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85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85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史迪威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杜聿明隐隐感觉事情有些不妙。

    史迪威就是张弛要等的那个人。

    虽说史迪威之前在缅甸战场上只站在美国的利益上考虑问题,但此时的中国和美国其实已经有共同的敌人……日军。

    当然,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还是有些不同的。

    中国是的利益是希望能彻底打败日军将他们从中国的国士上赶出去,但美国更希望的却是中国能够缠住日军使他们无法抽身至太平洋战场。

    但是在密支那这个地方,中美的利益是相同的。那就是守住密支那保证美国向中国输血的空中通道,有可能的话还要打通从印度到中国的陆地通道。而此时的中美两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个绝配……美国有的是装备和物资,但是缺人;中国有的是人,但缺装备和物资。

    于是此时的史迪威出现在密支那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这几乎就是在告诉所有人美国的物资也不远了,中美双方已经决定要合力守住密支那了。

    更重要的还是张弛还知道一点:一心想做英雄的史迪威会将密支那看作他难得的机会,他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原本想要像他所说的那样打回缅甸那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

    但现在密支那却有一支被困的中国部队,经过战争考验的部队……一直手无兵权的史迪威就敏感的意识到,这支军队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兵。

    这也正是张弛所乐见的,因为他知道,史迪威还是会像史上打造驻印军一样打造密支那的中国部队。
………………………………

第十章 翻译

“杜将军!”一走进指挥部史迪威就握着杜聿明的手说道:“你们打得很好,中**队的顽强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对此我表示抱歉,这是我判断失误!”

    闻言杜聿明不由一愣,他本来还以为史迪威会找什么话来掩饰一番,甚至都已经做好反驳他的准备,没想到史迪威却这么大方的承认了自己的过失。

    这也正是史迪威的高明之处……他这样反而会给别人一种敢做敢当的好印像,于是还会赢得战士们的尊敬。

    接着史迪威就不再理会在原地发愣的杜聿明,说道:“我需要一个指挥部,还有一个会英语的中国人!”

    虽然史迪威会中文很流利不需要翻译,但他带来的那些美军校官却不会中文,同时史迪威作为一名指挥官有重要的事情处理,自然也不适合担任翻译。

    见此杜聿明不由皱了皱眉头,原本他还以为史、罗两人或许是来一下过几天就走了,现在看他们这架势,只怕是要在这里长驻了。

    杜聿明没想到的是,其实要走的恰恰是他自己而不是史迪威……

    史迪威会来到这里,其目的就是要把密支那的兵权抓在手里然后带着这些兵打回去。

    同时史迪威又认为中**队的指挥系统甚至包括中上级军官都是不合格的……当然,这很有可能只是史迪威想把中**队转变成类似英印军、英缅军一样的殖民地军队的一种借口。

    在这一方面上,史迪威没有搞清楚一点,那就是英印军、英缅军都是在英国打败印度及缅甸之后建立起来的,而中美是同盟关系,甚至还可以说美国大兵各方面的战斗素质和指挥经验与中国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兵有很大的差距……此时的美国大兵绝大多数都没有参战经验,他们的训练和素质更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且还极度不适应缅甸这样的山地地形,所以想要把中**队变成类似英印军、英缅军一样的部队那基本是不可能的,美国大兵在中国士兵的眼里那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甚至还有许多美**官会极其恶劣的将胜仗归功于自己的指挥。败仗就一律推托说中**队不够勇敢,于是不引起中**队的强烈反抗那才是怪事了。

    简单的说,就是史迪威这个人一味挑中**官的毛病,说这不好那不好。他挑的毛病有许多是事实,比如吃空饷之类的情况十分普遍,但这些军官好歹是打过仗的,而且还是中国人不会把中**队当作二等公民,而美**官却是相反……史迪威也不撒泡尿照照。看看他自己带来的美**官是什么角色。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因为需要英文翻译,于是张弛就走进了史迪威的指挥部。

    这是张弛第一次看到史迪威……他跟现代时看到的照片有些不一样,真人看起来更精神一些。

    张弛想,这也许是手里没有一兵一卒的史迪威终于发现一个可以让他一展抱负的机会了。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史迪威就处于这种状态中。

    不过这其中的难处却只有史迪威自己知道:

    难处首先是来自中国方面……守住密支那的数万军队毕竟是中**队,而且还是支相当有战斗力的中**队,蒋介石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把这支军队拱手交给史迪威的。

    但对于这一点史迪威并不担心,原因是此时腊戍已丢中缅公路已经被切断,中国事实上已经被日本全部包围。其自身都自顾不暇当然也就不可能再为远在缅甸的远征军提供什么补给或是支援了。

    所以,史迪威只需要祭出向中国输血的大旗……蒋介石那是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让史迪威头疼的反而是美国的盟友英国方面。

    比如史迪威想在缅北的孙布拉蚌建立一个训练基地,这本来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原因是英军早就从缅甸逃往印度了,守住整个缅北的是中国远征军,也就是说中国远征军对缅北完全有使用权。

    但出乎史迪威意外之外的,在他提出这个建议时却遭到韦唯尔的拒绝。

    “那是我们英国的领地!”韦唯尔摆出一本正经的表情大言不惭的说道:“我们不能轻易的把它交给中国人使用!”

    这话只气得史迪威在心里直骂“Fuck!”……英国人的领地,要不是中国人在密支那守着,那里早就是日本人的领地了。

    “将军!”史迪威反问着韦唯尔:“你的意思……是让中国人先撤出密支那把有缅北让给日本人。然后再打回去是吗?这样它就不属于英国的领地了!”

    韦唯尔被问得哑口无言,但他还是坚持跟史迪威谈起了条件,比如加大对英国的美援力度等等。

    由于在缅甸建立训练基地甚至将来的作战都需要英属印度的大力合作,于是史迪威只能把这口气给咽了下来。同意了韦唯尔的部份要求。

    从这一点来看,英国人更像是个精明的商人,他们才不管什么合理不合理、应该不应该,他们只知道尽一切可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史迪威将军!”张弛走到史迪威面前敬了个礼,用流利的英语说道:“我是你需要的翻译,我叫张弛!”

    “嗯哼!”史迪威瞄了张弛一眼。在看到张弛这么年轻就是个中尉时眼里不由露出了一丝厌恶,嘴角带着一丝讥讽用中文说道:“在分配你任务之前,请先告诉我你是哪个高官的儿子,好让我有些心理准备!”

    张弛不由一愣,暗道这史迪威“醋酸乔”的外号果然名不虚传,这话说的让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不过史迪威说这话似乎也有点道理,一个年轻的中尉,而且还满嘴流利的英语……这在中**队中绝不多见。

    然而张弛也不示弱,他迎上一步回答道:“将军,那么也请你告诉我,你是哪个高官的儿子?好让我也有心理准备!”
………………………………

第十一章 防空带

张弛这话不由让史迪威一愣,接着就面带怒容的冲着张弛说道:“你们中**人就是这么对长官说话的吗?”

    “将军!”张弛回答道:“首先你是美国的长官,我是中国的兵。其次,我们中**人只尊重与士兵同生共死一起打胜仗的长官!”

    这话张弛虽然没有挑明,但任谁都知道张弛指的是史迪威在关键时刻弃中国远征军而去,在中国远征军稳住阵脚时又回来指手划脚。

    这一来当即就说着了史迪威的痛处,让史迪威的脸色十分难看。

    罗卓英当即就走上来冲着张弛吼道:“大胆,你什么态度?马上向长官道歉!”

    “是!”张弛不由咬了咬牙,如果说史迪威是美国长官的话,那么罗卓英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长官了。

    “不用道歉!”这时杜聿明走了进来,他轻轻一笑站在张弛身边道:“史迪威将军,尤青兄……我忘了向你们介绍了,这位是工兵团一营一连连长张弛,他在瓦阶铁桥带领一个排打退了日军一个大队并从日本人手里缴获了大量的装备,之后接连打了同古突围战、仁安羌、棠吉等战役,甚至工兵团抢占密支那都是他的主意……可以这么说,你我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说话,有相当一部份是这连长的功劳。所以我认为他有足够的资格说这些话,你们认为呢?”

    罗卓英不由铁色铁青,只是不满的哼了一声,史迪威眼里则露出了几声意外,脸上的怒容很快就缓和了下来。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罗卓英和史迪威两人的区别了……史迪威明显更有城府也更实际一些,而罗卓英则更好面子。

    顿了下,史迪威就走到张弛面前点了点头,拍了拍张弛的肩膀幽默的说道:“干得好,中尉!你该不会介意一个六十岁的老头眼力不够吧!”

    “当然不会,史迪威将军!”虽然张弛对史迪威没有多大的好感,但还是不得不佩服他的风度。

    “很好!”史迪威主动伸出手来与张弛握了握。说道:“我相信我们会合作得很愉快的!”

    “嘿!”说着转头就向周围纷纷侧目的美国校官介绍道:“瞧瞧你们的翻译官,他是个英雄!在他立下的无数功勋中,有一个就是带着一个排击败了一千多名日军!”

    “哇噢!那是真的吗?”

    “这太了不起了!”

    ……

    周围很快就传来了美军校官的惊叹声,甚至还有人主动上前来与张弛握手介绍道:

    “嗨。我是汤姆,很高兴见到你!”

    “我是威廉,有机会想听听你的经历,那一定很精彩!”

    张弛也十分有礼貌的一一回应,事实上张弛还是挺喜欢美国人这种开朗、随意的性格的。比如在这个指挥部里,将军、校官和士兵可以这样轻松愉快的交谈,而这在中国的军队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弛的任务很轻松,简单的说就是构成中**队与美军校官之间的一个桥粱,美军校官想了解哪些情况就可以让张弛用中文打电话去询问,而中国部队的回话又由张弛翻译并告诉美军校官。

    只是美军校官们似乎对中**队的一些情况并不太感兴趣,反而是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忙问着张弛的作战经历,在说到惊险及精彩处总是会让那些校官惊叹连连。

    对此史迪威总是微笑着推一推鼻粱上的眼镜,对美国校官们说道:“孩子们,多向这个中国人学习学习。他说的就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战场!”

    因为担任了这个翻译工作,所以张弛没过多久就猜到了史迪威的计划:

    史迪威的第一步是要在密支那防线一带布置一条防空网。

    这个防空网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他不仅仅是降低日军对密支那防线的空中威胁,更是缅北空中运输通道的保障……只有将日军的战机挡在密支那以南,美军的援华物资才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缅北上空输送到远征军甚至是中国。

    而这一点要做到似乎并不是很困难。

    原因是此时的日军虽然占领了缅甸大部份地区却并没有得到多少物资……史上日军占领缅甸抢夺到的物资主要来自三大块,分别是仁安羌的油田以及分别位于腊戍的美援物资和位于密支那的英军物资。

    但是现在,仁安羌被结结实实的炸了两遍(英军撤走时炸一遍,工兵团突围时又炸一遍),于是仁安羌的损失比史上的惨重得多,短期之内想要恢复产油基本是不可能的。

    腊戍的物资被工兵团给烧了。密支那的物资又落到远征军手里。

    此消彼长之下,日军很快就出现补给不足的问题,此时的日军正忙着修复铁路把物资一路从仰光往曼德勒运,而这在雨季又相当困难。

    于是日军能出现在密支那上空的战斗机、侦察机也随之越来越少了……日军需要时间积蓄力量。

    反观中美联军。美军本来就有大批的物资滞留在印度准备投入缅甸战场的,现在只需要把这些物资运到缅北也就可以了。

    接着就是各种防空火力比如高射炮、高射机枪等进驻密支那防线,再在印度的机场里投入几个飞行中队在中国方向飞虎队的配合,很容易就能抢到缅北的制空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