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202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202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虢国夫人那里都作废了,她没有用任何面纱遮挡,而是素面朝天地与杨国忠并排同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向勇于追求自己爱情的虢国夫人致敬!

虢国夫人的勇气值得钦佩,但她的行为还是让世人不齿,于是在她与杨国忠经过的路上,百姓纷纷遮住自己的双眼,替他们害羞:嗨,这俩活宝,真拿无知当个性了!

当然,有一种情况下,百姓不遮双眼,而是瞪大眼睛使劲看。那就是杨家姐妹一起去华清池的时候。每年,李隆基都会携杨贵妃去华清池泡温泉,这时杨家姐妹也会跟随,一同前往。前往华清池之前,杨家姐妹会先聚到杨国忠的家里,等人到齐了一起出发。不一会儿,杨铦来了,杨锜也来了,大唐王朝最红的“五杨”便聚齐了,再加上杨国忠,便构成了最红的“六杨”。

“六杨”聚会的场面非常宏大,因为他们都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各自携带着大批的车马和奴仆,在他们聚会的同时,房外几条街都挤满了他们的奴仆和车马。

这是一场划时代的聚会,锦绣珠玉,光华夺目,为了便于区别,“五杨”家的奴仆每家各着一色。如果让五家的奴仆各自围成一个圈,好家伙,奥运五环!

动身的时刻到了,宰相杨国忠驱马走在前面,在他前面是剑南节度使旌旗开道,在他后面是“五杨”一家一家款款前行。眼神好的知道是杨家集体去华清池洗温泉,眼神不好的还以为是要开综合运动会呢。

“六杨”的队伍浩浩荡荡而去,旁观的人啧啧赞叹之余也有疑惑:他们这样的好日子还能有多久呢?对此,杨国忠倒很坦然,他曾经不止一次对别人说:“我家本是贫寒出身,靠着贵妃的缘故才当上宰相,至于将来如何下台,我是无法预料的。以我的能力无论如何也难博得真正的好名声,那就不如及时行乐吧!”对,及时行乐,因为你的好日子从你当宰相的那一天起,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杨暄考试

倒计时的钟声已经敲响,但杨国忠并没有听到,他沉醉于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早已潜伏,只是在等待发作时机。同杨国忠一样沉醉的还有他的儿子——杨暄。天宝十二载,杨暄参加了明经科考试,他信心满满,以为一定能高中头名。

杨暄的信心并不来源于自己,而是来源于自己的爹。试想,当朝第一宰相的儿子参加考试,主考官你能不给头名吗?不给头名,你好意思跟杨国忠宰相打招呼吗?

杨暄以为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却没想到,这是把天大的难题出给了主考官。倘若杨暄考试及格,主考官把他的名次前提也无可厚非,毕竟还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然而,要命的是,偏偏杨暄不及格!

要说这杨暄也是不学无术,按常理说,明经科考试是相对容易的,主要考的是对经典语句的记忆能力,只要用心背诵,考试难度一点都不大。比如,孔子曰:()时习之。你在括号里,填上“学而”就可以了,这样的题能算难吗?再比如,他山之石,()。填上“可以攻玉”就可以了。写到这里,想起高中时代的一些笑话:考试中,我的同学们充分展示胡编能力,于是便形成了一些“经典”:他山之石,(可以盖房)(正解:可以攻玉);路漫漫其修远兮,(夜长长其黑暗兮)(正解: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泪空流)(正解:长使英雄泪满襟);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正解:露从今夜白)。

将心比心,当年的杨暄必定也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没有用心背诵,却指望以自己的半瓶水获得头名,这就有点异想天开了。看过杨暄的考卷,主考官、礼部侍郎达奚珣左右为难,让杨暄名列前茅吧,明显违反原则,不让他名列前茅吧,自己又得罪不起杨国忠。达奚珣决定先探探杨国忠的口风,再作决定。达奚珣派自己的儿子达奚抚等在杨国忠家门口,等候良久,终于等到了杨国忠出门上早朝。杨国忠知道达奚抚是达奚珣的儿子,便以为达奚抚是来报喜的,因为他在心中早已将儿子内定为头名,谅他达奚珣也不敢不识相。达奚抚一开口,杨国忠的心凉了半截。达奚抚说:“我父亲让我禀告宰相大人,令郎明经考试成绩不及格,但也不会不录取!”杨国忠听完,顿时大怒,不识相的东西,我儿子明明是头名的材料,你居然敢说他不及格!杨国忠怒道:“我儿子还担心没有富贵吗?还需要你们这些狗东西来卖弄人情!”说完,杨国忠拍马而去,留下达奚抚在原地目瞪口呆。良久之后,达奚抚回去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他(指杨国忠)仗势弄权到了极点,别人只有慨叹的份,跟这样的人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达奚珣看罢信,长叹一声,遇上这样的宰相,有什么道理可讲呢!达奚珣大笔一挥,杨暄名列前茅!而原本,他是不及格的!这就是杨国忠的时代,没有道理可讲。数年后,“不识相”的达奚珣由礼部侍郎升迁为吏部侍郎,而此时,当年不及格的杨暄已经出任户部侍郎了。即便如此,杨暄还对亲信感叹道:“哎,像我这么有才的人,被埋没太久了!”老天啊,你睁睁眼吧!老天暂时没有睁眼,杨国忠却睁开了眼,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人直接影响了他的美好时代。





第二章 两虎相争


龃龉初起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杨国忠和安禄山的关系变化,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仅仅几个月前,杨国忠和安禄山还在并肩作战,他们珠联璧合,成功地将已经去世的李林甫踏在脚下,使之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两人达到了共同的目的,却没有就此成为朋友,相反,从那之后,他们渐行渐远,而龃龉也便在渐行渐远中产生。

在李林甫掌权时,我曾经说过,李林甫这个人非常霸道,唯我独尊,容不得别人与他争权,更不允许任何人把他超越,因此,张九龄、李适之等人都被他打落了马。

李林甫整肃到最后,基本达到了唯我独尊的目的,不过,在此时,还是有两个人比较红,一个是杨国忠,一个便是安禄山。可能是因为三角形相对稳定,李林甫在世时,三个人并立于世,各自享受着李隆基的恩宠。三角形的稳定态势随着李林甫的身败名裂而发生了变化,放眼望去,整个大唐王朝,最受宠的剩下两个人——杨国忠和安禄山。以前他们是三角形的两个角,现在李林甫那个角消失了,只剩下杨国忠和安禄山彼此虎视眈眈。从安禄山的角度讲,他从来没有把杨国忠放在眼里。论资历,安禄山比杨国忠老得多,安禄山在幽州征战时,杨国忠还不知在哪个角落赌钱呢。论战功,安禄山战绩显赫,虽然里面有不少水分,但毕竟也是战功,杨国忠呢?一个剑南节度使都当不好。论关系硬,安禄山也不比杨国忠差,杨国忠是杨贵妃的远房堂哥,安禄山还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呢,而且还是经过盛大“洗三”典礼的干儿子呢。在安禄山的眼里,杨国忠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家伙,就这么个家伙当大唐第一宰相,安禄山心里有一百个不服!这就是传说中的“同性相斥”,越是性格、行为类似的人,越是容易格格不入。

从杨国忠和安禄山的行为来看,这两个人都是有些才能同时又很乖巧的人,才能是他们的基础,乖巧是他们的翅膀。正是凭借乖巧,他们深得皇帝和贵妃的赏识,进而当上了大唐王朝的红人。

尽管两个红人没有直接的利益瓜葛,但关系还是势如水火,这就如同两个如日中天的明星,虽然从私人层面没有任何个人恩怨,但一旦相逢,却总是形同陌路,原因只有一个:“如果没有你,或许我会更红!”

矛盾便由此而起。

从此,红人杨国忠便把曾经的“盟友”安禄山看成了眼中钉,这是一颗影响自己更红的眼中钉,如果把他拔掉,那么自己就将是大唐王朝最红的那颗星。

如何才能把这颗钉拔掉呢?杨国忠开始处心积虑地对付安禄山,安禄山也感受到了杨国忠咄咄逼人的杀气,两人如同两只斗鸡,一只在长安,一只在范阳,两鸡隔空斗战。杨国忠首先出招,他不断给李隆基上书,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安禄山有谋反之心。”换作别的节度使被弹劾,李隆基可能第一时间便跳了起来,然而偏偏受弹劾的是安禄山。这怎么可能呢?李隆基对安禄山实在是太喜爱了,因为安禄山确实很可爱,虽然言谈举止有些憨,但憨得可爱。

有一次,李隆基拍了拍安禄山腐败的大肚子,问道:“你这胡人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啊,怎么会大成这样?”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答道:“里面什么都没装,只装着一颗对陛下的赤心!”看着安禄山“憨憨”的样子,李隆基心花怒放,他知道这个胡人在信口开河,但他听着舒坦,无比舒坦。

六十多岁的李隆基总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却不知道,装傻充愣的安禄山其实比他聪明,安禄山早已看穿了李隆基,因此他的每一句话都能递到李隆基的心坎里。

就拿安禄山拜见杨贵妃的礼节来说,这里面便透着安禄山的精明。每次拜见李隆基和杨贵妃,安禄山首先给杨贵妃行大礼,李隆基不免疑惑。普天之下,天子最大,为什么不先参拜天子,而先参拜贵妃呢?安禄山装傻充愣地说:“我们胡人一向先拜母亲,后拜父亲。”安禄山故意拿“母系社会”说事,其实是装疯卖傻。他焉能不知道普天之下,天子最大,他只是在装傻,装不懂而已。因为他早就看出,杨贵妃是李隆基的最爱,只要贵妃开心了,李隆基也就开心了。至于先拜谁后拜谁,李隆基并不那么讲究,只要贵妃开心就行。安禄山的精明不仅仅体现在先拜杨贵妃,同时对待太子李亨,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招数——不拜!初见太子时,李隆基给安禄山介绍说:“这是太子!”安禄山似乎没有听见,对太子看都没有看一眼,拱手站在那里,丝毫没有参拜的意思。太子李亨脸上红一块,白一块,他知道安禄山在装傻。李隆基有些不解,便问安禄山:“你见了太子怎么不下拜啊?”安禄山说:“臣是胡人,不知道朝廷的礼仪,也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李隆基越发觉得安禄山可爱,便循循善诱地说:“太子就是储君,朕千秋万岁之后,就是他代替朕做皇帝。”安禄山作“恍然大悟”状,说:“臣愚钝,以前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还有太子!”这时,安禄山作出一副不得已的样子,极为勉强地参拜了太子李亨,整个参拜过程与其说是在参拜,不如说是在用身体语言告诉李隆基:陛下,我是因为您的缘故才参拜太子的!这一幕,李隆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心中越发喜欢安禄山。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疑惑:“安禄山明明在蔑视太子,为什么李隆基反而会满心欢喜?”

这就要归结于皇帝的奇特心理,古代皇帝一直都有一个奇特心理:既希望太子快快成长,又怕太子成长太快,归根结底,是怕在有生之年被太子把皇位夺走。

并不是没有先例,太宗李世民不是如此干过吗?李隆基本人不是也同样干过吗?因此,李隆基格外怕太子克隆当年的自己。所以,当安禄山不参拜太子时,李隆基格外欢喜,这说明安禄山心中只有他这个皇帝,不像有些大臣,明明拿着他的俸禄,却频频对太子暗送秋波。当战功、装傻、乖巧集于安禄山一身时,安禄山便成了李隆基面前的红人,于是便走出了一条平步青云的直线:天宝元年升任平卢节度使天宝二年加授骠骑大将军天宝三载同时担任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天宝七载受赐铁券(有此铁券,等于多一条命)天宝八载受封东平郡王安禄山的东平郡王,是唐朝将帅被封的第一个王(李世民等善战皇族不算),以往如开国名将李靖、李世等,也不过受封国公,而安禄山直接被封为郡王。现在,杨国忠把小报告打到了安禄山头上,李隆基的头顿时摇成了拨浪鼓,安禄山想叛乱?国忠,你别逗了!

寻找外援

李隆基对安禄山的绝对信任让杨国忠倒吸一口凉气,看来短时间内,小报告是扳不倒安禄山的,要想对付安禄山,还得另外想办法。杨国忠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势力,发现自己几乎处处比安禄山强,但有一点他比安禄山差得远,那就是地盘。

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自己却只是一个剑南节度使。无论是从军事编制,还是从对王朝的重要程度上来看,自己都比不过安禄山,这一点无疑影响了自己的话语权。

看来,是扩张一下自己地盘的时候了。想到扩张地盘,杨国忠知道自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让自己去当一个真刀真枪拼杀的节度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