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宋 >

第221章

新宋-第221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立时,夏军的中军敲响了清脆的钲声,在令旗的指挥下,左右军开始向前,交替掩护。而似乎与此对应,宋军的营寨中,也响起了进攻的号角!
  西夏骑兵强行拨转马头,向后撤退,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支黑压压的部队,长枪与盾牌在最前面排着整齐的方阵掩护大宋精锐的神臂弓部队,追击着坠入计算中的敌人。
  神臂弓超长的射程,的确是所有骑兵的噩梦!每一轮齐射,必有夏军受伤、毙命。夏军的前锋阵已经折了一半以上的人马,策前锋阵在密如飞蝗的弩箭面前,也丧失了进攻的勇气——敌人能攻击到自己,而自己无论如何,也射不到敌人……面对这样的部队,最有效的方式,只有逃到他们的射程之外。
  但尽管如此,李清的部队也并没有因为撤退的命令而崩溃。他们撤退的时候,没有忘记观察令旗的指引。
  虽然惊慌,却没有失措。
  左军与右军的接应很快就上来了。两支三千人的部队一左一右的攻击追击的宋军,忽而左军在前,忽而右军在前,接近宋军后一阵箭雨,就立时后退。这种策略很快就奏效,追击的宋军部队放缓了脚步,谨慎的注意着阵形,生怕给敌人可乘之机。
  眼睁睁看着陷入计算中的西夏人从容退走,种谊麾下的军官们,无不跺脚。在箭楼上指挥的种谊对这种结果也并非没有惋惜之意,但这是宋军天然的劣势,种谊不想为不可能的事情而叹息,他只是平静的命令道:“收兵。”说罢便把目光转向了南方的战场。“天很快就要黑了,西夏人支撑不了多久了。就算他们的人不会累,马也会累,该去接应他们回营了。”种谊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如果等到李清回去拿那支部队出气,那就会弄巧成拙了。
  “是。”
  默默地望着南方犹自纠缠的战场,种谊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这场战争不会这么快结束。”不过身为大将的种谊,表面上却绝不会表露半点这样的情绪,只是一瞬间,种谊就恢复平时的从容与威严,移目至身边的一个人身上,沉声说道:“孙参军。”
  “下官在。”
  “你随我来。”种谊淡淡的说完,便即起身,向箭楼下走去。
  孙参军连忙应了,紧紧跟着种谊下楼而去。二人一直走到种谊的中军大帐,种谊见左右再无旁人,这才坐了下来,道:“你设法潜入西夏,命令我们的细作去散布流言。便道这次战斗,我们之所以能击退夏军,是因为李清心怀故土,故意未尽全力,所以一直不肯和我们硬拼。若他能和我们打一场硬仗,东大营早就成为平地了。”
  “是。”
  “此外,我这里有我的几封亲笔信,你让几个可靠的人去带给李清,不要告诉他们真相。只是在通关的时候,要故意被夏军查获了。”
  那个孙参军听到这种毒计,竟是不由打了个寒战,忙低头应道:“是。”
  “嗯。”种谊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双手踞案,笑道:“李清用兵多智,兼之杀伐果断,临机决断,毫不迟疑。此人实是大宋之劲敌。然而他有生来的弱点——他是汉人,不合与西夏卖力。须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战场上除不掉的敌手,便须在战场外除去!”
  孙参军凛然答道:“下官必不辱命!”
  摆脱了追兵的李清率领着败兵再次绕向南面的战场——既然振武军主力未出,那动作迅速的话,至少可以从南面战场挽回一点面子。虽然那注定无关大局,但无论如何,哪怕是名义上的“胜仗”,对于主将来说,也是必要的。
  李清没有想到,他的霉运并没有到此为止。连种谊也想象不到的事情,在前面等着他。就在他的骑兵毫无警惕地绕过一个山冈时,突然,似乎是从地底传来数十声的巨响,仿佛大地被炸裂了一般,巨大的尘土与石块在前方掀了起来……李清只来得及看见走在前方的骑兵与战马的肢体在尘土中飞裂,便下意识的趴了下来,紧紧贴在马上。但是受到惊吓的战马却不听控制,疯了似的乱跑起来。
  李清完全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他抬起头来时,只看到一副名副其实的“兵荒马乱”的场景。到处都是血肉横飞,战马、骆驼乱成了一团,像没头苍蝇般到处乱窜,有些马发起狂来,前蹄高扬,疯狂地想把背上的骑兵摔下来,最要命的是,这种慌乱,还把本来没有受到攻击的后队也给冲散了。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但没有人能回答出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清顾不得弄清楚真相,他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亲卫队,手持战刀,亲自勒束着乱成一团的部属,若是此时被人偷袭,大势去矣!
  然而真是怕什么便来什么,李清刚刚略略控制住局面,眼见着东南方便扬起灰尘,大地传来震动之波。
  李清的心顿时沉了下去。
  “约有三千骑左右,从侧翼而来!”一个小首领在地上贴耳听了,面带惊疑的禀道。
  “左右军准备迎敌!余部尽快勒束好队伍!”李清焦急地命令着,他此时已没有功夫去追究这只骑兵是从哪里来的。
  他话音刚落,那三千骑人马就出现在视线之中。看清来敌的旗号,李清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宋朝蕃军?!”
  “狄!”
  “包!”
  “哪有蕃部姓狄?!”
  “包顺?”
  夏军众将也是个个惊疑不定。
  “全部闭嘴!”李清恶狠狠的大吼一声,厉声道:“左右军冲锋迎战!杀敌一人,赏酒十斤!后退一步者斩!”
  “将军有令!杀敌一人,赏酒十斤!后退一步者斩!”
  “将军有令!杀敌一人,赏酒十斤!后退一步者斩!”
  重赏酷罚之下,左右军立时士气大振,便听中军号鼓三声,夏军再次发出兴奋的怪吼声,冲向包顺的蕃骑。
  互射、对斫……
  一场中规中矩的骑兵对决。
  夏军数量占优,却是久战之师,兼又屡屡受折,一番猛攻后,猛然发觉眼前的宋军蕃骑数量虽少,装备虽差,但战斗力却非同小可,便立生怯战之意,渐渐露出不支之象。
  而狄咏、包顺与神卫营第四营都指挥使石行友,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了“炸炮”这种新式武器,却没有料到遇上的对手居然这般的沉着冷静——在炸炮的威力之下,居然还能迅速的重整阵形,组织起反击。
  这“炸炮”本是兵器研究院研制出来的新式火器之一,实是一种踏发式地雷,用生铁铸造,有如碗大,内装火药与铁砂,上留一指粗的小口,以小竹管穿线于内。专用来挖坑埋设于敌人必经之地,将几十个炸炮都连接在一个叫“钢轮发火机”(在木匣内装钢轮与燧石,用绳卷在钢轮的铁轴上,从匣内引出,横拴于道路上。人马拌绳或拉绳,牵动钢轮摩擦燧石发生火花,使引信燃烧)的火槽上,以土掩盖。一旦敌人踏动钢轮机,立时发火爆炸,威力无比。这种武器是沈括与赵岩的得意之作,一经试制成功,文彦博立时便意识到这种武器的巨大作用,枢密院很快决定在西线试用,观察实战效果。因此不惜提前向西线派遣了神四营携此利器前来,兵器研究院还派了专门的研究人员随同前来,收集资料。
  狄咏与包顺、石行友远远就发现了东大营的战斗,本来他们的任务只是保护神卫营第四营,但是狄咏与石行友皆是初生牛犊,包顺又是蕃人,素来把纪律看得甚轻,三人一拍即合,竟然擅作主张,悄悄在西夏人的行军线路上埋设“炸炮”。但是又怕万一不效,折了神四营,且怕炸声惊了马匹,竟是把大军远远的藏了起来,只留几个斥侯在此查看,若然炸炮奏效方才进攻;若是无效,自然不敢去捋西夏人之虎须。只是却不知战场之上,时机须臾即逝,如此作为,虽然谨慎,却也错失了良机。
  狄咏与包顺引兵来此,与西夏军交手几合,便知西夏人已有准备,二人竟也再无恋战之意。如此双方都是且战且退,各自送了几十条人命,竟是愈打愈远,一个南辕,一个北辙,一场战斗,就这么草草收场。
  李清莫名其妙的接了这一仗,更是无心停留,回到南面战场之时,见宋军大阵已经退到东大营弩箭的射程之内,又见己方军队,从自己的中军以下,都是人疲马惫,士气低落,南战场的夏军听到巨响之声,已是惊疑不定,此时见到中军同袍不少人都是满头满脸的尘土,形容狼狈,兼又死伤惨重,军心更加动摇。李清知道这种情势,难以再战,当下便着人收拾了战死者的尸体,引兵退回石门峡。
  东大营的战斗既然结束,在西大营僵持的夏军一收到传讯,也退回了没烟峡。
  这一日恶战,夏军屡次受挫,损兵折将。李清回到石门峡后点兵,发现大小首领战死受伤者数以十计,死亡失踪的士兵高达六千余众,受伤的更是多达八九千余人,堪称西夏近年以来少有的大败。一念及此,李清不由心情郁郁。只是他却不知道,宋军在此战役之中,付出的代价,也堪称惨重!
  刘昌祚的神锐军第二军第一营,战斗结束后,只有三百余人存活,还是人人带伤,此外更损失了全部两千余匹战马,营副都指挥使薛文臣殉国!营都虞候王傥身中十余箭殉国!此外包括指挥使高伦以内,指挥使、副指挥使一级的军官,有半数以上战死,武状元文焕更是失踪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第一营的军旗因为掣旗战死,竟被西夏人缴获了!先不论丢失军旗要领受多大的罪责,按照大宋新修订的军法,丢失军旗,便意味着神锐军第二军,将永远不会有第一营这个编制存在!神锐军第二军第一营,只打了一仗,就不再存在于大宋禁军侍卫步军司的编制之中!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刘昌祚、吴安国等人来,实在是无法忍受的耻辱。
  除此之外,种谊派出去的四千沿边弓箭手,只有不到七百人生还,其余悉数战死。加上其他的战死者、受伤者,宋军的伤亡人数,其实也只是比西夏军略少而已。
  当然,这不会是战报的写法。虽然军法官们有自己的报告渠道,使得虚报战功更加困难,但是这并不妨碍书记文书们,在战报上玩弄文字游戏,毕竟上司也不会当真为这种“小事”来斥责他们。但是不论他们的战报如何写法,也不论双方在平夏城的首次交锋谁胜谁败,战争,不过是刚刚拉开序幕而已。
  
  第四十九节
  
  京兆府长安。新建的陕西路安抚使衙门。
  “公子,丰参议求见。”伤愈的侍剑,神态间更多了几分沉稳。
  “喔。请他进来吧。”石越轻轻吹了吹墨迹,搁下手中的毛笔,又看了一眼自己所写的奏折。这是他第三份请罢乡兵的折子了。未多时,丰稷便大步走了进来。
  “帅台大喜!”丰稷刚刚进门,便连忙作揖贺喜。
  石越笑道:“何喜之有?”
  “高遵裕大败夏军!”丰稷一面说,一面从袖中抽出一份战报,双手递给石越。石越亦不由大喜,忙接过战报,细细读来。战报所叙,无非是在高遵裕的指挥下,平夏城宋军如何力挫强敌,杀伤敌人数万。随战报附上的,更有一串长长的有功人员的名单,与阵亡将领名单。石越读完之后,将战报放在案上,沉吟道:“相之,阵亡战士的名单呢?”
  “已径递枢府,请求抚恤并奉入忠烈祠受祀。”
  “有多少人战死?”
  “一共是五千另二十三人。其中军阶最高者,是翊麾校尉薛文臣、王傥。”
  “战死五千余人,受伤的只怕更多。刘昌祚的第一营更是撤销编制……”石越不由站了起来,背着双手,踱步思考。
  “神锐军第二军军都虞候根据刘昌祚部幸存的军法官的报告,弹劾刘昌祚失落军旗金鼓,指挥使吴安国骄横跋扈,二人都已经被暂时监禁起来,准备押送回京兆府审讯。”丰稷小心翼翼地说道,“刘昌祚姑且不论,吴安国的表兄康大同最近刚刚增补入侍卫班直……”丰稷一面说,一面悄悄觑探石越的脸色,却见石越始终如同万年之花岗岩一般,没有任何表示,他心中不知为何,突然一惊,竟是不敢再说。
  “吴安国这个人,本帅是知道的,料来少不了要得罪不少人。但这是卫尉寺的事情,我等最好不要多管。”石越在心里笑了笑,让吴安国受点挫折,并不是坏事,但是他的脸上,却依然是一脸的“刚毅木讷”。“刘昌祚失落旗鼓,按军法要如何处置?”
  “论法当斩。”
  “哦?!”
  “但是刘昌祚此番颇立功勋,以功折过,下官猜测,应当是降职的处分。至于究竟降到哪一级,非止是卫尉寺的事情,与兵部也有关系。”
  “如此,待他受处分之后,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