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瓷王 >

第42章

瓷王-第42章

小说: 瓷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窑神的供品;二来,上百年来颜神镇还从未出现过爆窑。故而,窑主们自发聚集在一起,搞了一场集中祭祀窑神的活动,以求平息窑神之怒。老孟跟林沐风说也要参加祭祀,林沐风笑了笑,不置可否,同意他买了一个猪头过去代表柳林瓷窑去参加了拜祭。

  吴伯雄被爆窑的瓷片点燃了棉衣,被烧伤但不严重,吴奎也被火红的碎瓷片烫伤了脚面。其他工匠除了距离瓷窑比较近的张三和李阿牛之外,基本上都是虚惊一场。张三被炸伤,李阿牛当时正在添火,被爆窑瞬间从窑口翻滚出来的火龙活活烧成了黑炭,死状之惨令人触目惊心,嗟叹不已。

  吴家爆窑了,基本上等于是退出了颜神镇瓷窑业的竞争,刚刚开业火了没几天的吴家瓷行也寿终正寝。各地的客商们从吴家那里退回了“货款”,又掉回头来找到柳林瓷行,陪着笑脸要重新订货。

  面对蜂拥找上门来的客商,柳若长心里笑开了花,但脸上却板着一张脸,一幅很不情愿的样子。

  吴胖子腮帮子一阵抖动,挤出一丝笑容,“柳少东家,你看,我要这100对三尺花瓶的事儿……”

  “本来,你们这些人出尔反尔,柳林瓷行是不想再跟你们做生意了,但念在我们交易多年的份上,柳某就做主答应了你。不过,这价钱吗可还是原来那个价格,可是比吴家瓷行的贵很多的呀,你们可要想清楚了。”柳若长摆了摆手,端足了架子。

  “那是,那是,呵呵。”吴胖子笑着,向其他几个客商打着招呼,“哥几个听到没有,银子可带足了?”

  “够了,银子足够。”

  “哎,还是柳林瓷行的三尺花瓶实在,真是不可替代的精品啊,老子瞎了眼了,居然看上吴家那些劣质货。”

  客商们七嘴八舌地说着,一个个打开了带来的银包,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银子。

  “且慢!”林沐风飘然进了瓷行。

  众人回头来望着林沐风,吴胖子扫了他一眼,“这位是?”

  “在下林沐风。”林沐风淡淡一笑。

  “啊,原来是林少爷!”

  “林少爷烧制瓷器和琉璃的技艺真是举世无双啊……”

  ……

  众人又是一阵“吹捧”。林沐风不为所动,轻轻走到柜台里边,取出一只三尺彩绘花瓶来,大声道,“诸位安静,安静——因为这三尺彩绘花瓶烧制费时费力,林某决定,每对花瓶的价钱再上浮2钱银子。”

  轰!林沐风的话在众人耳朵里似是起了一声惊雷。

  涨价了?吴胖子面色涨红,“柳少东家,刚才不是说好的吗,原价格保持不变……”

  柳若长对林沐风突如其来的“涨价”也有些意外,但经过了吴家瓷行一事,他对林沐风的“判断”非常信任,既然妹夫说涨价,那就有他的理由。再者说,这柳林瓷行,林沐风也是老板之一,自然也有涨价的决策权。柳若长耸了耸肩,无奈地道,“柳林瓷行的所有瓷器和琉璃都是林家的,我这妹夫说要涨价,那就是要涨价了。”

  “林少爷!你看……”吴胖子一看涨价已成定局,又转首看着林沐风,企图还还价,但话还没说完就被林沐风打断了,“就这么定了,诸位,林某还是那句话,柳林瓷行的三尺花瓶以及所有的瓷器和琉璃,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们花多大的价钱买去都有赚头。如果觉得贵,大可以去其他瓷行看看。”

  众人面面相觑,一阵无语。

  明知道林沐风这是“趁火打劫”,借机涨价,他们也没办法。涨就涨吧,反正这些东西利润很大,只要运回去,准会被豪门贵族们抢光。吴胖子等人咬着牙答应了,跟柳若长去商谈进货的具体细节了。

  林沐风心底暗暗冷笑,这些无利不起早的商人,有好货在手,不怕你们不来。涨涨价,算是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惩罚。他来就是要告诉柳若长,要涨价,既然事情了了,自然要走,不过,在临出门的瞬间,他想了想,扭回头来笑道,“诸位,其实你们也不亏,林某可以告诉你们,你们今天订货,明日就可以运货回乡了,柳林瓷行的三尺花瓶应有尽有,你们可以敞开怀来订,就怕你们手里的银子不够,哈哈!”

  他说的是实话,这几日柳林瓷行没有卖出一只花瓶,但瓷窑上却仍然是正常烧制,早就储存了不少存货了,应付过年前这一波买卖,应该是没有问题。

  ……

  从瓷行出来,穿过闹市口,突然前面传来一阵喧闹声。林沐风望去,前面沿街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搭建了一个棚子,棚子里,几个家丁模样的人正在忙活着,棚子外面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排起了长队,在等待着施粥。有县城里的乞丐,还有城外穷困的山民,一个个端着一个破烂的瓷碗,等着从棚子里获得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

  棚子里有一个白衣飘飘的公子哥,也在里里外外地打点着,林沐风心里一颤,居然是好久没有见到的孙家小姐,孙羽西! 




第六十九章瓷刀的构想

  打不打招呼?林沐风心里正在犹豫间,孙羽西已经转过脸来望向了他,清秀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苦涩,又有一丝惊喜。两人隔着十几米远,目光交汇处,林沐风从她那清澈的眼神中读到了一股子欲语还休、欲退避却又不舍的彷徨和酸楚。

  孙羽西痴痴地站在那里,身边不时有排队等待施粥的人躬身向她施礼,一阵呼啸的寒风吹过,那清瘦的身子在风中微微一颤,她慢慢用手捂在额前,似是被风迷了眼。

  林沐风心中没来由地一阵悸动。忍不住缓缓上前去,强笑道,“我们又见面了。”

  “见了又能如何?不见又如何?”孙羽西吃力地撇过头去,声音充满了说不尽的落寞冰冷,一如这冬季萧瑟的寒风,口中慢慢吟道,“北风寥落一叶秋,黯雪顿添无限愁,孤窗对影形成单,远望斜阳人消瘦。”

  林沐风无言以对。他不是冷血动物,孙羽西的心事和幽怨他焉能不知,但他能做什么?他们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人虽在眼前,但咫尺之间又是千遥万远的天涯啊!只得默默转过身去,向自己家的方向缓缓行去。行了几步,突听身后传来孙羽西微微发颤的声音:“林兄最近春风得意,财源滚滚,可愿意捐出些银子来为这些穷苦者煮碗粥吃?”

  林沐风脚下一滞,慢慢转过身来,微微笑道,“孙——孙公子需要银子尽管到柳林瓷行去支取,我会跟柜上打招呼的。济危扶困乃是仁德之举,沐风自当鼎力相助。”

  “如此多谢了。”孙羽西欲言又止,背过身去,轻轻向林沐风挥了挥手。落寞的身影在寒风中轻轻一个趔趄,林沐风看得心里没来由的一阵酸楚,定了定神,加快脚步离去。

  回到家里,新雇的厨娘兰嫂正在外院中磨刀。这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婆娘,性格开朗,干活利索,烧了一手好菜。她的丈夫拉大车,她便在这县城中的富人家里做厨娘。起先在柳家,后来林家搬来,柳若长又介绍她到林家来了。

  噌噌噌!菜刀在水磨石上哗哗作响,兰嫂俯身磨刀,突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林沐风,便甩下刀,直起腰来双手扯着衣襟,也忘了施礼,只憨憨地笑着,“少爷回来了,呵呵。”

  “嗯,兰嫂在磨刀呀!”林沐风笑了笑,也打了声招呼。

  “是呀,少爷你看这破刀,两天不用就生锈,刀口就发钝……”

  “哦,那让老管家给你点银子再另外买一把刀吧,呵呵。”

  “少爷,不用的,就是买把新刀回来,隔几天还是会生锈。”

  “呵呵。”林沐风也不再答话,向她点了点头,朝内院走去。不错,这个时代的刀是铁刀,自然是会不停地生锈的。哪像自己生活的现代社会,不但发明出了不锈钢刀,甚至还有全瓷刀……想到这里,林沐风突然眼前一亮,“瓷刀?!”

  何谓瓷刀?顾名思义,是全部用瓷制成的刀具。当初,林沐风所在的工艺美术研究所里,就有一个课题组专门研究设计瓷刀。可能在很多人看来,用瓷做刀,是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其实不然,瓷刀的刀体使用的不是普通的日用瓷,而是用在航天和军工用品上的特种瓷。因为日用瓷硬度、韧性都不够,易碎易断,而这种特种瓷比普通的金属材料还耐高温、耐腐蚀,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用它做出的刀硬度是金属刀的60倍。锋利无比,极为耐磨损,而且绝对不会生锈。

  自己在这大明,能不能烧制出瓷刀来呢?如果能行,这岂不又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大规模推广替代铁制刀具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瓷刀制作工艺复杂,这注定了其成本高、价格高,一般人是买不起的。但是可以跟自己设计的彩琉璃一样,作为供富人们把玩的工艺品啊。

  现代社会的瓷刀烧制,是用以含有氧化锆的锆英石为原料,这种原料矿物质一般含在河沙之中……一念及此,林沐风顿时兴奋起来,扭回头就往外跑去,一阵风似地穿过外院向城外的孝妇河畔奔去。

  从河边双手捧起一把河砂,他对着阳光仔细地打量着。淡黄色的河砂中,偶尔有淡绿色的晶状颗粒闪现,林沐风大喜过望,捏起细细的一颗,看了看又在手里捻了捻,没错,是锆英石。

  其实,这种锆英石只是很普通的一种矿物质,在河砂里比比皆是。只是,在这缺乏机械设备的农耕大明时代,如何将这这种原材料粉碎成达到要求的粉末,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难归难,只要有材料,其他的就好说了。人工水晶的提纯难不难?难,可还不是用土办法解决了。林沐风此刻信心高涨,一个烧制瓷刀的详细计划在脑子里初步成型了。

  脚步轻快地回家而去。林沐风的眼前,似乎跳跃着一把把形状不一的乳白色的全瓷刀,他的嘴角浮现着淡淡的笑意。进了城,没走多远,就听一个恭敬的声音传进耳朵,“少爷!”

  林沐风停下脚步,回头一看,王二赶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搭载着一些杂物,王二的母亲王张氏和妹妹香草蜷缩在车上,互相依偎着。

  林沐风这才想起,他倒是忘了,今儿个是工匠们搬迁进城的日子。他今日让老孟给工匠们放假一天,让他们回去将家眷搬来。屋子是现成的,只要将家眷带过来,再带一些日常家具,就可以过日子了。本来,林沐风的安排是让老孟一家跟王二一家一起合居在城里柳家的那座宅院里,但老孟却坚持要跟工匠们居住在一起,也只得由他。城里的这座宅子,索性就让王二一家居住了。

  “王二,咋带这么多东西,不是跟你说了,这里的宅子里家私是现成的……”林沐风笑了笑,又摆了摆手,止住了欲要下车拜见的王张氏母女,“老人家,不要多礼!”

  “少爷,我说啥都不用带,可俺娘,却偏偏要带上这些破破烂烂,说是什么破家值万贯,嘿嘿……”王二憨憨地笑着,站在那里牵着马匹的缰绳。

  “赶紧去安顿下吧,有什么需要尽管去家里找我。”林沐风拍了拍王二的肩膀,又笑了笑,向王张氏和香草点点头,向另一条岔路行去。 




第七十章县令的“打劫”

  林沐风往家里赶的时候,县衙里却正在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募捐大会”,召集人是益都县令孙连梁。

  孙连梁清朗的面上挂着一丝淡淡的苦笑,站起身来,向堂下望去。县衙大堂之上,摆满了数十个座椅,每一个座椅前都站立着一个本地有头有脸的“富人”,不是瓷窑业主就是瓷行或绸缎庄东家,柳东阳也在其列。

  孙连梁心里颇为无奈,今日之事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作为一个堂堂七品县令,真正要对眼前这些治下的商人“打劫”,他又有些说不出口。

  齐王朱榑刚刚传下了谕令,齐王封地境内所有府县于年前上缴“齐王贡”——在朝廷统一征收的夏秋两季粮税之外,齐王府在其治下的封地还私自推行一种“土税”,即“齐王贡”,也就是说,各地缴纳的土税不上缴朝廷国库,而是直接进了齐王的府库。齐王自从受封在青州府以来,从第二年便开始征收“齐王贡”,一般都在年前征收。

  这种“齐王贡”,以粮为主,也可以银替代。

  往年,孙连梁一般都是在征收官税时同时提前征收“齐王贡”,然后等入冬了再上缴齐王府。但今年却不同,今年益都一带干旱,本来就贫瘠的山地所产粮食就更加寥寥,缴纳官税乡民就已经不堪重负,这让爱民如子的孙连梁着实为难。不收,齐王府那里不好交差,收吧,老百姓如此穷困。本来这一带白莲教就秘密风行,蛊惑了不少山民入教。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