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08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108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并没有露骨地让房遗爱指证李恪,他只是很平淡地向房遗爱传递了两个人的名字:纥干承基,李恪。

纥干承基就是指证李承乾谋反的原东宫勇士,他在被捕之后转而做了污点证人。结果李承乾阵营纷纷落马,而污点证人纥干承基却因为举报及时,不但免死,而且还升任祐川府折冲都尉,封平棘县公。

现在长孙无忌把纥干承基和李恪联系到一起,房遗爱,你明白了吗?

“司空、吴王李恪与罪臣一起谋反!”房遗爱说出了长孙无忌想要的话,他想明白了,他要牢牢抓住吴王李恪这根稻草。

有些稻草是救命的,有些稻草其实是要命的,房遗爱抓住的那根呢?

扩大

压垮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现在长孙无忌把这根稻草放到了吴王李恪身上,然后再从容地扣上谋反的铁帽子。古往今来,无论曾经多么尊贵,曾经多么显赫,一旦沾上了谋反的边,处死正常,不处死才是反常。

“谋反”在长孙无忌手里就是一个筐,哪里需要哪里装,这个筐装进了薛万彻,装进了柴令武,又顺藤摸瓜装进了李恪,现在该是把谋反的源头房遗爱装进去的时候了。

从最终的结果看,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虽然同朝为官二十余年,他们共同辅佐李世民。长孙无忌可以与李世民穿一条裤子,房玄龄可以与李世民穿一条裤子,而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不会穿同一条裤子。

他们是同事,他们不可能成为朋友;他们是同僚,因此注定他们是对手,是冤家。

房遗爱不会想到,长孙舅舅最终还是骗了他,让他白白冤枉了吴王李恪,而他自己终究没能跳出谋反的漩涡。其实他没有想明白,无论是薛万彻,还是李元景,抑或是柴令武,都是顺着他这根藤摸出的瓜,如果放过了房遗爱这根藤,单单处理那三颗瓜,可能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藤都过关了,瓜怎么办?难道让长孙大人白忙活一场?不可能!



永徽四年二月二日,李治下诏: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皆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巴陵公主并赐自尽。三个驸马是外人,斩,剩下的都是自己人,留点面子,自尽!

至此,由房家家事升级而来的谋反大案有了初步结果,三驸马斩首,两公主自尽,司徒和司空相约而去,从此皇家少了三位驸马,两位公主。三公位置再次产生空缺,只剩下太尉长孙无忌一人唱独角戏,他会感到寂寞吗?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房遗爱只能痛骂自己愚蠢,在最后时刻还上了长孙无忌的当。人家明明已经挖好了一个坑,而你,还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长孙舅舅,你好毒。

柴令武,多的也不用说了,怪只怪交友不慎,交了房遗爱这个不谨慎的人。

名将薛万彻,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仅仅因为话多,仅仅因为牢骚满腹,难道就应该有这样的结局?

薛万彻蒙难,说到底是因为他不是长孙无忌的自己人,他或许把长孙无忌当成了自己人,而长孙无忌却从来没有把薛万彻当成自己人。不要忘了,你薛万彻原本是太子建成的属下,而长孙无忌,秦王属下,你们原本就是两个山头的人。

最后时刻,薛万彻大声喊道:“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

随后薛万彻解开衣服冲着刽子手指指自己的脖子,平淡地说道:“来吧,爽快点!”

刽子手战战兢兢地冲着薛万彻砍下了第一刀,没有致命,薛万彻用尽力气大声喝道:“再用点力!”刽子手壮着胆子连续狠砍了三刀,一代名将薛万彻,气绝,身死。



三位驸马伏诛之后,四位皇室自己人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司徒李元景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有司空李恪大声地在天地间种下了自己的诅咒: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一个诅咒生效期有多久,长孙无忌的经历表明,六年!

尾声

处斩的处斩,自杀的自杀,长孙无忌亲自“侦破”的谋反大案已经进入尾声,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谋反大案已经尘埃落定,而长孙无忌却摇摇头,“不急,还有点尾巴!”

一天后,李治下诏: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爱交通,流放岭表。

宇文节与房遗爱亲善,在房遗爱下狱期间,企图帮房遗爱脱险,碍了长孙无忌的眼;

江夏王李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和,借此机会,一并流放象州,不过长孙无忌的阴谋并没有得逞,李道宗最终没有去象州,而是在去象州的路上病逝了,一代名将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向政敌示威:不服,死也不服。

执失思力,也不是长孙无忌的自己人,一并扫除。



二月六日,新的打击名单又出炉了。

李恪之母杨妃(隋炀帝杨广之女)与李恪同母弟蜀王李愔一起贬为庶人,于巴州(四川省巴中市)安置;

房遗直由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 副部级)贬为春州(广东省阳春市)铜陵尉(从九品 副股级);

薛万彻之弟薛万备流放交州(去越南落户);

撤除房玄龄配享李世民香火祭祀牌位。



至此,长孙无忌的清算宣告结束,这次清算的名单很长,涉及的人很多:



司空吴王李恪

司徒荆王李元景

宁州刺史薛万彻

房州刺史房遗爱

卫州刺史柴令武

高阳公主

巴陵公主

侍中宇文节

江夏王李道宗

左骁卫大将军执失思力

李恪之母杨妃

蜀王李愔

银青光禄大夫房遗直

薛万彻之弟薛万备

已故司空房玄龄



一竿子打落一船人。

经过长孙无忌的整肃,再加上之前李承乾和李泰争储时的牵连,贞观一朝名臣之后被打的七零八落,曾经的名门已经呈现出衰败之势。

房玄龄,杜如晦,柴绍,魏征,薛万彻,李道宗,这些贞观一朝的重臣后人都没有留住家族曾经的荣耀,这些家族在初唐荣耀一时,却在他们身后迅速衰落。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整个世界安静了,长孙无忌的眼前也清净了许多,自己兢兢业业近三十年,为的不就是随心所欲,不受掣肘,现在终于实现了。所谓的司徒、司空不过被自己挥挥手弹指而去,所谓的三大名将,也在自己的谈笑间去掉两个,只剩李世勣一棵独苗,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吗?

长孙无忌抬起头,望着远方的天空,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似乎正在等待自己的翱翔。未来的日子,我一定辅佐外甥李治继续贞观一朝开创的局面,他会是千古名君,而我也将是千古留名的辅臣。

在长孙无忌眺望远方的同时,他并有注意到,其实还有两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一双来自侧面,一双来自他的背后。

来自侧面的就是他的外甥李治,在过去的四年中,他已经接受了作为一个皇帝所需的历练,他的年龄已经从即位时的二十二岁攀升到了二十六岁,曾经懵懂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已经历练成胸有城府的青年,他已经慢慢地长大了,这一点他知道,而他的舅舅似乎并不知道。

永徽五年七月,有小鸟如雀,生大鸟如鸠于万年宫皇帝旧宅,这一切会意味着什么呢?



唐史并不如烟第三部:武后当国





第一章 王皇后的烦脑


永徽五年七月,有小鸟如雀,却生大鸟如鸠于万年宫皇帝旧宅,这一奇怪的现象意味着什么呢?

鸠占鹊巢!

看到这个地方,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要隆重出场了。

其实,那只叫做武则天的“鸠”已经早早地二进宫了,并没有等到永徽五年……早在永徽元年,她就被皇帝李治接回了皇宫,从此开始了她二进宫的生活,而那双在背后凝视长孙无忌的眼睛,也正是来自武则天。

武则天为什么能二进宫呢?

这一切,还得从那个贤淑的王皇后说起,正是这个王皇后,被李治和武则天双双利用,进而酿成了集全天下所有的铁都无法铸成的大错。

说起王皇后,这是一个有来头的人。

王皇后,出身并州(今山西太原)豪门望族,在讲究门第的南北朝以及隋唐,她出身的太原王姓绝对是一等一的名门。北魏孝文帝时,曾定下四大姓,分别是“卢、崔、郑、王”,这四姓便是连皇帝都要高看一眼的姓。这四大姓的家族之间崇尚相互通婚,其他姓氏想要跟这四姓通婚,无论是嫁还是娶,都需要交一笔不菲的费用,有时甚至给再多的钱人家都未必愿意搭理你。

王皇后就出自于这样的名门望族。

王皇后能进入李世民的视线,缘于一个人的引荐,这个人便是李世民的姑妈……高祖李渊的亲妹妹同安长公主。

同安长公主在隋朝时嫁到太原王家,以祖父李虎的声望,估计她嫁入王家不需要花钱,再怎么说李虎也是北周的八柱国之一,柱国的孙女嫁太原王家,应该算是门当户对吧。

许多年过去了,同安长公主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这时有一个小姑娘进入了她的视野,这个小姑娘就是日后的王皇后。

王姑娘长得很俊俏,而且知书达礼,跟同安长公主的关系也很近:王姑娘是同安长公主的侄孙女,换句话说,王姑娘的爷爷跟同安长公主的丈夫是亲兄弟,这样王姑娘就跟大唐皇室扯上了关系。

后来,同安长公主便把王姑娘推荐给了李世民,经过李世民的考察,完全合格,由此,王姑娘就成了晋王妃。

不知道是不是王姑娘给晋王李治带来了好运,在王姑娘嫁给李治几年后,李治就出人意料地从储位之争中胜出;他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因为争储双双被废,长孙皇后一脉所出的嫡传皇子只剩下李治一人。在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下,李治得到了众皇子都看着眼热的太子之位,而王姑娘妻以夫贵,得立为太子妃。

如果按照童话的结尾,王姑娘从此与李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生活终究不是童话。

贞观十七年,王姑娘成为太子妃。按说太子妃与母仪天下的皇后只有一步之遥,然而王姑娘知道,看似一步之遥,实则却是千里之外,得立为太子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一小步,要成为皇后,她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首先,她得给李治生下一个儿子,没有儿子,一切都是白搭,尽管可以认养其他妃嫔的儿子,然而终究“隔肚如隔山”,到什么时候,还是有自己的儿子心里踏实。

然而,生儿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尽管繁衍后代是人类的本能,然而能不能生出儿子,还要有一定的运气,毕竟生男生女,各有百分五十的概率。

很不幸,王姑娘的概率为百分之零。

从嫁给李治开始,王姑娘就开始为生儿子努力,但是努力归努力,生儿子这种事情仅靠勤奋和努力是不够的,虽然有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那说的是庄稼,不是生儿子。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王姑娘的肚子还是没有反应,而在这期间,李治却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

到贞观二十三年,李治的名下已有四个儿子了:长子李忠、次子李孝、三子李上金、四子李素节,四个皇子每人对应一位母亲,然而在四位英雄母亲当中,却没有王姑娘的名字。

在四位英雄的母亲之中,李治最宠爱的是萧氏,萧氏的儿子是四子李素节,另外萧氏还包办了两位公主,终李治一生,名下只有三位公主,其中两位都是出自英雄母亲萧氏,而另外一位就是武则天出品的太平公主。

一男两女,受尽恩宠的萧氏一人就包办了李治一半子女,而从子女数量就能看出受恩宠的程度:一般而言,受恩宠越多的,其名下的子女也相应较多,当然前提是有生育能力。

那么姑娘究竟有没有生育能力呢?史无明载。

或许有,或许没有,总之王姑娘没有为李治生下一男半女,用现在的话说,她疑似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对一般人而言,最多是留下人生的遗憾,而对于一个皇后而言,这就是无法治愈的绝症,同时更是一颗定时炸弹,古往今来,有多少皇后的废黜便是以“无子”之名!

贞观二十三年,李治只有二十一岁,王姑娘也不过二十上下的年纪。本来二十上下正是充满想象的年龄,而王姑娘却被恐惧包围了,因为那个为李治生下一男两女的萧氏已经呈现出了咄咄逼人之势。

一年后,也就是永徽元年,王姑娘被册立为皇后,而萧氏则被册立为淑妃。在唐代后宫中,皇后为第一,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妃统称为夫人,正一品。

由此可见,从淑妃到皇后,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膝下无子的王皇后不免芒刺在背,想起萧淑妃眼中那丝阴冷的寒光,王皇后不寒而栗。

不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