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251章

大唐虎贲-第251章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士信在一旁听的是头晕目眩,从最开始的城外迎接到最后的庆功宴会,中间掺杂着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以及献俘仪式,整个流程几乎要花费一整天的瞬间。
  也由此可见。大唐对于此次他们取得辉煌战果的重视。
  相对罗士信对于繁杂制度的反感,三军都对自己能够得到李渊的亲自相迎而倍感兴奋,消息传开,一个个都欢呼雀跃,充满了莫大的荣耀与自豪。
  作为后世人,罗士信是无法体会到天子皇帝在百姓兵卒中的地位的。在他们而言,能够得到李渊的降阶相迎,那是莫大的自豪骄傲。
  在重视礼节的朝代,就算罗士信不喜麻烦,却也只能顺应大流。
  他们依照礼部的安排,现在长安城北十五里外安营扎寨。
  拂晓时动身南行,来到长安城外正好辰时天明。
  李靖一人高坐战马走在最前端,左右正是罗士信与李世绩,他们作为另外两路的大总管职位要逊色李靖一些,但也相差不了多少,只是后了一个马头的间距:在他们的后方分别是尉迟敬德、薛万彻、薛万均、张公瑾、高甑生,接下来便是苏定方、薛永、莫虎儿这类的大将。
  从李靖开始算起,包括罗士信、李世绩他们在内二十一员此次北伐的大将依次排列。
  他们穿着明艳的铠甲,在万众的期待下,出现在了长安外围。
  罗士信远远就看见了来迎接他们的阵容!
  以李渊为首,在他身后的皇太子李世民、首相裴寂、次相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还有三省六部的官员一个个都站在身后。
  如此规模的迎接,在大唐当属首次。
  即便是当初李世民一战擒二王,虎步河南,所向披靡的时候,也未能获得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
  来到距离李渊规定距离之外,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与他们身后的战将先后翻身下马,步行到李渊近处见礼。
  “末将李靖……”
  “罗士信……”
  “李世绩……”
  “率领麾下将士兵卒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这个时代并没有跪礼也没有“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习惯,据说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在唐初还是沿用隋朝流传下来三称万岁的叫法。这三称万岁也是沿用于传说汉武帝山呼万岁的因由。这个时代“万岁”是一种庆贺语,并非规定是对皇帝的称呼,就算是遇到李世民遇到救命恩人称万岁表示感激欣喜也是可以的。
  在以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为首的三大将的率领下,身后的所有兵卒将士一并三呼万岁的拜见。
  李靖、罗士信、李世绩等人要见李渊不难,但是寻常将领兵卒要见皇帝一面何其困难,在封建时代的影响下皇帝的地位之高无上,能够见皇帝一面是莫大的荣耀,一个个呼喊的格外卖力。
  “诸位我大唐的功臣平身免礼!”李渊脸上充满了难以掩盖的笑容,高声应对着,感慨万千的看着一位位为大唐取得至高荣耀的将领兵卒,高声道:“诸位为我大唐抛头颅洒热血,万里出征,一举将威胁我大唐的宿敌突厥歼灭,为我大唐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是我大唐的英雄。前段时间神医告诫朕说,朕年事已高,应当戒酒禁口。朕想看着大唐在诸位的出力下,更加的强大,也特地戒了饮酒。但是今日,为了庆祝你们所立下的功绩,朕破例饮上一杯……敬诸位英雄。”
  李渊激昂的说着,就算是作秀,他也将这个秀做的异常高明,令人感动感激。
  身旁侍从早已备好器械,将盛满酒的酒盅递给李渊。
  紧接着同行来的数万兵卒将领都挨个分配到了一杯酒。
  “来,我们同饮这喜庆之酒!”在李渊的引导下,数以万计的人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罗士信品味着口中我最爱的中山冬酿的味道,回忆起在草原上所喝的马奶酒,感觉那就是马尿一样,这酒还是中山冬酿的过瘾,瞧者政客气息十足的李渊,想着如果在李渊的带领下,所有人都酒盅丢在地上摔个四分五裂,那种场面才叫一个壮观。
  不过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酒盅大多都是各地筹集起来的,用了还要还回去。
  这个时候的唐王朝穷的要死,哪会干那么奢侈的事情。
  李渊着重嘉奖了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三人,领着他们一并进入长安城。
  宽阔的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左右聚集满了为官看热闹的百姓,在李渊领着凯旋之师出现的那一刻,欢呼声登时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响起来。
  罗士信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在他的记忆里有过两次这种情况:第一次是李世民灭刘黑闼,第二次是他率兵攻克渔阳,逼退十万突厥兵,凯旋回朝的时候都得到了盛大的迎接:但是这一次给罗士信的感觉明显不同了……
  前两次更像是作秀,百姓在看热闹而真正欢呼雀跃的都是那些有权有势,生活滋润的大富之家。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周边的百姓也跟着舞动着鲜花,带着嘶声裂肺的呼喊,似乎发泄着自己的喜悦:他这离开了两年半,似乎变化很大!
  确实如他察觉的一样,李世民在他离开的了两年里,几乎成为了大唐的皇帝,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治理天下: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的生活,选贤任能留心吏治,以防止贪官污吏。在政策上以农为本,以商辅之,厉行节约,还完善科举制度。
  这大乱之后,本来就是民心思定的时候,李世民采用的制度又极其合理,坚固百姓生活,大大的加强了唐朝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作为国都的长安,受到的好处是首当其冲的,人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都百姓归心。
  对于大唐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们与有荣焉,不在是看热闹的心态,将自己视为大唐子民,由衷的欢喜。
  贞观之治的风貌已经初步体现在这国都之中。(未完待续。。)
  ps:  今天只有一更,明天将补上。


第五十二章 献俘仪式

  在长安百姓的一路欢送之下,以李渊为首的浩瀚队伍由承天门进入宫中,前往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
  古人对于祭拜天地祖先视为一件神圣的事情,也因故有跪天跪地跪父母一说。
  但凡出征凯旋,逢年佳节都要告奠天地祖先。
  罗士信作为后世人,有些不喜欢繁杂的礼节,但是古人重礼并不是全无因由,盲目的寻求礼法。他们的每一个礼节,都有一定的意义,都能体会古人在道德上的重视。反观后世少了礼节,少了礼法,论及文明素质,修身养性的素养,现代人与古人相差何止千里。
  奠天地祖先因为重视,也由此显得格外庄严肃重。
  上香祭拜,叙事问好,每一个环节都要诚心对待。
  祭祖完毕,已经过了正午时分。
  接下来也是最为关键重要的一个环节献俘仪式。
  这献俘仪式自古就有之,两周遗留下来的记载中就包含着无数献俘礼节。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衍变为一个习俗习惯,唯有在取得盛大战果的时候,才有必要举办献俘仪式。
  唐朝自立国起,也只有武德四年,李世民攻略河南,力擒王世充、窦建德两大枭雄,一统中原北地举行过献俘仪式。而今李靖、罗士信他们攻灭突厥取得的战果比之李世民当年的大胜,只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献俘仪式也格外隆重盛大。
  此战遭受俘虏的突厥酋长、左右厢察、左右贤王、十六设以及所有突厥贵族,都要以白练捆缚跪拜与太庙、太社面前。先向天地祖先请罪,而后还要前往承天门瞪顺天楼接受献俘。
  一切依照礼法来定,李渊在承天门顺天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万岁行礼。侍臣宣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
  李渊坐在高处,看着下方为首的突厥可汗颉利以及他身后的上百突厥贵族。心情就忍不住愉悦。自从起事处,他便受到突厥的钳制,不得不委曲求全。依照他的最初想法是如八百年前的汉朝一样。经过长时间的积蓄凝聚,带国力强盛以后,在出现一个类似于汉武帝一样的人物,以他们打下的根基来洗刷他们所收到的耻辱: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如此风光。能够看着不可一世的突厥倒在自己的面前。看到威风八面的突厥可汗跪伏在他的面前请罪。
  成王败寇!
  战败者没有任何的尊严可言的,即便是颉利这样曾经威震一方的突厥汗王,此时此刻也只能羞辱的跪伏在万众之前,拜倒在李渊足下。以颉利这种身份,他是不甘心受此侮辱的,但是死他一人确实容易,可他的族人都会因此而受到牵连。颉利作为突厥的汗王,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子民以是一种罪过。到了这个地步。他哪有颜面一死逃脱一切。
  只能跪伏在地,耳中还不能不听着侍臣当众宣读大唐取胜的战报。
  这宣读战报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叫法。叫做“露布”。
  “露布”制度,始于后魏,成为东汉。东汉时,官员把那些不是很重要不需要用特殊手段封口的文件称为“露布”。后魏以“露布”发表战胜消息,每当攻战克捷,便以露布的形势传达消息,以漆竿上张缣帛,写上捷报,使天下遍知。这种办法后来被广泛采用,露布渐渐就成为“布于四海,露之耳目”的“献捷之书”。
  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仪。但凡取得大胜,则在广阳门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读露布。这宣读完毕,还要百官舞蹈再拜行礼。
  大唐取胜的经过早已由“露布”制度,宣告天下,然而在当下依然要宣读战报,以赞美己方将士浴血奋战换取来的功效,所出征的武将也以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战报中为荣。
  李靖、罗士信、李世绩三位出征主将名字出现的次数自然不在少数,余下的尉迟敬德、薛万彻、薛万均、张公瑾、高甑生等三大将的副将也逐一出现,但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却不是他们。除了三大将之外,罗士信麾下的苏定方是点名最多的将领,战绩也是极为可人:破乌部落斩杀部落酋长,参与粘怗部落的战斗,锁定胜局。在杀向突厥王庭的路上,拔钉子扫除沿途的中小部落,苏定方也极有建树,自己领兵攻下了两个部落。接下来的碛口坡攻防战立下了头等功,在追杀颉利的时候,同样是每战必前,展现了超凡的勇力。不论智勇,苏定方在这一战中都有出彩的一面,面对他的战绩,诸多有心人已然察觉大唐王朝又多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罗士信听着苏定方所立的功效仅次于他们三大主将,心中也为这位大唐史上外战功绩最彪炳的大将感到高兴:这一世苏定方应当不会有前世的遭遇了吧。
  苏定方在历史上有着极其辉煌的功绩,但是他的前半生却是蒙尘的明珠,没有得到发挥的土壤。只因这个时代的名臣猛将,智勇之士实在太多,而苏定方又是一直跟随窦建德、刘黑闼的大将,直到贞观年间才成为唐将。他固然有一身才华,但是资历名望却是低的可怜,没有什么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唯一出彩的便是跟随李靖奇袭突厥汗庭,他当时第一个杀入颉利的牙帐,也受封为左武候中郎将。可是他所展现出来的是自己的勇力,而非统兵帅才。
  论及勇力,在尚武的唐朝,若非是罗士信、秦琼、尉迟敬德这类勇冠三军的盖世虎将名扬天下意外,能够称得上勇悍的实在是数不胜数。也因如此,贞观一朝,苏定方并没有机缘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直到高宗朝,年达六十三的苏定方方才在讨伐高句丽的战役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进入了李治的视线。然后他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歼灭三国,生擒他们国王,以致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在后世的罗士信每每看到苏定方的英雄事迹,便会忍不住心想:若他机缘来的早一些,不在是一个糟老头子,而是在黄金壮年便被发觉出来将会什么情形?他的外战功绩,又会有着如何可怖的成长?当然在当时这一切都是幻想……
  现在他穿越了,而且机缘巧合结识了他,将之收为部下。
  在收下苏定方的同时,罗士信就有一个念头,挖掘苏定方的能力,让他早一些步入李世民的眼中,想看一看这位外战英雄能够成长到何等地步。便如他预计的一般,苏定方的军事天赋委实惊人,短时间内就成为了他倚重的臂膀,并且短短的年余间立了下这般功绩。
  罗士信也未苏定方感到高兴……他摸了摸胡子,回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