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488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488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打算怎么做?”蒙哥马利问。

    因为这跟之前的计划有些不一样,所有人都会以为意大利军队攻占亚历山大港后就会暂时停下来组织防线,没人猜到他们会这么不知死活。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给他一点阳光就灿烂了。

    张弛只回答两个字:“歼灭!”

    新一师自改编成装甲师以来,虽然搞过几次演习,但演习不管怎么说都比不上实战,所以张弛打算用意军坦克团来练练手。

    翻开地图看了看,张弛就下达了一个个命令。

    作战方案很简单,包围。

    张弛将一个坦克营和反坦克营摆在正面,然后两个坦克营分别从两翼包抄……“谢尔曼”坦克对于意军时速只有30公里的m14坦克拥有速度上的优势,何况此时的意军还根本就不知道在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新一师分成几个部份一头扎进了荒漠,汽车轮胎及坦克履带搅起的漫天黄尘吹入战士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孔,战士们和战车都在浑浊的空气中喘息着,虽然一路上砂石遍地酷热难挡,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汽油味和臭汗味,尤其是在坦克里战士,里头整个就像是个蒸笼,但战士们依旧驾驶着坦克快速前进。

    不一会儿,在越过一个陡坡后,张弛就在望远镜中看到正前方稀稀拉拉的迎面开来一阵坦克,接着又是一队,越来越多……

    “发现敌人!”张弛很快就听到侦察员报告:“前方五里!”

    “停止前进!”张弛下令。

    “是,停止前进!”

    “停止前进!”

    ……

    “师座!”粱参谋有些意外的望着张弛:“怎么停下来了?”

    粱参谋之所以意外,是因为远征军的实力明显强于意军,而且还是有备打不备,也就是说完全可以辗压对手,所以他认为此时应该加快速度上去大战一场才对。

    张弛一边举着望远镜继续观察,一边回答道:“他们是意大利军队,冲得太快会把他们吓跑了!”

    粱参谋“哦”了一声,这时才知道张弛的用意。

    果然,意大利坦克在发现“敌情”之后原本都停下来了,但看到对方坦克数量并不多,只有七十几辆……而且对方还停了下来。

    停下来的意思,大慨就是对方在担心实力不如自己吧!

    这让意军坦克团指挥官恩佐上校一颗悬着的心立时就放下了一半,他马上向利托里奥少将报告道:“将军,发现敌人装甲部队!”

    “敌人有多少坦克?”利托里奥问。

    “大慨有七十辆!”恩佐回答:“一个坦克营!”

    利托里奥没有迟疑,想也不想就下令道:“摧毁他们!”

    “是!”恩佐应了声,接着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利托里奥的想法是,恩佐手里有三百多辆坦克,而敌人只有七十辆……意军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这场仗应该可以轻松胜出吧,而且就算无法攻克,意军坦克团要撤出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种分析如果是对英军“马蒂尔达”或是“十字军”等步兵坦克那是没有问题的,m14型坦克的速度虽然只有30公里的时速,但也是英军步兵坦克的两倍以上,在机动性上也有优势。

    但利托里奥没想到的是,在意军坦克团面前的不是英军的步兵坦克,而是此时北非战场上最先进的“谢尔曼”。

    接着,张弛就满意的看到意军坦克在前方展开队形并缓缓的开了上来。

    张弛一挥手,第一坦克营也同样缓缓朝意军坦克群迎了上去。

    这时恩佐才感觉事情有点不妙,敌人看起来像有恃无恐。再认真一看风沙里涂着沙漠装的敌方坦克,其型号似乎跟以往看到的坦克型号都不一样。

    难道……

    想着恩佐脸色不由变了变,然后就大叫起来:“上帝,敌人用的是‘谢尔曼’坦克,马上撤退!撤退!”

    但这时才下令撤退已经太迟了,因为远征军的“谢尔曼”坦克群已经加快了速度朝意军冲了上去。
………………………………

第七百零九章 轻松的胜利

    意大利在对坦克的定义上与日本有些相似,那就是他们的坦克都要往下调一级。

    也就是重型坦克只能勉强算中型坦克,中型坦克只能算轻型坦克,轻型坦克就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了。

    比如意军坦克团主力m14坦克,在意大利军中是当作中型坦克使用,但它的总重量才只有14吨,而美军m3斯图亚特坦克都有12。7吨。

    另外被意军当作重型坦克的p4o总重26吨,而“谢尔曼”坦克的战斗全重是33。65吨。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意大利和日本的工业基础相对来说都比较弱后,很难生产出与重型坦克相匹配的动机,于是只能定义一套属于自己的“轻中重”型坦克标准。

    但定义归定义,真打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这场坦克大战表面上看是中型坦克对中型坦克,实际上却是轻型坦克与中型坦克的对决,虽然意大利坦克的数量占优……

    恩佐上校也只有这一点可以让他感到安慰了,但很快他就现就连这一点也站不住脚,因为随着一阵马达的轰鸣,两翼接连出现两队敌军坦克,让他触目惊心的是这些坦克同样也是“谢尔曼”。

    那一刻,恩佐上校的脑海里就只想着一个词:“完了!”

    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一面倒的局势……意大利坦克47厚的装甲上几乎就像是搔痒一样,而“谢尔曼”的坦克炮却能轻松的击穿意军的装甲。

    更何况“谢尔曼”坦克还从几面夹击将意军坦克群包围在中间。

    所以前后不到二十分钟,战场上横七竖八的到处都是意军坦克,有的像个大甲虫似的四脚朝天静静躺着,有的则伴随着油箱的爆炸声升腾起缕缕火焰和一团团的黑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坦克提供支援的意军步兵伤亡并不大,他们在开战后几分钟就已经成片成片的高举着双手投降了……坦克的损伤会这么大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他们在坦克里来不急举起双手或是伸出白旗。

    这让张弛感到有些无趣,他虽然早就知道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不行,但没想到会不堪到这地步,用“一触即溃”来形容也不为过。

    张弛不知道的是,意军在新一师面前“一触即溃”也不能完全说是意军战斗力不行,这其中有一部份原因就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认为再战斗下去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就会选择投降,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意军坦克团在面对远征军坦克团时就属于这种情况。

    像日军那样起“玉碎进攻”或是抱着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往敌人坦克上冲……这种现像在西方国家是很难得的英雄行为。

    只不过意军的失败也太快了些,让张弛有种一拳打到了空处的感觉。

    张弛心里暗道:也难怪以英联邦军的那种战斗力,也能够以4万的兵力击溃意大利第1o集团军并俘虏了意军13万人摧毁和缴获四百多辆坦克、火炮12oo多门。而英联邦军仅仅只伤亡不到2ooo人……这是英军在第一次战役中进攻贝达富姆的战果。

    先出现在张弛面前的麻烦就是俘虏了一大批的意军士兵,战场上黑压压的一片至少有三千多人,而且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些意大利士兵在战败后一点都没有颓然沮丧的样子,他们中甚至许多人用意大利语冲着中国士兵们叫道:

    “嘿,你们是中国人?”

    “听说你们不久前打败了德国装甲师?那么我们输在你们手里也是应该的!”

    “朋友,有烟吗?我们好久已经没有抽上几口了,如果有葡萄酒就更好!”

    ……

    不过随后艾布纳就告诉张弛这完全不是问题。

    “将军!”艾布纳说:“你完全不用为这些意大利俘虏担心,你只需要派出两辆装甲车押送,一辆在队伍前头带路,另一辆在队伍后头盯着,他们就会老实的走到我们希望他们去的地方了!”

    “只需要两辆装甲车?”张弛有些难以想像。

    “是的!”艾布纳很肯定的点了点头:“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来都没有出问题。甚至……我们只需要运来铁丝网和木头,然后就可以命令他们自己建设关押他们的‘家园’。”

    于是这个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接着张弛就想到一个新的问题:“该死,我们等快些赶到亚历山大港了!”

    “为什么?”艾布纳问。

    “因为这一仗!”张弛说:“我们可能会把意大利人吓坏了,他们很可能落荒而逃,明白吗?”

    艾布纳恍然大悟。

    此次作战的核心不是歼灭意大利军或是消灭多少人,而是“围点打援”。

    但如果意军被吓坏了紧急从亚历山大港撤出的话,那么“围点打援”自然也就没法打了。

    张弛当机立断,派出一支由半履带装甲车组成的快部队迅穿插到亚历山大港以西先行截断意军的退路……因为担心意军会组织坦克突破,张弛紧接着又派出一个反坦克炮连紧随其后,主力则以最快的度跟进。

    张弛猜得没错,意军的确做好了逃跑的打算。

    恩佐上校在看到自己的坦克在“谢尔曼”面前一辆辆的被炸毁时,马上就下令司机掉头逃跑,一边跑一边把情况向指挥部报告。

    利托里奥闻言不由大吃一惊,装备“谢尔曼”坦克的装甲部队开往亚历山大港方向?而且已经击溃了自己的坦克团?!这要是真让他们打到了亚历山大港那自己哪里还会有命在!

    于是想也不想就下令道:“马上撤退!”

    如果意军训练有素动作快的话,那或许还能赶在中**队之前逃出包围圈,但此时的意大利军队……绝大多数都分散在亚历山大港到处掠夺收集食物和财物。

    这也怪不得他们,他们在缺乏补给的状态下已经太久了,而亚历山大港又是一个转运物资的重要港口,这里有许多意军需要的补给。
………………………………

第七百一十章 拦截

    利托里奥看到这情况不由十分气恼,但部队集结这样的事急也急不来。

    这主要是受限于当时通讯设备不够发达,集结的命令无法迅速的传达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意大利军队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这些意大利士兵跟着补给缺乏的德军驻守防线已经有几个月之久了,他们做梦也想着能够在城里的酒吧里喝上一杯萄萄酒或是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最好在吃晚餐的时候还有人能够在旁边拉上一段小提琴,对面还有一个美丽的英国姑娘与自己一同进餐。

    于是,就算是接到了通讯兵传达来的撤退命令,他们也不紧不慢或是想着多享受一番再去集结也不迟。

    这直接就导致了意军133装甲师二十分钟后还没集结一半,坦克和装甲车还不到三分之一……意大利官兵们都是开着这些装备出去炫耀的。

    这把利托里奥气坏了,但又无可奈何,自己总不能抛下自己的部下独自逃命吧,何况自己也需要坦克和装甲车。

    情急之下,利托里奥就派出了几架c200战机升空侦察寻找敌人装甲部队的情报。

    这几架c200战机很快就找到了新一师的主力部队并将其位置和速度报告给了利托里奥。

    利托里奥看到情报不由松了一口气,距离亚历山大港还有30公里,按敌人的前进速度大慨还有一小时到达,同时敌人的速度与自己装甲部队的速度也差不多……也就是说还有时间。

    于是他就下令战机继续侦察,自己则在亚历山大港继续集结部队。

    利托里奥想到的是……意大利空军大多都缺乏训练而且机型也相对落后。

    这是由意大利的国情决定的,意大利工来基础不行就决定其无法生产先进的战机,更糟糕的还是,意大利内部腐败和官僚作风十分严重,空军实际上已经成为富家子弟和投机份子晋升和步入高层的阶梯,他们加入空军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没有经过多少训练很快就得到提拔重用。

    空军是个技术兵种,没有三、五年的训练很难有什么战斗力,日军那些被逼着上战场的训练三年的学生兵也就只有开着自杀式战机去撞军舰的份,学习几个月或是一年半截的意军空军又哪里会有什么战斗力。

    所以,意军这些侦察机都没有发觉前方已经有一支由半履带装甲车组成的快速部队已经直插亚历山大港西部。

    事实上,其中有一架意军侦察机已经看到这支快速部队了,只不过他想当然的以为那些是被击溃的意军在逃跑,于是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