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瓷王 >

第169章

瓷王-第169章

小说: 瓷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沐风苦笑一声,“我也纳闷着呢。当初在泰山之上,我见你地玉坠儿跟我身上地一般无二,我还以为,是柳家跟白莲教有什么勾当。本来想问一问宋家,可后来急着进京,事情一多就耽搁下来了。”

  “我家里还有人活着,一定是的,一定是地。”沈若兰的神情慢慢兴奋起来,紧紧地抓住林沐风的衣襟,大声道,“沐风,不行,我要赶去山东…………我这就去!”

  没等林沐风回过神来,沈若兰已经身子一纵,飞身上马,打马扬鞭跑了个无影无踪。林沐风皱了皱眉,赶紧回城去找到东方浩,让他带百余人追赶沈若兰而去,并把宋家的具体地址告诉了东方浩。

  刚刚回到自己的“指挥所”喝了一杯茶,郭奎就兴奋地走了进来,躬身一礼,“大都督,中山王信使来报,朝廷大军已经将燕王残兵包围在保定府城之中,中山王希望我军也即刻赶去保定。”

  林沐风缓缓站起,点了点头,“老郭,传我的命令,分兵三万,由驸马都尉梅殷统率镇守北平,其余军马即刻随我赶赴保定!”

  秋风萧瑟之中,城外的明军拔营整装待发。北平城门口,林沐风在百余名锦衣卫的护卫下,纵马缓缓而出,与送行的梅殷等人略一寒暄,便要飞驰而去。徐昭雪依旧是一身男式铠甲,手持宝剑,骑在马上紧紧跟随在他的马后。

  城外通往保定的官道上,林沐风突然发现朱高炽与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在几个侍卫的簇拥下站立在道路一侧。“燕王妃?”林沐风心里一动,翻身下马,走上前去微一躬身,“王妃,世子,沐风就要率军离开北平,来日再见了!”

  徐妃妩媚的脸上闪过一丝惨淡,“大都督,烦请大都督见了辉祖为我带一句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既然已经嫁入燕王府,就不再是徐家的人了……”

  林沐风从徐妃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绝望和绝然,他心里暗暗一叹,知道徐妃必然是怀了以死殉夫之意了,只要朱棣一死,她定然会自杀相随。虽然她并不赞同朱棣的行为,但出嫁随夫,这是这个时代女人的必然归宿,不管朱棣做什么,都是她的丈夫,丈夫谋逆而死,她恐怕是无法苟且于世间了。更何况,此番她支持朱高炽出城投降,也无形中背上了一个叛夫的骂名。

  自杀,或许已经是她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了。

  林沐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默然转身,上马而去。

  徐昭雪笑着跟徐妃和朱高炽挥了挥手。看着她盈盈的笑脸,林沐风不由苦笑,心道,“小丫头片子,你费尽心机来拯救你的姑母,可最终她还是也难逃一死…………皇上能放过燕王一脉,可她却无法放过自己。”

  深夜。沉沉的夜幕中,一个黑衣人潜进燕王府,咯吱一声轻响,寒光一闪,关押朱高煦的书房门被他一刀撬开。

  “谁?”朱高煦冷然卧在床榻之上,动也没动一下,阴森森的目光紧盯着门口。

  “高阳郡王,在下奉王爷之命,来救你出去。”黑衣人淡淡一笑,飘然而入,手中翻起一块令牌,没等朱高煦醒过神来便猛然化掌为刀,一掌击打在他的脑后,将朱高煦震晕了过去。

  黑衣人用绳索将昏迷的朱高煦紧紧地捆绑在自己的背上,幽灵一般的出了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一甩,一道火苗喷射而出,旋即点燃了这间书房。他回头瞥了一眼,冷笑一声,身子在夜幕的掩护下只闪了几闪便消失不见。

  “着火了!救火哇!”幽静深沉的燕王府乱成了一团,火势在东北风的吹卷下迅速蔓延开来,熊熊的烈火冲天而起,映红了半个北平城。 


第二百四十五章 十面埋伏

  秋风萧瑟,落叶涌起。

  深秋的保定府城,一片死寂。城外,四面八方黑压压地遍地都是明军的营寨,以及那赤红色的军旗招展。天地间一片无言地杀气,弥漫着。城楼上,燕军士卒脸色惨淡地手拄长枪或者长矛,失神地望着城外。

  死神的镰刀已经挥舞在了头顶,地狱的大门已经缓缓打开。

  数十万明军团团将保定府城团团包围,哪怕是一只小鸟都休想逃出生天,何况是这数万燕军残兵。死路一条了,没有人再心存侥幸。

  朱棣落寞地站在城楼之上,仰首望着那渐渐西斜下去的血红残阳。他的脸上,一片漠然,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或者,他的心已经死了,尽管他的肉体还活着。

  一个黑衣人不知何时出现在他的身后,躬身一礼,低低道,“王爷,2号传来消息,高阳郡王已经逃离北平,送往那边去了,不日就可达到目的地。”

  “好,好。高煦去了,本王很高兴。如此,本王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不管怎么说,我燕王一脉没有完,燕王的雄心壮志不会完,我朱棣的子孙会在那个地方闯荡出一片天来!”朱棣手指遥远的东方天际,一片死气地脸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湛然。“跟随高煦的还有多少人?”

  “回王爷的话,死士队200人以及一支千余人的精兵……还有财富若干。”黑衣人低低回道。

  “很好。这些,足够了。高煦手段之狠辣,远胜于本王,有了这些,足够高煦活下去了。”朱棣长出一口气,哈哈狂笑道,“生有何欢,死有何惧?”

  “王爷。其实王爷完全可以脱身的……”黑衣人突然叹息一声,“王爷,小的这就拼死护送王爷出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王爷还在,这大明天下就还在!”

  “本王绝不会临阵脱逃。”朱棣淡淡一笑,“你的本事虽然不错,但面对这数十万大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刘扬,你为本王做了很多事情。本王如今穷途末路,怕是无法给予你什么了。你且下去吧,待城一破,依你的本事逃出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黑衣人神色一阵激动。突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王爷,刘扬本是一介孤儿,此生受王爷厚恩才得以苟且于世间,小地这条命就是王爷的。王爷一旦……小的必将追随王爷于九泉之下!”

  朱棣神色也有些激动,居然俯身将刘扬拉了起来,“刘扬,本王愧对你们几个兄弟了。记住本王的话,留下有用之身。去找高煦。告诉高煦。燕王的猎猎军旗决不能倒下!”

  刘扬黯然点头,再也无语。默默地站立在烈烈的东北风之中。

  城下,明军的大营中,远远地驰来两匹马,一红一白,红马之上是一个黑色盔甲的青年将军,而白马之上,则横跨着一个银色亮甲地中年男子,头戴红缨盔,手持长枪,威风凛凛。

  朱棣微微一笑,指着两人道,“刘扬,你看,那着黑色盔甲之人,便是林沐风。正是此人,几次三番坏了本王的大事。事到如今,本王也不得不承认,父皇地确是为我那允侄儿留下了一个力挽狂澜的栋梁之才。”

  刘扬嘴角浮起一丝阴森,冷冷道,“王爷,刘扬拼着一死出城去刺杀此人,也要为王爷报仇雪恨!”

  朱棣摆了摆手,淡淡道,“不可,此人武功高强,你绝杀不了他。再者说了,本王虽然已经坐不得天下,但这大明江山还是有我们朱家的江山。此人是个罕见的人才,他地存在对大明江山来说,是一件幸事,本王此刻倒是希望他能辅佐我那侄儿真地成就一番霸业…………只不过,就怕软弱的阿斗扶不上墙啊!”刘扬呆了一呆,恭声道,“王爷胸怀天下无双。”

  “这大明江山,本来在本王的掌下会变得更加繁盛,可惜,上天不给本王机会…………也罢。”朱棣长叹一声,“那银色亮甲之人便是中山王徐辉祖,大明有数的帅才。如果有他归顺本王,本王现在早已登上金銮殿了,可惜,可叹啊!”

  城下,林沐风远远地望着城楼上那一道魁梧高大的身影,不由一叹。朱棣,也是一个盖世的雄才伟略之人,如果让他登上了皇位,对于大明天下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而事实上,朱棣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永乐盛世,大明国力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一个强盛地顶峰。

  可是,林沐风却选择了朱允。或者说,在他这个穿越者到来之后,历史地走向发生了偏移,胜利的天平已经渐渐偏向了朱允。其实,朱允当皇帝,也未必就比朱棣差,只是上天没有给朱允一个机会,而林沐风地到来,则就是竭尽所能在创造这样一个机会。

  他选择相信朱允,也就是相信自己。他相信,在史书上留下惊鸿一瞥的崇尚文治仁德的建文皇帝,会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对于林沐风来说,他宁可选择仁德的朱允,而不会选择太过强势的朱棣。过于强势的皇帝,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风险,这是林沐风的看法。

  城楼上的高大身影缓缓坐了下去,一声声苍凉的古琴音符飘散开来。

  琴曲跳跃着,渐渐激昂起来。悠扬的琴声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卷,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万马奔驰。林沐风向身侧的徐辉祖一叹,“王爷,燕王此曲十面埋伏,真是切情切景啊。王爷,我看,先围城而不攻吧,燕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就让他多看一眼这大明的万里河山吧。”

  徐辉祖飘逸的脸上微微有一些凄冷,点了点头,“本王也是这么想。不过,皇上翘首以待…………我们,就十日后攻城吧。”

  琴声突然变得急促而激烈起来,仿佛那刀兵相接之声,马嘶冲撞之声直上九霄天际。林沐风与徐辉祖静静地骑在马上聆听着,眼前仿佛出现了楚汉两军在九里山血战的一幕幕,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

  琴声又是一变,先是同音零落的反复弹奏,继而又变得低沉悲凉起来。悲壮的旋律如同一个暮年的烈士絮语,表达着无尽的愤怒、哀伤、绝望和不甘。

  林沐风听得入了神,没想到,这琵琶曲用古琴弹奏出来竟然别有一番震撼力和感染力。他的耳边,情不自禁地回荡着明代王猷定在《汤琵琶传》中关于楚汉相争项羽兵败自刎的一段凄凉的描述:“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林沐风眼中也闪出一丝慷然,他明白,朱棣这是在一曲明志。他自比项羽,在十面埋伏下兵败如山倒,但最终,他也没有逃过江去,而是选择了自刎,留下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悲唱。

  徐辉祖的脸上明显抽搐了一下。林沐风望着,低低道,“王爷,燕王是一个雄才伟略之人,既然兵败,即便是皇上赦免了他,他也决计不会苟活于世间了。不成功便成仁,大概,这就是枭雄的宿命。也大概,这就是燕王与齐王的不同罢。”

  徐辉祖蓦然道,“朱算什么东西,妄想无能之辈罢了,燕王…………燕王其实与先皇非常相似,这样的人,要么站在天下之巅,要么走向毁灭,绝没有屈居人下之理。”

  林沐风也颇有同感,又将有些惋惜的目光投向了城楼之上。朱棣俯身弹奏着,扣、抹、弹、抹,指法飞舞。突然,琴声戛然而止,黑色古琴的琴弦嗡嗡作响,淡淡的传向了阴沉下来的天幕。

  “一曲散尽,项王拔刀自刎。哎!”林沐风深深地出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他慢慢打马回驰,凛凛秋风的吹拂下,激荡的情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深重的毅然和绝然。

  回头来一看,徐辉祖仍然默默地骑在马上望着保定府城城楼。他淡淡一笑,“王爷,各人有各人的道路,没有谁对谁错,没有孰是孰非,只有坚守信念。”

  徐辉祖悚然一惊,急急打马回头。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朱棣之死

  朱棣远远地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缓缓站起,沉默半响,一脚踢飞了脚下的古琴。古琴在城头上猛烈地碰撞了一下,咔嚓一声断为两截,飞向了城外。

  “林沐风,徐辉祖!”朱棣蓦然奋力大吼了一声。

  林沐风和徐辉祖一愣,转过马头来,又缓缓驰了回去。

  “林沐风,本王失败了。失败就是失败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朱棣朗声喊道,“但燕王永远是燕王,燕王是大明独一无二的燕王,你们懂吗?!”

  林沐风默默无语,只是仰首望着他。

  朱棣哈哈狂笑起来,“本王失败了,本王不愿意再让大明的士卒自相残杀了,林沐风,放过我手下这些将军和士卒,本王愿意以死谢罪!”

  “拿酒来!”朱棣猛然一声大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