乐祸的说道。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位置在后面,跑到这里来,肯定没有什么好事!”赵磊看着前面虔诚的几位朝廷大佬,低头故作姿态的低声对欧阳修说道。
  “赵三绝就是赵三绝。什么都逃不过你地毒眼啊!为兄佩服!”欧阳修毫不在意赵磊的语气,嬉皮笑脸的低声说道。
  “还拍马屁!看来真有事情求我,我们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情直说,能帮上忙决不推迟。”赵磊听到欧阳修的话,很直接的对他问道。
  “三石真是爽快人,那我就直说了,你也知道汴京蒙荫官员要进行考试,然而我们却找不到足够的监考官员,所以想从国资院借一些官员过来监考。”欧阳修对赵磊解释说道。
  “怎么会。范大人身为参知政事,怎么可能找不到监考的官员呢?”赵磊一脸愕然却依然低着头对欧阳修说道。
  “没办法,本来想指派的,谁知差使派到谁头上,谁就有有事了,自己生病、家人生病、老父寿辰、儿女喜事,反正各种借口都找出来了,就是不愿意去当监考官,还不只如此,最近新政遭到百官的阻碍。很多事情派下去都找不到人去干,全靠我们这些人在那里撑着。如今我们在朝中仿佛瘟疫,没有人愿意碰我们,不得已只好来求三石了。”欧阳修叹息一声,很是无奈的低声说道,而最让欧阳修无奈地是赵磊刚才那句范大人的称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