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447章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447章

小说: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迪威闻言不由点了点头:“我们承受不起这么大的代价,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日本人会一直抵抗下去,就像冲绳战役一样!”

    历史上的美国,也正是在打了冲绳战役后,以冲绳战役的伤亡比估计进攻日本本土代价,于是才选择了往日本本土投原子弹而不是直接进攻。

    但问题是……历史上的美国打完冲绳战役后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了,于是美国可以选择原子弹而不是进攻日本本土,现在距离原子弹研制成功还有一段时间,于是美国似乎无计可施。

    “更重要的还是……”接着史迪威又指了指地图上的非洲,说道:“德国人在非洲正朝苏伊士运河步步进逼,尽管有我们的增援,但英国人的防线还是岌岌可危……我们没有能力再投入这么多的地面部队进攻日本本土了!”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围而不攻

    “那么……”史迪威架起了二郎腿,问着张弛:“你有什么想法呢?我们该怎么解决?”

    “我的想法很简单!”张弛回答:“现在是该缓一缓的时候了,具体该怎么做……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围而不攻’!”

    “围而不攻?”史迪威是个中国通,他当然知道这成语的意思,想了想,史迪威就反问道:“但是,围而不攻会不会给日本人休生养息的时间?反而让他们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史迪威刚到太平洋战场,对战局和日本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

    盖革在旁边提醒道:“将军,日本是个资源严重篑乏的国家……他们需要从中国或是其它东南亚国家掠夺资源,而我们只需要占领冲绳和中国东北,就从陆地和海洋上将他们的运输通道给切断了!”

    “哦!”史迪威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张弛对着地图补充道:“详细的说,情况是日本人的工业集中在中国东北和日本本土,我们占领了中国东北就已经相当于断其一臂。当然,日本更重要的工业比如军舰、飞机、坦克制造业大多都在日本本土,然而……没有生产原料,他们又能生产出多少东西来呢?要知道日本人在战前就已经是为了建立海军而牺牲坦克装甲的厚度。更何况,日本人就算还能生产出军舰、战机……又能对美军构成什么威胁呢?”

    史迪威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张弛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据美国方面获得的情报,日本本土此时的钢产量大慨只有600多万吨,这还是在战争时期全民大动员的产量,相比美国……年产量则有6000多万吨,整整高出了十倍。

    不过重要的还不是这个,重要的是日本人的这些钢产量又能有什么用呢?

    日本是个岛国,被美军一围就会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

    生产步枪、坦克……只要中美联军不进攻,这些玩意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生产军舰,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只不过就是在海底多添一块铁皮而已。

    生产战机……战机得烧油还得有飞行员,更重要的还需要有技术,不会生产机床的日本在航空发动机上注定无法取得较大的突破,于是战机只会被动挨打,而且这个差距还将越拉越大。

    所以,进攻日本本土实际上没有很大的必要……在占领中国东北及冲绳后,日本实际上已经被包围没有发展空间了。

    “更何况!”张弛一边为史迪威的杯里添了些咖啡,一边说道:“我们还可以通过轰炸日本来削弱其工业能力,这样下去日本只会越来越弱,而美国却拥有太平洋各个方向的资源而变得越来越好,也就是说往后差距还会不断拉大……我想不到有什么进攻日本本土的理由!”

    “你的想法是对的!”史迪威说:“只不过……我担心我无法说服我们的总统,你知道的,他希望早日结束这场战争使美国军队得以脱身,这不但会为他带来选票,更可以使美国能够将所有的资源和精力提入到非洲和欧洲战场上去!”

    张弛摊了摊手,笑着反问道:“美国军队为什么会不能脱身呢?”

    “你的意思是说……”

    “是的,将军!”张弛回答:“我认为由中国军队就足以做到这一点了,你说是吗?我们有海军、有空军,甚至还有‘地狱猫’战机……问题只是我们的数量不足以封锁冲绳海空。所以,只需要美国方面一点小小的援助……”

    “说的太对了!”史迪威两眼不由亮了起来:“我们可以在冲绳训练更多的中国军队,只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训练的重点不再是陆军,而是海军和空军,这样既可以长期封锁日本本土又可以使美国从这个泥潭里挣脱出去!太好了,我马上把这个想法向华盛顿报告……”

    看着史迪威迫不及待的背影,张弛不由暗道得计。

    张弛所有这些建议其实更主要的还是在为中国远征军打算……当然,这些建议对美军也是有相当大的利益的,就像之前所说的,在现在这种情况,只有同时符合美国和中国的利益的想法才有意义。

    之所以说,这些建议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

    首先要说日本。

    历史上美国两颗原子弹往日本一投,炸死了十几万人,另外还有数十万人受影响,这一来就把日本人给吓坏了,也让日本绝大多数人认识到这么下去只有亡国灭种一个下场,这才形成共识选择投降。

    但是……

    如果原子弹没投呢?没把日本人给吓住呢?

    受军国主义影响很深的日本人显然会继续死撑,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局面。

    所以,有人说两颗原子弹其实是救了日本,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以冲绳战役为例,死伤的日军就不说了,百姓就死了大约三分之一,按这比率计算打下日本的话,日本百姓少说也要死两千万。

    所以在现代时,还有日本人以原子弹受害者的身份要求投掷原子弹的美军飞行员道歉……这真是荒天下之大缪,没那两颗弹弹日本现在只怕都还在吃树皮,更何况,他们只考虑自己被炸,却完全不考虑自己为什么被炸,然后就理所当然的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别人。

    张弛现在想要改变的就是这一点,或者说至少是暂时改变。

    这么做对中国部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美军需要训练远征军的海空军以使其有能力在冲绳岛海空域封锁日本。

    张弛的这些建议,也算是投史迪威之所好了,因为他正处于被“赶下台”的那种状态,从一个掌握实权指挥和训练千军万马的将军变成一个几乎可以说要被闲置的第10集团军司令。

    但如果张弛的这个建议能被接受,那么史迪威显然又会显然回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原因很简单,训练中国部队的工作显然又会落到史迪威身上。
………………………………

第六百二十四章 封锁

    史迪威的意见很快就传达到了罗斯福那里,罗斯福看完电报后随手就递给了欧内斯特。

    欧内斯特一边看着电报一边点头:“总统先生,应该说……这或许是我们现在最好的选择!”

    “我知道!”罗斯福回答:“但是……此时相比起日本人来,我更担心的却是中国人!”

    “中国人?”欧内斯特疑惑的望着罗斯福:“你是说中国远征军!”

    “是的!”罗斯福点头道:“更确切的说,是那个中国少将……他是个出色的军人,而且我相信,他的目的绝不会仅限于此!我担心有一天他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如果有这样的敌人,那就太可怕了!”

    “他没有理由成为美国的敌人不是吗?”欧内斯特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让中国军队驻守东北,而美军驻守冲绳!”

    罗斯福又将另一封电报递给了欧内斯特,说道:“德国人在北非对英国人又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后面就是塞得港……如果德国人成功了,苏伊士运河乃至红海都会落入德国人手里,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欧内斯特回答道:“美国通往英国的航路就会被切断,确切的说,就是要绕过好望角才能到达英国!更糟糕的还是……美国的原通道也会被德国切断!”

    “是的!”罗斯福回答:“所以我们必须把兵力和资源调往北非增援英军,包括海军的大多数力量。所以,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如果是张弛知道这些的话,只怕就只有惊叹命运安排的巧妙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远征没有失败,导致在历史上美国本该投入北非的战略资源包括大量的补给、战机、坦克都没有投入北非而继续在缅甸,其结果就是德军在阿拉曼战役中不但没有失败反而占据优势,而此时北非的战局又使罗斯福不得不接受史迪威的建议……

    于是命令很快就下来了,罗斯福同意了史迪威的计划,唯一不同的,就是冲绳由第十集团军与中国军队一同驻守。

    张弛在听到这个命令时不由差点高兴得跳了起来,虽然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第十集团军与中国军队一同驻守,显然是罗斯福不希望远征军独自做大,不过这至少已前进了一大步。

    但心里虽高兴,表面还要装作十分平静的样子对史迪威说道:“将军,恭喜你!同时我也感到荣幸,我们又可以接受您的训练了!”

    史迪威哈哈大笑道:“我的孩子,我是一个步兵,而且已经是个力不从心的老头了……在接下来的训练里,我能做的可能仅仅只是起到纽带作用,不过我也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作战!”

    张弛点点头表示理解,史迪威身体一直都不好,张弛甚至知道几年后他就会因为胃癌去世……所以还真像他说的那样,很可能只是起纽带作用。

    接着史迪威又接受了张弛的建议,让美军转攻为守……冲绳的地形是越往南打地形就越窄,此时美军进攻师的战线已经逐渐收缩到只需要3到5个营就可以防御整个正面了。

    又由于日军炮兵和坦克兵已基本被美军摧毁,于是美军就放心的投入5个营防御,接着又利用工兵开路把“谢尔曼”坦克调到一线,前头布下大量的地雷、铁丝网,后头摆上炮兵,将防线防得密不透风。

    对日军来说,更糟糕的还是美军的防御还不是只围不打……美军在布下防线的同时,还不停的在用炮兵和战机对被压缩的日军狂轰滥炸,使日军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处在地动山摇之中。

    现在就是考验日军耐力的时候了。

    确切的说,这根本就不是“考验”,而是一种“折磨”甚至也可以说是“玩弄”……日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取得胜利或是逃生,整支军队都处在一种绝望的氛围中挣扎。

    如果是其它国家的军队,在这时候就应该选择投降了。但是日军不行,他们受的军国主义教育里没有“投降”这个词的容身之处,于是日军只能苦苦的支撑着。

    事实上,应该是牛岛满在苦苦的支撑着。

    因为长勇参谋及其它日军军官都十分渴望发起最后一战“为天皇尽忠”……说的好听是为天皇尽忠,其实就是在这种无望的煎熬中受不了了,干脆发起反攻也好解脱!

    但牛岛满依旧下令“不许玉碎”!

    牛岛满的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能拖一天是一天,冲绳能多拖一天,日本本土就能多一天的时间准备。

    但是,当牛岛满在得到美国海军主力已经撤出冲绳海域的时候,不由叹了一口气,整个人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在地上。

    美国海军主力撤出冲绳海域……这在别人看来似乎是个好消息,但牛岛满却知道,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并没有进攻日本本土的意图。

    换句话说,就是牛岛满看出了美军接下来对日本的战略是封锁而不是进攻……

    牛岛满很清楚,封锁尤其是长期的封锁才是致命的,相比之下如果美国采取进攻的策略日本或许还有转机,就像现在美军在冲绳岛上也是封锁而不是进攻一样。

    知道了这一点,牛岛满也就明白……在冲绳岛上拖下去已经失去意义了。

    于是牛岛满就召来了长勇参谋,说道:“进攻吧!就在今晚!”

    “是!”长勇参谋原本黯淡的眼睛在听到这个命令时竟然突然又恢复了神采,就像终于找到一条生路一样。

    事实上,不只是长勇参谋是这样,坑道里很快就响起了日军的欢呼声,甚至还有许多日军异口同声的唱起了壮行歌。

    牛岛满则返回自己的司令部,然后默默的取出了自己的佩剑,席地坐下沉思了一会儿后,才从容的拔出佩剑朝自己腹部狠狠扎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