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371章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371章

小说: 壮哉大唐少年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见三人愣在当地,心头大乐,大有出口恶气的感觉,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解释道:“诸位爱你太过敏感了,这不过是正常的人事调动而已,你们无须理会太多。幽州地广人稀、民生凋敝,而秦风担任庆州、朔方大都督时,将两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但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反而缴纳了不少的税收,可见,秦风有能耐当这个大总管。这是其一,至于其二么,高句丽正处于夺权之际,战事也是一触及发,幽州与高句丽比邻而居,朕担心幽州百姓遭无妄之灾,威震四夷的秦风坐镇幽州,有威慑宵小之效。其三,高句丽对中原一直心存不轨,且诡计多端,谁又敢保证争权夺势不是高句丽入侵大唐前,玩的掩人耳目的把戏呢?出于以上三个原因,朕与房杜二相商量后,觉得秦风是最合适的人选。吏部尚书关系重大,秦风年纪又太轻了一些,朕担心他无法胜任,便让他在幽州历练一段时间,以观后用。”

  “陛下英明,臣无异义了。”褚遂良、孔颖达、魏征退了下去,既然不是打仗,一切都好说。仔细想一想,李世民的安排也确实是非常恰当,秦风人屠之名传遍了草原,有他坐镇,确实比李道宗更有威慑力一些。

第491章:“军神”出山


  果如李世民算计的一般,得知唐王朝支持荣留王,渊大祚慌神了。?? ?一直以来他根本不将荣留王放在眼底,打算先清扫荣留王的势力之后,在出兵辽东,一统高句丽。但荣留王却跟唐朝拉上了关系,这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唐朝的实力,加上荣留王正统的地位,足以将他一举掀翻。

  投降,这不可能。

  荣留王要的是他的命,一投降,什么都没有了。

  渊大祚见李世民暂时只是口头支援荣留王,还没有出兵的意思。当即派心腹入唐,表示臣服之心,同时也出兵辽东,打算在唐朝未行动之后,灭了荣留王,以防止荣留王借助唐朝之力坐大,反败为胜。

  荣留王得知渊大祚出兵,也慌了,论实力,一半渊大祚的实力都不到,不得已只能求助于支持他的唐王朝……

  渊大祚的示好,荣留王的求助!

  李世民给了模棱两可的答案,他左右逢源,一面暗示渊大祚不会出兵,另一面却在给荣留王定心丸,让他们拼斗个你死我活。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不管,在唐朝出兵之前,保住荣留王,不让荣留王被渊大祚灭了,也是驱狼吞虎的关键。

  荣留王虽说实力远不如渊氏,可是他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打出来。这张王牌就是在军中有着不如凡响影响力的高句丽军神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

  在高句丽人的心目中如同救世主一般,近乎尊为神的人物。

  也是因为他,高句丽免除了灭顶之灾。

  那一年隋炀帝杨广出动百万雄师征伐高句丽,前前后后横亘一千余里。面对隋朝的大举来袭,高句丽王高元把全国的军队都集结到了辽东,决心与隋朝奋起一战。

  隋军攻打辽东不下,杨广决定兵分三路:他兵多将广,欺负的就是高句丽兵少将寡。留个六十七万主力继续留在辽东,围攻辽东城;大将军来护儿和周法尚统领江淮水军从海路进攻平壤;大将军宇文述率三十万大军越过辽东诸城向鸭绿江挺进,与水军南北夹击平壤。

  这一下高句丽懵了,也慌了。

  高句丽的主力精锐都聚集在辽东,平壤哪里还有实力抵挡隋朝水6将近四十万的大军?

  乙支文德便在这时,横空出世,看破了隋军后勤不济的弱点,以诱敌深入的战术送给了隋朝七场大胜,拉长隋军战线。然后诈降逼退隋军,紧接着一把大水将三十万隋兵冲的七零八落。高句丽军主力从天而降,向隋军起猛攻。饥肠辘辘的隋军根本无力再战,各军一触即溃,落荒而逃。撒丫子狂奔数百里,直到鸭绿江边才摆脱了高句丽军的追击,渡过鸭绿江的三十万大军最后只剩两千七百人逃回辽东,军械物资损失殆尽。

  败得太惨太彻底,杨广不得不放弃辽东城,下令退兵。

  隋军一百一十万大军,打兵力消耗,高句丽怎么样也拼不过。

  乙支文德一举葬送了三十万隋军,对于形势占优的隋军是致命的。

  故而整个高句丽对于主导萨水之战,一举扭转战局的乙支文德敬若神明,以至于有了高句丽军神,高句丽救世主的称号。

  乙支文德因为年迈退隐,正巧在国内城休养。

  但因乙支文德出自寒门,一直被高句丽的世家大族所排挤,早早就退出了高句丽政治舞台,而其中功劳最大的无疑就是如日中天的渊氏了。只不过乙支文德淡出的时间太久,荣留王竟然将他给忽视了。

  经国内城城主高慧真提起,退守国内城的荣留王不顾天色已晚,在几员亲随的护卫下,即刻几快马加鞭的赶往城西。

  乙支文德的府邸院大宅深,这上了年纪容易嗜睡,早早就休息了。

  荣留王找上门来,乙支文德让儿子叫醒方才了解事情经过。

  乙支文德年近七旬,身材中等,头斑白,满布岁月之痕的脸上,却是精神抖擞,腰杆挺得笔直,步履稳健。便是梦中被叫醒,也无半点的迷茫,论精气神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

  其实以他的精神状态说年迈退隐,实在是言之过早。

  只是为了高句丽的安宁,不得不退隐而已。

  乙支文德出身贫寒,却官居太大兄也就是副宰相,在高句丽可谓两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了得。但除了高丽王,在他上面还有一个总知国事掌控全军的大对卢。当任大对卢的是高句丽世袭渊氏家族的族长渊子游。

  当年的渊子游文武双全,威望过人,在掌权期间辅佐高句丽王室,收拢人心,展生产,积聚国力,高句丽能在东北称雄引起隋朝的注意与渊子游有着莫大的关系,论对高句丽的贡献渊子游远在乙支文德之上。

  杨广初征高句丽,第一个站出来的也是渊子游这位执掌军国大权的大对卢。他亲自领兵与杨广对决辽东第一线,牵制住住了杨广六七十万大军,确保辽东最前线不失。论及作用,渊子游完全不输乙支文德。可乙支文德却一战封神,成为高句丽的救世主,威望远在渊子游之上,严重威胁高句丽第一世家渊氏的地位。引起了渊子游的不满。

  当年乙支文德争不过渊子游,故而不得不选择退让,提前归隐。

  渊子游死后,其子渊大祚不但继任了渊家家主之位,而且还继承了渊子游在高句丽的一切职务,虽说渊子游能力非同一般,可与其父渊子游相比之下,个人能耐与威望却是远远不如。

  乙支文德也确实是个人物,他熟悉化,尤其钟爱陈寿的,在这书里,他最推崇的人物是笑到最后的司马懿。而他此刻扮演的角色就是三国里的大人物——坐等良机司马懿。

  他知道主弱臣强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以渊氏的野心,迟早会向王室难,而那个时候是他乙支文德再创辉煌的时刻。

  乙支文德在最辉煌的时候,暗淡归隐,高句丽百姓以为他是高风亮节,不屑于世俗之争。由此对他是更加的崇拜,可事实上他并不甘心失败,深居简出不外乎是在等着复出的机会的罢了,他虽远离朝堂,可是他的心腹大将们与他的连续一直没有中断,他对心腹军队的掌控并没有丝毫的减弱。

  也因为他与军队有着千丝万缕般的关系,故而对高句丽的局面了如指掌,

  只是略听荣留王说明情况,以对当前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陛下别急!”

  乙支文德眼中闪着兴奋的神采,他唯一忌惮的对手渊子游已经死了,荣留王亲自前来拜访,他知道这正是他一直等待着的复出的时机,他怕荣留王看出自己的异常,索性闭上了双眼,装着沉思的模样,过了好一会儿功夫,等心绪平静了下来,故作惋惜道:“臣为了高句丽的安宁,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当年选择了退让。本以为渊氏少了臣,会全心全意的辅佐陛下一统一天下,可不曾想,渊子游的儿子渊大祚竟然心怀不轨,当年,臣见渊子游一心为国挖掘人才,心里是十分佩服的,可不曾想到,这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啊,早知如此,臣哪怕是死也要与渊氏斗上一斗。”乙支文德神色愤慨,一副忠臣义士的模样让荣留王心头大喜,他忙不迭道:“将军,孤王此来,正是请您出山,请您带领高句丽的将士平叛。”

  乙支文德道:“臣年事已高,精神与体力已不复当年,只怕有负陛下重托。”

  荣留王急了,他近乎哀求的说道:“老将军精神不亚青年,为何言老?难道老将军要看到先辈打下的江山变成一片火海么?还请老将军慈悲我高句丽数百万百姓,渊氏向来霸道,若任由他们为所欲为,这国将不国啊。”

  “也罢!既如此,那臣就为了陛下与百姓再披一次战甲吧。”乙支文德思索了一会儿,在荣留王忐忑的目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总算是答应了下来。

  荣留王问起当前如此是好,乙支文德镇定的道:“我们虽说失去了先手,但优势犹在。这里是高句丽的腹心,四周都是忠于皇室的文武大臣。只要周边的将领得知国内城情况,必然会领兵来救。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妄想将敌人击溃,而是将咱们的力量聚在一处,手里有兵,我们才能平叛,仅凭国内城高氏,还不足以剿灭渊氏。”

  荣留王恍然叫道:“老将军果然高明,只要我们集合手中的兵力控制住一个国内城,等大军汇集一处,贼子自然不足为惧。”

  乙支文德冷笑道:“正是如此!我料渊氏贼子,必将走近路以求最快的度拿下国内城,故而,陛下您现在要做的下旨安抚人心,嗯,臣虽不问天下事多年,可多少还有一些作用,陛下不妨在檄文上提及一二。”

  “对,对,对!老将军是我高句丽的军神,虽不过问国事多年,可老将军在军中的地位无人能敌,将士们得知老将军出山,定当是闻风而来。”荣留王停顿了一下,从亲卫手中拿过一个黄色的小包袱,郑重其事道:“乙支文德接旨。”

  “臣乙支文德听旨!”乙支文德弯下了身,心头却是一阵火热。

  “即刻起,孤拜乙支文德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掌管一切军事要务,赐先王镇国宝剑,此剑在手,如孤亲临。”

  “臣乙支文德接旨!”乙支文德激动的接下了剑印,特别是帅印到手,让他有一种得偿所愿之感,这帅印,曾经追随过他一段不短的时日,那时是他最辉煌的时刻。现在,也一样会让他焕出荣耀之光。

  乙支文德深信。8



第492章:无耻的棒子


  李世民的一番虚伪的承诺,让高句丽陷入了内乱的消息一经散播,秦风心中的激动之情,实在是难以言表,除了前朝数百万勇士之仇、忠烈骸骨铸成京观之恨。??

  还有心中的那一点点的私心。

  作为一个后世人,对于高丽棒子的排斥与厌恶,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

  固然秦风心底也知道,后世的高丽棒子与现在的高句丽是两码事情。

  但感性与理性间,有着强烈的对冲。

  即便现在的高句丽并非后来的棒子,但只要是“高句丽”这个名字,秦风就没有办法不生恶感。

  对于高丽棒的恶感,始于其无耻的将端午佳节视为己有,之后,棒子们得寸进尺,他们趁胜追击,竟尔把传承了数千年的道教告到了国际法院,说道教的太极八卦图案侵权,侵了他们国旗的权。这绝对是天大的笑话,一个不足百年的国家,竟然状告有了数千年历史的宗教,其无耻的行径可见一斑。但秦风后来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后,深表赞同之余,也对棒子头的下场拍手称快。

  要说这天下职业,最荣耀者,莫过于一国之。

  可也不是每个国君,日子都是美好的,结局都是圆满的。

  就说棒子头这职位,就像是被魔鬼下了诅咒一样。从其开国元哩成惋起,棒子共有十二人出任总统,这十二任棒子头,基本上就没几个有善终的,或流亡,或遇刺,或入狱,或自尽……

  一位风水大师,从风水的角度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其一:棒子头的官邸府瓦台是个凶宅。

  其二:太极国旗是个天地否卦。

  先说这瓦台为何是个凶宅?

  从历史看,这青瓦台最早是高丽王朝的离宫,小鬼子吞并半岛后,成为小鬼子驻半岛总督官邸。现今的青瓦台就是在这个原址上修建的,这个选址就有败国之相。从脉相看,青瓦台位于凶地,压住了北汉山、北岳山流向尔市的龙脉。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