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56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156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想办法补救了。

还是趁他立足未稳把他扳倒吧,省得夜长梦多。

自此之后,太平公主就将扳倒李隆基升级为了自己的第一目标。

为了长久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就一定要把这个不听话的侄子废掉,不然将来必定尾大不掉。

在她的授意下,不利于李隆基的流言在朝中迅速散播开来,流言的主题是太子并非嫡长子,不应该当太子。

打蛇打七寸,太平公主一出手就直奔李隆基的七寸——非嫡长子。

众所周知,在立嫡立长的古代,嫡长子的身份就是天然的优势,即使是双胞胎,先出生的老大就是嫡长子,而老二只能算是嫡次子,想要翻身,只能强行更改医学出生证明。

只这一点,就使得诸多皇子一生都望尘莫及,连英明神武的太宗李世民也只能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原来的嫡长子李建成销毁后,他才得以登上皇位。

流言迅速散播,满朝上下众说纷纭,李隆基顿时感到无边的压力。

非嫡长子就是他的软肋,别人要拿这个做文章,他除了无可奈何,还是无可奈何。

关键时刻,他那软弱的父亲倒是站出来力挺了他一把:李隆基于国家有功,立为太子并无不妥,你们就不要再说了!李旦态度是暧昧的,智商正常的他不可能看不出妹妹和儿子的争斗。

而他尴尬的位置,注定他只能保持中立,做一个和事老,因为斗争的双方,一个是将他扶上皇位的妹妹,一个则是可以托付未来的儿子。

妹妹和儿子,孰轻孰重,在李旦心中的天平上很难称出。

李旦的暧昧,并没有缓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相反,他们的矛盾正在不断升级。

曾经的皇后阿爹窦怀贞,此时已经成了太平公主的公主管家,每天他三点一线:朝廷、太平公主家、自己家,每天一下朝就到太平公主家,直到把当天的话说干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家。

有这样一个尽职的公主管家,太平公主开始从容地对付李隆基。

在她的授意下,一批批间谍出现在了李隆基左右,他们的任务便是收集李隆基的劣迹,然后汇报给太平公主,再经过太平公主的总结后呈送给皇帝李旦。

总之,对于李隆基,这帮人的工作就是毁人不倦。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还想网络更高层次的人为自己所用,她把目标锁定给太子少保韦安石,此人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他去说李隆基的坏话,无疑是非常有分量的。

出乎意料的是,在太平公主三番五次的邀请之后,韦安石依旧毫无反应,愣是不登炙手可热的太平公主家门。

这个老家伙!韦安石的不理不睬已经让太平公主有些恼火了,不久之后,她的恼火又升级了。

起因,是韦安石和皇帝李旦的一次对话。

李旦对韦安石说:听说朝中有些官员很乐意为东宫效劳,你可以抽空调查一下!李旦之所以说这番话,一定是得到太平公主方面的小报告。

小报告听多了,他自然起了疑心,这也是人所共有的弱点。

韦安石如何反应呢?韦安石回应道:陛下是从哪里听到的亡国言论,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阴谋。

太子对国家有大功,仁朋孝友,人所共知,愿陛下不要受流言的迷惑!眼看碰了钉子,李旦只能往回找补:朕已经知道了,你不用再说了!义正词严的韦安石不会想到,就在他直呼太平公主搞阴谋之时,太平公主正躲在皇帝身后的绣帘之下,韦安石的话她听得一清二楚,顿时气红了粉脸。

依着太平公主的脾气,她准备好好收拾一下韦安石这个不识抬举的家伙。

以她多年的政治阅历,陷害一个人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幸好,韦安石自身操守过硬,而且朝中又有朋友帮忙,这次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太平公主的毒手。

而太平公主有李隆基这样的大敌当前,也只好暂时放过韦安石这条小泥鳅。

该如何对付李隆基这条大鱼呢?太平公主陷入了沉思。

宋出招对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而言,他们的日子就是矛盾叠着矛盾,越叠越深,越深越叠,直至叠无可叠。

前面说到太平公主暗地里指使属下制造流言,以达到扳倒李隆基的目的,她本以为这是一个简单任务,没成想,任凭她把流言造得漫天飞舞,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依然稳如泰山。

看来光在背后操纵是不行了,是时候跳上前台了。

从这时起,太平公主索性撕掉了伪装,她不信以自己的能力扳不倒毛头小伙李隆基:哥哥的皇位都是自己扶上去的,把这个不听话的侄子赶下太子之位又有何难呢?太平公主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事实证明,她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李隆基。

公元711年初的一天,太平公主乘坐辇车,在光范门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聚会。

与会的都是大唐王朝的宰相,吏部尚书宋璟也出现在了宴会之上。

对于这场宴会,很多人事先并没有准备,只当是一场寻常的聚会。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场聚会的议题实在有些非同寻常。

组织聚会的太平公主硬生生地扔出一个话题:现在的太子不合适,应该更换!一言既出,满座皆惊,宰相们面面相觑:这是唱的哪一出呢?现场死一般安静,谁都不敢先接话,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在这场姑侄的斗争中,是该站队的时候了:如果站到太平公主一方,就得说公主所言极是;如果站到李隆基一边,就得说公主所言差矣。

向左是太平公主,向右是李隆基,与会的官员站在了尴尬的十字路口上。

沉默,还是沉默。

官场中人多年历练都养成了一个能力:喜怒不形于色,他们用不动声色作为自己的伪装,仅从面色,你看不出他们究竟是同意还是反对。

这时,一个人腾地站了起来,大家把目光集中到这个人身上。

太子有功于天下,是真正的宗庙社稷之主,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更换太子呢?说这话的是吏部尚书宋璟,时年四十八岁的宋璟。

按说四十八岁应该是一个老油子的年龄了,可宋璟不是老油子,他是一个视原则为生命的人,为了捍卫原则,他甚至可以押上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个守法守成的人,他把礼法看得比天还重。

他之所以站到李隆基一边,是因为他已经把李隆基看做了未来的天下之主,对于太平公主的指手画脚,他自然是无比的反感。





第三章 产生效果


都立秋了,你就别装立春了,宋璟在心里对太平公主说。

在宋璟的骨子里,他一直对妇人干政耿耿于怀。

他先后经历了武则天时代、韦皇后时代,现在又进入了太平公主时代,与李家有关的三个女人你方唱罢我登台,这让宋璟不胜其烦——长此以往,将置祖宗家法于何地,将置江山社稷于何地呢?不行,绝不能再这么持续下去了,必须有所改变。

与太平公主不欢而散之后,宋璟立刻找到了兵部尚书姚崇。

姚崇比宋璟的资格更老,此时他六十一岁。

古代没有六十岁退休的硬性规定,因此便给了姚崇和宋璟老而弥坚的机会。

两人一番商量之后,又一起来找二十六岁的李隆基,准备一起对付咄咄逼人的太平公主。

不过,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姚崇和宋璟在出招对付太平公主之前,并没有通知过李隆基。

后来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他们二人的私自主张,跟李隆基没有丁点干系。

实际上,这不过是司马光的掩耳盗铃罢了。

本着谁主张谁受益的原则,李隆基焉能不知道姚崇和宋璟的行动?只不过他们达成了默契,让李隆基假装不知道罢了。

如果事情成功,李隆基坐收渔翁之利;如果事情失败,李隆基就可以一推二六五。

只要翻翻中国的历史,就会知道领导的艺术有多么高深莫测。

一般情况下,摘桃的都是领导,背黑锅的都是手下:如果手下办事得力,那是领导有方;如果手下办事不利,那是领导受到了蒙蔽,事先他一点都不知道!一番商量之后,姚崇和宋璟来到了皇帝李旦面前,他们要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力争把太平公主炸得遍体鳞伤。

姚崇和宋璟对李旦说: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的长孙,太平公主老在他们中间挑拨离间,这将使东宫不安。

陛下应该将宋王及豳王都派出长安到地方当刺史,同时把岐王、薛王的左右羽林军改编为太子的左右率侍卫军,以加强太子的力量。

至于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应该把他们都放到东都洛阳安置。

姚崇和宋璟这颗重磅炸弹确实够分量的,如果被采纳的话,对李隆基而言,将是天大的利好。

太平公主之所以叫嚷着更换太子,是因为此时有两个比李隆基更有资格当太子的人:一个,是他的大哥宋王李成器;另一个,则是他的堂哥豳王李守礼(与吐蕃和亲的金城公主之父)。

从皇帝李旦那儿算起,李成器是嫡长子,从高宗李治那儿论,李守礼是现存于世的长孙,两个人无疑更具有合法性。

姚崇和宋璟主张将这两个人都送出长安,便是为了隔断他们与太平公主的联系。

这样即便太平公主再怎么上蹿下跳,也不会动摇李隆基的储位了。

至于改编岐王和薛王的羽林军一事,更是有利于李隆基。

如此一来,李隆基就可以把兵权收到自己的手里,杜绝别人利用这两支队伍作乱的可能。

最后一点,将太平公主和武攸暨赶到洛阳,让他们彻底远离长安的权力中心,更是釜底抽薪的狠招。

听完姚崇和宋璟的建议,李旦皱了一下眉头:我就一个妹妹,难道也要外放到遥远的东都洛阳吗?至于其他亲王,我看倒可以按照你们的意思办!事情似乎正朝着有利于李隆基的方向发展。

没过几天,中书侍郎张说的一番话,让皇帝李旦完全接纳了姚崇和宋璟的建议。

当时李旦忧心忡忡地对手下说:道行高深的法师告诫我说,五天之内可能会有乱兵入宫,你们可得替我提前做好防范!中书侍郎张说应声答道:这肯定是小人离间陛下和太子的荒唐之言,只要陛下下令让太子监国,这荒唐之言必定无疾而终。

李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时姚崇趁势又加了一把火:张说所说的正是安定江山社稷之计,陛下最好采纳!一唱一和,一捧一逗,忠于李隆基的张说和姚崇此时左右了皇帝李旦的思路,没有多少政治素养的李旦索性全部同意了姚崇的主张。

公元711年二月一日,李旦下诏:宋王李成器出任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岐王李隆范为太子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李隆业为太子右卫率;太平公主与驸马武攸暨前往蒲州(山西永济市)安置。

一天后,李旦再次下诏,命太子李隆基监国,六品以下的官员任命及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均由太子说了算。

姚崇和宋璟的重磅炸弹终于产生了效果。

可惜是反的!太平公主的反击就在李隆基和姚崇等人暗自庆幸胜利的时候,太平公主的反扑开始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隆基和姚崇把太平公主想得太简单了,从武则天时代就进入大唐王朝权力核心的太平公主,不是李隆基和姚崇想扫就能扫得掉的。

事实上,她不仅牢牢扎根于大唐王朝的权力核心,更重要的是,她在皇帝李旦面前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李旦和太平公主这对兄妹恰恰验证了这一点:李旦继承了父亲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太平公主则继承了母亲的智慧和刚烈。

在看到李旦的连续两道诏书之后,太平公主的愤怒达到了极点——她居然亲自找到了李隆基,当着面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接着又到哥哥李旦面前,开始了连篇累牍的抱怨。

此时的李旦和李隆基父子并没有底气,他们比外人更知道这皇位是怎么来的。

如果没有太平公主,他们父子俩现在还不知道在长安的哪个角落打酱油呢!李旦和李隆基似乎在这一刻恢复了清醒,他们意识到太平公主的势力并非一纸诏书就能剪除的。

他们不仅欠太平公主的人情,更关键的是,满朝上下,太平公主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想要撼动这棵大树,并没有那么容易。

重磅炸弹确实是炸了,不过没有炸向太平公主,而是炸向了李隆基。

原本想把太平公主炸得遍体鳞伤,没想到遍体鳞伤的却是李隆基。

李隆基只能火速开展生产自救,尽全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按照事先的安排,他狠了狠心,将姚崇和宋璟推下了水。

李隆基火速上了一道奏疏,内容是这样的:姚崇、宋璟离间我和姑姑以及两个哥哥之间的感情,请陛下将他们处以极刑!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

《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