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468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468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因茨蓝道很快就得到了飞行员的反溃:“敌人组织十分严密,战斗力或许很很强!”

    海因茨蓝道闻言不由皱了皱眉头,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情报……或许说他不愿意相信,因为如果这个情报属实自己重新估计敌方的战斗力的话,那么就该撤回所有的部署,直到十里外的三十几辆4号坦克赶上来再说……德军的坦克里,只有4号坦克堪与“谢尔曼”一战。

    如果海因茨蓝道这么做的话,那么张弛就难办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远征军的八十辆“谢尔曼”要面对德军的三十辆4号坦克外加两、三百辆的2号、3号坦克,再加上德军还是坦克集群作战的老手,而中国部队对坦克的使用大多都是掩护步兵对敌人防线发起进攻……日军坦克的数量、质量以及战术使太平洋战场上根本就不存在坦克集群作战的可能。

    那么这么一综合,最大的可能就是远征军整个装甲部队的覆没进而就是玛海拉玛的失守。

    但海因茨蓝道在犹豫几秒钟后,还是没有选择这么做。

    原因是海因茨蓝道想着一个“快”字……闪电战嘛,就是要快,如果这样拖延下去,英国人的援军赶来了怎么办?空军赶到了怎么办?!

    “他们在防空方面或许有些经验!”海因茨蓝道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使用坦克!”

    于是,几分钟后,德军的装甲部队就出现在张弛望远镜的光圈里。

    只见地平线上烟尘滚滚、尘土飞扬,两队张弛并不熟悉的德军坦克分别出现在中国装甲部队的左右两翼……它们扬起的灰尘之大,使张弛甚至只能看清前方一排坦克。阳光下,坦克侧装甲上的黑十字显得十分抢眼,倒是看到那些坦克的火炮让张弛安心了些……它们的坦克炮口径显然没有“谢尔曼”的粗,它们应该就是乔恩所说的2号、3号坦克。

    (注:2号坦克使用20MM坦克炮,3号坦克使用37MM坦克炮,谢尔曼坦克使用76MM坦克炮)

    接着,在另一辆半履带装甲车上观察的艾布纳肯定了张弛的猜测:“都是2号、3号坦克,没有发现4号坦克!”

    “减速!做好战斗准备!”这是张弛下的第一个命令。

    “谢尔曼”坦克炮的射程和穿甲能力优于德军的2号、3号坦克,那么“谢尔曼”坦克当然就需要利用这一优势而不是急于打近战。

    于是,坦克队形很快就慢了下来并在指挥员的调动下排成了一个弧形朝向两翼逼来的德军坦克群,与此同时,半履带装甲车上的战士们也纷纷跳下车,手里拿着步枪、冲锋枪,当然也少不了巴祖卡火箭筒跟在坦克后头。炮兵则用最快的速度在后方架起了一门门反坦克炮……
………………………………

第六百六十七章 反坦克炮

    一千五百米。

    德军两百多辆坦克分成两个方向,就像两群奔腾的野牛似的带着滚滚烟尘朝远征军的装甲部队冲来。

    虽然这时它们早已进入远征军反坦克炮的射程,但张弛还是没有下令开炮……一般来说,反坦克炮的射程要远高于坦克,虽然两者用的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同的,都是强调穿甲能力且弹道低伸的火炮加农炮,比如美制M3型坦克的坦克炮实际上就是将M3反坦克炮稍加改装然后再装到坦克炮塔上。

    但尽管如此,反坦克炮的射程还是远大于坦克,比如反坦克炮的最远射程能达到六到八公里,而这时代坦克炮的射程则通常是一公里左右。

    原因是坦克炮内部空间狭小无法调整更大射击角度,坦克内的射手也没有先进的仪器观测远处目标的位置等,就使坦克炮的射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反坦克炮这个六到八公里的射程也仅仅只是理论上的最远射程而已,在实战中,六到八公里基本就看不到敌人坦克也就无法瞄准,更不用说坦克还是以每小时数十公里的速度往前移动。

    另外再加上沙漠里的扬尘……所以在一千多米的距离上基本都是浪费炮弹。

    一千三百米。

    德军坦克的速度相对来说会快一些……其实德军2号、3号坦克与“谢尔曼”坦克的速度差不多,越野都是在20公里左右的时速,但2号、3号坦克的优势就是重量要比“谢尔曼”轻得多,这其中尤其是2号坦克,重量只有9。7吨,这个重量还不到

    “谢尔曼”33吨的三分之一。

    这一点在沙漠中是很有优势的,于是就使其更灵活也更快速……所以张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谢尔曼”与德军坦克比机动能力,这么做就是在以已之短攻彼之长。

    一千一百米。

    德军坦克群依旧在向前推进,张弛甚至都能闻到吹来的风中夹杂的汽油味和尘土味。

    艾布纳有些紧张的朝张弛望了望,轻声叫了声:“将军!”

    但张弛还是不为所动。

    同样保持冷静的还有远征军战士,尤其是反坦克炮炮手,他们不慌不忙的调整着炮管,始终保持着炮口对准敌人的坦克。

    静静地等着,等着……

    这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尽管前方涌来的是一群群钢铁巨兽,尽管他们相对于敌人坦克来说几乎可以说毫无防护,但他们却坚信张弛自有打算,坚信他们最终将取得胜利。

    直到德军坦克驶进了一千米的范围,张弛才下令道:“打!”

    “打!”

    “打!”

    ……

    各级指挥官纷纷下令,炮声在那一刻就朝德军坦克群发出了怒吼。

    随着“轰轰”一阵乱响,开在队列前头的十余辆德军坦克几乎无一幸免,中弹的它们就像中箭的野兽一样全身一震,接着再沿着惯性挣扎一下很快就不动了,有的甚至还当场被打得着起了大火……那是被击中了油箱或是发动机的结果。

    这主要归功于反坦克炮。

    美式M3反坦克炮……这玩意应该说不是很优秀的东西,原因它的口径只有37MM,口径越小其穿甲能力就越弱,在1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只有22MM。

    一千米的穿甲能力只有22MM,这对于反坦克炮来说就很悲剧了。

    原因是反坦克炮这东西对于坦克来说优点就是射程远机动快……射程远就不多说了,其射程是坦克炮射程的六、七倍,机动快则主要是因为它是依靠汽车、装甲车拖曳的,甚至还有的直接装到装甲车底盘上整成了自行反坦克炮,于是机动速度也是坦克的数倍。

    这就会对坦克可能形成一种“我能打到你,但你永远也打不到我”的优势,因为它可以不断的机动逃离坦克的射程同时不断依靠远射程打击敌方坦克。

    但是……如果穿甲能力太差的话,比如1000米距离只能打穿22MM的装甲,而德军3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却有30MM,那也就意味着M3反坦克炮必须在更短的距离里才能发挥作用,然后才可以机动逃离。

    这个距离是700米。

    悲催的是,700米的距离坦克炮甚至敌方坦克的机枪都能对坦克炮构成威胁,且700米的距离坦克只需要两分钟时间就能直接辗上来,于是M3反坦克炮在对敌时就完全没有优势而缺点却一个都不落。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M3反坦克炮在欧洲战场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倒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大量使用……小日本坦克装甲薄嘛,M3反坦克炮在很远的距离也能轻松将其击穿。

    但是,张弛还是使用这款看似鸡肋的M3型反坦克炮而不是英式76MM或是美式75MM的反坦克炮。

    原因是75MM、76MM反坦克十分笨重,操炮、机动尤其是目标还很大,这都会使其在战场尤其是在沙漠上面对以机动见长的德军坦克部队时生存力很差。

    反之,M3反坦克炮尽管在一千米距离上无法击穿德军3号坦克,但击穿2号坦克十几毫米的装甲是不成问题的,同时就算无法击穿3号坦克正面装甲,给其造成的动能伤害也是存在的,剩下的不是还有“谢尔曼”坦克的76MM火炮么?

    两者可以很好的形成互补:反坦克炮穿甲能力不足,但精度及射界却很好,而且射速还相当快,“谢尔曼”坦克的威力有余,但精度及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却不足,射速也要慢得多。

    退一步来说,万一要是抵挡不住德军坦克的进攻的话,“谢尔曼”可以凭着皮糙肉厚火力猛硬闯,M3反坦克炮则可以凭着机动能力将敌人远远的落在后面……怎么着都不至于吃亏。

    从这些方面来看,威力更大的75MM、76MM反坦克炮反而成为鸡肋了,不但是鸡肋还不能与“谢尔曼”形成互补,它与“谢尔曼”有同样的缺点,也就是射速慢、机动能力差。

    也就是说,战场上选择武器往往不是看其威力,而是看是否合适。
………………………………

第六百六十八章 包抄

    此时的M3反坦克炮对于远征军来说就是一款合适的武器。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要面对的德军坦克数量很多,这个数量可以预见的会比美军八十几辆“谢尔曼”坦克要多得多……在德军分兵之后还有两百多辆。

    可想而知,如果以“谢尔曼”坦克每分钟十发左右的射速……实战中坦克想要达到每分钟十发都不大可能,原因是坦克要机动、要瞄准、要寻找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往往还是移动的目标。

    所以,在这样的战斗中尽管“谢尔曼”坦克无论防御还是火力都远超德军2号、3号坦克,但还是会出现“蚁多咬死象”的情景……德军坦克很容易凭借数量的优势绕到“谢尔曼”侧面甚至后方攻击其薄弱部位。

    这时M3反坦克炮每分钟14发的射速以及可以快速寻找目标并精确攻击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如果如抗日神剧中“谢尔曼”坦克每分钟350发的射速……那多少德军坦克上来都不顶用。

    M3反坦克炮的表现果然没有让张弛失望,它们一发接着一发的将穿甲弹从炮膛中打出去,数十门反坦克炮在几分钟之内就打出了数百发的穿甲弹,霎时就扼制住了德军钢铁洪流前进的势头……

    德军2号坦克就不用说了,它根本就不经打,一炮就基本报废了。

    3号坦克即便是能承受得住也往往会因为剧烈的震动而出现故障或是速度减缓甚至人员被震伤,这就给“谢尔曼”坦克发挥的机会,炮口一转,“轰”的一声就朝3号坦克喷吐出火焰。

    要知道“谢尔曼”坦克的76MM口径火炮可以在一千米的距离上击穿60MM厚的装甲,德军那3号坦克30MM左右的装甲对它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于是一辆又一辆的德军坦克在远征军炮火的打击下冒起了黑烟或是着起大火,有的甚至还被一炮轰上了天。

    这时德军坦克也开火了。

    但结果却让德军很失望……“谢尔曼”厚厚的装甲就像一面面盾牌似的拦在他们面前,炮弹一发发打了过去却很快就被弹开,就像是给敌人挠痒似的。

    然而德军却并没有停止进攻,一批坦克倒在敌人的火力,接着又是一批坦克涌了上来,甚至还有坦克推着着了火的坦克往前移。

    令德军十分无奈的是:德军3号坦克必须在500米的距离上才有可能击毁“谢尔曼”……首先不说3号坦克能否逼近这个距离,就算能逼近这个距离,此时远征军手里的M3反坦克也同样能够将其击毁了。

    海因茨蓝道很快就得到前线的报告:“将军,敌人的防御十分严密,火力很猛烈,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能很熟练的操控坦克并与反坦克部队协同作战!我们已经损失了数十辆坦克,却无法突破他们的火力网!”

    海因茨蓝道不由咬了咬牙,其实不用前线报告他也知道自己低估了对手的实力……从对方坦克阵形以及坦克间彼此间保持在同一战线上,他就知道敌人并不是自己之前所想像的“坦克里的步兵”了。

    但在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迟了,两个坦克营已有如脱弦之箭射向敌人,海因茨蓝道只能寄希望于幸运女神能再一次站在非洲军团这一边,但是现在看来显然没有。

    坦克集团作战与其它陆战不同……步兵作战如果处于不利状态可以更容易脱身,它甚至还有许多撤退的方式,比如交递掩护、炮火掩护等。

    坦克集团作战要撤退却困难得多,因为它一转向就意味着会将最为薄弱的后部装甲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下,而敌人的反坦克炮却有六、七公里的射程,仅仅只是逃出其射程都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了,何况敌人的坦克还会在后头一路追击。

    所以海因茨蓝道此时可以说是骑虎难下。

    海因茨蓝道此时深深的后悔……为什么自己会不等反坦克炮营和4号坦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