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神医 >

第17章

大宋神医-第17章

小说: 大宋神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吧!一会我让下人将吃食送过来,你就好好在这里睡一觉吧!”
  听到赵磊关怀体贴的话,小翠感动的说道:“多谢官人!”
  “夫妻之间,谢什么,再说这些话,小心官人生气啊!”赵磊佯做发怒的说道。
  小翠以为赵磊真的生气了,马上战战兢兢的说道:“相公!妾身再也不这么说了。”
  “乖!好好睡一觉!官人一会就回来!”赵磊抚摸小翠娇俏的脸颊,出门而去。
  ………………………………
  赵磊昨天一夜风流,心情愉快,但是欧阳修却郁闷了一整晚。
  昨天欧阳修说服赵磊之后,本来心情大好,但是等赵磊走了,他是越想越不对,思索一阵,才恍然大悟。
  赵磊的提议不可说不好,拖延时间,等待太后归天后再返回汴京,绝对是最佳的提议,但是这个好提议,对赵磊没有丝毫的影响,对欧阳修来说,却是糟的不能再糟的提议。
  欧阳修可是这次宣旨的官员,负责带赵磊会汴京给太后治病的负责人,如果拖延时间使得太后归天,这笔帐,怎么也不会算到赵磊头上,而他欧阳修,将成为背黑锅的人,说不定就被恼怒的官家,直接大笔一挥,发配岭南了。
  欧阳修终于想明白了,赵磊这个计策,完全是推他欧阳修出来当挡箭牌啊!沙船无故延迟,致使太后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而归天,这么大的罪名,他欧阳修可抗不起。
  好一个奸诈的赵三石!欧阳修心中苦恼的怒骂赵磊,他万万没有想到,赵磊居然在鸿门宴下,还下套将他套了进去,而他欧阳修,当时只顾高兴成功说服赵磊,竟然没有想到拖延时间给他带来的严重后果。
  不行!这么个拖延法!等到了汴京,他赵三石一点责任不负,我欧阳修却要承担所有责任,说不定真的就被发配岭南了,那不是冤死了。欧阳修心中后悔的想到,已经在想办法如何将拖延的责任推到赵磊的身上。
  噔噔!欧阳修的船舱外面,传来敲门声。
  “什么事?”欧阳修没好气的大声问道。
  “大人!船上一个下人得了重病,想请赵磊赵神医诊治一番!”船舱外,一个沙船管事恭敬的说道。
  病重!诊治!赵磊是个医者啊!欧阳修眼睛一亮,马上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将这次拖延行动的责任,转嫁到赵磊的身上。
  欧阳修微微一笑,对舱外的沙船管事说道:“既然是重病,还来请示什么,还不赶快请赵神医诊治啊!”
  沙船管事应是而退,很快找到正在亲亲我我,亲手给小翠喂饭的赵磊,打断两人的甜蜜早餐,请赵磊前去给重病下人诊治。
  重病下人的病在赵磊看来,不是很严重,他不过是因为昨夜在船头上执勤,结果感染风寒,就是千年后所说的重感冒,但是在北宋,一个不好,就是致命的重病。
  给那位下人打一针退烧针,缓解急症之后,针灸穴道让病人昏睡,然后开一张药方,让人在下个码头,恭州抓几副药,看完病的赵磊,返回了船舱,继续他甜蜜的早餐,然而让他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欧阳修竟然来个太极推手,将拖延救治太后的责任,完全推给了赵磊。
  ………………………………
  赵磊现在很恼怒,很郁闷!他万万没有想到,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学宗师欧阳修,居然是这么一个人,不想赵磊救治太后,而且还想将不能救治太后的黑锅让赵磊背,难道北宋时代的文人,跟政治碰撞之后,都变得这么卑鄙吗!
  这里是恭州码头上的一间小屋,小屋之外,至少上百病人排起长龙队伍,等待天下闻名的华佗弟子赵神医给他们治病。
  小屋之中,赵磊坐在一张桌子的后面,他的对面,是一个肺痨患者,一边咳嗽一边等待着赵磊诊治的结果。
  事情变得很严重,沙船在恭州靠岸之后,拿着赵磊开出的药方买药的下人,却带回来几十个病人,这些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跪在岸边恳求赵磊能够给他们治病,救他们一条小命,在欧阳修不忍的情况下,赵磊非常无奈的对欧阳修苦苦恳求,让他下去救治那些病人。
  赵磊十分不愿下船去救那些人,因为西药对急症病人最是有效,但是对那些中医控制十几年的慢性病,效果比起中药来差上很多,而开刀这种手术,赵磊并不想再干一次,北宋情况下,开刀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说不定就因为感染和赵磊的技术问题而致使病人死亡,而船下这些病人,虽然看上去病入膏肓,但是还有体力在下面跪上几十分钟,肯定不是急症,不是赵磊能够治好的,最多也是控制,和中药和针灸的控制完全没有区别。
  虽然赵磊不情愿,但是人在钢刀下,哪能不低头呢!看着欧阳修微笑的面孔,还有他身后十几位朴刀出鞘的士卒,赵磊想直接一拳将欧阳修的牙全部打掉,让他跟老太太一样瘪着嘴。
  十几把刀的威胁之下,赵磊只能请求欧阳修下船去救治那些病人了。
  小屋之中,赵磊按照老医书上的记载,开张方子,随意的递给眼前的肺痨病人,心中却在诅咒欧阳修最好也得肺痨,死了算了。
  赵磊刚刚送走肺痨病人,屋外突然一阵混乱,然后就看到一群人,抬着一位大腹便便得少妇跑了进来。
  开什么玩笑,我虽然是医者,但不是产婆,怀孕居然也抬到这里,这些人不会是欧阳修那个混蛋专门叫过来给我找麻烦得吧!赵磊惊愕的想到。
  “神医!你一定要救救我婆娘啊!恭州的神医说,整个大宋除了华佗一脉的神医,再没有神医能够救我婆娘了,求求你神医,一定要救救我婆娘啊!”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一进来就跪在赵磊的身前,痛哭说道。
  赵磊这时仔细朝病人看去,才发现病人肚子根本不大,但是已经大出血而昏迷休克。
  赵磊听到痛哭汉子的话,郑重的蹲在病人的旁边,把脉诊病。
  不是喜脉!赵磊心中下定结论,然后对痛哭汉子问了一些病人的病情。
  腹痛、恶心、呕吐、尿频、下体经常出血,完了,可能是宫外孕,又碰到一例中医束手无策的必死之症!恭州医者干什么吃的,早发现开个方子来上几针不就完了吗!到了这个时候,什么针药都没有用了,开来必须开刀了,不过宫外孕啊!又是不简单的手术,而且做完之后,肯定失去生育能力,现在还大出血,会不会直接就流血而死呢!赵磊一脸的忧虑。
  “你婆娘的娘家人在这里吗?”赵磊郑重的问道,如果有直系亲人,就可以输血,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没有!我婆娘是成都府人,离恭州几百里呢!”汉子拭去眼泪,可怜巴巴的看着赵磊。
  “你婆娘是怀孕了,不过孩子没有怀在腹中,怀在其他地方,如果不开刀,肯定有生命危险,就是开刀,我也只有三成把握,而且救活之后就不能再有孩子了,你考虑清楚,开刀不开刀!”赵磊对汉子郑重说道。
  “开刀!恭州神医已经说过了,我婆娘这种病,除了赵神医再没有人能够医治!”汉子早已经考虑清楚,坚决的说道。
  “准备个干净的地方,热水、毛巾!”赵磊吩咐周围的人说道。
  码头旁边一个干净的小屋之中,赵磊给病人做了紧急剖腹手术。
  手术很成功,一个多小时之后,赵磊就完成手术,而病人的宫外孕已经被取出,伤口也缝合起来,虽然流了很多血,对日后身体素质有很大影响,但是命毕竟保住了。
  这例手术,使得赵磊再次名扬整个恭州,而且神医赵磊的名字,渐渐有传到汴京的趋势。
  第一卷 眉山神医
  第二十四章 病故
  在赵磊不情愿的拖延下,时间很快过去,汴京病重的刘太后,终于没有撑到赵磊进京,四月初五一口气没上来,归天了。
  早朝,朝里朝外一片肃穆,满眼雪白,整个汴京都变成麻布白衣的天下,举国正在给太后披麻戴孝。
  一心想学武后,立七庙当女皇的刘太后死了,这个消息就像九天轰雷,将朝廷百官震的浑浑噩噩。
  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右仆射、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王曙和陈尧佐等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朝廷执宰大臣们,都心中十分悲痛,他们的靠山刘太后走了,向来不喜欢他们的赵祯执政了,接下来的事情,不用想,这些人都将被贬出汴京,估计一辈子都休想踏入汴京这个繁华的大宋权力中心了。
  有人忧虑,当然有人欢喜!
  立场靠近赵祯的那些官员,曾经上奏折让太后还政官家的那些官员,如晏殊、韩琦、范仲淹、宋绶、林献可、刘涣、孙祖德等人,都在欢庆,虽然很多人都被刘太后贬出汴京,但是他们现在已经看到重返汴京的希望。
  更高兴的还有赵家宗室中人,这些年刘太后垂帘,对赵家的打压,可不是一点半点,连赵家宗师代表人物-镇王赵元俨,都吓得闭门思过去了,其他宗室中人,更是夹着尾巴做人,过得那个憋屈啊!刘太后终于死了,为这一天等了整整十年的赵家宗室中人,放烟火庆贺的心都有了。
  刘太后被追封了章献明肃皇后的谥号,这刘太后还没有下葬,大宋的朝廷之上,又再次乱了起来。
  原来这刘太后病故之后,居然留下一封遗诏,让赵祯尊太妃杨氏为太后,听政如旧规,军国大政让赵祯和杨太后一同裁处。
  这个刘太后,人都死了居然还留这么一手,想扶起一个人继续打压赵祯,气的官家在皇宫大摔东西。
  但就是这封诏书,却有人买帐,那些失去刘太后这个靠山的朝廷执宰大臣们,也想再扶起一个太后继续压着赵祯,继续当他们的执宰大臣。
  但是晏殊、韩琦等人怎么可能答应了,而赵家宗室之人更不答应,于是两边人居然将刘太后的灵柩遗忘在脑后,为应不应该再立一个太后吵起来。
  “启禀官家!既然章献明肃皇后留下这道遗诏,我们身为臣子,就应当遵从章献明肃皇后的遗愿,尊太妃杨氏为太后,继续辅佐官家!”身着红色蟒袍的枢密使张耆,大殿之上,大义凛然的说道,一幅忠孝的面孔。
  “张大人尽是谬论之言!当年章献明肃皇后辅佐官家,是因为官家年幼,无力处置国家政事,现在官家威严日重,治国有道,难道还需要辅佐不成!”赵祯的太子舍人,现任尚书吏部侍郎,三十多岁,但已经有二十四年官场经验的晏殊,马上站出来大声反驳说道。
  “官家当然需要辅佐,国家政事,多如牛毛,就算日理万机,也难以周全,如果官家不需要辅佐,那还要我们这些臣子干什么!”枢密副使夏竦为了权力,马上出列帮腔说道。
  “官家既然有了我们这些臣子的辅佐,为何还要太后辅佐呢!是不是章献明肃皇后认为有些臣子心无朝廷,私心太重,所以才需要太后辅佐呢!本官看根本无须太后辅佐,只要朝廷没有那些心无朝廷,自私自利的臣子,官家才能治国有道啊!”翰林大学士宋绶,马上出列指桑骂槐的说道。
  “你!”听到宋绶的话,夏竦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和张耆还有参知政事王曙和陈尧佐等人,一起看向低头沉思的宰相吕夷简。
  他们那里知道,吕夷简这时已经开始叛变立场,准备倒向赵祯,吕夷简心中很明白,刘太后是人走茶凉,再没有丝毫的影响力,而杨太妃这些年生活在刘太后还有赵祯的阴影之下,个性更是柔弱,根本不可能和赵祯竞争,杨太妃想垂帘,根本不可能,而夏竦和张耆还有参知政事王曙和陈尧佐等人,当着官家的面在这里争权夺利,真是一种白痴的表现,看来这些人发配岭南的下场已经确定,现在吕夷简想的,是怎么保全他手中的权力。
  “启禀官家!章献明肃皇后垂帘听政,正是因为官家幼小,现在官家已经长大,治国有方,依老臣看,已经没有尊太后共裁国事的必要!”吕夷简考虑一番,马上抬头坚定的说道,一句话,将那些一条阵线的袍泽,全部出卖。
  “既然吕大人都这么说了,那么章献明肃皇后遗诏中“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一语,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删去吧!”听到吕夷简的话,赵祯高兴万分,没有想到吕老头居然这么开眼,这个时候站在赵祯身边,差点将夏竦和张耆他们气的吐血。
  杨太妃和吕夷简想的没什么出处,性格柔弱的她,根本没有和赵祯争夺权力的念头,最后退居保庆宫,被称为保庆皇太后。
  而这场朝廷内斗,是夏竦和张耆还有参知政事王曙和陈尧佐等人在汴京最后一场争斗,他们不久之后,全部被贬出汴京,日后更被赵祯找借口直接发配岭南,全部老死岭南,而为赵祯说话的吕夷简,却挑对了队伍,虽然被为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