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43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143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不解,问道:“为什么?”

魏元忠指着侍立在武则天身边的张昌宗和张易之说:“这两个小子,迟早会惹出祸的!”

张昌宗和张易之连忙给武则天跪下,大呼冤枉,而此时魏元忠则在一旁冷眼旁观。

武则天看了魏元忠一眼,冷冰冰地说了一句:“魏元忠,你可以走了!”

两年后,武则天果然想起了魏元忠,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第八十八章 得意忘形


穷人暴富,得意忘形,这两句话用在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身上,非常合适。

如果兄弟俩是有心机的人,或许还会有些许收敛,然而,性格决定命运,两个同样张扬的人选择了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于是便一步一步接近了自己的坟墓。

在接近自己坟墓的同时,他们一度感觉良好,因为他们的身边围绕着一批让他们心情愉悦的人。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手机短信这样写道:“一个单位里的人,就如同爬在同一棵树上的猴子,下面的人看到的永远是上面人的屁股,而上面的人看到的永远是下面人的笑脸。”

现在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只需要看武则天一人的屁股,而回过头去,迎接他们的几乎都是笑脸。

御史中丞宋璟却是少数几个不给张昌宗、张易之笑脸的人。

在一次宫廷宴会之上,身为奉宸令(内宫亲卫管理官)的张易之位置在宋璟之上,然而张易之一直对宋璟比较敬畏,因而便做出礼让的姿态,请宋璟坐自己的位子。

张易之说:“先生是当代第一人,怎么能坐在我的下首呢?”

宋璟平静地回应道:“我的才能和能力都很一般,张卿却认为是第一,什么原因?”

就在这时,天官侍郎(文官部副部长)郑杲走了上来,对着宋璟说道:“宋先生怎么能称五郎为卿呢?”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卿”在唐代是有其特殊使用背景的,一般用于官职高的人称呼官职低的人,而“郎”则用于身份卑微的人称呼身份高贵的人,比如奴仆称呼主人。

郑杲如此问宋璟,便是觉得宋璟对张易之不够尊重。

这时宋璟表现得依然平静,他对郑杲说:“就官位高低,我是御史中丞,正四品,他是奉宸令,从六品,难道我不应该称他为卿吗?倒是你,你不是张易之的家奴,为什么要称他为郎呢?”

闻听此言,郑杲面红耳赤地走开了,旁边的官员都为宋璟捏一把汗:按官位而言,宋璟确实可以称张易之为卿,然而张易之的背后可是当今皇帝,得罪张易之便是得罪皇帝。

宋璟没有再看张易之,而是自顾自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张易之尽管恨得牙根发痒,也只能暂且按下不表。

也幸亏宋璟有才,武则天比较爱惜,不然,几个宋璟也不够张易之收拾。

除了宋璟,朝中有骨气的官员实在不多,多数官员都向张昌宗和张易之摇尾乞怜,中书令杨再思就是其中的典范。他不仅奉承张昌宗和张易之,对二人的兄弟照样恭敬无比。

司礼少卿(祭祀部副部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曾经有一次设宴款待朝中高官,酒至半酣,张同休开起了杨再思的玩笑:“哎,我怎么看张先生的长相像高句丽人呢?”

高句丽在唐代被视为蛮夷,相比于唐人要显得略低一等,张同休这么说便是拿杨再思开涮,正常的人是接受不了的,这相当于人格侮辱。

杨再思“腾”地站了起来。

他随即用纸剪了一个帽子,扣在了自己的头上,然后把自己的三品紫色官袍脱下来反穿,在宴会上跳起了高句丽舞蹈。参与宴会的人看到杨再思如此滑稽纷纷大笑,张同休笑得格外开心。

跳完之后,杨再思回到座位上,这时有人奉承张昌宗长的清秀,说道:“六郎面庞很像荷花。”

杨再思接过话头:“哎,怎么能说六郎面庞像荷花呢,要我看,却是荷花像六郎。”

人可以无耻,但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试想,连中书令都无耻到这个地步,其他朝廷官员对于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会奉承到什么地步。

就此,张氏兄弟产生了错觉,他们以为眼前的一切都是应得的,他们配得上这样的场面。

真的配得上吗?





第八十九章 兵变前奏


公元704年,武则天八十岁,这一年她患病了,而且病的比较严重。

形势就此微妙起来。

在武则天患病期间,宰相们已经连续几个月不能看到她,只有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往来传令,他们负责照料武则天的起居。

朝中上下对此议论纷纷。

天官侍郎(文官部副部长)崔玄暐在武则天病情稍缓时上了一封奏疏,奏疏中写道:“皇太子和相王仁慈聪明,孝顺友爱,他们足以侍候陛下起居,况且皇宫事关重大,还是不让外姓人出入为好。”

崔玄暐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武则天信任自己的两个儿子,而不是一味宠信张昌宗和张易之,毕竟儿子比外人还是更值得信任的。

然而奏疏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武则天只是淡淡地回应道:“知道了,我理解您的厚意。”

就此按下不提。

武则天为什么宁可信任张昌宗和张易之也不信任自己的儿子呢?

因为她心里有鬼。

总共4个亲生儿子,老大李弘莫名其妙地死掉,老二李贤被她勒令自杀,老三李显被她拘押了十四年,老四李旦被她放在冷板凳上冷了十四年,四个儿子在她的手上都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换做是你,你敢将自己晚年的生活交给儿子吗?

在中国古代,凡是皇帝病重便是政治动荡的临界点,现在武则天病重,张昌宗和张易之掌权,大周王朝的政治到了变革的临界点。

洛阳城上空的空气由此紧张了起来。

一方面张昌宗和张易之终于看到了自己末日的来临,他们意识到武则天将要不久于人世,他们想提前有所准备;一方面拥护李显的人也在忐忑不安,尽管李显已经是皇太子,然而连武则天的面都见不到,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即使张昌宗和张易之不做乱,别忘了还有一个武三思呢,万一武则天临终变卦,把皇位传给武三思怎么办?

无数种猜测,无数种结局,究竟该怎样解决目前的困局呢?

忠于李显的官员们开动起脑筋,他们想利用规则,把张昌宗和张易之从武则天的身边赶走。

不久他们找到了机会,有人举报张昌宗曾经找法术师李弘泰看过相,而且准备在定州建造佛像,期待卦象灵验。

这个举报非常致命,如果属实,张昌宗的不臣之心已经跃然而出。

得到消息的武则天命中书侍郎韦承庆、司刑卿崔神庆、御史中丞宋璟联合调查,没想到这次调查,三个人却分成了两派:韦承庆和崔神庆是挺张派,宋璟是倒张派。

经过调查,韦承庆和崔神庆的结论是这样的:“张昌宗确实看过相,不过已经禀告过皇上了,按照自首免刑的原则,免予处罚。法术师李弘泰妖言惑众,应该法办。”

这是放过阎王,拿小鬼顶罪。

御史中丞宋璟并不这样认为,他坚决地抓住了张昌宗这个阎王,于是便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奏疏:“张昌宗已经得到陛下的宠爱,还要去看相,意欲何为?根据李弘泰的交代,张昌宗卜卦的结果是纯乾卦,天子之卦。如果张昌宗认为李弘泰妖言惑众,为什么当时不抓李弘泰送交官府?现在虽然张昌宗奏报圣上,但其依然居心叵测,需要继续追查。”

奏疏上去之后,武则天没有反应。

宋璟继续上奏,武则天依然维护着张昌宗,不仅如此,还要调宋璟去外地查案,将张昌宗案无限期搁置。

武则天的安排被宋璟拒绝了,宋璟还在顽强地坚持着。

与此同时,司刑少卿桓彦范也上疏武则天,要求严办张昌宗,然而还是被武则天拒绝了。

不久之后,在宋璟的坚持下,武则天终于同意将张昌宗下狱,接受宋璟的审问。

胜利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只是别高兴的太早。

就在宋璟对张昌宗开始审问不久,武则天的圣旨到了……赦免张昌宗,召张昌宗进宫面圣。

闹了半天,人家是逗你玩呢。

此时身为御史中丞的宋璟只能不断叹息:只恨没早点把那个小子的脑浆子打出来,又让他给跑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文斗已经陷入绝境,能够解决问题的只有兵变。





第九十章 光复大唐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现在八十岁的张柬之选择爆发。

在张柬之的组织下,一些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这些人包括秋官侍郎(司法部副部长)张柬之、天官侍郎(文官部副部长)崔玄暐、中台右丞(国务院右秘书长)敬晖、司刑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他们共同组成了兵变的核心。

五个人定下兵变计划之后,张柬之又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对于兵变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这个人便是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

李多祚其实不是汉人,他原本是一位靺鞨酋长,后来归顺唐朝,因为屡立战功深受李治和武则天的赏识,辗转升迁便升迁到右羽林军大将军,负责守卫皇宫。

在之前的接触中,张柬之知道李多祚非常重感情,言语之中经常提及李治对自己的恩德,思慕之心溢于言表,张柬之由此认定,这是一个心向李唐王朝的人。

张柬之找到李多祚,双方交谈了起来。

张柬之问道:“将军归唐多少年了?”

李多祚回应说:“三十多年了。”

张柬之继续问道:“将军钟鸣鼎食,尽享富贵,这些富贵是谁给你的?”

李多祚顿时感慨地说道:“当然是先帝。”

张柬之抓住机会启发道:“现在先帝的两个儿子受姓张的两个小子欺负,难道你不想就此回报先帝的恩德吗?”

李多祚顿时明白了张柬之的意思,立刻说道:“只要有利于国家,听从宰相您的指示,不会再顾虑自己的妻子儿女。”

张柬之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兵变已经成功了一半。

有了李多祚的加入,再加上原来左右羽林军中已经安插进去的杨元琰、敬晖、桓彦范、李湛,张柬之手中已经有了一支成形的兵变部队。

一切准备就绪,桓彦范和敬晖秘密晋见了李显,李显同意了。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兵变正式开始,张柬之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以及崔玄暐、桓彦范带领,直扑玄武门,一路由李多祚、李湛以及李显的女婿时任东宫内直郎的王同皎带领前往东宫迎接李显。

关键时刻,李显又犹豫了,他还是有些害怕。

如果李显犹豫不出,张柬之的兵变便师出无名,很有可能无疾而终,或者中途失败,只有李显这个皇太子出面,兵变才能师出有名,而现在,他犹豫了,不想出头。

这时,李显的女婿王同皎站了出来,对李显说道:“先帝把江山社稷交给殿下,不料殿下被无端废黜,对此人神共愤,至今已经二十三年了。今天禁军和政府高官都行动了起来,同心协力,诛杀暴徒,光复李唐社稷,还是请殿下前往玄武门,满足人们的愿望。”

李显还是有些为难:“暴徒是该诛杀,可是皇上身体欠安,可别惊动了她,我看各位不妨还是往后推一推吧,以后再谋划。”

一旁的羽林将军李湛急了,他急切地对李显说:“各位将军和宰相不顾家族安危,冒着家族被屠的危险起事,就是为了光复李唐社稷,殿下这么说,就是要把他们往油锅里推。如果要阻止他们,还是陛下自己亲自出面吧。”

李湛一句话点醒了李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不是你犹豫不决的时候,必须当机立断。

李显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也厌倦了这提心吊胆的日子,今天该做个了结了。

在李湛等人的拥护下,李显来到了玄武门前,张柬之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兵变正式开始。

张柬之一声令下,兵变士兵向守卫玄武门的守军发起攻击,由于事发突然,守军猝不及防,没费多大劲,兵变部队便冲破了玄武门,直扑武则天居住的迎仙宫。

在迎仙宫长生殿的长廊下,闻讯而出的张昌宗和张易之与兵变部队遇个正着,张柬之不跟他们废话,直接下令乱刀砍死,两位倾国倾城的面首便这样香消玉殒。

紧接着兵变部队包围了长生殿,被惊醒的武则天坐了起来,抬眼一看,迎面走来的是张柬之等人。

武则天急切地问道:“何人作乱?”

张柬之回答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提前奏报。臣在禁宫中调动部队,罪当万死!”

武则天的心被狠狠地扎了一下,她意识到,她遭遇了逼宫,她一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武则天往张柬之的身后一看,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李显。

武则天对李显说道:“原来是你啊!现在暴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