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七品封疆 >

第121章

七品封疆-第121章

小说: 七品封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昔日威风凛凛,号令夷州的土王,如今早已经蓬头垢面精神萎靡。尤其他听说自己的儿子已经被官兵击毙,又看到最后的据点已经被拔除,知道没了复仇的希望,发出阵阵撕心裂肺的哀号。
  他用自己的语言对李炎卿进行最恶毒的诅咒,可惜没骂几句,就有一名锦衣卫一刀柄捣进去,将他的牙齿打落数颗,疼的他一阵惨叫,骂不下去。李炎卿朗声道:“本来我是想把他递解进京,由天子处置的。不过考虑到交通问题,还是就地处斩吧。来人啊,动手。”
  一名精心挑选的刽子手,赤着上身,举着厚背鬼头刀过来,但见刀光闪处人头落地,一腔污血狂喷。这位夷州土王,算是彻底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接着,又有马龙部落的二十几个人被挑出来,拉到边上陪斩。
  李炎卿又对江滦道:“你翻译给他们听。这些人都犯了罪,按说应该全部处死的。但是朝廷有好生之德,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之路。他们要做的,就是为朝廷修建房舍,建造城池。如果谁敢逃跑,或是意图暴乱。我不会问谁有罪谁没罪,只会从他们中挑选一部分人来杀。杀的人数,由罪行大小判定。如果有人能检举出,谁想逃跑,谁想叛乱,我会解除他奴隶的身份,并给他一点点土地。这就是奖惩结合,赏功罚过。”
  当天晚上,一场庆功宴会就在马龙部落的这神山内举行。俘虏中几十个年轻的女子,被挑选出来歌舞助兴。李炎卿来时,船上装了百十坛好酒,也拿出来款待各位头人。
  这些头人见大明的人马衣甲整齐,兵器锋利,心中先自畏惧三分。再看他们出手阔绰,又觉得羡慕。以往马龙说他们是强盗,是来这里抢东西的,可是他们比自己可富多了,难道能看的上自己的东西?
  他们有白银,有黄金。赏赐士兵的现银,现场发放下去。那些赏赐银两都比自己部落的那点可笑的积蓄要多出几倍。
  论粮食,他们可以拉来成船的米粮还是雪白的盐糖,用的着抢自己么?再看女人,他们的女人,也比自己部落的女人漂亮,似乎他们来,自己没什么可损失的啊。
  疑心一去,这些人的态度更为热情,还有的人主动托山猫代为翻译,献殷勤道:“朝廷要修房子?这事好办,我们部落还有青壮,回头就派他们来给朝廷干活,口粮我们自备。”
  李炎卿笑着敬了这位头人一杯酒,又示意一个女侠陪着这位头人坐下。
  “有青壮?好事啊。朝廷现在就是要青壮,越多越好。口粮的话,不用你们出,朝廷出的起粮食。只要你们出人就好了,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朝廷盖房子,与你们部落盖房子可不是一回事。劳动量大,人会非常辛苦,有敢不服从号令的,可是要吃鞭子的。”
  “好说好说,为朝廷办事,应该的。我们部落里,对于懒汉的惩罚,远比鞭子要厉害,大老爷放心吧,他们已经习惯了。”
  这场狂欢直持续到后半夜,那些喝多了的头目和头人,忍不住就将那些跳舞的女人拉到一边,滚在了一处。李炎卿则抱着晴云暖雪回了帐篷,不想洪四妹却早就斜靠在牙床上,罗衫半解。
  “这两个妮子想要独得宠爱可不行呢,平定夷州我是大功臣,别想把我扔下。”
  这一晚的风光,让晴云暖雪次日都羞的不敢见人。洪四妹倒是大方,整个人腻在李炎卿怀里,宣战似的看着花惜香:
  “夫君这人就是讨厌,都老夫老妻了,还需索无度,我有什么办法啊,想推都推不出去。不过别说,夫君这次的手段当真了得,整个夷州的土人,这回怕是不敢生异心了。”
  花惜香却依旧将自己捂的严实,举止间也端庄了许多。她指着帐本道:“如果从单次出兵的收获看,我们是亏了。这夷州没什么战利品,远弥补不了军费。不过若是从凭空得个老营看,我们倒是大赚了一笔。尤其此地能产甘蔗,如果配上我们的糖厂,不愁赚回本钱。不过我们终究是外来人,要想在这里站住脚,还得想点办法。”
  “办法啊,自然就是打一派拉一派了。”李炎卿得意的靠在椅上:
  “他们能倚仗的地利,已经不复存在。至于人和么,我给他们派出郎中,再派人教他们种田。就是用我们的文教,来归化他们。再有,我提出了一个两万两银子建设夷州计划,这些土人们只看到钱多,却没想到,收了我的钱,就得按我的规矩办。”
  花惜香道:“你这手段我听着可耳熟的很。”
  “这就是当年天女门吞你们巫山派的办法,等到我的人渗透到他们各自的部落里,什么秘道小路,全都没用。谁要是不肯听我的,我就挑动他们部落间打战,我在从中得利,不信对付不了小小的土著。”
  “土著倒是好对付,那夷人呢?夷州这个岛地势好,土地肥沃出产也多。还能出大量甘蔗,就怕夷人也来夺岛。”
  “夷人啊。对付夷人,还是得用夷人。至少我们的人,是没人会修多面堡,也没人会建炮台。这些事,都得等着恭常都的佛夷到了,再做道理,我已经派了人去,用不了几天,他们就该了了吧。眼下要做的,是让那些土人酋长联名上本,请求归附。”


第247章 夷州归附(五)
  眼下老主驾崩,新君登基,急需一个好彩头。考虑到大明公文传递时效性的问题,那么把这个请求归附的书信,改成是新君刚登基时就投递的,效果就更好了。
  这块土地孤悬海外多年,在朝廷诸公提来,都说是土人横行,不奉王化。如果派兵征讨,得不偿失。长期以来,始终在澎湖设一个巡检司,但没在夷州设立官府,这块土地也就是从实际上,并不归大明管辖。
  眼下新君一继位,这块土地上的老百姓就主动要求回归大明怀抱。这说明什么?不正说明新君恩布四海泽被苍生,连这些土人都感受到了天子的伟大,痛改前非,积极主动的请求归附么。
  而且这上面还着重提到了,自己这些土人,是在香山县刘知县的教导下,认识到了过去的错误,迷途知返,果断决定回归大明怀抱。这时候,即使是对于李炎卿再怎么不顺眼的人,也不能否定这件事。
  谁否定它,谁就是立场有问题,谁就是站队不正确,是要吃大苦头的。新君登基,土人来降,主动要求并入大明疆土内。这时候不管真实想法是什么,上本时都只能表示附和,再顺带歌颂一番明君在位,众正盈朝,才会有土人前来归顺,此乃大明江山稳固,四海升平的吉兆。
  至于夷州归附后,谁来管理的问题上,按李炎卿的分析,朝内诸公怕是没人愿意到这个远瘴之地为官。当初香山县就有过全县无官的先例,夷州比香山更为恶劣,不但没钱,还都是土人,大家连语言都不通,怎么派官?而也不会有一个官愿意到这来任职,那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这份请求归附的奏折里也表示,本地土人原有部落首领洪四妹,素有人望,深得土人之心,又肯忠于朝廷。请求朝廷让她继续管理夷州,世代为国朝蕃屏,绝无二心。
  在大明正规的体系中,没有女人做官的位置。可是地方土人,由于向来有着民族传统这面大旗护身,女人当官也就不算新鲜。像广西狼兵首领岑花老夫人,那就是个女人掌权掌兵,担任土司,朝廷也不会过多干涉。
  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香山有个洪四妹,夷州也有个洪四妹。这话都不用李炎卿辩驳,就会立刻被同僚拍回去。重名,重名懂么?那些土人没文化,起名字也就那几个,重复了太正常了。
  按李炎卿分析,这份表章上去,洪四妹最少能捞个正六品长官司长官回来。这个官职大小是次要的,土官二品和六品,没什么太大区别。其最值钱的一点,就是可以世袭。洪四妹给自己生了儿子,将来这小子也得有个前程啊。有了他娘的封号,最少以后也可以混个土司当当,做个海外天子,也算对的住他。
  至于说被人戳穿的危险,他倒是没想过。国朝规矩,能上不能下。眼下是一切多算影响帐的时候,着眼点在于大明版图又扩大了,谁要是在这事上做文章,肯定会死的不能再死。
  大家要关心的是,怎么为天子和高阁老歌功颂德,没人会去追究洪四妹是谁。区区一个土司,大明赏不起么?
  即使是日后发现搞错了,又能怎么样?如果把这个土官否定掉,就等于是否定了这次空前胜利的百姓归附,谁敢否定这个,自己的前途还要不要了?李炎卿这番分析下来,洪四妹更为得意。
  张若兰是大妇怎么样?今后最多得个诰命身份,还得看自己丈夫的品级再说。按他这出身,到了四品知府也就是顶头了,张若兰那诰命还能高到哪去。自己可是要封六品长官的人了,将来在家里,论身份她压着自己,可要论品级,自己却要压她一头。
  一想到这个,再想到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继承这片岛屿,她就更加得意。“花家妹子,以后这夷州搞起来,肯定要用很多人手。我看你啊,不如留在夷州做个总管,我们关起门来,你想封什么官都行。”
  “多谢洪夫人赏识,只是现在妹夫这边,却还没有个得力的管帐之人。等到将来把这些事都弄顺了,我自当来夷州效力。”花惜香不软不硬,把这话题推开。
  那些土人酋长见了李炎卿的手段后,已经诚心归附,那本章自然不敢不写。大家不会写名字的就按手印,还有的划上莫名其妙的记号,作为凭据。这种行为虽然看上去有些滑稽,但越是这样,越像真事,因此李炎卿也不阻拦。
  这份联名奏折送出去的两天后,夷州岛外,一支西洋舰队从远而近,接近了港口。虽然事先西芒这边已经派人通了消息,但东印度公司这,大小战船仍然升帆备战,拉开架势。直到对方打出旗语,又有通讯船载着卜加劳与西芒过来,大明的船队才摆出欢迎的姿态。
  “对不住。实在是这海上的事,谁也说不准,大家都得加个小心,小心的人,命总是能长一些。”李炎卿对西芒一脸歉意,西芒也道:“尊敬的阁下,你说的非常有道理。大海上,确实是有部分卑鄙的罪犯,试图进行破坏勾当。不过您有了这么强大的武力,那些罪犯也不会对您构成威胁,他们最多只是麻烦,小小的麻烦而已。”
  他这次也算开了眼界。当初他认为大明难以对抗,主要是胜在兵多将广。单一船只的素质,并不优于葡萄牙船。可是今天看到那艘巨大的联舫,却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观点。
  固然联舫的机动性不算出色,可其舰体庞大这一优势在这摆着。以当前火炮的准头和威力看,即使有三四艘盖伦船,也别想把它轰沉。如果真在海上干硬架,多半最后还是它赢。
  李炎卿见对方面露惊惧之色,心中也大为得意,问西芒道:“怎么样,我要的人带来了吧?这多面堡在夷州也算搞个试点,如果搞成了,将来还可以推广,你们说不定还能进京呢。”


第248章 夷州归附(六)
  棱堡技术在当前的欧洲,也属于个新鲜事物,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而且这东西造价昂贵,需要配备大炮火枪等配属物资使用,是个烧钱的买卖。
  西芒手下倒是有能建造棱堡的工程师,可是考虑到造价,以及大明朝的反映,让他不敢在澳门建造这种纯粹的战略要塞。作为优秀的商人,他很清楚朝廷的底线在哪。如果说他修几个石头堡垒能被大明接受的话,那修上一堆多面堡,只会招来经制官军,把自己赶下海里喂鱼。
  可是他不敢修,不代表李炎卿不敢修。眼下在海上几股势力中,传统的倭寇已经快要退出舞台,难成什么气候。尤其香山开埠之后,倭寇的威风又要减上几分。西洋人渐渐要成为朝廷需要提防的下一个目标,而航海业的发达,也必然会引来海盗的目光。
  不管是谁,他们都会对夷州这个得天独厚的岛屿感兴趣。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也免不了要和各路人马过招,不死上许多人,不流必要的血,是别想把这块地方占住的。
  虽然朝廷水师甚强,但是夷州自身缺乏足够的防御,万一陆战失败,这个岛还是要求掉。因此他打定主意,不管花多少代价,这多面堡要修,其他配套设施也要建。
  那位胡静水胡船王已经派了自己一个得力部下前来,代表自家老爷表态,夷州很快就将建起一个大型造船厂。今后东印度公司的船能在这里得到修补,而海商们想要造船,也得往这里投钱。
  卜加劳则兴奋的在岛上转来转去,“建造炮台,这真是个好主意。大炮,你们需要很多的大炮。无论是多面堡还是炮台,你们都需要大炮。”
  “不是我,是我们。”李炎卿在旁提醒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