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473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473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很明显,玛海拉玛距离英军的空军基地更近,同时英军的战机性能更优秀,制空权显然在英国人一方。
………………………………

第六百七十七章 火箭筒

    “将军!”海因茨蓝道考虑了一会儿,就给隆美尔发电道:“我建议将部队分成两部份!”

    “上帝!”隆美尔回电:“你怎么还在想着将部队分成两部份!”

    “不,将军!”海因茨蓝道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分出一支小部队对玛海拉玛实施佯攻。你知道的,如果中国装甲团在外面,那是否意味着玛海拉玛的防御十分薄弱?另一方面,我希望能通过对玛海拉玛的佯攻将中国装甲团逼出来!”

    隆美尔那边沉默了一会儿,就回电道:“不错的主意,可以试试!”

    海因茨蓝道受到隆美尔的支持不由欢欣鼓舞,当下就让海森堡组织起一支由五十辆坦克在三十余门火炮的掩护下向玛海拉玛发起进攻。

    炮弹很快就一排排的朝玛海拉玛倾泻而去,像往常一样,这些炮弹都是为坦克的进攻扫清地雷的。

    “终于来了!”乔恩望着在炮火后隆隆往前开的坦克,扭头对艾布纳说道:“不知道中国人有没有考虑过这情况?”

    艾布纳看到德军进攻的坦克群前开着几辆4号坦克,不由有些紧张。因为4号坦克的前装甲达到80MM厚,这都超过了英军步兵坦克“玛蒂尔达”和“谢尔曼”坦克的前装甲,同时火炮又是75MM的,与“谢尔曼”76MM口径反坦克炮不相上下。

    但艾布纳关心的不是敌我坦克间孰优孰劣,而是玛海拉玛缺乏合适的反坦克装备。

    确切的说,是整个英军包括美军都缺乏合适的反坦克装备。

    这主要是由于英、美等国缺乏步兵反坦克装备的认识……他们总以为战争还是像一战时期那样的堑壕战,再加上德国又因为“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不能拥有坦克,于是就想当然的以为在战场上步兵不需要反坦克装备……敌人的坦克上来,只要派上自己的坦克就可以了,步兵反坦克那还不是找死?

    但实战往往与想像是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德国的坦克可不是用来在堑壕战中掩护步兵呆板的对防线发起进攻,他们是用坦克发起“闪电战”,也就是深入敌后不断穿插包围攻击敌人薄弱处。

    直到当时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德国的“闪电战”面前轰然倒下,欧美各国才醒悟过来,匆忙为步兵研制反坦克炮。

    美军M5型反坦克炮就是在这背景下生产出来的,它是受非洲战场上高射炮打坦克获得成功的启发,将T9型7。62MM高射炮改装成反坦克炮……只不过没有合适的炮架,重新设计生产炮架又来不及了,于是就使用M2型榴弹炮的炮架拼凑。

    这样拼凑出来的玩意显然是有问题的:

    首先是美军T9型高射炮的穿甲能力不足,1000米的距离上只能打穿73MM的装甲,500米的距离上打穿115MM的装甲。

    也就是说,它如果面对德军四号坦克的话,必须在米左右才能发挥作用。

    这本来没什么问题,毕竟德军在非洲战场上的四号坦克也不多,再加上有“谢尔曼”坦克等配合,M5型反坦克炮还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的。

    然而……M5型反坦克炮用的却是榴弹炮的炮架。

    榴弹炮一般是位于二线对前线步兵实施远距离炮火支援的,所以基本不存在目标大不大的问题,所以炮架重一点、高一点无伤大雅。

    但反坦克炮却是在前线与敌人坦克硬碰硬的,一般情况下是要求质量轻、炮架低矮,这样几个步兵可以推动转移,炮架低矮可以使其目标较小不容易暴露。

    M5反坦克炮却恰恰相反……它有1。61米高,重达2。21吨,不管放哪都是“高大威猛”而且必须依靠汽车或是装甲车机动。

    于是,M5反坦克炮的使用者往往会出现悲催的一幕:“为了将它布署到阵地,司机要一路冒着冰雹般的子弹和炮火,玩命似的狂飙。就算他能幸运的将M5反坦克炮布署到位,还得希望敌人注意不到这个1。6米高、2。2米宽的蠢家伙……”

    抱着这样的担心,艾布纳就沿着交通壕一路小跑进中国军队构筑的工事,接着找到了团指挥部里的吴宇航,问道:“上校,你是不是该与张将军联系了?”

    “什么意思?”吴宇航问。

    “我的意思是说……”艾布纳说:“敌人已经对玛海拉玛发起了进攻,那么张将军的装甲团也该有所动作了吧!”

    吴宇航笑了笑,回答道:“不,艾布纳上校。这很明显只是敌人的佯攻,他们的目的就是把我们的装甲团引出来!”

    “我知道!”艾布纳回答:“可是我们没有有效的对付敌人四号坦克的武器,坦克和绝大多数的反坦克炮都被张将军带出去了,留在玛海拉玛的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家伙!”

    艾布纳说的“中看不中用的家伙”,指的就是美式M5反坦克炮。

    “我们有火箭筒不是吗?”吴宇航朝放在身边不远的叠成几箱的火箭筒方向扬了扬头。

    “火箭筒?”艾布纳吃惊的望着吴宇航:“你们就打算用那玩意来对付德国人的4号坦克?”

    “为什么不行呢?”这回轮到吴宇航觉得奇怪了,接着心下就不由一惊,难道是数据有误?火箭筒无法击毁4号坦克?

    后来吴宇航才知道艾布纳并不是这个意思。

    火箭筒当然可以击毁4号坦克,它使用的锥形大威力M10穿甲榴弹的穿深为100MM,不要说是4号中型坦克了,就连虎式重型坦克都有被其击毁的纪录(注:这是在美军攻打西西里岛的一个战例,不过后来发现这枚火箭弹是碰巧射中虎式的观察孔。)

    艾布纳之所以会对吴宇航打算用火箭筒击退德军坦克这么奇怪,是因为火箭筒这玩意在北非战场上大多装备美军而且是当作秘密武器使用,英军较少装备且就算装备了也因为未经训练使用不当比如老远就发射而命中率极低……这就使英军一直都不看好这种毫不起眼的单兵武器。
………………………………

第六百七十八章 4号坦克

    “有什么问题吗?”吴宇航见艾布纳愣着不说话,就不由问道:“德国人的4号坦克正面装甲是80MM没错吧!”

    “没错!”艾布纳回答。

    “那就好!”吴宇航被艾布纳一惊一乍的吓了一跳,这时确定数据没错就不由松了一口气。

    “那么……”艾布纳又接着问:“上校,你们打算怎么用火箭筒阻击德国人的坦克呢?”

    吴宇航不回答,他随手就从警卫员那接过步枪,一边走一边朝艾布纳挥了下手,说道:“出去看看就知道了!”

    两人一前一后的猫着腰走出指挥部,找了个地点慢慢的探出头去举起了望远镜望向战场。

    德军数十辆坦克有条不紊的朝前开着,后头则跟着一队队德军步兵,其中还有数十辆装甲车……德军作战的风格有一点与日军很像,那就是勇气过人,有时甚至都可以用“傻”来形容。

    装甲车上,德军军官戴着很明显的高檐帽昂首挺胸的指挥着周围的士兵前进,时不时的还举起望远镜向前方观察。

    这些德军军官很自然的就会成为远征军狙击手重点打击目标……于是一个又一个的德军军官被击毙在装甲车上。

    但德上校被击毙就中校指挥,中校被击毙就少校指挥,同样一个个都是生怕敌人不知道他们是军官似的十分高调。

    后来竟然使远征军狙击手都对那些军官了无兴趣了,因为他们发现似乎不管自己打死几名军官都无法影响德军的指挥,那些低级军官会一个个顶上来……既然不能有效的破坏其指挥,那击毙军官也就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倒是德军坦克的车长不敢探出头来……坦克对外的感知能力差,德军坦克车长往往与喜欢伸出脑袋观察坦克外的情况并指挥坦克作战。

    这的确可以弥补坦克的缺点并指挥坦克快速应变,但毕竟坦克乘员总共才那么几个而且还各施其职,如果敌人有狙击手压制的话显然就不适用了。

    接着,随着德军坦克越来越近,好戏也就上场了。

    一阵炮声过后战场上腾起了一团团烟雾……那是远征军打出的烟雾弹。

    烟雾弹伴着战场的硝烟和尘土,很快就将战场遮盖得一片朦胧。

    诚然,烟雾弹同时也会遮挡远征军的视线,但远征军是位于战壕里本身就处在暗处,烟雾弹一打就更是很难被敌人发现。

    而德军却是恰恰相反,他们是在明处,而且目标还很大……坦克这庞然大物走在前头,就算有烟雾也一样很容易被发现。

    更糟糕的还是,位于坦克内的德军机枪手和炮手就更难观察到外部的情况了,驾驶员的情况也差不多,于是当下坦克的速度就慢了下来,枪声和炮声也弱了不少,就像是在惦着脚尖小心翼翼的前进。

    但就算这样也没用,不多时就“啾”的一声,一道烟雾就像海里的鱼雷似的起自远征军的战壕终至德军的坦克,接着就“轰”的一声爆出了一团火光……这火光在朦胧的烟雾里显得特别的明亮,坦克又步履蹒跚的前进了一段路,然后就停下来再也不动了。

    接着又是一声火箭筒特有的尖啸,然后就接二连三的到处乱响,德军坦克就在这啸声中一辆接着一辆的化成了火焰。

    应该说,火箭筒打坦克原本也是没有这么轻松的,因为它必须在100米以内开火……这玩意风偏率太大,一百米外就算目标是坦克那大家伙也很难命中。

    在一百米内射击的问题就是……德军掩护步兵也能轻易的看到火箭筒射手,而且火箭筒射手还扛着一个那么大的玩意,还得探出上半身瞄准,这对于德军步兵甚至是坦克内的机枪手来说都是个很好的目标。

    但在烟雾弹之后,一切都扑朔迷离了,再加上火箭筒射手还有远征军的狙击手和迫击炮的配合和掩护,于是就可以相对放心的朝目标瞄准。

    这一幕只看得艾布纳目瞪口呆。

    火箭筒这玩意在他们英军手里那都跟烧火棍差不多,因为没有几个英军敢于在这么近的距离上用火箭筒挑敌军坦克……要知道那可是坦克,就算速度慢怎么说也有十几公里的时速,一百米的距离还不要一分钟,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发拦不住坦克就在眼前了。

    让艾布纳惊叹的,是中国军队怎么可以精度这么差的火箭筒打出这么高的命中率……几乎是每两发中一发,也就是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命中率。

    战后艾布纳问起这个问题,他甚至怀疑中国军队使用的火箭筒是不是升级亦或是装有特殊的瞄具。

    吴宇航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无它,唯手熟耳!”

    艾布纳当然不知道这话的意思,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中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火箭弹打得多了,于是对这火箭筒都有种感觉了……一抄到手上,感觉一下风速和风向,大慨就知道火箭弹的飞行轨迹。

    所以他们不但没有什么特殊的瞄具,甚至有些兵还嫌瞄具携带不便而且还增加重量,干脆就给挫了。

    其实,这回打德军的坦克群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战士们还是有压力的。

    主要原因,是以前打日军的坦克打惯了,现在换上了德军的坦克……这指的是德军的4号坦克。

    德军这时上的4号坦克是H\J型……这种坦克的装甲很特殊,它80MM厚的装甲是分成两层,中间隔上一点空隙,这也就是所谓“间隔装甲”,侧装甲和后装甲也在外面履上一层薄装甲。

    这种设计显然就是针对火箭弹的金属射流的……金属射流打到薄装甲时就提前射出,因为中间隔着一段空隙,使高温金属射流向四周扩散之后再打到主装甲,于是就成级数的减弱了火箭弹的穿甲能力。

    所以在这场战斗中,别看德军4号坦克的装甲只有80MM远小于火箭弹100MM的穿深,但火箭弹愣是要两发、三发甚至更多都无法击毁4号坦克。

    好在4号坦克数量不多,只有五辆,否则这一仗只怕玛海拉玛就要丢了。
………………………………

第六百七十九章 英军装甲团

    海因茨蓝道不甘心的把坦克剩余的坦克召了回去,因为他知道这样打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4号坦克一被打完,那么2号、3号坦克根本就扛不住火箭筒的火力。

    “将军,我们失败了!”海因茨蓝道颓然的向隆美尔报告道:“中国人手里有大量的火箭筒,而且他们与英国人不一样,他们有丰富的使用火箭筒的经验,我想他们是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练出来的!”

    隆美尔看着电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