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瓷王 >

第104章

瓷王-第104章

小说: 瓷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在部分火器和兵器的制作上,也不是不可能地事情。譬如弓箭地箭头,再譬如瓷质的火箭和地雷。

  林沐风越想越兴奋,嘴角浮起一丝淡淡地笑容。

  朱嫣然奇怪的看着他,笑了笑,“沐风,你在听我说话吗?”

  “啊!公主殿下,臣想到一件很好的事情……呵呵。”林沐风笑了笑,“公主殿下,我正在想,可不可以在南京城外建两座大型瓷窑,将益都县的瓷器烧制转移到京师来,呵呵。”

  “这样也好,你们一家都迁居京城了,把瓷窑建在京师之外,也好便于你运作。”朱嫣然还当是林沐风在考虑瓷窑的问题,便大眼睛一眨,“可是我估计你所要建的瓷窑必然需要大片土地,这个需要朝廷批准,不是一件小事情。”

  “是啊,公主,我准备面见皇上,恳求皇上赐拨一片土地,让我建瓷窑。”林沐风若有所思的笑着,心头渐渐浮起一个完整的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实施成功,未来南京将成为大明的瓷器琉璃中心。

  朱嫣然忍俊不禁,笑嗔道,“沐风啊,皇祖父日理万机,掌控万里山河,你这小小的瓷窑用地也要去找皇祖父,你把这皇上当什么了?瓷窑掌柜的?还是七品小县令哪?” 




第一百六十章 瓷火器(2)

  林沐风也呵呵一笑,没有去过多的解释。还是一个初级构想,在没有设计周密之前,还是藏在自己肚子里吧。

  朱嫣然白了林沐风一眼,拉起柳若梅的手,笑道,“姐姐,这满朝文武,见了皇祖父都战战兢兢,唯有你这夫君不但曾经顶撞过皇祖父,还居然想去找皇祖父要地……”

  朱嫣然本是无意之言,但听在柳若梅耳朵里却是轰然一震,她急急起身躬身一福,“公主殿下,皇上的恩宠我们林家感激不尽……”

  朱嫣然面色一变,眼圈一红,两颗泪花儿缓缓滚落,落寞的垂下头去,“若梅姐姐,我再三说了,你我情同姐妹,你还是这般见外这般多礼,算了,我高攀不上姐姐,我这就走吧……”

  柳若梅一呆,心里一软,急急拉住朱嫣然的手,陪着笑脸道,“公主妹子,姐姐错了,有你这样一个公主妹子,可是若梅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哦。”

  朱嫣然破涕为笑,眼角却闪出一丝狡黠。柳若梅心里一叹,公主啊公主,你这般屈尊下交,无非是为了俺家相公,可是,林家庙小,能容得下一个孙羽西,却实在是容不下你这尊大菩萨啊!

  朱嫣然拉着柳若梅的手,转过头去望着林沐风,朗声道,“沐风,当日皇祖父册封我为公主时,曾经赐了我一座庄园和两顷地,就在城外北郊。你可拿去。建瓷窑吧,算是我送给你了。”

  “这怎么能行?公主,这是皇上赐给公主的庄园和良田,臣岂敢……”林沐风连连摇头。

  “好了,不要跟我客套了,说给你就给你了,反正,我留着那些也没有什么用。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就算是我入伙吧。将来,万一将来有那么一天,我衣食无着了,你管我养老便是……”朱嫣然嘻嘻一笑,见朱允已经从小院里出来,不待林沐风推辞。便急急出去拉起朱允地手便向外走,“沐风,我跟王兄回宫了…………若梅姐姐,改日我接你进宫里去游览一下御花园。”是甚好……呵呵。”柳若梅笑了笑。

  “若梅,她的土地我怎么能要呢?这是皇上封给公主的嫁妆,将来公主出嫁是要带入夫家的……”林沐风心头一跳。隐隐感觉。自己似是又无意中跳入了这个颇有心机的公主的“陷阱”里去了。

  柳若梅暗暗一叹,心道,“还没怎么着呢,就将嫁妆送了过来。这位公主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夫君啊夫君,若梅一介民女,哪里是她的对手?”

  林沐风躲在书房里思考设计了整整三天,绞尽脑汁。弄出了两个系列六个品种的火器,可以利用高硬度瓷制,适合单兵作战和骑兵携带的简易火器。

  第一个系列是火箭系列。其一,金蛇乱舞。将现有铁质地机械弓弩进行改良,在弓弦处设置2到3处扣环。可以安装两支或者三支弓箭。这可不是普通的弓箭。铁质的箭身,瓷质的箭头。而且,在箭身上捆绑着一个圆形瓷管,瓷管里装满火药,外拉引线。使用时,在拉开弓弦的同时也将火箭的引线拉开,猛烈地拉力使得里面的燧石摩擦产生火花点燃管中的火药开始燃烧。由于高硬度瓷管耐一定的高温和撕扯力,所以,爆炸有一个延迟期,管中喷出的火柱会助推火箭人力发射前进的速度和动力,等到达敌军阵营中时,铁质弓箭射入敌群而瓷管火箭也同时爆炸,杀伤力会更加巨大。

  其二,火龙出水。这个品种,是林沐风模仿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改良而成地中型投掷型火箭。先制作一根细长地瓷管,前端制成龙头形状。瓷管中塞满火药,这是第二级火箭。而在瓷管主火箭的身上,按照不同方位捆绑纸质的小火箭(类似于现代的鞭炮)。小火箭的引信连接入瓷管主火箭之中。发射时,先点燃小火箭,然后猛力掷向敌群。小火箭爆炸点燃主瓷管火箭内的火药,还是那个延迟原理,瓷管火箭会借助惯性进一步滑行,最终完全爆炸开来。

  其三,神火飞鸦。制作原理类似于“火龙出水”,只不过区别在于,此种火箭装在一只木质的飞鸟上,可以飞向高空,当然是相对而言的。

  第二个系列是爆炸器。其一,震天雷,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手雷;其二是毒地雷;其三是万人敌。这三种爆炸品,其外壳全部用瓷质,内装火药,原理跟大明现有火器差不多,就是换成了瓷器地“包装”,相对于铁来说,瓷器成本更低、更容易批量烧制生产。

  唯一的区别在于,林沐风在毒地雷的火药中设计加一些巴豆和砒霜之类的毒物,借助爆炸升腾成烟雾毒气,属于那种简易的毒气弹。这一构思纯属偶然,但既然想到了,作为火器而言,也可以成为一个品种,就是有些歹毒。

  当然了,这一切还只是设计。要生产化为实际产品,还需要具体地试验和改良。但林沐风有相当大地信心,因为大明的火器制作工艺水平非常高,只要将一些“零部件”改成瓷质,估计问题应该不会很大。

  第四天地下午,带着六张绘制精美的图纸,和一整套的设计方案,林沐风进宫而去。

  御书房里,朱元璋仔细听完了林沐风的构思,面前摆放着那六张图纸,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凝重和兴奋…………不错,如果林沐风所言能试验成功,这将大大提高大明骑兵的综合战斗力,而且,还会大大节省成本。这些火器轻便可大量携带,大明的骑兵将要携带大批量的火箭和爆炸器纵横于敌阵之中,火龙四射,金蛇乱舞,爆炸连连,那该是一幅何等壮观的场面?

  朱元璋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支天下无敌的超级骑兵队伍,他猛然一拍桌案,哈哈大笑,“将瓷用于火器军用,林爱卿,你可谓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妙哉,朕准了!如果爱卿能试验成功,朕当封侯!”

  看到林沐风欲言又止,朱元璋微微一笑,“林爱卿,直说吧,需要朕做什么?”

  “皇上,臣需要两顷土地用来建瓷窑,需要一支民夫队伍专门从山东和江西运输瓷土和炉渣进京,需要调集一部分火器制作工匠,还需要铁匠、木匠、篾匠等若干……”林沐风一一将自己的要求说了出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好,朕一一准了。林爱卿,朕这就命山东布政使和江西布政使派人组织运输瓷土、炉渣,至于火器制作工匠,朕自然会命工部派人协助于你。”

  “皇上,还有土地。”林沐风见朱元璋说了半天,没提土地的事情,便提醒道。

  “土地?林爱卿,你不是已经有了南平公主的两顷地吗?”朱元璋嘴角浮起一丝古怪的笑容,“那两顷地,朕准赐于你了。好了,你退下吧。你有朕的金牌,一切可以放手去做………不过,等你的两座瓷窑建起之后,哪一座用于烧制瓷火器报于朕,朕要列为官窑派兵镇守。火器是国之利器,你切记不可泄露机密,否则,朕绝不饶你。”

  有了朱元璋的密旨,有了工部的暗中“协助”,林沐风很快便让柳若长高价征集了数百名民夫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瓷窑建设中去。地点,就是城外北郊朱嫣然的封地。

  这两座瓷窑,林沐风设计的规模非常庞大,采用了清朝江南窑的主要类型…………龙窑。不过,比例放大了数十倍而已。这种窑,与普通的瓷窑区别在于,其可以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开设窑门,而火床的设置也多达数十处。按照设计,一座龙窑,大约有益都县林家瓷窑的2倍那么大。

  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民夫们在一些工匠的指挥下按照林沐风的“图纸”干的热火朝天。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过了年开春,就应该可以建成投入使用了。只要这边一建成,益都县那边就可以停窑,所有的工匠皆可以到京城来继续“工作”。朱嫣然的那座庞大的庄园,正好可以作为工匠们的“宿舍区”。

  一切安排就绪,工地平时由柳若长监工,林沐风便还是脱开身来,继续着他东宫侍读学士和侍卫统领的生活。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期间,林家阖府为小秋生过百岁。虽然没有通知外人,但朱允和朱嫣然还是派人送来了贺礼。 




第一百六十一章秦淮灯会,杀机乍起(1)

  洪武三十年的春节,转瞬既至。是林沐风穿越到明朝后的第二个春节,第一个春节在益都,由于遭遇了白莲贼乱和一场瘟疫,年过得清汤寡水的。而这一次在京师,六朝繁盛的南京城中,林沐风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年过得有滋有味。

  如烟在除夕夜里,与林家人一起吃了年夜饭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小院里,闭门不出。她的身份特殊,林家人自然也不能勉强她。

  初一傍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饭菜清香味道和浓浓的火药味道,时不时传来砰砰作响的爆竹声,街道上,行人如织,纷纷向秦淮河畔涌去,从年初一开始的秦淮灯会就要拉开帷幕了。

  林虎和林翔带着几个家人保护着柳若梅也去看灯去了。林沐风素不喜这种人满为患的灯会,人山人海,人挤人,区区几个纸糊的破灯笼也没啥看头,就留在家里。西边的残阳还隐隐有一线霞光,林沐风闲来无事,便在院中打了一趟拳。

  “好拳脚。”一个青衣老者缓缓走进院中,身后,还有一个白衣公子哥。

  林沐风放眼看去,突然脸色剧变,赶紧跪倒在地,“臣拜见皇上,皇太孙殿下,臣迎驾来迟,望皇上恕罪!”

  朱元璋呵呵一笑,摆了摆手,“林爱卿,免礼。朕微服出行,要去这秦淮河上观赏灯会与民同乐,又不想带着一群尾巴。便想到了你。今晚,爱卿权充作朕的贴身侍卫如何?”

  “臣遵旨。”林沐风心里苦笑,还是脱不了要去逛灯会。

  夫子庙一带人涌如潮,锣鼓喧天,***通明,亮如白昼。秦淮两岸灯如海,人如海。

  凡是有人群聚集地地方,小商小贩就蜂拥而至,这大抵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卖糖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各种小吃的,卖花灯的,甚至还有卖风筝的。十里秦淮,一溜小贩一字排开,扯开嗓子叫喊着招徕着主顾。

  一路行来。五香茶叶蛋、豆腐脑、鸳鸯烧饼、翡翠包、桂花糖山芋、蜜汁藕……五花八门各具特色的民间小吃,看的朱元璋心花怒放,眼里一片欢喜。终于,他随着人流停留在了一个小摊前,看着一碗碗白嫩诱人地豆腐脑,咽了一口唾沫,回头向朱允和林沐风笑了笑。“儿。沐风,我们吃一碗豆腐脑如何?朕…………真是很多年没有吃过这东西了。”

  “好。”林沐风拉开一把椅子,请朱元璋坐下,然后又让朱允坐在了朱元璋的身旁,最后才向豆腐脑摊的老板,一个满头白发的和善老苍头招呼道,“老伯,给我们来三碗豆腐脑。”

  “好咧。”老苍头手脚麻利的端上三碗豆腐脑,摆在三人面前。笑眯眯的道,“三位客官,老汉地豆腐脑在这秦淮河畔可是大大的有名咧,保管你们吃了一碗想两碗,今年吃了想来年。这辈子吃了下辈子还想吃。”

  朱元璋哈哈大笑。手指着老苍头道,“老兄弟。你这豆腐脑味道如何,我们还不知道,但你这嘴皮子确实厉害,佩服佩服!”

  “嘿嘿。客官请慢用。”老苍头笑着转身又去招呼其他主顾去了。

  吸溜吸溜吃完了一碗豆腐脑,朱元璋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的赞叹一声,“味道真不错,儿,倒真是让他说准了,明年灯会我们还来吃他的豆腐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