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神医 >

第112章

大宋神医-第112章

小说: 大宋神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吕夷简微微一笑对赵磊说道:“赵大人应该体谅户部官员。最近官家要求重修大名府河堤,还有解决钱荒问题,人手不足,难免乱中出错,新军编练地问题,明天一定会解决,而且以后户部官员都会全力配合,赵大人可满意啊!”
  听到吕夷简示弱的话,赵磊沉吟一会点点头,笑着说道:“吕大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前来鄙府,不是专为户部的事情来的吧?”
  “如果有人欺瞒官家、包庇犯官,赵大人会如何处理呢?”听到赵磊的问话,吕夷简一脸正色地沉声问道。
  赵磊当然知道吕夷简所说欺瞒官家,包庇犯官的人肯定是李迪,而这番话就是结盟共同对敌的试探,沉吟一会,赵磊仔细问道:“欺瞒官家、包庇犯官当然是大罪,不过吕大人可有证据啊?”
  吕夷简明白赵磊所说的证据是指范讽案子的证据,只有范讽坐实罪名,李迪才有欺瞒包庇之罪,如果范讽地罪名都不能坐实,能拿李迪如何。
  “证据当然有,一定会参倒犯官,但是包庇的官员却不是那么容易扳倒的!”吕夷简淡然地对赵磊说道。
  “如果犯官坐实罪名,包庇的官员肯定难逃法网,不过……?”赵磊用拉长的腔调微笑看着吕夷简说道。
  “赵大人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吕夷简知道现在是谈条件的时候,直接开门见山的对赵磊问道。
  “范大人、欧阳大人、余大人和尹大人四人,都是下官好友,当年和下官一起贬出汴京,如今下官返回汴京,他们却留在京城之外,下官在汴京就这么几个好友,心中难免寂寞啊!”赵磊意味深长的对吕夷简说道。
  原来想把范仲淹他们调回汴京,潘楼四魁首虽然和自己不对路,但是根基尚浅,而且这四人除了欧阳修,都有各自致命的性格缺点,根本不足为惧,想到这里,吕夷简呵呵一笑对赵磊说道:“范大人他们一心为民,当然要调回京城为国出力,不过范大人正在疏通五河,等事情结束自然可以进京,而欧阳大人他们,等待六月吏部三年一次的评审结束,马上能调回京城了。”
  “既然如此,那欺瞒官家、包庇犯官地人一定会付出代价!”赵磊听到吕夷简的答复,肯定的朗声说道。
  看到暂时的联盟达成,吕夷简告辞离开,留下赵磊开始思索吕夷简一旦击败李迪,朝廷将出现大的波动,他又能在里面得到多少好处。
  ……
  接下来几天,宋绶主审的范讽案子出现极大的变化,在范家家人和邻居等多位证人的指正之下,范讽坐实不尊立法、伤风败俗的罪名,被贬官岭南,而庞籍,因为揭发范讽有功,返回汴京任职兵部员外郎一职。
  范讽坐实罪名,包庇范讽的李迪也被牵连,被王素、吕夷简和赵磊等多位官员参奏包庇犯官、欺瞒官家的罪名,罢相贬官信州,而李迪的党羽,滕宗谅、石延年、董储、范拯等官员纷纷被贬出汴京。
  第六卷 重返汴京
  第二十二章 新兵到,新军的雏形
  大宋景佑二年三月,正值春暖花开之时,汴京的郊外,处处是出门踏青的游人,特别是有名的汴京八景之地,更是有人众多,而汴京北门夷山所在,更有夷山夕照、开宝晨钟两大美景所在,游人更是众多。
  汴京封丘门外夷山之北,本是大量贫瘠土地,多年无人耕种,但是如今却变成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这里已经成为汴京最近有名的新军营地所在。
  五万役工,在工部官员的指挥下,按照赵磊的要求和图纸,已经为新军的营地打好基础,再有一个月的建设,就能完成施工,给赵磊一个完美的新军营地。
  新军施工营地之中,赵磊正指挥着役工在修建新军营地的外墙。
  汴京附近的军营不能建城墙,基本上都是木围栏和拒马鹿角组成的防护层,而赵磊可不希望新军营地和其他营地看上去一模一样,既然是编练新军,所以一些都要新奇,所以赵磊选择了用铁丝网组成新军营地外围的防护网,再说汴京附近百年都不可能出现敌军的踪影,铁丝网建成的围墙,配合不高的箭楼,在四周空旷的原野之上,已经足够防御窃贼和奸细这种别有用心的人了。
  赵磊掌控军器所之后,办起许多事情都方便很多,必须现在的铁丝网,如果没有军器所,必须要上奏官家,然后由中书下诏。才能让军器所打造铁丝网,而现在地赵磊,一句话的问题,直接跃过官家和中书,打造出足够将新军五里方圆的军营完全围起来的铁丝之后,才让官家和朝廷知道军器所已经发明铁丝网这种拥有良好拒敌性能的新式武器。
  铁丝网很低。三米而已,每隔五十米,就有一根粗大的树木钉入大地之中,铁丝网缠绕而过,上下不到一尺地间隔,就是小孩子都不能通过。
  赵磊很满意的站在铁丝网的旁边,看着荆棘丛丛的铁丝网,考虑着铁丝网在军事上的是否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赵大人!”新军编练副使韩琦,脚步匆忙的来到赵磊的身边拱手一诺恭敬说道。
  “什么事情?”赵磊转头看着匆匆的韩琦,疑惑的问道。
  “第一批从秦凤路过来地新兵已经到达汴京。兵部员外郎庞籍正带着他们前来这里!”韩琦对着赵磊解释说道。
  “新兵来了,多少人?素质怎么样?”赵磊听到韩琦的话,马上仔细问道。
  “人数是四千人,素质暂时不知。”韩琦将他知道的东西说了出来。
  赵磊沉思一番,马上对韩琦吩咐说道:“韩大人!军营左军的房屋已经建好。你找人收拾一下,今天应该可以入住了,另外去胄案丁大人那里提四千套步人甲,还有,跟户部要一批粮草还有布帛!”
  听到赵磊的话。韩琦点头答应一声,带着身边两个随从离开,只留下赵磊在那里低声地咒骂军中仓库没有建好的日子里。事情如何的繁重。
  ……
  新军军营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方圆五里左右都是新军的领地,新军军营之中,依照赵磊地图纸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左军营地、右军营地、前军营地、后军营地和中军营地,正方形的五块营地,呈“中”字散布新军营地之中,占据新军营地的中间部分,将四个角落空了出来。成为新军训练地地方,而新军营地之中五个隐秘的仓库,就在五军营地的正中。
  “庞大人辛苦了!”赵磊看着带着四千人浩浩荡荡来到新军营地的庞籍,拱手施礼说道。
  今年四十七岁的庞籍,一脸苍老,双眼充满经历风霜后的明智,庞籍这个老人可不简单,虽然在不少演义中充当庞太师这个不光彩的反面角色,但是历史上的他,却是和韩琦、范仲淹等人相交莫逆的刚正人物,同时也是司马光和狄青地老师,文武双全,机智而刚正,在仁宗时期众多名臣中评价不亚于包拯,只是起步太晚,天圣三年才踏入官场,加上耿直刚正,得罪人不少,加上是刘太后亲点的进士,所以被扣上太后党的帽子,现在才算步入大宋的权力中心。
  “那里,下官不过将这些人带到这里,赵大人要负责训练一厢的新军,还要建设营地,管理新军后勤衙门,赵大人才是辛苦啊!”庞籍抚摸着三缕短须,笑着对赵磊说道。
  赵磊吩咐身后人将四千新兵带到军营之中,然后带着庞籍开始参观新军营地。
  “庞大人觉得这些铁丝网如何啊?”赵磊看着庞籍好奇的研究三米多高的铁丝网,含笑对他问道。
  “不错!很锋利的铁刺,韧性也不错,如果在野外,几层铁丝网足够抵挡冲锋的骑兵,可以对抗骑兵的冲击,是不错的好东西!”庞籍摸着铁丝网上尖锐的铁刺和结实的铁丝网,赞赏的说道。
  “不错!西夏和辽国境内不是茫茫草原,就是茫茫大漠,安营扎寨所需的东西根本没有,带着木围栏又加重后勤负担,所以这些轻便的铁丝网是野外安营最好的选择了。”赵磊对庞籍仔细的解释说道。
  “用在这里未免有些浪费,汴京附近,别说敌人,就是小股盗匪都没有,这些东西恐怕要蒙尘了。”庞籍看着铁丝网组成的防御网,叹息一声对赵磊说道。
  赵磊看着感叹的庞籍,含笑不语,他其实是有意将这些铁丝网全部拉在这里,经受风吹日晒之后,很快就会上锈而含有大量细菌,到那时,这些铁丝网一旦拉到战场上,一个小小的伤口,在北宋这个医疗条件低下的时代,已经足以致命了。
  ……
  新军营寨开辟出来的训练场之中,四千刚刚从秦凤路招募过来的新兵,挥洒着汗水,穿着沉重的步人甲,笔直站在训练场之上,无疑,赵磊又开始用后世的训练方式,开始淘汰意志不坚定和身体素质不好的士卒,然后选出最精锐的组成新军的骨干力量。
  新军营寨塌的临时营帐之中,赵磊和韩琦,正拿着枢密院推荐新军领军将领的名册,挑选最合适的人选。
  “除了新军,恐怕再没有第二支军队有挑选将领的待遇,大宋这么多年,都是指派将领,挑选将领,还真是头一次啊!”韩琦看着手中从八品营指挥使到六品军指挥使的推荐人选,摇头笑着对赵磊说道。
  “这才有新军的样子吗!如果让枢密使指派将领,恐怕都是一些眼高手低、狂妄自大之辈,新军需要的是有真本事的将领,不需要那些绣花枕头蜡枪头。”赵磊抬头看着韩琦说道。
  “两万五千人的新军刚好是一厢的编制,十个军编制,五十个营编制,现在新军一个将领都没有,难道我们要挑六十个领兵将领,这也太难了吧!”韩琦看着手中的名册,苦笑说道。
  “新军是扩大性编制,一个军会有五千人,而一个营是一千人,所以新军只需要五个六品军指挥使和二十五个八品营指挥使,另外除去本官的中军还有韩大人的右军,只需三个军指挥使和十五个营指挥使,中军的将领本官负责,右军的将领,韩大人推荐好了,韩大人也出身名门,相交天下,不会连几个有真本事的将军都找不到吧!”赵磊含笑看着韩琦说道。
  “赵大人放心,区区几个偏将下官还是能够找到合适人选的,不过其他三军,大人准备用什么人呢?”韩琦看着赵磊问道。
  “就他们三个了,杨遵,庆州之战救援凤川寨,谨慎而机智,永兴军三路援兵中伏全军覆没,他率领的七百骑兵仍然坚守墩梁寨,一直坚持到西夏军撤退,进退有据,又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最要紧的是人够谨慎,后军交给他也安心啊!”赵磊点出杨遵的名字对韩琦说道,听得韩琦频频点头。
  “高遵平,汴京将门年轻一代第一高手,勇猛而无畏,名望还在杨文广之上,为人粗中有细,出身将门,精于战阵,是前军最好的人选;石元纯,将门石家之后,和高遵平并称汴京将门年轻一代的文武双雄,机智而博学,在练兵上很有一手,最擅长坚守,左军将领最好的人选,选这三人还有一个好处,他们一个是百战老兵,两个是将门虎子,都在军中有一定的资历,将三军交给他们,营指挥使的偏将,就让他们自己举荐好了。”赵磊再挑出两个人选,对韩琦笑着说道。
  这些人选当然好了,汴京将门最出风头的三雄,杨文广已经被赵磊带到庆州,任职庆州防御使,庆州一战,已经证明杨文广的能力,剩下两个人,赵磊当然不愿意放过,正好他们现在都是正六品的武官,刚好可以担任新军副使的官职,放过他们,就是赵磊的损失。
  人选既然已经订好,新军的编练踏入正规,随着北方各路新兵以及杨遵、高遵平和石元纯的到来,也带来了大批的低级将领,新军的训练终于拉开帷幕。
  第六卷 重返汴京
  第二十三章 朝堂上,钳制吕夷简
  皇仪殿上,赵磊一脸惊讶的看着百官队伍中几个陌生而久闻大名的面孔。
  “他们怎么返回汴京了,官家什么时候让他们回来的?”赵磊偷偷的走到王素的身边,看着文武队列前面几个中老年紫袍官员,低声询问说道。
  “半个月前就已经下诏让他们回来了,三石你不知道吗!对了,当时你正忙着新军的事情,忙的上朝时间都没有了。”王素看着一脸疑惑的赵磊,淡笑打趣说道。
  赵磊再次朝队列的前面看去,那里面,被官家赵祯贬出京城的张士逊和晏殊等几个官家为东宫太子时的东宫老臣子,静静的站在那里。
  张士逊和晏殊返回汴京了,看来官家对于生母之事已经气消了,不过在李迪被贬出京,吕夷简大权独揽的时候将张士逊和晏殊这些和吕夷简作对十几年的老官员调回京,这事情里面的含意可有的琢磨了,特别是现在朝廷依然只有吕夷简一个宰相,如果从张士逊和晏殊两人中提拔出一个宰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