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牧场主 >

第775章

大牧场主-第775章

小说: 大牧场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发电厂、开采设备、初步加工设备和厂房等等的花费也不少,初期投资大概在三十五亿美元左右,分三四年时间进行投资,我家已经准备好一部分,相信这些钱对你来说没压力对吧?”

    “嗯,等看完计划后我会将钱投到公司,修建铁路应该是蒙古共和国的事情,他们准备分摊多少?

    毕竟铁路是在他们国内修建,开矿还能带动蒙古经济发展,据我所知星际矿产公司将会是蒙古最大的企业,预计产值能占到这个国家GDP的百分之四十,别告诉我那帮人一分钱都不打算掏。”

    伊莎贝莉表情无奈,继续喂鱼,嘴里说着:“那边政府确实是这样想的,只告诉我父亲没钱,摆明了不愿意出钱投资,如果没有铁路,很难把那么多矿石运走。

    电力需要依靠华夏,主要市场也在这里,可以搞定吗?”

    “没问题的,华夏这边我爷爷帮忙联系过,等我去蒙古打通所有关节,了解情况后再来跟这边的政府高层商谈。

    有心人应该已经知道我来华夏的消息,可到现在也没联系我,大概就是因为知道,我现在还不清楚情况,见面也说不出结果,或者是觉得我太小了,所以不想跟我谈,等着我找上门去呢……”

    华夏地幅辽阔,但优质铜矿资源并不多,遇到边界处这么大的铜矿,不心动就奇怪了。

    韩宣对目前局势已经有大概判断,他们这是吃定了开采出来的矿石要买给华夏,所以准备给个下马威呢,本来做好了今天有人来找自己的准备,可是却很奇怪地风平浪静。

    这件交易中能纠结的只有价格问题,因为省去运输成本,价格本就比从国外进口低,稍微便宜点也没事,便宜太多不可能,先期投入的成本摆在这里呢,没谁会嫌钱赚得多。

    至于金矿,韩宣并不认为这些高层们会看重,华夏金矿数量不少,购买它们只会浪费用来投入建设的资金。

    说完把包子递给伊莎贝莉,肉包子都有气味,她并不是太喜欢,将就凑合吃,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坐直升机游览燕京城景点,是个省时间的好主意。

    从半空中全局看古代皇家工程,会更加气势磅礴,顺便也能了解燕京城的建设情况,之前雪山地产公司在这里拿到几块地,有些已经开始开发,刚好顺路去看看。

    看见道森秘书领着位老头走来,对方隔老远就伸出手,用英文向韩宣自我介绍说:“你好,我是沪市飞机制造厂的厂长,名字叫做吴作权,很冒昧过来打扰到你,真是不好意思。”

    不管冒昧不冒昧,人已经来了,韩宣握住他的手,对这个职称挺感兴趣,询问说:“我听得懂中文,你是说当年制造运十的沪市飞机制造厂?

    小时候在报纸上看见运十飞机研发计划搁浅时候,我还为此感到可惜。”

    听到这句话,吴作权不由愣住,心想:“看报纸?都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你才多大啊?”


………………………………

第1414章 大飞机运十

    “吴先生,你认为运十大飞机,果真有先天不足的致命缺陷吗?”

    韩宣这样问面前的吴作权老先生说,这个问题从前世到今生一直存在于他心里,现在遇到清楚内幕的当事人,哪有不搞明白的道理。

    老头点头回答道:“嗯,运十油耗高,材料学也没现在先进,导致机身重量比国外产品重,而且舱内噪音也大,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解决不了。

    从1980年9月26日首次试飞一次成功,到1985年运十共飞了一百三十个起落,最远航程三千六百公里,最大时速九百三十公里,最高飞行升限一万一千米。

    客舱按经济舱一百七十八座,混合级一百二十四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一百一十吨,达到了大飞机的标准。

    最难的部分当初已经过去了,剩下些小麻烦,只要资金到位,肯定可以攻克掉。

    现在都用超级电脑模拟气动力布局,那时候只能靠专家们手算模拟,一个月休息两天,剩下的时间每天至少工作十二个小时,然后项目说没就没了,连主要资料都被别人搜走,之后再也没有看到过,谁也不清楚去了哪里,好几个老朋友因此得抑郁症。

    不过这些年我已经想开,运十大飞机项目的下马,或许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好的选择。”

    韩宣一愣,追问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当时我们国家的工业体系很落后啊。

    比现在落后了整整好几个档次,想要将它成功研制出来,绝不是追加三千万就可以解决的,试飞进行到一半,经费就全被花光,很可能还要再投入十多亿、甚至几十亿人民币,才能把它真正弄出来。

    别人可能不知道,试飞期间出现各种故障问题,虽然外表看起来没事,但其实从总的设计方案出来后,它就进入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许多东西我们国家造不出来,比如发动机,它是从波音公司购买的,另外不少重要零部件,也是从国外采购,使得造价高昂的同时,维护成本也大大提高,国内没有哪家航空公司愿意买运十,认为自己造不如花钱买。

    这不能怪那些设计师,只怪华夏工业体系跟不上,当初国家刚从动乱中走出来,我向最高领导做汇报时候,告诉他们制造飞机需要的东西,可国家没办法弄到,重要技术被西方封锁了。

    即使当年坚持下去,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只能跟国外第一代大飞机的性能相比,于是项目悄悄被搁置,现在那架运十飞机,还停留在我们沪市飞机制造厂的仓库里,偶尔我会去看看它。。。。。。”

    “唉,错了啊。

    丢掉的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华夏航空航天业赖以发展的技术开发平台,二十年前做不到,只要把那套东西保留着,现在未必做不到。

    可惜一棒子全部打死,浪费了前期投入的十几年研究成果,那时应该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大飞机开发体系,未来得从头再来。

    还会重新立项吗?我觉得肯定不会,人们已经认为国内造不出大飞机,因为运十导致开发飞机的信心被搞丢了,寒了多少人的心,以一个国家的力量来说,那些钱投入很值得。

    以前的失误,现在需要为此买单,如今从国外采购飞机,将来十多年时间里同样也是,白白将钱送到波音和空客的口袋里,养活不少人。”

    “留下我跟老马,每天面对运十发呆,好像管不住自己的腿,总想去看一看,等着国家重新投入资金,再次进行设计的那一天到来,可惜老马只等几年,就撒手走掉了,现在就剩我倒霉,催着上面继续开发……”

    吴厂长说这番话时候,眼睛都发红,抬起胳膊用衣袖擦擦。

    虽然从当时情况来看,国家的决定并没有错,可他们这些研究员和管理层,十多年的心血成果就这样白费掉,碰到这种事,是个人都受不了。

    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们,无数人的青春和汗水,葬送在运十项目身上,却落得个徒劳无功的下场。。。。。。

    “记得曾经在书里看到过一句话,邪恶和善良都不够存粹,所以才显得痛苦。

    要是当年你也拍拍屁股,从飞机制造厂离开,说不定就不会有这些烦心事。”

    韩宣拍拍吴厂长的肩膀安慰,感觉话题似乎跑偏了,继续询问说:“请问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哦,刚巧从报纸上见到你来燕京的消息,听说英国罗尔斯…罗伊斯飞机发动机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在你手里,所以我想跟你谈谈采购飞机发动机的事情。”

    “怎么,你们厂要造飞机?”

    “前段时间跟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合作,准备生产MD90…30飞机,它快被波音收购了,但之前的订单依然算数,我们会制造两架飞机,于是想要从你的公司采购四台最尖端的发动机。”

    听到“最尖端”这个词,韩宣目光奇怪盯着吴厂长。

    对于国人的“山寨”本领,他早就有清楚认识,假如不是材料技术不过关,说不定连去年首飞的第五代F22猛禽战机,都会被用皮尺测量复制出来,惨遭毒手的发动机无数,一路山寨,高歌猛进,大大促进了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现在,韩宣就有种自己公司产品也被盯上的奇怪错觉,看向对面吴厂长真挚的眼神,提防问他说:“哪种发动机?”

    “遄达800系列。

    我知道生意太小,可说不定将来会扩大产能,你觉得怎么样?”

    中小型客机用遄达700系列就足够,波音777的吨位用800刚好,这点韩宣还是知道的,心里更加相信,他们盯上了自己公司的最新技术,表情顿时吃瘪。。。。。。


………………………………

第1415章 来自邻国的感谢

    罗罗飞机发动机的技术水准,处于世界最前列,能被称为“世界三大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之一”的它,目前最尖端产品绝不是那么好模仿的。

    他们敢买,韩宣就敢卖,即使被吃透,到时候应该已经换代,何况还有那么多专利技术,不怕被盗走公然出售,最多就是汲取点技术,用在军方罢了,客机成品发动机不在禁运列表内,国内什么都缺,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

    让道森秘书通知美国罗罗公司总部那边,安排销售员去沪市飞机制造厂商谈这单生意,韩宣又陪吴厂长聊了会儿,商谈双方可以进行合作的地方,随后送他离开。

    伊莎贝莉在旁边听着,从两人对话中,可以了解到太多东西,一个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强弱,影响着包括军工、电子、机械在内的方方面面。

    目前华夏的工业体系,显然还不完善,刚才吴厂长不止一次抱怨说国外的东西太贵了,说明这个国家不够强大,至少比目前的巴西差一点。

    其实根本原因并不是贵,而是别的国家能造出来的东西,华夏却造不出来,假如非买不可,就肯定会被别国商人用高价宰,处于垄断地位。

    有些产品,即使出高价也买不到,巴黎统筹委员会已经解散没错,但禁运目录被瓦森纳协议继承了,实行了数十年的禁运规定依然有效,当前共有一百二十项尖端技术包含在内,主要针对华夏。

    就拿五轴联动机床来说,这东西以前华夏造不出来,未来被某家华夏企业造出来了,即使是很简陋的版本,也使得进口五轴联动机床价格腰斩一半。

    技术比别人落后五十年,只能看着对方吃肉,假如落后十年,就能喝口肉汤了。。。。。。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新的金字牌匾早就做好,需要有人主持,这块牌匾在库房里一放就是三年,今天终于能挂出来了。

    王府门口石板路上,放好一长串红色爆竹,得知韩宣到来消息,守候在附近的各国记者们伸长脖子,围观正在将写有“醇亲王府”牌匾摘下来的杰森、欧文他们,见到韩宣走出门时候,随即举起相机对准他拍照。

    府邸换了主人,门牌也要跟着换,这是从老祖宗那里留下的传统,不然就不算是自己家的房子。

    “醇亲王府”这几个字在门口挂了百多年,已经成为北什刹海畔的一道风景,没什么比时间更恐怖,它可以消磨泯灭掉人类留下的一切痕迹。

    终于,今天这座醇亲王府也消失了,随着鞭炮炸响,韩宣满脸笑容掀开盖在牌匾上的红布,上面是邓先生亲手书写的“韩府”二字。

    当年这块牌匾做好时候,韩宣已经离开燕京,直到这次过来才将它给挂上去,这算是大事,赵老头不敢擅自做主。

    花点时间将牌匾挂好,右下角那三个字,勾起太多人的回忆,邓老一生戎马,眨眼间已经去世一年多了,记者们从各个角度拍好照片,连央视的人都赶来,想请韩宣做个简短的采访。

    韩宣答应了,让赵老头帮忙派人把爆竹屑扫干净,请记者们进去坐坐……

    这次算是私下前来,没有正式的官方身份,采访内容大多是些很随意的“感觉华夏这几年变化大不大”、“感觉祖国怎么样”、“吃得习惯吗”之类的问题。

    答案信手捏来,随意回答点什么,感觉能凑够一篇报道,他们便因为贸然前来而道歉,提出告辞。

    上面有人吩咐过,不许来打扰他,这次采访足够让记者们感到满意。

    近百年来,华人在国际上被无视太久,好不容易出了几位重量级的知名华人,他们因此感到自豪与骄傲,言语举止间对韩宣都带有亲近感。


………………………………

第1416章 一日看遍旧都景

    韩宣家里的那些直升机,就像豪华空中旅店,连座椅都是真皮的,噪音更是被各种最顶级消音材料消减到极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