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4章

奋斗在晚明-第4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章 天赐良机

    他在朝中推行改革,树立了无数仇家。光看去年的夺情风波就知道了,那些人平日里隐藏在暗处,一有机会就会跳出来狠狠咬他一口。他在世还压得住,若是他百年之后,他的子女如何招架的了?

    要想让张家的富贵一直延续下去,就得让儿子们投身官场,做到宰辅高位。

    唯有手中攥有权柄,才能真正心安。

    “此话怎讲?养廉和增金花银入内库有何关系?”

    “父亲大人,我朝士大夫俸禄极低,若是只吃俸禄难免过的拮据。陛下将金花银入内库看似是为了自己,实则是为了赏赐大臣。一百二十万两库银,多少可以缓解一些官员的压力,至少京官这一块不必再火中取栗了。”

    张懋修恭敬作答道。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若仅仅是这么简单就好了。京官有地方官的敬奉,地方官有火耗。他们有的是办法捞钱,所捞银钱数万数十万两,又怎会把区区内库赏赐放在心上。陛下的心是好的,但只怕收效甚微。”

    沉默了良久,张居正嘴角微微上扬道:“不说这些烦心事了,这宁家饼子你吃过后觉得如何?”

    张懋修恭谨答道:“父亲大人可是说的那宁家手抓饼?”

    张居正轻点了点头。

    张懋修接道:“这手抓饼味道醇香,外酥里嫩,油而不腻,是孩儿这些年来吃过味道最好的饼子了。”

    张居正欣然赞同道:“不错,为父也觉得这手抓饼的味道十分特别,你大父去世,为父操持丧礼已是身心俱疲这些日子一直没有什么胃口。唯独这手抓饼让为父起了兴致,一连吃了三张。”

    “恭喜父亲大人。”

    大明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

    张懋修既为人子,父亲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父亲茶饭不思,他也就抑郁不已。父亲喜笑颜开,他便能跟着心情悦然。

    “恩,为父命人去打听了一番,你可知这家宁家食铺是做什么的?他们之前是蒸馒头的。”

    “啊?”

    张懋修讶然失声。

    “蒸馒头的能做出这么美味的饼子?”

    张居正不疾不徐的说道:“这宁家食铺是一对夫妻经营,之前一直不温不火,直到这手抓饼推出,可谓一夜扬名。为父觉得不太可能是这对夫妻做出的这手抓饼。”

    张居正活了大半辈子,识人断人的本事已登峰造极。在他看来,宁氏夫妇绝不可能做出如此美味的手抓饼,若是能做出他们早就做了,何必等到清贫拮据难以为继时再出手?

    “张敬回禀时说,这宁家掌柜有一子名宁修,颇有才气。为父觉得手抓饼可能是此人所作。”

    “宁修?听颂之兄提起过,似乎是江陵县学一生员。”

    “就是此子。”

    以张居正的地位,在江陵就是土皇帝。江陵乃至荆州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他的视线范围。

    “你去把这宁修唤来,为父想与他会上一会。”

    张居正捋着颌下长髯,淡淡笑道。

    。。。。。。

    。。。。。。

    宁修正自在屋中读书,老爹宁良便夺门而入,大口喘气道:“修儿,快,快随爹到前店来。”

    “发生什么了,爹您慢些说。”

    宁修放下书本,和声道。

    宁良却是一把抓住宁修胳膊把他拽了起来。

    “来不及慢慢说了,张家三少爷已经到了店外了。”

    “张阁老家的三公子?”

    宁修也是一脸惊诧。

    “不是他还能是谁。这张三公子可是阁老最看重的儿子,一直侍奉在左右。他点了名要见你,你快随爹来吧。”

    宁修心中暗爽不已,看来这手抓饼的作用已经渐渐显现了出来。

    只要能够和张家搭上话,以后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儿子这便随爹去。”

    宁修随着老爹来到前店,见一个身着月白色苏绸直裰的俊秀男子正自踱着步。侍候在他身边的是几名张家的仆从。

    这人应该就是张懋修了吧?

    作为一名晚明史研究爱好者,宁修对于张居正的了解可谓透彻。

    张居正育有六子。长子敬修,次子嗣修,三子懋修,四子简修,五子允修,六子静修。另有几个女儿,只不过记载不详。

    这六个儿子中长子万历八年中进士,次子是万历五年的榜眼,三子是万历八年的状元,四子在锦衣卫衙门任职,五子荫尚宝司司丞,至于六子,因为年幼没来得及安排张居正就病逝了。

    张居正凭借自身权势给儿子们铺就了如此通畅之路,真是让人感慨羡慕啊。

    “张三公子!”

    宁修笑脸相迎,冲张懋修拱了拱手道。

    张懋修怔了一怔,旋即道:“这位可是宁修宁公子?”

    宁修连忙摆手道:“当不起公子二字。”

    张懋修如今只是个秀才,不过按照历史的进程,明年乡试,张懋修必定中举,而后年的大比张懋修则会中状元。一同中进士的还有张家大郎张敬修,以及次辅张四维家的公子张泰征。

    一想到这里,宁修心中就十分痛苦啊。

    乡试还好说,张懋修,张敬修,张泰征应该是会在顺天府参加乡试,不会占名额。可会试、殿试怎么办?

    跟首辅、次辅之子争名次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哎,还是老老实实以中进士为目标吧。

    公子不让叫,张懋修又想喊宁修同学,但一想到他是在国子监读的书,宁修是在江陵县学,压根就不算同学。

    张懋修思忖了片刻,淡淡道:“我稍年长几岁,称呼你一声贤弟可好?”

    宁修心道你是相府公子,自然你说了算。

    “懋修兄折煞小子了。”

    “今日愚兄是奉了家父之命,请宁贤弟过府一叙。不知宁贤弟可有时间否。”

    奉了父上之命?

    宁修愣了一愣,张居正要找他去聊天?

    “阁老有命,小子安敢不从。”

    “这便好。”

    张懋修淡淡笑道。

    。。。。。。

    。。。。。。

    ps:张居正一共六个儿子,张懋修行三,后来万历八年中了状元,值得提上一提。

    另外票票不要停啊,诸位请用推荐票砸死我吧,让我幸福的晕过去吧~


第八章 与张太岳论道

    可怜宁修还没来得及补妆,咳咳是整理仪容便跟着张三公子来到张家祖宅。

    这座张氏祖宅足足五进深,端是气派非常。

    宁修进了大门,跟着张懋修一路穿堂过院来到一处遍植翠竹的雅致院落前。

    张懋修淡淡道:“宁贤弟,家父便在堂中,请随我来。”

    宁修点了点头,紧步相随。

    进了内堂,绕过屏风,宁修见一五十来岁的男子端坐在黄花梨南官帽椅上看书,便上前拱手道:“小子江陵县学诸生宁修拜见张阁老。”

    “你便是宁修?”

    张居正放下书本,淡淡问道。

    “小子便是宁修,阁老有何吩咐?”

    “那宁记手抓饼就是你做的吧。”

    啊?

    张居正不愧是人精啊,只一眼就看出了?

    宁修那个瀑布汗啊。

    “阁老明鉴,这手抓饼确实是小子所作。那日熟睡之中,伊吾他老人家托梦给我,告诉了小子这手抓饼的做法。小子不过是借他老人家的光罢了。”

    宁修编的有模有样,张居正却是不为所动。

    他盯着宁修良久,哈哈笑道:“是不是伊吾他老人家托梦老夫不关心。老夫只知道江陵城又出了一份美食。”

    宁修总算松了一口气。

    张居正可是出了名的美食达人,这手抓饼能够对他的胃口,说明确实很有发展前景。

    “你做的对。如今你有秀才功名在身,如果醉心于这些奇淫技巧,反倒会对举业有影响。”

    宁修连忙拍马屁道:“阁老教训的是。”

    张居正继续道:“老夫府中管事张敬问你一张手抓饼为何卖二十五文,你解释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看来你对孔圣之言多有见地。”

    宁修连呼不敢。

    “孔圣之言,岂是小子能够谬解的。”

    “既然不解孔圣之言,解一解老夫的疑惑如何?”

    “阁老请赐教。”

    张居正点了点头,不疾不徐的说道:“老夫入阁之后,立志于推行税制改革,下令全国范围内重新丈量土地,核查征税田额。可阻力非常人可想。你可知这是为什么?”

    宁修心道您老人家是明知故问吗?但他还是恭敬答道。

    “回禀阁老,以小子浅见朝中阻力颇大,全因一个‘利’字。”

    稍顿了顿,宁修继续道:“大明立国之初,土地分配较为均匀,百姓大多有地可种。但到了成化、弘治年间,土地兼并已经日趋严重。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富商豪贾增多,更是因为科举制度。”

    “此话怎讲?”

    “大明有徭役赋税种种,但有功名在身者可以免除徭役税赋。故而若是谁家中了秀才,乃至举人。同乡族人必定争相把土地投献。长此以往,土地都集中到了这些缙绅手中,这些缙绅或是家中有人在朝做官,或是本身就是诸部院寺的主官。他们怎么可能允准重新丈量土地呢?”

    宁修前世读晚明史时,对晚明土地兼并直是深恶痛绝,并尝试做出过许多推演分析。故而他此刻能够出口成章,鞭辟入里。

    张居正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为其本身就是大地主,加之历史的局限性,不可能拥有宁修这么深刻的认识。

    宁修这番说辞也是考量良久的。如果对面的人换成了徐阶徐华亭,他是断然不会这么说的。

    徐阁老生性圆滑,纵容家人侵吞田亩。及至徐阶隐退,朝廷清查徐家田亩,发现徐家名下田亩竟然有十万亩之多。天子下令收缴徐家侵吞的田亩,徐阶竟然还忝着老脸请求能不能只归还一部分。

    但是张居正不同。虽然张家在江陵也是超级大地主,但张居正对于子女的约束还是很严的。

    至于张居正病逝后遭到清算,从江陵老家搜到的银两也有诸多疑问。史学界对此态度不一,认为是万历皇帝授意给张居正泼脏水的居多。

    反正那时张居正已经死了,还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和万历皇帝对峙不成?

    故而用一句话概括,徐阶是不要脸皮的,连座师夏言都能出卖的人,连严嵩都能结为亲家的人能有什么脸皮?

    但张居正不同,虽然自己的老师徐阶有污点,但张居正还是保全了徐家,并没有落井下石。

    面对张居正宁修敢于直言,因为他知道张居正不会就此事迁怒于他!

    张居正听了宁修一番话,直是沉默了良久。

    “原来症结出在了这里。”

    张居正摇了摇头,喟然叹息道。

    “那么,依你之见,该如何推行改革呢?”

    张居正的声音中听不出喜怒。

    不知为何,他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对朝局洞若观火,对人心看的透彻。

    “小子斗胆一言,请阁老徐徐图之。”

    宁修沉声道。

    张居正皱眉道:“你也说土地兼并是大明朝的一大痼疾,既然如此,更是应该下猛药,岂能因噎废食。”

    宁修叹声道:“阁老以为范希文公和王半山公谁的改革更成功?”

    张居正愣了一愣,不知宁修为何会突然问起宋代的两位名臣。

    “自然是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更成功了。”

    仁宗朝的庆历新政和神宗朝的熙宁变法一前一后,但却有不同的结果。

    庆历新政的推行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不但有官家仁宗支持,在朝中也有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助力。

    范仲淹提出了十条新政。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减徭役、修武备、重命令、推恩信。

    这十条几乎覆盖了所有死角,乍一看来很美好。

    但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好。。。。。。

    失败原因大概是两条,一是范仲淹准备不足,限于嘴炮。他老人家认为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做到登高一呼,无数人响应。事实证明他太高看自己的影响力了。

    二是动了大地主的奶酪。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些大地主和官僚自然联合起来与范仲淹一派死磕到底。

    。。。。。。

    。。。。。。

    ps:科举名次的资料真的很不好找,老坤废了很大气力才找到,力求还原真实历史。求票票支持啊。


第九章 火耗归公

    再来看熙宁变法。王安石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富国强兵,故而实施起来也很有针对性。

    加之其并不那么在意个人名声,任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