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牧场主 >

第287章

大牧场主-第287章

小说: 大牧场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等有时间再去,先看京城……”韩宣等中年司机说完,眼睛看向窗外。

    巷子里,一帮女人脑袋上套着个机器,应该是在烫头发。

    不少妇女抹着鲜红的口红,穿上带毛领的皮风衣,拎着小包,匆匆而过。

    到处都是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人,当中还能看到老外的身影,交警身穿白色制服,在红灯亮了的时候抬起手。

    一辆奥拓汽车周围,有数十人停下自行车,一些女人腿短,够不着地,还得跳下来,等绿灯亮了再骑。

    老头推着竹编婴儿车,嘴里哼起京剧的调调,路过一个玻璃橱窗时候,发现里面假模特没穿衣服,推着小车来回看了好几次,摇头叹气,感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

    理发店为了向国际化接轨,起了个时髦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这样还不够,用繁体写完还要用英文在下面标注。

    女人出来时候,都像是炸了毛的藏獒。

    嘴里嘀咕着不够卷、不够黄之类,抬手一拨头发,走起路来扭动幅度,都比以往大了点。

    为啥扭?

    不为啥,你个土包子,时髦懂不。。。。。。

    天空湛蓝,大团白云飘浮,被风吹动,缓慢往南飘去。

    越接近城区,道路越开阔,绿树中藏着些红墙黄瓦,琉璃走兽,尽显古代皇城的贵气。

    崭新的公交车里,挤的全是人,站在中间的乘客要下站,根本就挤不出去。

    有人发羊癫疯似的,晃动胳膊,大喊着要下车。

    韩宣还看到一个胖子,脸被挤得贴在玻璃上,整张脸已经变形。

    冬天玻璃上有水雾,他最初觉得是现代主义的抽象画海报,为了增添公交车的美观度才贴上去,再仔细看看,才发现其实是人。。。。。。

    进入东直门外大街后,来到了三里屯,位于朝阳区中西部,是燕京著名的外国使馆区,老外基本都在这一带活动。

    因此商业比其它地方繁华,能看到许多西方风格的酒吧、歌厅等。

    只不过现在是白天,而且天气挺冷,路上看不到多少人,偶尔从外交公寓区里出来个老外,也是冻得瑟瑟发抖。

    如今这片地区,有很多老四合院,大门对路敞开,里面几家人住在一起,孩子们在门口互相打闹。

    巷子里热闹非凡,老大爷、老太婆,洗菜洗衣服的同时,互相闲聊,蹬着三轮车的年轻人叫卖:“卖煤!蜂窝煤喽!”

    顿时有孩子小跑过来,替家里大人问,多少钱一块……

    爷孙三人互相闲聊,红旗轿车在街上绕了不少远路。

    看过故宫、天门,从西长安街往西直走,来到了位于钓鱼风景区的钓鱼国宾馆。

    门口是穿着军装的士兵在站岗,真枪实弹,大概是因为这次过来的人多,巡逻队伍随处可见,登记完开进去,来到十八号楼前。

    有位穿着西装的胖老头,正急得跳脚,不时看看手表,他是这栋楼的负责人,早就接到从机场打来的电话,但迟迟不见有人过来。

    现在看见这几辆红旗轿车,长舒了口气,满脸笑容跑来打开车门:“终于来啦,欢迎欢迎!

    早上美国商务副部长,布赖森先生,还有许多人都来问过您到没到。”

    “不好意思,路上参观耽误了点时间,真抱歉。。。。。。”

    韩宣目光打量起门口两个圆明园的鎏金铜狮,没想到他们会把宾馆安排在钓台,看样子华夏很重视这次的交流会。

    等服务员带着他和爷爷、外公,来到总统套房前时候,才真正震惊了,这里以前都是给元首和总统们住的。

    刚才那位胖老头笑道:“平先生专门安排你们住在这里,韩宣小朋友,你想单独住,还是和家人一起?”

    韩宣听到这称呼,心情真是哔了狗。。。。。。


………………………………

第531章 后海的四合院

    国家成立之后不久,有人决定在钓台修建一座国宾馆,用来接待外宾。

    最后建了18栋设计风格迥异的现代化接待楼,客房400多套,其中有室内网球场、游泳场、健身房等,外部保持原有古典风格,内部则改成现代化装修。

    第18号楼总统套楼,是楼群中最重点、最豪华的建筑,外形是纯华夏皇帝宫殿结构,黄色琉璃瓦铺顶,处处富丽堂皇。

    韩宣所见到的总统套房更是气派,使用的大床和衣橱都用紫檀木精雕而成,落地宫灯分列四周,雍容瑰丽。

    卧室前的落地大挡屏,用红木精雕细刻,并配上十多幅山水花鸟画卷,营造出浓浓的华夏情调。

    当中不乏一些精品国画,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郑板桥的竹。

    说起来,总统套房不适合给商人居住,但这家人是华人,而且有着中美经济交流会的官方身份,给他们最好的东西在情理之中,李家诚当初两次来燕京,也在这里住过一次。

    别看郭穆州好像名声不响,但那是被老爷子光环影响的缘故,如今他的资产零零散散,加上那些古董和借给韩宣的钱,身价超过三十五亿美元。

    假如他单独来华夏,是能要求和一号首长单独会面的人物,如今全华夏都找不出比他更有钱的人!

    韩宣和两位长辈放置好行李后,去餐厅吃午饭。

    六菜两汤,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比平常的菜好吃得多。

    不少大公司的高层或股东,得到消息后联合前来拜访老爷子,厚着脸皮一起蹭饭。

    不一会儿功夫,十多个人围着六盘菜,服务员赶紧让人再做些过来。

    这帮美国商人言语间,不时试探韩家对华夏经济的态度,在场的就老爷子和华夏高层有点联系,以为他知道内幕消息。

    说最近许多国企的厂长等,莫名其妙前来找过他们,提出想要融资的想法,那价格简直低到令人发指,他们怕有诈。

    韩宣听见这话,好像吃了死苍蝇,放下筷子说道:“我吃饱了,出去逛逛。”

    “嗯,多穿点衣服。”他外公被这帮人的话吸引,好奇为什么会这样,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引入民间资本,没陪他一起走。

    韩宣很想告诉他们,所谓的管理层收购,意味着一百万多个国有企业,二百万个集体企业,一夜之间变成了私人企业。

    数千万工人被赶出工厂大门,变成下岗职工,数千万下岗工人连带数亿城镇家庭陷入贫困。

    至于要引进外资,是因为外资企业不受纪委管理,股权就能落到那帮管理者自己手里了。

    这是如今避不开的话题,韩宣只能躲到听不见的地方。。。。。。

    燕京的十二月,气温在零度左右徘徊,刚下飞机时候还晴空万里,现在天空已经转黑。

    起风了。

    北方冬天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从有暖气的楼里出来,实在不是件舒服的事。

    杰森和欧文他们穿着西装,刚出门打了个喷嚏,身体哆嗦。

    站在门口的军人们,穿着厚厚的大衣,见有人来了,身形更加挺直。

    韩宣对他们露出笑容,从小路向前走,来到石桥,往人工湖里看,已经结了层冰,湖中央有几只不知名的水鸟正来回游。

    绕着挺大的钓台风景区转一圈,花了个把小时,天空突然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雪花,落在地上没化掉。

    雪越下越大,加急脚步小跑回十八号楼,外公正在门口张望。

    看见韩宣回来,笑着帮他掸掉肩膀和头上的雪,对欧文他们说道:“这里很安全,你们先去休息吧。”

    “没事,看看华夏以前的风景,挺有意思的。”杰森回答他。

    韩宣进屋,往大厅看了看,扭头问道:“我爷爷呢?”

    “开会去了,刚才听他们说这次华夏没有让步的想法,美国也不打算让步,我看这次加入世贸组织的事情要黄。”

    “不管这些了。

    道森,让你联系的地产中介,找到了没?”

    “找到了,一位姓孙的先生,帮你选了几处房产,都是位置最好的。”道森不习惯日本和华夏的饮食,这次出来瘦了不少,面庞轮廓更加清晰,感觉变帅了点。

    这让韩宣格外无语,感觉他差点就有自己帅了,开口说道:“问问他在哪,我们去接他。”

    郭穆州问道:“下雪了还出门?”

    “待在这里也没事干,我们是来旅游的。。。。。。”

    跟国宾馆的人联系好,安排两辆车出发,等开出大门后,一辆警车跟了过来。

    在阜城门路口接到那位中介,下车聊了几句,问到地址,穿过平安里西大街,来到什刹海中的后海附近。

    对于燕京这座无水之城来说,什刹海是非常珍贵的一片水域,由前海、后海、西海组成,与北海连通。

    周围不仅有钟鼓楼、宋庆龄故居,还有恭王府这样的豪宅大院,更有燕京市民文化的代表:胡同。

    可谓是气场得天独厚,关门修身,出门见海。

    后海水域连着故宫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王公大臣们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开始了后海边上最初的水岸生活。

    因此有俗语说:“先有什刹海,后有燕京城。”

    五十多岁老中介,自从看见这些人的架势,就有点颤颤惊惊。

    刚才坐在警车里,向警察们打听到买主的身份,顿时面色潮红,跟打了鸡血似的。

    超大生意上门,以至于下车面对爷孙俩人,说话都有点发抖:“这……这里有栋四千九百多平方的大院子,以前是一座尚书府,后来住进去四十多户人家。

    最近四合院价格涨得厉害,他们不愿意住在一起了,合计着想把那栋房子卖掉分钱。

    前段时间有栋300平的四合院卖了17万,他们想按这价格来,这里位置好,还要稍微高点,要价360万。”

    韩宣算出一平只要七百多块人民币,乐呵笑了起来,跟以后一平十几万比起来,和白捡一样。

    现在这样的大宅子还多,等以后几乎就看不到了。

    打着伞踩在薄薄的积雪上,跟姓孙的中介,绕着宅子转了圈。。。。。。


………………………………

第532章 醇亲王北府

    1994年燕京平均工资545块,普通居民的收入也就三百多,公务员从1989年来,五年没涨工资,干一个小时活,时薪1块1毛钱,和美国相差几十倍。

    一栋4900多平的四合院,产权属于里面43户居民,总共237人,平均每家能分到8万3000多块,这在如今是一笔相当大的巨款。

    何况这么多人住在一起,谁家没点矛盾,早就受够了,前段时间全体投票,除了几家不想搬的,其它都同意出售。

    少数的声音被多数人压垮,于是联系了许多家中介,希望能找到买主。

    上门来看的人不少,像这么大,位置还好的宅子,在后海附近都少,可那些人对这个价格不太满意,说是再看看,然后就没了下文。

    今天王大妈出门买菜回来,发现来过自己家的老孙中介,带着两个人在外面晃悠,对墙和周围建筑指指点点。

    顿时来了精神,小跑往家走,忘记脚下都是雪,一滑摔个大跟头,疼得“哎呦、哎呦~”直叫。

    要是再等些年,遇到这种情况要先掏手机录像,才能上去扶。

    韩宣腰包厚,不怕坑,走近扶她起来,嘴里说道:“没事吧,大妈。”

    “没事,扭着腰了。

    老孙,过来看房子的?”

    王大妈拍掉棉裤上的雪,篮子里菜没事,但鸡蛋碎掉了,蛋清拉着长线往下滴。

    如果是平时,她肯定要心疼半天,一毛钱一个呢,但现在有更重要的事。

    目光打量这个穿着棉袄的老头,看皮肤肯定是没吃过苦的那种人,绝对有钱。

    而且这衣服标志她看到过,一个老鹰,叫“啊你妈”还是“啊妈你”啥的,反正老贵了。

    孙老头笑道:“就来看看,里面能进去吧?”

    “能,快请进!有人来看房啦,都收拾下!”

    大嗓门叫得韩宣脑后发麻,悄悄离远了点,进门四处观望。

    这座宅子以前应该很繁华,从它宽敞的大门和高台阶就能看出来。

    墙缝里留有青苔痕迹,破旧大门依稀能见到当年红漆,兽面衔环,有兽面,没了环,布满铜锈,看不清原本是什么造型。

    半边门楼倒塌了,木梁被虫子蛀掉,这些都要翻新。

    里面第一道院子,北边有朝南的屋子,叫做倒座。

    古代通常给宾客、书塾、男仆人居住,或者当做杂间。

    现在院子用红砖搭建成屋子,完全看不见当年的风采。

    其它地方也是一样,韩宣没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