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586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586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下命令吧!”库克依说。

    “登船!”张弛下令。

    “登船!”

    “登船!”

    ……

    命令一声声传了下去,佐阿夫兵团的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形沿着登船梯走上运输船,他们在经过张弛身边时还时不时的朝张弛敬礼,他们是那么多,就像一排排蚂蚁似的,以至张弛回礼的手都放不下来。

    足足一个多小时,士兵们总算全部登上了运输船,随着几个灯光的信号,船队就在军舰的护送下朝海浪中驶去。


………………………………

第九百一十三章 登陆

    凌晨一时,天色一片漆黑,风势果然如气像局所预测的那样减弱到4级,海浪也降到了7米左右。

    但这样的风浪对登陆部队还是有相当的风险,尤其是在伸手不见五指而天空还在下着小雨的夜里。

    库克依站在船舷旁看着运输艇一侧悬挂着的20艘小型登陆冲击艇,那上面正坐满了身着救身衣等待登陆的佐阿夫兵团的士兵们,小艇离水面很高,不停地在空中随着风浪晃动着……库克依都担心他的士兵们会不会从船上掉下去。

    库克依看了看漆黑的另一面,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却知道十公里外就是自己要登陆的地点奥马哈滩头。

    忽然,舰上的扬声器不停地广播着:“放艇!”

    “放艇!”

    ……

    吊艇架的绞车“嘎吱嘎吱”的响了起来,小艇开始摇摇晃晃的放下放。

    小艇距离海面越来越近,不一会儿海浪都打到了艇上,坐在艇上的士兵们都能感觉到海浪敲打船底发同“咚咚”的响声,小艇也跟着剧烈摇晃起来。

    “哇……”的一声,一名士兵终于按捺不住吐了出来,但他只能吐在自己身上,这是训练时就教他们做的,因为他们的双手必须紧紧抓住旁边的握环,否则就很有可能会被甩出小艇。

    “放轻松!”许云交待道:“这不是我们打过的第一仗,你们都是老兵了,能对付得了的!”

    许云是佐阿夫兵团第一军第一师的顾问团长,他将配合着师长哈穆尔进攻奥马哈滩头……从文件的资料来看,奥马哈滩头的地形是最不适合登陆的一个滩头,因为它两侧各有一道高达30米的悬崖峭壁,德国人在峭壁上修筑的碉堡工事俯视着整个宽仅6。4公里的滩面。

    只有6。4公里,德国人的机枪和迫击炮可以形成无死角的交叉火力覆盖整个滩面。

    更糟糕的还是,滩面是一段很长的鹅卵石岸。

    从战场走过来的许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鹅卵石,只要有一发炮弹或是地雷爆炸,那些坚硬的鹅卵石都会成为一个个可以瞬间致人于死地的弹片。

    不过让许云感到欣慰的是:根据英国人获得的情报,驻守奥马哈滩头的德军是战斗力很差的海防第716师。

    德军在这时已到了兵员严重短缺的地步,于是就在本土大肆搜刮任何一个可以参加战斗的人,征兵体检标准一降再降,严重胃溃疡或是肺吸病患者都被穿上军装送往前线。

    海防第716师就是这样一支部队,该师的平均年龄为36岁(同一时期的美军平均年龄为25。5岁),而且他们还没有经过多少训练更没有打过仗,更严重的还是它们是没有汽车运输工具“动不了的”师,于是只能呆在一个岸边成为“海防师”。

    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因为在此之前德国人一直相信盟军的主攻方向是加莱,于是就把精兵强将都调往加莱而在诺曼底只留下老弱残兵。

    “篷”的一声,正在许云想着敌情的时候,小艇终于落到了海面上。

    这时许云才发现自己想错了,他原本以为小艇落到海上会更平稳些的,没想到小艇一脱离吊索的束缚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似的跟随着海浪大起大落,不时还有又咸又涩的海水猛打在脸上。

    “出发!”许云下令道。

    信号兵很快就用手电向周围划着圈,于是“突突突”的一阵马达声,小艇很快就乘风破浪的朝诺曼底方向前进。

    盟军在此之前做了很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此时的佐阿夫兵团本应面临一个大难题:黑暗中该怎么朝目标前进?他们甚至都不敢开灯,因为担心灯光会引起德军的注意……虽然德军肯定会因为风暴而降低警惕,但如果海面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灯光,这在黑夜中也太明显了。

    何况德军还在岸边布设下了水雷。

    但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水雷事先被蛙人排除,他们在雷区里开辟了一条安全通道,接着,就在通道两侧布置一排特殊的灯。

    这些“特殊的灯”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个不透光的金属筒罩在灯上,只在朝向佐阿夫兵团一方留上一个不孔。

    这个灵感显然是来自迪索亚等非洲人在沙漠上用汽油筒罩着火把做为指示灯的做法,这样一来,佐阿夫兵团可以很清晰的在海面上看到一道由灯光组成的通道,这条通道一直延伸到诺曼底近海,而德国人却什么也看不到。

    当然,佐阿夫兵团还不是不敢直接把登陆艇开到诺曼底的滩面上……这种做法虽然很诱人,因为它可以为登陆部队带去更多的补给,但同时它也会成级数的增加行动暴露的慨率:马达声就不说了,德国人只要随便朝滩面上打一发照明弹,就能发现海滩处一艘艘登陆艇。

    所以,当登陆艇靠近滩头一千米的时候,许云就用特殊的信号灯发出信号,命令所有人关掉引擎改用划桨前进……风浪声以及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可以很好的掩盖划桨声。

    到了靠近目标两百米左右时,连划桨都有被发现的风险,于是许云一声令下,佐阿夫兵团士兵们就一个个翻身入海,带着一包包补给朝目标游去……英军的雨披在这里就再次发挥了作用,它有很好的密封性,把补给、弹药装在里头就不用担心会受潮,如果再填充一些空气的话就可以作为浮渡工具使用。

    等了一会儿,许云也翻身入海跟着佐阿夫兵团士兵们一起前进,小艇则调头往回走,它们要来回往返三趟才能把第一师的部队都运上来。

    上岸后许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灯光朝后方发送了“顺利登岸”的信号……他不敢用无线电或是电台传递消息,因为这样很可能会被德军察觉。

    信号就像长城的烽火一样一道道的传送到了十余公里外的的盟军舰船上,军舰再将信号转发给司令部。

    于是正焦急等待的张弛及艾森豪威尔等人才接到了第一个情报。

   


………………………………

第九百一十四章 情报有误

    接着一个个情报陆续传来,第一师、第二师、第十五师……佐阿夫兵团的五个师已按计划成功的诺曼底各滩头登陆。

    这时张弛一颗悬着的心不由放下了一半。

    这可是五个师,一共七万多人……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在黑夜里登陆海滩而没有被德军发现,这除了运气、计划以及佐阿夫兵团的训练和素质外,还有一点就是德国果然如他想像的那样没有防备。

    张弛猜的没错,虽然德军明知道盟军的进攻迫在眉捷甚至都知道盟军要进攻的目标就是诺曼底,但却还是没有防备。

    这首先是因为他们从被俘的法国军官那得到的情报是盟军将在十天后进攻,这个先入为主的情报使他们以为还有准备时间。

    其次,就是因为眼前的风暴……他们满以为在这种海水猛涨、恶浪翻腾的时候盟军绝不可能实施登陆。

    所以,德军负责诺曼底的三位高级将领包括隆美尔在内都不在岗……明天恰好是隆美尔夫人的生日,此时的隆美尔正连夜赶回德国打算趁着“盟军不可能实施登陆”的这段时间为夫人庆祝生日。

    上岸后,许云就感到清静了许多……虽然还有海风在耳边呼啸,雨水打得沙滩“唰唰”直响,但比起在海里与海浪搏斗显然要好得多了。

    许云看了看四周,只有三个探照灯在做象征意义的旋转……那其实就是用来吓唬人的,因为探照灯在这雨幕中根本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许云小心的调整了信号灯的方向,朝后发了一个信号,佐阿夫兵团的士兵就按训练时所做的那样展开队形并朝前爬去。

    他们前进的速度很慢,一边爬还一边用军刺斜插入海滩的沙土里探测是否有地雷……所以走在每队最前头的人必须要有丰富的扫雷经验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甚至还要具备在黑夜中排雷的能力,比如地雷过于密集实在无法从间隙中穿过,或者由于地形的限制必须从地雷上穿过的话,那就得实施排雷。

    跟在后面的人则从登陆起点处将系有软绳的铁针插到岸滩上,然后跟着前面往下放绳,每隔30米就把绳上已缚好的铁针插到海滩上以固定住绳索不使之发生移动。

    这么做,是为了使后面跟上来的人能够严格按照前面探过的路往前走而不致于走偏触雷。

    这个方法很管用,它使第一师的先头部队一千余人成功的穿过了雷区潜伏在德军工事前沿而没有触发一枚地雷,当然也没有被德军发现。

    许云潜伏的位置距离德军很近,他甚至都可以听到德军交谈的声音,只可惜的是他听不懂德语所以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其它方向的登陆情况并没有这么幸运,金滩和剑滩都发生了触雷事件,其中金滩还触雷两起。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都没有引起德军的警惕:

    登陆部队事先都用毛巾绑着嘴,这样就算触雷受伤也不致于发出声响……其实要发出声响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在前沿探雷的士兵都是头趴在地上前进,地雷爆开时他们甚至都没有发出声音的机会。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风暴来临时地雷被触发是很平常的事,比如海浪的拍打,峭壁石头的掉落,还有风暴带来的树枝从天而降等等,所以德军对此都有些见怪不怪了,他们只是用探照灯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照了照……当然,探照灯除了能照到地雷爆炸时的烟雾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司令部很快就得到第二阶段潜伏成功的消息。

    “难以置信!”艾森豪威尔不由激动的叫了起来:“他们居然成功了,而且只付出如此小的代价,我还以为至少会有一、两个滩头会被德国人发现!”

    亚历山大表情有些不自然的说道:“看来,德国人的确是在风暴中放松了警惕,现在已经成功了一半,不是吗?”

    张弛知道亚历山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执行这个任务的是佐阿夫兵团,他绝不希望佐阿夫兵团会胜得如此轻松,虽然佐阿夫兵团的胜利甚至符合英国的利益。

    “不,还不一定!”张弛回答:“没有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肯定将会发生什么!”

    接着,战士们就按计划在阵地前沿潜伏,时间为一小时。

    这一小时的时间,是为佐阿夫兵团的其它动作做准备……他们需要在一些障碍物里安置炸药,或者准备炸毁铁丝网,甚至还要在一些地质松软的地方铺上钢板(为坦克前进作准备),以方便盟军后续更大规模的进攻。

    终于,时间指向了凌晨四点……诺曼底地区在凌晨四点半左右就会天亮,这也是计划中佐阿夫兵团发起进攻的时间。

    “进攻!”张弛下令道。

    信号发出,战斗几乎是在那一霎间就打响了,潜伏在德军阵地前的佐阿夫士兵在第一时间就朝敌人方向甩出一排手榴弹……不管这些手榴弹能不能炸到敌人,至少它们会引爆前方的地雷使他们冲锋不至于受挫。

    接着,佐阿夫兵团的士兵大喊一声,就拔出弯刀朝德军的阵地冲去。

    没错,就是弯刀。

    原因是这时天色还没亮,比起那些长枪来夜战、近战中反而是弯刀更占便宜……

    事实也正是如此,德军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被佐阿夫兵团的弯刀杀得溃不成军,第一道防线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被攻下,许多碉堡工事甚至是完好无缺的落入佐阿夫兵团的手里。

    但随后第一师就碰到了困难,在进攻第二道防线时遭到了德军的疯狂反击,而且两翼峭壁上的德军也醒悟过来对滩面实施压制……

    许云顿感情况不妙,如果不能迅速攻破第二道防线并往两翼发展的话,那么第一师很有可能就此陷入德军的火力包围之中。

    同时许云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马上就给张弛发报:“情报有误,情报有误……敌人战斗力很强,火力猛烈、反应迅速,不可能是海防第716师!”

   


………………………………

第九百一十五章 号召

    “不,我们的情报不可能有误!”亚历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