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175章

奋斗在晚明-第175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试是第二天读卷,第三天放榜,故而只需要最多两天宁修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名次。

    回到湖广会馆后,宁修与刘惟宁小酌了一番,畅谈间生出颇多感慨。

    他的科举之路已经算相当顺利了,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走过,刚刚十七就考中进士。

    刘惟宁前期虽然惨淡了一些,但好在后期发力,也算是个圆满结局。

    二人也算老相识了,在县学就已结识,能够一并中举,中进士确实是缘分。

    二人越聊越兴奋,越饮越醉,最后竟然瘫倒在酒桌上不省人事。

    翌日正午,二人才相继醒来。刘惟宁只觉得昏昏沉沉,宁修更是头痛欲裂。

    毫无疑问,宿醉的滋味不好受。

    他们匆匆泡了一壶醒酒茶灌了下去这才好了一些。

    刘惟宁苦笑道:“宁贤弟,咱们俩酒量都不行啊,这样子琼林宴的时候还不得被死命欺负。”

    宁修不以为意的浅笑道:“怕什么,鹿鸣宴的时候刘兄不也是很担心吗?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看吧。”

    “宁贤弟倒是宽心。”

    刘惟宁又酌了一口花茶,这才施施然起身朝外踱去。

    “快,把这里都封锁起来。”

    他身子不由得一僵,面孔发出恐惧的表情。

    “刘兄,怎么了?”

    见刘惟宁面色有异,宁修快步而出。

    “锦。。。锦衣卫。”

    念出锦衣卫三个字时刘惟宁简直犹如五雷轰顶,面无人色。

    宁修不由得蹙起眉来。

    锦衣卫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湖广会馆?莫不是有什么钦案要办?

    可这湖广会馆里都是读书人,怎么可能会有大奸大恶之辈?

    正当宁修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众锦衣卫校尉在一名总旗的带领下气势汹汹的冲进宁修居住的别院。

    “去把刘惟宁抓出来,缉拿诏狱!”

    此言一出,那些校尉们纷纷抱拳领命,迈着方步各自搜寻去了。

    刘惟宁早已吓得面色惨白,直是一动都不敢动。

    “刘兄。。。”

    得知锦衣卫来抓的人就是刘惟宁,宁修直是惊诧不已。

    在他印象中刘惟宁一向行事低调,怎么可能触犯天子逆鳞?

    难道是。。。

    他还来不及想明白,几名锦衣卫校尉已经冲进了屋。

    “你们哪个是刘惟宁?”

    一名身材魁梧,浑身腱子肉的校尉道。

    “在。。。在下便是。”

    刘惟宁身子颤巍巍的摇晃,声音里已经带了哭腔。

    “嘿嘿,你真是条汉子呐,跟我们走一趟吧!”

    说罢便掏出铁链不由分说的朝刘惟宁身上锁去。

    “且慢!”

    宁修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些虎狼把刘惟宁锁走。他清了清嗓子,神色自若道:“敢问宁某这位朋友犯了什么事,竟然劳烦天子亲军大架?”

    “嘿嘿,爷们劝你少管闲事。这厮不想活了,爷们奉命拿他进诏狱。”

    “奉的什么命?”

    “自然是皇命。”

    “可有驾帖?”

    “这你也要管?”

    “当然,没有驾帖锦衣卫无权拿人。”

    宁修据理力争道。

    “哈哈,好,你等着!”

    说罢那锦衣卫校尉便转身出了屋子,不一会的工夫他便回来手中还捏着一份文书。

    他将文书展开来给宁修看:“你可看清楚了,这上边有着刑部大印!”

    宁修不禁陷入了沉默。

    他知道按照大明定制,锦衣卫拿人是需要驾帖的,驾帖上必须加盖刑部大印才有效力,不然锦衣卫是无权拿人的。

    现如今那校尉真的拿出了驾帖,证明他们确实奉了皇命。

    可宁修还是想不明白,老实人刘惟宁是怎么得罪皇帝陛下的。

    “走吧!”

    那锦衣卫校尉将铁链在刘惟宁身上绕了几圈拽起就走,刘惟宁这才带着哭腔道:“宁贤弟救我!”

    宁修神色凝重,叹声道:“刘兄放心,我一定救你出来。”

    可他也知道,进了诏狱的都是钦犯,要想救出谈何容易。

    但无论如何他会尽力去救,因为朋友二字他很珍视。

    宁修首先去的地方是戚府。

    毕竟是自家人,最是靠得住。

    何况老泰山现在抱病正在京中,不好好利用一下资源实在太可惜了。

    待宁修禀明来意,戚继光却只沉默不语。

    过了良久,戚继光才叹息道:“贤婿啊,这位刘姓后生与你是什么关系?”

    “同窗,同乡,同年,挚友。”

    宁修一字一顿道。

    戚继光摇了摇头道:“他多半是犯了陛下忌讳,这种事老夫劝你不要掺和。”

    宁修嘴角一扬道:“刘兄不过是一读书人,能犯什么忌讳?”

    “老夫看多半是此次殿试啊。”

    戚继光毕竟是官场老油条,只一句话便点到了点子上。

    “照理说你们都是白身,能够接触到陛下的机会基本没有。唯一的机会便是殿试了。”

    戚继光一语点醒梦中人。

    宁修之前急于营救刘惟宁,竟然没有往这方面想。

    现在细细一想确实很有可能。

    当然,宁修不认为刘惟宁会做出什么君前失仪的事情。唯一的可能是刘惟宁作得文章出了问题。

    “莫不是刘兄作得殿试文章犯了天家忌讳?”

    宁修试探着问道。

    “依老夫看,多半是如此。”

    戚继光对宁修能够悟出此道还是颇感到欣慰的。

    他叹了一声道:“年轻士子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诽君卖直以邀声名。若真是这般,恐怕没人能救的了他。”

    戚继光这么说自然不是信口开河。

    作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老臣,他见识了太多这种例子。

    尤其是嘉靖朝。

    便说著名的海瑞海刚峰,就因为写了一封痛骂嘉靖帝的奏疏被天子下令投入诏狱。

    嘉靖皇帝几次动了杀心,但一想到这样便成全了海润,使得其成为“直臣”,便压下了杀意。

    但饶是这般嘉靖帝也没有放出海瑞,直到他驾崩,海润才得以从黑牢之中放出。

    世人都赞颂海润的忠直,却没有想过他确实是在求一个直臣谏臣的名声。

    这是大明读书人的通病,估计刘惟宁也是犯了这个毛病。

    。。。。。。

    。。。。。。




第二百九十五章 缉拿钦犯(下)第一更

    这可该如何是好?

    如果刘惟宁真的在殿试策论中将万历皇帝骂的狗血喷头,甚至骂了天子的祖宗十八代,那可是纯粹的找死啊。

    海瑞骂嘉靖骂的再狠那也是上奏疏骂。刘惟宁倒好,直接在殿试策论中骂。。。。。。

    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要讲道理的话,刘惟宁作的策论倒是切合题意。

    戚继光见宁修沉默不语,上前拍了拍宁修的肩膀,用一种长者的口吻安慰道:“贤婿即将入仕,这种时候一定不能走错路啊。”

    戚继光是官场过来人,对于大明王朝的为官之道自然参悟的彻底。

    真的按照戚继光说的做个冷眼旁观的局外人,显然是最符合宁修利益的。

    但宁修却摇了摇头道:“老泰山恕罪,小婿已经决定全力营救刘兄。”

    戚继光微微一怔,显然不敢相信宁修会选择营救刘惟宁。

    “你打算怎么做?”

    戚继光十分不解的问道。

    “无外乎内外声援。”

    宁修淡淡道:“于内,可以集合本科考生联名上疏,请求天子宽恕刘兄。”

    戚继光不以为然,心道你以为世间都是和你一样的傻子吗?

    在这即将放榜的时候上疏声援刘惟宁,不是等于在打天子的脸?

    而打了天子的脸,还想在官场好好的混下去?怕是被赶到南京养老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对那些政治斗争失意的老家伙来说去南京尚且难以接受,何况乎这些即将踏入官场的新人?

    无论如何,他们是不会站在天子的对立面的。

    宁修继续说道:“于外,则是发动整个舆论的力量,靠百姓替刘兄声援。”

    戚继光蹙起眉来,质问道:“靠科场同年尚且说的过去。靠什么百姓舆论简直是荒唐。贤婿切莫做那等裹挟民意,以臣议君的事。”

    这番话他说的极重,等于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宁修极为失望。

    他本以为自己老泰山能够站出来替他运作一二。即便不能亲自出面,表示一下支持鼓励两句总归是可以的吧?

    谁知戚继光却是这番态度。

    联想起历史中戚继光个人品德方面确实不如一些直臣,宁修还是有些遗憾的。

    不过却也没关系。

    只能说人各有志,宁修也不能用自己的思想要求别人。

    “如此便不劳老泰山费心了。”

    宁修冲戚继光抱了抱拳,毅然离去。

    他离开戚府便直奔张居正京邸。

    若是能够说服张居正,那刘惟宁就一定有救。

    宁修将来意说明,门官却出人意料的说张居正不在府中。

    宁修思前想后却是恍然大悟。

    今日是殿试读卷的日子,张居正当然不在府中了。

    这可该如何是好?

    刘惟宁在诏狱中多待一刻便多一分危险。

    那些杀千刀的锦衣卫校尉个个都是恶鬼,天知道他们会对刘惟宁做什么。

    不行,不能就这么等着。

    以宁修现在的实力只有先靠联名上疏引起朝廷的重视了。

    以万历皇帝早期勤政的现象看,少年天子未必不会因此更改旨意将刘惟宁从诏狱放出来,从而捞得一个明君纳谏的好名声。

    思定之后宁修径直返回湖广会馆。

    因为他是解元的缘故,在一众同乡之中极有声望,稍稍一番召集,众人便聚在花厅听候宁修吩咐。

    宁修将前因后果种种与众人说明,自然引起了一番热议。

    这也在宁修的意料之中。

    遇事自保者肯定会有,他不会勉强。

    但他相信湖广的士子肯定不都是只扫门前雪的庸人。

    果然一小部分士子表态,愿意追随宁修上联名奏疏,声援刘惟宁。

    宁修大喜。

    他粗略算了下,愿意追随他的有十几人,虽然不算多,但总比他一个人好太多。

    他立刻取来纸笔在案上铺好,信笔挥毫洋洋洒洒写开来。

    写完之后他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些愿意追随他的士子也纷纷将名字附在了宁修后面。

    他们这样做虽然也有风险,但比宁修的风险却要低过太多了。

    毕竟奏疏是宁修写好的,他们只是署名附议罢了。

    从主从关系来讲,宁修才是主导。

    但他们获得的收益却不会少。若是陛下真的赦免刘惟宁的罪过,他们便成了仁人之士。

    “宁朋友,这请愿的奏疏是写好了,可如何送至御前呢?”

    这一个问题也是一众湖广士子想要问的。

    他们虽然都已经板上钉钉的拿到了进士功名,但毕竟还没有宣布。即便宣布了,在授官之前他们也不是官,没有上疏天子的渠道。

    宁修这封联名奏疏想要呈递至天子面前,走通政司的路子是肯定不行的。

    “这个韩兄不必担心,宁某自有办法。”

    宁修信誓旦旦的说道。

    众人见宁修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纷纷放下心来。

    翌日金榜的结果下来了,果然没有刘惟宁。

    状元是张三公子张懋修,张家大公子位列榜眼,毫无悬念。

    宁修位列二甲第二十名,相当好的成绩。

    不过宁修却没有太过高兴。他的好朋友现在还在诏狱中受苦,他如何高兴的起来?

    他再次去了张府!

    昨日张居正在和一众大佬批阅殿试试卷,自然不在府中。即便回到家里为了避嫌也不会见宁修。

    但今天金榜结果已出名次已定,可谓尘埃落定,张居正自然可以见宁修了。

    宁修被门官领到张居正的书房中,见过礼后遵从张居正的命令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贤生考得二甲二十名,真是大喜事啊。”

    张居正一边捋着自己下颌美髯一边说道。

    “多谢首辅夸奖。”

    宁修冲张居正拱了拱手以示感谢。

    “但宁某的一名同乡好友却不在榜中,学生斗胆问首辅一句,他可是被革除了功名?”

    张居正面色一沉道:“你说的这人可是叫刘惟宁?”

    宁修毅然答道:“正是。”

    张居正大手一挥道:“他虽未被革除功名,但已被陛下打入诏狱,榜单之上自然没有他的名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