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223章

奋斗在晚明-第223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官初步设想的是你们一人教十到二十人,小班教学,这样每个军校生都可以有时间亲自练习。”

    军校的规模是有限的,培养能力更是有限,五百到一千名学生已经是极限。这还是宁修把其他兵员砍去后,只保留炮兵的结果。

    眼下他确实太需要一个犀利的炮兵营了。

    只要有了职业化的炮兵队伍,即便与西班牙人在海上相遇,宁修认为自己也不一定会输。

    “大人的意思是要让他们每个人都熟悉掌握火炮发射的过程?”

    一名雇佣兵用有些生涩的汉话说到。

    “不错,一定要熟悉整套流程,而不能只是粗通一二。”

    宁修深吸了一口气道:“我知道这需要时间,我可以给你们时间。只要你们能在三个月内把他们培训到这个程度,我便会给你们奖励。”

    众佛郎机雇佣兵面面相觑。

    三个月,这个时间未免太短了吧。

    他们当年熟练掌握火炮使用也用了一年左右,何况这些对火炮原理完全不懂的明国人呢。

    见他们都不说话,宁修清了清嗓子道:“本官不管你们当时是怎么样的,在本官这里会给你们所有合理的支持。本官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在三个月内把他们训练成一只可战之师。”

    “宁大人放心,我们可以做到。”

    一名佛郎机人率先发声,接着陆续有人附和。

    宁修提出这个要求并非是无理的。毕竟他手中有充足的火炮给这些军校生练习,这和佛郎机雇佣兵当年的情形肯定是不同的。

    有了大量的练习,辅以理论指导,新兵是很容易掌握技术的。

    何况这些军校生是完全脱产的,平日里甚至不需要进行基本的训练,学习炮兵技艺是他们唯一需要做的。

    如果连这他们都做不好,那绝对是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另外本官要求你们成立教研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虽然不要求做到完全一致,但大方向必须是一样的。”

    宁修稍顿了顿,继续说道:“教研组每十天需要开一次例会,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性问题必须解决,个性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也必须及时告知戚将军。”

    一些心思活泛的人已经明白了宁修的用意。宁大人是想像流水线那样“生产”炮兵啊。

    这样的好处是培训出的炮兵都是一个路数,即便损失了一部分其他人也可以迅速补充上。

    而如果是师傅带徒弟那一套,势必会有藏私。这样如果一些高水准的炮兵牺牲了,其余人能否顶上就是个未知数。

    “属下明白!”

    众人齐齐应声。

    “好,很好。你们既然肯来乌猪山岛,本官也不会亏待你们,你们每人可以领一套宅子,就在军校后,便在这岛上常住下来吧。”

    原来宁修为了培养士兵和将领们的归属感,在乌猪山岛修建了不少宅子,大的有三进五进,小的也有一进两进,根据士兵将领的功劳分别赏赐。

    。。。。。。

    。。。。。。




第三百八十九章 灵儿有喜

    练兵的进程比宁修想象的顺利。

    相较于军官的培养,士兵们更强调战斗感。

    而战斗感这个东西只有老兵有。

    所幸最初招募的那一千多士兵如今已经有了剿匪的经验,由他们来带新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宁修之前就跟戚文等人强调过,练兵最重要的就是士气。这一点十分重要。

    只要稍稍检阅,军队士气如何便可以直截了当的体现出来。

    所以戚文等人按照宁修的要求在一般的队列、阵列训练之外加了负重跑等拉练项目。

    乍一看这是在练体能,实则是在练士气。

    毕竟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来的,彼此之间缺乏了解。

    让他们迅速了解,拧成一股绳最好的方式便是拉练。

    一开始大部分的新兵都感到很难适应,毕竟此前他们从未有过如此大的运动量。

    但十几天之后大部分的士兵都挺了过来。那些仍然感到身体不适的则证明底子太弱,被划归到火兵营。

    宁修甚至命各营士兵编出口号,在拉练过程中喊出来。

    这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士兵们在喊口号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间的情感,即便是平日里很少说话的人也通过喊口号打开了心扉,融入了集体。

    在这之后,宁修还命各营士兵加入力量训练。

    事实证明这是很有必要的。

    宁修早就觉得这些新兵力量不足,这体现在拉练之中便是总有人掉队,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

    毕竟大明不是后世,普通百姓的营养很成问题。

    进入军营之后伙食方面自然有极大的改善,虽然不说顿顿有肉,但吃饱吃好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力量训练可以让营养得到充分吸收,也不会引起士兵的反感。

    宁修规定新兵们每天必须做一百个俯卧撑,举三十次石锁。

    这些是考核指标,没有特殊原因必须完成。

    本来宁修还担心士兵们会抱怨。但事实证明基本没有人反对。

    毕竟军营自古以来就是个不讲道理的地方。

    远的不说,就说大明的军营中,军官欺压士兵的现象数不胜数。

    像乌猪山岛新军营中氛围良好的实在不多见。

    旧式军营中的惩罚十分严苛,普通士兵动不动就会被斩首,甚至还有贯耳游营这样侮辱人的刑罚。

    而宁修规定新军军中废除一切酷刑,只保留打军棍一项。

    士兵们欢欣雀跃还来不及,又怎会心生怨恨。

    当然,完不成体能训练的任务还是会被打军棍的,一般是十军棍。这是为了不影响士兵们第二天的训练任务,毕竟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把士兵们打的屁股开花下不来床,耽误了训练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刑罚由统一的军法部执行。这样可以保证刑罚尺度一致,不会出现打重打轻的情况。

    人心毕竟难测,万一有人借机报复公报私仇那就和宁修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除此之外,每隔几天新兵们便会被带到船上进行适应性训练。毕竟这些新兵最终是要对决西班牙人的,那可是在海上而不是陆上。

    好在这些新兵大多是广东本地人,对大海都很熟悉,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渔民。

    他们对大海和航船没有任何畏惧,能够在船上完成军官们要求的一切动作。

    宁修不由得感慨,照这样下去,三个月练出一只强军并非不可能。

    当然,宁修不可能把所有精力放在新军训练上。因为有一个好消息传来,灵儿有喜了。

    宁修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直接懵了,直到灵儿低垂着头莺声细语的说起郎中的诊断结果,宁修才相信,妻子真的是有身孕了。

    细算一算,应该是妻子刚刚搬到乌猪山岛的时候。

    那时宁修整日和妻子腻在一起,晚上更是如胶似漆,常常被翻红浪直到天明。

    应该就是那时候怀上的吧。

    宁修竟然有些手足无措。

    两世为人,这却是他第一次要做父亲了。这种感觉实在太过奇妙,宁修只觉得似是梦境一般。

    灵儿也不像以前那样欢跳,而是稳重了不少,有了初为人母的担当和责任。

    无论如何这对宁修都是一件大事。他决定在这段时间多陪陪灵儿。

    虽然妻子的身孕不过两三个月,但宁修甚至已经开始给孩子取名字。

    这可是个技术活,宁修翻遍了典籍,最终定下两个名字。

    男孩就叫宁毅,女孩就叫宁芷。

    对于宁修定下的名字,戚灵儿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在他看来这本就是男人的事情。

    好消息从来都是瞒不住的。没过多久全军上下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宁修倒是无所谓,最多多收一些贺礼罢了。

    至于老泰山那里自然是要报喜的。

    要说戚继光还真是吉人。他写给灵儿的家信中才刚催过不久,灵儿便有喜了。

    宁修相信这个消息绝对能够让戚继光高兴一阵。

    虽然封建王朝重视男嗣,但女儿一向是父亲疼爱的对象。

    何况戚继光已经有了不少儿子,女儿却唯独只有戚灵儿。他对灵儿疼爱有加也就不难理解了。

    “灵儿,你说我们生几个孩子好?”

    床榻上,宁修一边拢着妻子的发丝一边柔声说道。

    “啊?这你就在想生几个了?”

    灵儿狠狠瞪了宁修一眼道:“一个我还嫌累呢,得亏不是你怀孕是吧?”

    宁修惺惺的耸了耸肩道:“这还叫我怎么说啊。娘子你怀孕我也很关心啊。”

    “先别急嘛,这种事情急不来的。”

    戚灵儿靠在宁修怀间,闭上眼睛道:“若生的是个女儿,妾身总该再生一个男儿出来给夫君续香火。若是生的是个男孩,夫君便不会要求妾身再生了吧?”

    “啊?”

    宁修倒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来自后世,生男生女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

    不曾想灵儿把这件事看的这么重。

    宁修看的出来灵儿是很想生一个女孩的。不过这样一来她就得接着生,直到生出男孩为止。

    宁修笑着打趣道:“要不为夫娶上几个小妾,这样娘子你只生一个就成。”

    。。。

    。。。




第三百九十章 民富国强

    爱德华多·本杰明这些天来一直在卖力传教。

    因为与广东海防道按察使宁修有约在先,现在他还不能在香山县修建教堂。

    只有等到过了考察期,他才能在这片东方大陆上修建属于自己的教堂,让主的福音散布在大明。

    他传教的对象都是清一色的官绅。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可以帮助他向宁修施加压力,从而使宁修下定决心。

    但今天,爱德华多·本杰明却没有进行这项伟大的工作,而是受邀参观香山县第一玻璃厂。

    邀请他的人便是宁修。

    这让爱德华多·本杰明大感意外。他实在想不到明国人竟然还会制玻璃。

    直到进入玻璃厂的那刻,爱德华多·本杰明仍然将信将疑。

    “伟大的主啊,玻璃难道不是只有欧罗巴人才会制作的吗?”

    看到工厂仓库里堆放的各式玻璃器皿,爱德华多·本杰明在心中疾呼道。

    天哪,明国人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有欧罗巴来的工匠教授他们?

    爱德华多·本杰明思前想后觉得只有这种可能性。

    毕竟虽然传教士也知道玻璃,却不懂工艺,更不可能指导明国人制作玻璃。

    可欧罗巴的匠人为何要不远万里来到明国呢?

    传教士为了传教可以牺牲个人利益,花上几年颠簸在海上,工匠们图的是什么?

    爱德华多·本杰明百思不得其解。

    “爱德华多先生,这香山县玻璃厂做出的玻璃和你们欧罗巴的玻璃相比哪个更好一些?”

    宁修笑着问道。

    爱德华多·本杰明没想到宁修会问出这么一个问题,先是一愣,随即面露不愉道:“这是什么问题,按察使阁下,玻璃是我们欧罗巴人做出的,明国只是仿制。仿制品怎么可以和原创品比较呢?”

    宁修却摇了摇头道:“这玻璃不是仿制的,乃是本官亲自令人做出。”

    爱德华多·本杰明张了张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

    什么,这玻璃竟然是宁修这个按察使命人做出的?

    他一个土生土长的明国人,怎么可能会知晓玻璃的制作工艺!

    不,这绝不可能!

    爱德华多·本杰明认为这一定是宁修在撒谎。在他看来一定是宁修雇佣了一名欧罗巴的玻璃匠人,命他做出玻璃,然后把功劳占为己有。

    “爱德华多先生可见过这种彩色玻璃。”

    宁修见爱德华多不肯相信,便叫人拉来一面琉璃如意。

    爱德华多·本杰明从未见过这玩意,好奇之下凑到近前细细把玩。

    他哪里知道这其实是中华自古就有的琉璃,制作工艺与玻璃完全不同。

    “竟然有如此绝美之物。主啊,这一定是你的功劳。”

    爱德华多本杰明觉得这一切难以解释,只能把功劳往主的身上推。

    “爱德华多先生若是喜欢,这如意便送给你了。请记住这是我大明特有之物,取吉祥如意之意。”

    宁修一番话气场十足,爱德华多·本杰明已经彻底无法招架,灰溜溜的点了点头,接受了馈赠。

    “不知爱德华多先生想不想去看一看香山县陶瓷厂。”

    爱德华多·本杰明眼前一亮道。

    “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