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神医 >

第199章

大宋神医-第199章

小说: 大宋神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一卷 三国议和
  第八章 科举至,赵磊上奏折
  日当空,今年的延安府炎夏来得太早一点,黄河下游而永兴军路在开春之后,只迎来几场小雨,不可避免的大旱全面到来,整个永兴军路的官民,团结一致努力抵抗旱情。
  延安府做为永兴军路的治所,下辖四州,人口一百三十万左右,经历西夏入侵之后的延安府,土地被丢弃不少,加上今年的大旱,导致延安府存粮严重不足,虽然汴京从大宋各路调集粮食北运,但三十多万大军的存在,仍然让粮食供应有了不少的缺口。
  延安府衙之中,经过数月的艰辛布置,延安府的大旱灾情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存粮依然不足,但在赵磊的铁碗手段下,延安府衙强行打开了延安几大粮商的粮库,留下几张盖着公私印章的借条,赵磊基本上完成了抗灾的任务,如今的延安府,虽然秋收无望,但是朝廷调拨的粮食源源不断的抵达,城中因为大旱缺粮引起的恐慌基本上平静了,延安城中近百万军民有条不紊的领着救济粮,而赵磊更趁几条河水断流之时,召集众多灾民拓宽河道,挖掘水渠,为将来的灌溉做着准备。
  ………………………………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午睡过后,赵磊身做贴身丝衣,懒洋洋的走出府衙后援卧室,抬头看着天空刺眼的酷日,摇头晃脑的惬意说道。
  “官人醒了,夫人来了一封家书,请官人过目。”萧若若早已等待在屋外,看到赵磊出来之后,马上迎上去微笑说道。
  “岚儿不是五天才写一封家书。昨天才接到家书,怎么今天又来了?”赵磊接过萧若若手中的家书,一脸疑惑的说道。
  “夫人想官人了。”萧若若偷笑对赵磊打趣说道。
  “夫人想,若若你难道不想吗!这几天不知道谁每晚拉着我,‘官人我要’,叫的真甜啊!”赵磊看看附近无人,嬉皮笑脸的在萧若若圆翘地臀部拍了一巴掌后,笑得很淫的说道。
  赵磊的话让萧若若娇羞不已,却芳心暗喜,原来赵磊节度永兴军路。居住军营之中,迫于规矩,男女欢爱之事很久没有尝过,如今赵磊兼知延安府,搬到府衙之后,军营规矩自然废除,禁欲许久的赵磊和萧若若夜夜欢宵,经过春情滋润的萧若若看上去风情万种,比起军营中不芶言笑的冷美人,更让赵磊疼爱。
  “夫人来信有什么要事吧!否则不会专门写一封家书。几天都等不了,一点是很重要的事情。”萧若若和赵磊笑闹一番后。看到赵磊拆信而观之后,关切的问道。
  “没什么大事,三年一度的科考要开始了,汴京云集四海学子,家中各种生意好了很多,家里很好,孩子们也很好,长大了,科考之后该给锋儿、锺儿、钰儿、锦儿他们找启蒙老师了。”赵磊看完家书之后,充满思念的牵挂说道。一晃赵磊来到延安府两度春秋了,两年时间汴京赵府应该改变很多了吧!想起聚少离多地四个儿女和几位娇妻美妾,赵磊心中充满亏欠的念头。
  “科考这等事情,我们都知道啊!用得着专门写一封家书吗?”萧若若一脸迷惑的看着赵磊问道。
  “岚儿一个本家表弟去汴京赶考了。这次科考主考官是欧阳修,所以岚儿希望我能修书一封给他,也好让岚儿的表弟在欧阳修眼中留下点印象。”赵磊折起家书。淡然对萧若若说道。
  “这种事情,不是舞弊吗!”萧若若惊讶的看着赵磊说道。
  “是不是舞弊要看主考官的品性,欧阳修的性格我了解,就是我亲自去汴京登门拜访,如果岚儿的表弟学识太差,他也不会看在我的面子上录取,修书的主要目地是让主考官加印象分,一旦我修书给欧阳修,而岚儿的表弟学识不错,就算没有考上也会点个榜尾地。”赵磊笑着对萧若若回答说道。
  “这公平吗!如果官人凭自己的面子让没有考上的人考上了,那应该上榜的学子岂不是因为官人的面子而落榜,这么做恐怕不好吧!”萧若若语气有些谨慎的对赵磊说道。
  萧若若的话让赵磊微微一愣,仔细想一想萧若若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公平二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吗!
  大宋的科举承唐制沿用至今,然而朝廷很多官员都不是科举出身,反而是当官之后才被官家赐予地进士出身,好比赵磊自己,还有很多有才之士几经科举都不能金榜题名,大宋的科举公平吗!
  既然大宋的科举制度如此不公,是不是有改革的必要!赵磊仿佛记得北宋年间曾经改革科举考试制度,既然
  大宋都觉得科举不公而改革,如今赵磊身处的世界,一个给学子公平竞争的科举考试了。
  “若若!我马上去写家书和奏折,你让人去驿站一趟,让他们准备好八百里加急快马!等我写完让他们马上送到汴京。”下定决心地赵磊,马上对萧若若吩咐说道。
  —
  ………………………………
  永兴军路的大旱丝毫不能影响汴京的繁华,初夏的汴京人流如水,往来不觉,纵使酷日都不能阻碍汴京的活力,汴京城内里坊之中,外地来的数千学子四处奔波,托门路找关系,大宋百年科举的习惯,已经让这些大宋学子忘记了公平的意思。
  汴京皇城皇议殿中,大宋文武百官正纷纷扰扰的议论着最近的几件大事,夏辽的动向、永兴军路的大旱、各地支援永兴军路的粮食,外忧内患中,朝廷的大小官员终于放弃平时的矛盾,为大宋的江山社稷开始出谋出力。
  花甲之年的李若谷搭拉着脑袋无神的站在文武群臣的前列,最近他的情况很不妙,官家赵祯好像对他失去信心和信任,他带头的几次上奏都被官家驳回,而张士逊和晏殊等人看穿了李若谷的尴尬处境,频频对李若谷队伍中的官员下手,如果不是永兴军路大旱以及夏辽的动向,恐怕现在的他已经被贬出汴京了。
  少说话,多做事,挽回官家的信任!打定主意的李若谷内心念叨几句,提起精神倾听朝臣的话语,为了留在汴京这个大宋的政治中心做着最后的努力。
  官场得意的张士逊最近过得有滋有味,老和他顶着干的李若谷失去官家信任,被改革派落井下石,连续参掉好几位李若谷的亲信,如今李若谷在朝廷中的势力江河日下,看来距离贬出汴京的日子不远了。
  以神童出身被真宗征召入朝的晏殊比张士逊聪明很多,张士逊只看到李若谷即将失势,而晏殊已经看到李若谷失势之后,官家赵祯势必提拔更加强势的官员上位对抗以张士逊、晏殊为首的改革派官员,想想远在延安府的赵磊和范仲淹,留在汴京的欧阳修和韩绮,如今改革派官员位高权重,官家势必不愿看到这种一面倒的情形,那么谁能够压制拥有如此实力的改革派,让朝廷之中再次回到平衡之中呢!
  吕夷简!这个阔别多时的名字突然出现在晏殊的脑海中,让一向沉静的他心中一震,想起吕夷简三朝元老的威望和手段,在朝廷的人脉和关系,晏殊有些心惊,他不会忘记当年是如何被吕夷简设计而被贬出京,如果改革派不是出现赵磊这个快速崛起的实干官员,恐怕晏殊这时还在那个州府窝着,也许一辈子也回不到汴京了。
  不行!就是将李若谷继续留在朝中,也不能让官家将吕夷简这个可怕的家伙调回来。晏殊这时下定决心,利用一切机会稳固李若谷的地位,一个弱势的李若谷在位总比强势的吕夷简上位强。
  就在朝廷诸位重臣各怀心思的时候,赵磊八百里加急的奏折被送到了皇议殿。
  “启禀官家!永兴军路兵马节度使兼知延安府赵磊赵大人有八百里加急奏折上呈。”殿外内侍尖锐而阴柔的声音响起。
  赵磊的奏折,难道延安府有变!官家赵祯本来昏昏欲睡,听到赵磊八百里奏折到来的消息,心中一震清醒起来,马上让甘龄去将奏折拿过来。
  赵祯取过奏折观看起来,发现没有想象中的事情发生之后,赵祯脸色一阵轻松,当看到奏折上改革科举的办法之后,呵呵一笑斟酌起来。
  朝堂下文武百官本来也和官家赵祯想法一样,以为延安府有变,如今看到官家赵祯脸色轻松微笑,齐齐放下心来。
  “启禀官家!不知赵磊所奏何事?”张士逊看着微笑的官家赵祯,心里痒痒的急切问道。
  “赵卿家身在延安,心在朝廷啊!知道朝廷科举取才,所以赵卿家就历年科举的弊端上奏,希望能够改革科举。”科举取材的事情对官家赵祯来说可有可无,大宋朝除了科举之外,还有蒙荫、特赐几种取材方式,所以在官家赵祯看来,科举改革是件好事,但是影响不大,可以考虑,所以毫不在意的微笑说道。
  赵磊又想改革了,这次居然将手伸到科举里面去了。从官家赵祯口中说出的话,宛如晴天霹雳直接将一半朝臣震的心中发抖起来。
  第十一卷 三国议和
  第十一章 两使到,三国大谈判
  辽使者谈判的条件是什么?赵磊不知道,庞柏不知道京和夏辽使者谈判的大宋尚书礼部侍郎郑戬也不知道。
  礼部衙门位于大宋皇城东南,和秘书省邻里,进了右掖门左拐便是。
  蝉鸣夏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尚书礼部侍郎郑戬已经来到礼部衙门,还没有走到门口,就看到礼部员外郎欧阳修径直而来。
  “欧阳大人来得早啊!”看到欧阳修这个被官家赵祯钦点参与和夏辽谈判的礼部红人,郑戬也不敢怠慢,远远的就打招呼说道。
  “郑大人来得不更早。”欧阳修毕竟是礼部员外郎,看到郑戬这个尚书礼部侍郎恭敬拱手施礼之后,笑着回答说道。
  看着正值壮年,忙碌几日依然精神抖擞的欧阳修,年迈的郑戬感叹的说道:“老喽!心中一旦有事就没有安稳觉,早点来礼部看看。”
  “郑大人还为夏辽使者的事情忧心?”欧阳修知道郑戬最近压力,所以心会的回答说道。
  “没有办法,都这么多天了,夏辽的使者还在为韩绮入夏州的事情纠缠不休,其他的事情一概回避,这叫什么事儿,两军交锋,和来对错,西夏每年入宋烧杀抢掠,都没见辽国出来报一句不平,现在到用上心了,不知道元昊给了辽国多少好处。”郑戬摇摇头苦笑说道。
  “西夏被赵磊大人两次大败于永兴军路,国力透支严重,那里有什么好处给辽国,恐怕唯一的好处就落在辽国公主为元昊生的王子身上了,立辽国公主之子为太子。是元昊早已经答应辽国的条件,辽国现在这么支持西夏,恐怕元昊打算退位给辽国公主之子了。”欧阳修微微一笑对郑戬沉声说道。
  “不可能,元昊的性格谁不清楚,一代枭雄地他岂能干出那种蠢事,再说元昊毫无信义,辽国岂能相信元昊的承诺。”郑戬一口否定欧阳修的想法说道。
  “我们熟悉元昊,但是辽国人不熟悉啊!元昊这么多年一直卑躬屈膝于辽国,在辽国君臣的眼中,元昊恐怕是大大的好人。骗辽国那群傻瓜蛋,对于元昊来说不是什么难题。”欧阳修语气淡然的坚持己见说道。
  “也许辽国会被元昊欺骗,但我们依然不知道夏辽两国的谈判底线和目的,这对目前的谈判丝毫没有帮助,永兴军路先是大旱,然后蝗灾,如果战争继续拖下去,恐怕会将大宋国力拖垮,尽快结束宋夏对持是官家给礼部的命令,但是夏辽使者一拖再拖。这个任务很难完成啊!”郑戬看到欧阳修地坚持,沉思一会不在反驳。反而一脸无奈的述苦说道。
  “都进奏院曾经说过,辽国使者萧特末和刘六符来到汴京之后,连续几次拜会濮安王,西夏使者高延德也曾经拜会过濮安王,而濮安王掌管着大宋秘卫,郑大人既然想知道夏辽使者的底线,为何不去拜会一下濮安王呢!”欧阳修微微一笑对郑戬沉声说道。
  “私会宗王影响不好!”郑戬在朝中任职多年,岂能不知私交宗王的后果,马上拒绝欧阳修说道。
  “怎么能说私会,官家命我等与夏辽谈判。而濮安王掌管秘卫,熟知夏辽虚实,与濮安王通通气也是公事,如果大人觉得不妥可以先禀明官家再去找濮安王啊!”欧阳修看着郑戬眼神十分真诚的支招说道。
  “欧阳大人说得不错!本官现在就去找官家求一道圣旨。”郑戬权衡一会。下定决心对欧阳修告辞而去。
  去找官家吧!等官家知道濮安王手握秘卫而心存私心的时候,不知道他还能不能继续掌握秘卫,濮安王凭秘卫的消息陷害赵磊一把。我就让你失去秘卫,看你以后怎么陷害大臣,凭你濮安王的本事,也向学孟王,自身不正、立场不公,永远不会得到官家的真正信任。看着郑戬离去的背影,欧阳修眼神中厉芒闪现,嘴角含着一丝冷笑地心中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