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宋 >

第185章

新宋-第185章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斥侯都失踪了。所以末将自做主张……”
  耶律连达的瞳孔忽然缩小,他举起右手,厉声喝道:“全军换马列队,准备战斗!”
  “换马列队,准备战斗!”
  “换马列队,准备战斗!”
  两万大军,迅速排成了雁行阵,如同一队南飞的大雁,缓缓向长乐县开去,马蹄掀起的尘雾,几乎将整个天空都遮蔽了。
  耶律连达的判断,很快得到证实,走出两里之地,远处便可以看到一条黑色的长线,静静地在天的彼端等候。数万人的军队,寂静得如同地狱中的鬼兵,没有发出一丝声音。耶律连达的前锋刚刚出现在视线之内,一面斗大的帅旗就从敌阵中升起,上面绣着一个巨大的“萧”字!只见帅旗向前方一倾,号角齐鸣,敌军的前锋向耶律连达的前军冲了过来。
  耶律连达没有想到自己遇上的不是耶律信,而是萧阿鲁带的三万左路军。望着对方的旌旗,竟是一眼望不到边,至少有五六万人的规模,耶律连达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向耶律连达军冲击的骑军如同普通辽军一样,有三匹战马,战马都用绳子相连,以避免冲锋时跑散。但不同的是,所有的战马,都穿着皮甲!骑士身上也穿了一种奇怪的铠甲,这种铠甲只在几个要害处采用了铁片,大部分地方都是皮甲。骑兵们也并不像普通的辽国骑兵一样,以弓箭为主要武器,他们手中的武器,全是雪白的长刀!
  大地在马蹄的践踏之下,沉闷的哼起来。大队骑兵似洪流一样涌向耶律连达军。骑兵们发出震动天地的呼叫声。那支三千人的骑兵部队,在马上伏低了身子,举起盾牌,凭借薄薄的装具,在不到两里的距离,硬生生顶住正面飞来的箭雨,向耶律连达的阵脚冲来。他们的两翼,各有一大队普通的辽国骑兵,好像两条巨蟒一般爬向耶律连达军的两侧,密集的箭雨如同蝗虫一样,在空中飞舞。许多人在冲击的过程就倒了下来,但是他们的马匹却依然随着洪流涌向敌军的阵地。整个天地间,到处响彻着马匹践踏大地的声音,战士的呼喊声;空气中弥漫着臭不可闻的马汗味,死伤者鲜血的腥味……耶律连达的军队从未见过这样的敌人,也从未见过这样的战法。他们习惯于远距离攻击,利用自己机动性打击敌人;从来都只有他们冲击敌人步兵的阵脚。眼下的状况让耶律连达的前军很快陷入混战之中,他们不得不和一支装备比自己好的军队进行肉搏战;而在两翼,萧阿鲁带的军队一边发箭,一边保持距离,缓缓向后移动,待到耶律连达发现之时,他的两翼已经身不由己地远远脱离中军。耶律连达的阵形,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七零八碎,便像是一群失散了的大雁。唯一没有乱的,只有耶律连达的中军。
  “鸣金,撤兵!”双方的交战仅仅持续了半个小时,耶律连达就下达了有生以来最英明的命令。在中军的掩护之下,交战诸军很快退出了战场。耶律连达付出的代价,是两千人阵亡。萧阿鲁带似乎无意追击,他的军队,牢牢的钉在长乐城东边七八里左右的地方,等待着任何来救援长乐县城的部队。
  耶律连达心有不甘的向耶律乙辛发回战报:吾师被六万叛军阻于长乐县城外十里;长乐县城似未失陷。
  在接到耶律连达战报的同时,耶律乙辛也接到了下游的报告。萧夺剌与萧迂鲁已经从下游渡过潢河,攻克上京道之松山州。大军现在已直奔于越王城而去。从旗帜与人马来判断,至少有四万大军。
  耶律乙辛彻底糊涂了——必定有一处在虚报兵力。长乐城不可不救,长乐城失守,则保和馆危矣,自己的右翼与后方都将受到威胁。而于越王城紧紧挨着上京,若真被攻击,不救会使军心动摇。但眼下地问题是,如此寒冷的天气,四万人进攻于越王城,可能么?粮草如何转运?即便他们在国境内打草谷,也无法满足四万大军的需要。而且,千里奔波去救于越王城,不如攻击分兵之后,兵力空虚的耶律濬!
  耶律乙辛已经问过地方上的老人,相信两日之内,潢河必然结上厚厚的冰。是分兵救长乐城,还是集中兵力,主动出击?耶律乙辛陷入犹豫当中。他心里非常明白,自己很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当中。
  长乐城。
  长乐城守将眼睁睁看着城外敌军的旌旗越插越多,最后终于漫山遍野,不知道敌人来了多少军队。他眼睁睁地看着一支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从城外经过,将长乐城视为无物,却也只能忍下这口气。
  因为在城外,插着一面无字黑色将旗。
  耶律信始终没有攻城,梅古悉部的俘虏已经全数死在长乐城守军的箭下,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让城中原渤海国的居民对守军产生不信任感。射向梅古悉部俘虏的每一箭,都在动摇着敌人的军心与民心。耶律信可以轻易攻下长乐城。长乐城的守军,在耶律信眼中,已经等同于死人与俘虏。
  他甚至懒得和长乐城的守将对话。
  长乐城东郊,耶律连达的大军与萧阿鲁带的军队已经对峙了一天。萧阿鲁带没有任何进攻的意愿,而耶律连达却没有任何进攻的勇气。
  “潢河之水马上就要结上厚冰了。”萧阿鲁带瞥了远处的河流一眼,悠悠说道。
  “阿斯怜的军队,已经快到保和馆了吧?”说话之人的声音极其柔软。萧阿鲁带回过头,打量眼前之人:雪白的窄袖圆领齐膝外衣,领间绣着虎纹,头上戴着幞头,足下穿着长统靴,骑在一匹雪白的骏马之上,腰间佩着一柄长刀。若非此人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慑人的杀气,凭他那清秀的脸庞,萧阿鲁带几乎要怀疑眼前之人是女扮男装。“真像个南朝人。”萧阿鲁带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希望他到了。大战就在一两日之间了。耶律冲哥,听说你去过南朝?”萧阿鲁带忽然说起不想干的话来。
  “南朝?”耶律冲哥微微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他的确是整个契丹族的异类,他出身贫寒,少小就被卖为奴隶,在南朝生活了十多年,后来又被卖回到契丹,成为耶律濬宫中的伶人。四五年后,又因为武艺出众,被选为侍卫。从此一路青云得意,两三年内,就成为能够统率数千军队的中级军官。也许是因为伶人的生涯,使得耶律冲哥三十多岁的年纪,却有着二十来岁青年的面貌。让许多显贵一眼就会生出许多绮念来。
  “是啊?我从未去过南朝。”萧阿鲁带勒马向南,叹息道。
  “那是一个温暖的地方。”耶律冲哥收起了笑容,淡淡地说道。“我有预感,大辽和南朝还会有许多故事发生。不过,在此之前……”他优雅的伸出修长的手指,指向东面耶律连达的大营,“我们需要解决他们。”
  萧阿鲁带在空中虚击一鞭,笑道:“耶律连达,在我眼里,不过是一个死人。”一面掉转马头,向上京方向迈出数步,道:“我担心的,是耶律乙辛会跑掉。”
  当晚。北风刮过大地,发过呜呜的声音。
  潢河南岸,耶律濬的金帐灯火通明。远远望去,不断有士兵来回巡逻。马蹄声与口令声隐约传来,却在风中消逝,让人无法听清。
  二更时分。潢河北岸。耶律乙辛一身戎装,一手搭在配刀之上,沉声说道:“诸位,是荣华富贵,还是阶下之囚,一切决定于今夜!攻破耶鲁斡之后,中京财富,全部用来犒赏将士。凡统军将官,封王封侯,唾手可得!”
  他身前一排将领一齐在马上躬身答道:“愿效死命!”
  “好!”耶律乙辛拔出配刀,厉声喝道:“渡河,进攻!”将领们立时驱马离开中军,一炷香之后,鼓声雷动,号角长鸣,耶律乙辛手下十几万大军,分成三路,踏过潢河,杀向对岸耶律濬的营地。
  耶律乙辛军的前锋,如同狂风一般卷向南方,耶律濬营中巡逻之人,未及反抗,便死在弓箭弯刀之下。马蹄从他们的尸体上践过,耶律濬营外的栅栏被推倒。不断有人将手中的火把投入耶律濬军营之中,瞬间,整个耶律濬的军营,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但是片刻之后,耶律濬的营中,便出现了小规模的拼死抵抗,只不过稀疏的箭雨根本无法挡住数以万计的骑兵的冲锋。耶律乙辛的军队很快就冲入军营中,射砍着猝不及防的耶律濬军。
  各路将领的目标,不约而同都是耶律濬的中军大帐。
  耶律濬的军队似乎没料到防守的耶律乙辛会主动出击,营中的抵抗没能对耶律乙辛的军队形成有效的狙击。在如潮水般的冲击之下,只有节节败退,很快,所有的残兵败将都聚集到了金帐周围。但耶律乙辛部杀得性起,仿佛是如同一股巨大的洪流卷来,数以千骑的马匹冲向金帐——“轰”地一声巨响,整个金帐凭空陷了下去,冲锋中的马匹来不及停止,一匹匹摔入坑中。许多人从马上被摔了出去,当时就被摔得脑浆迸裂而死。
  便在此刻,耶律濬大营的四周,“呜呜”的号角再次吹响,四面八方不知多少人马,在响彻天地的喊杀声中冲了过来。
  “中计!”耶律乙辛顿时脸色惨白,一咬钢牙,高举佩刀,高声呼道:“孩儿们,我们拼了!”竟然亲自率着中军杀了过去。但他耶律乙辛愿意拼命,各部族的军队却不愿意拼命,不知道有谁发现潢河方向没有敌人,立时便带了自己部族的军队,向北方逃去。众多本来都心怀异心的部族军队,顿时纷纷效尤,反倒有不少军队和耶律乙辛的中军冲撞在一起,自相残杀起来。
  逃跑的军队越来越多,起先是部族军,后来连契丹军队也开始逃跑,兵败如山倒,一队队军队如同丧家之犬,再次渡过潢河,一路北窜,各自向自己的老家跑去。契丹军队害怕处分,干脆各自向自己家里逃去。仅仅在瞬息之间,耶律乙辛的十几万大军,竟然作鸟兽散。
  耶律乙辛眼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决一死战的雄心也早已烟消云散,拨转马头,带着身边未散的几万人马,渡过潢河,也不再去管兀自在长乐城边和萧阿鲁带对峙的耶律连达,径直向保和馆逃去。
  大军渡过潢河之后,耶律濬安排了追击部队,向章惇笑道:“贵使相信朕能打赢这一仗,朕也没有让贵使失望。”大战之前,虽然为以防万一,辽人要宋使先行回国。章惇却坚持只让副使黄庭坚先行返国,自己一定要亲自领略耶律濬的用兵。对此,耶律濬倒是非常的欣赏。
  “陛下指挥若定,料敌先机。臣十分佩服。”章惇微微欠身,恭维道。虽然此次大胜,主要还是因为耶律乙辛的部下各怀异心,军心不稳。但是耶律濬能算到耶律乙辛会来劫营,章惇的确不能不佩服。“接下来,就要祝陛下早日生擒叛逆,结束内乱了。”
  耶律濬笑道:“虽然敌军瓦解,但耶律乙辛老谋深算,若不能一战成擒,总是心腹大患。他在燕王城屯集了大量军资,驻扎了万余精兵。自以为机密,旁人不知,朕却了如指掌。朕料他新败之后,必然不会再去上京,反而会奔燕王城。但无论他奔上京还是往燕王城,其间必经之道,就是保和馆。只要阿斯怜能阻住他,他便在劫难逃。”
  章惇起身一拜,问道:“陛下之谋略实不可测。然有一事不明,若耶律乙辛不来偷营,又当如何?岂非致萧将军于死地?”
  耶律濬大胜之后,不免微有得色,笑道:“耶律乙辛其人,多疑好赌,爱用智计。他自以为知兵,不愿犯分兵之错。但是在河水结冰之季尚临河扎营,是不过赵括之流。朕与谋臣商量,料他骑虎难下之时,必然铤而走险。但若他不来,朕就让耶律信攻下长乐城,让阿斯怜攻下保和馆。切断燕王城与他的通路,断他粮道。待他分兵去攻长乐城与保和馆,朕再引大军攻之。他再无不败之理。况且朕还有一着奇兵,阿斯怜断不至于陷于死地。只不过兵事贵在机密,却不可使旁人知晓。”
  章惇知道耶律濬口中所谓“谋臣”,必然是指萧佑丹。想到此人将耶律乙辛算计于股掌之中,处处都先一步料到,心中不由凛然。对于大宋来说,自然辽国内乱越久越好,但是如果事情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自然是先示好于强者更加划算。想到来辽之前,皇帝忽然召见,一改前态,不惜以出售震天雷为代价,一定要尽快达成盟约,此时想来,其中必然有许多旁人所不知道的内情。章惇暗中揣测,已知职方馆必然在中间起到了重要作用,至少是相对准确的报告了辽国双方的情况。一念及此,章惇才稍稍放心。一面笑道:“敢问陛下,不知那只奇兵,又是什么?”
  “朕听说贵使也曾统兵打仗,何妨猜上一猜?”
  章惇微一沉吟,脑中忽然灵光一闪,道:“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