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786章

大唐极品闲人-第786章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秦始皇,后世的读书人无不疯狂地攻击为暴君。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他们更是不择手段地加以诋毁。

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烧书是为了中国的统一,镇压复辟势力的反抗,这项措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完全必要的措施。

秦始皇并没有毁灭文化,他没有烧农书和医书,他坑儒也只是坑掉了一小撮顽固的复辟党,并非像后世的读书人歪曲的那样是要杀尽天下的知识分子。

秦始皇焚书坑儒,历代以来,国人对这件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之口诛笔伐了两千多年。杜睿始终都认为焚书坑儒是正确的,当时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各国的愚儒都在讲爱国,知识分子在各地起到了煽动社会情绪,对抗秦朝政府的作用,韩非对秦朝剪除六国也是满怀非议。如果秦始皇是个宗教家,他会做出耐心的解释,这在当时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可是,开国皇帝都是灵感过人、作风粗鲁的,秦始皇当时就亲自点名了460个“饶舌”的人,力排众议予以坑杀,同时扫荡各国的文化异端。

周朝的时候,周文王以德服天下,各路诸侯相当于当下大唐的各个道,都可以拥有兵权。周文王的后代逐渐出现了无能之辈,中央无力统辖各省,诸侯之间战争不断,中国的历史就过渡到了春秋和战国时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出现了两个宗教家,就是老子和孔子。当时孔子无策改善社会的混乱,就发出了“朝问道,夕死可矣”的叹息,这句话就讲明了,孔老夫子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给天下换来治安良策。

两个带星的宗教家几乎在同一个历史阶段来到中国,也都无策于社会的混乱,又一个带星的人,秦始皇就降生到了中国,统一了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

秦朝的历史虽然短暂,却为2000多年以来中国的政治框架奠定了基础,这个历史贡献超过了老子和孔子,老子和孔子除了留下教化言辞,对和平社会几乎没有贡献,上尊下卑的礼制扭曲了人人平等的道德原则,这对导向民族风貌是个恶劣的条规。

秦始皇首创的军事、文化、法务、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格局被后人运用之后能够和平国家几百年。

祖龙虽死魂犹在,孔丘名高实纰糠!

毛太祖一句点睛之笔就把孔子批成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偶像派,大概因为这老小子相貌出众,仪表不凡,无怪乎当初连春秋时期最出名的万人骑破鞋南子都主动引狼入室,吓得老家伙在弟子面前高呼“天厌之,天厌之!”。

不过孔子的智商虽奇高,才气十足,文艺天赋与悟性都决非凡人所比,但却完全是个治学外行,毫无起码的思维能力。所谓的“述而不作”,完全是他自己毫无下笔能力,而只能干低级脑力劳动的编辑活,到处寻章摘句,公然抄袭侵犯前辈思想作品版权的搪塞之词。可惜到头来,连编本系统完整的教科书的本事都没有,只能零敲碎击,东拉西扯,靠弟子们群策群力,才搞出几本孔氏语录集,却照样成了后世全民的思想圣经,端的是邪了门了!真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咱们的大成至圣先师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后世同志也只配在文化井底“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

因此毛太祖薄孔老二而厚秦始皇,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有趣的是,由于“焚书坑儒”事件的缘故,秦始皇一直是后代知识分子口诛笔伐的对象,一些酸人还在哀叹,谓中国文明的发展一度毁在了秦始皇的手上。

可这些“祖宗步亦步,祖宗趋亦趋”的人却也不想想,秦始皇推行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行政措施难道就是文明倒退?

后世人人都在骂秦始皇焚书坑儒,可除史书部分外,百家学说及其相关书籍其实在汉朝初期仍旧得到完整的保留,一度“万紫千红又是春”,但儒家后人这厢继亡绝续,那厢却还是别有用心地将“焚书”事件夸大,把自己随后几千年干出来的腥臊恶臭的烂事之责全部推卸在“焚书”事件上。讽刺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学黄金定律竟然就是出自于此派之口。

不管秦始皇是否真如史书所记载的那般大烧特烧,大杀特杀,杜睿始终都认为秦始皇做的一点都没错。

杜睿一直都十分推崇秦始皇,认为其人身上有三股气,第一股气是英气,英雄之气。第二股气是豪气,豪杰之气。第三股气是霸气,霸主之气。这三股气在秦始皇的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秦始皇的一生很短暂,可以说英年早逝,五十岁就死了。短短的寿命里,他却干了许许多多的大事。他马踏六国,一统天下。他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他北筑长城,南征南越,为中国五千年的恢宏史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辞辛劳,五次大巡游,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皇帝制度,应当说秦始皇是个大男人,是个真正的“纯爷们”,身上的英气、豪气、霸气体现得都很足。

这样一个大英雄,大豪杰,杀上个把穷极无聊,满嘴喷粪,煽动民众叛乱,威胁国家统一的穷酸文人,又有何不可。

现在大唐正在做着和先秦一样的事情,征服,毁灭,重新建立。

那么,就从亚历山大港这座城市开始好了。

杜学文的命令很快就被传达了下去,亚历山大如今称得上是地中海沿岸,学术气息最为浓厚的地方,毁灭了这里的文化,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欧罗巴,还是大食,他们的文化都将倒退。

杜学文强制要求,将整座城市的书记,史料,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带有文字性的东西,全都收缴上来,一律焚毁。

当这道命令被开始执行后,立刻就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对这些人来说,毁灭文化,比之毁灭生命更加要不得。

杜学文这次倒是没有直接命令军队,镇压反抗浪潮,反倒是让人将反抗人群当中的代表找了出来,就在城主府外面的广场接见了对方。

这里刚刚进行了一场大战,尸体虽然被清理了,但是石板路上早就已经被印上了斑斑血迹,殷红一片,走在上面,都让人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头顶。

“将军,我听说您下达了命令。”一个长相相当瘦弱的代表颤巍巍的走了出来,他甚至不敢去看杜学文的眼睛,低着头小声道,“我听说你下令烧毁亚历山大的一切书籍,我对此表达最强烈的抗议。不错,你们是胜利者,但即便是胜利者也没有权利那么做,这些书籍,是无数年来文明的象征,做为将军的您,应当竭尽全力去保护这些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不是去破坏,而且您有什么资格去摧毁这些文明!”

杜学文听了翻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叫什么名字,是拜占庭人,希腊人,还是穆斯林!?”

“阿德利?莫里,我是拜占庭人,是上帝的子民。”面对杜学文冷冰冰的眼光,这个代表似乎有些害怕,他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拜占庭人,上帝的子民?”杜学文冷冷的一笑,道,“那么你为什么会在这里?这里在我们到来之前,已经被大食人,也就是你们所说的阿拉伯人占领了,你为什么不去和那些阿拉伯人战斗,为了你的祖国,而是选择和阿拉伯人站在一起,对抗你们的盟友大唐!”

莫里被杜学文说得一阵脸红,但还是争辩道:“我是学者,不是军人,我所要做的仅仅是将数百上千年以来,积累下来的文化,传承下去。”

杜学文不屑的一笑,道:“你是在为你的胆怯找借口,我们唐人有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你显然没有尽到责任,那么你就没有资格在我的面前饶舌!”

“我抗议!”

这时有一个大胡子站了出来,很显然他是个阿拉伯人,手里居然还捧着一卷羊皮书,不用猜,杜学文也能知道,那是《古兰经》。

杜学文背负着双手,好整以暇道:“你又来抗议什么?”

大胡子道:“我承认你们是征服者,是这里新的主人,但是你们可以控制这座城市,但是却不能掠夺我们的私有财产,没错,就是这些书籍,都是我们的私有财产,而且我听说大唐是一个信仰自由的国度,你们不能这么蛮横的剥夺我们信仰的权利,将军!你的士兵玷污了穆斯林神圣的《古兰经》,我希望你们能够归还,并且作出道歉!”

“道歉!”杜学文看着这个大胡子,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疯了,“既然你承认我们是征服者,是这里新的主人,那么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胜利者有权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包括焚毁书籍在内的一切。摧毁文明?好吧,既然你们这么认为,我也不想做任何解释。至于你们认为的神圣的《圣经》和《古兰经》,我想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杜学文说着上前一部,将莫里还有大胡子紧紧攥在手里的东西,一把就抢了过来。

莫里,大胡子阿拉伯人都是大惊失色,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疯了一般的冲向杜学文,想要抢夺回他手中的羊皮纸,但唐军士兵的刀枪很快架到了他们的脖子上,两人呆呆的看着杜学文手里的东西,忽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对他们来说,《圣经》和《古兰经》可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上帝会惩罚你的!”

“万能的真主将会惩罚你的灵魂!”

原本应该是敌对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这一刻居然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大声的指责起来。

杜学文还是淡淡的笑着,他可不相信什么上帝,真主的。

“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虽然亚历山大港企图顽抗,最终被我们击败,作为胜利者我们摧毁了你们所说的文明。但是,我为你们带来了另一种文明,那就是我们华夏的文明。从现在开始,整个埃及,乃至整个世界都会被大唐逐渐征服,等到我们成为天下主人的时候,无论任何地区都必须全部说汉话,服从于我们的人,将有资格去我们专门开设的学校学习汉字。这将是你们最大的荣幸,因为你们将有机会领略到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文明,我们将你们从野蛮中摆脱出来,到时候,我想你们会非常感谢我们的!”

就好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因为那些儒生聒噪着要复古,要破坏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大一统局面。

如今杜学文将这些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经典焚毁,也是如此,这些东西的存在,传承,对未来的大唐帝国来说,就意味着不稳定,意味着威胁。

大火很快燃烧了起来,在亚历山大港百姓的哭嚎声中,他们珍视的文化,信仰都渐渐的化为飞灰,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但是很快一种全新的文化,将重新在他们之中建立起来。

当唐军在埃及登陆,打开局面的同时,拜占庭帝国的国都君士坦丁堡则依然处在阿拉伯大军的围困之下,围城的阿拉伯将军,名叫哈立德,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的话,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哈立德是阿拉伯帝国早期著名军事将领,麦加古莱什部落人,原为麦加贵族艾布?苏富扬的部下,早年曾参加麦加多神教徒挑起反对穆罕默德的吴侯德和壕沟等战役。

公元629年初到麦地那归信伊斯兰教,同年参加栽德率领的部队攻打拜占廷帝国属地叙利亚,在穆厄泰战役中栽德战死后,他率残部突围返回麦地那,穆罕默德为表彰其英勇,赐“安拉之剑”称号。

公元630年随穆罕默德攻克麦加,后被哈里发艾布?伯克尔任命为司令官,率军平定阿拉伯半岛中部地区各部落的暴。动,战功卓著。公元633年率军征服伊拉克,占领希拉城。后率军转赴叙利亚,任叙利亚阿拉伯军最高统帅。公元635年攻占大马士革,趁势攻陷安条克、阿勒颇等军事要塞。公元636年8月在雅穆克河战役中,以较少军队大败拜占廷军队,重占大马士革,征服叙利亚北部。公元638年进占耶路撒冷。

哈立德一生战功赫赫,真正让他威名远扬的就是大马士革战役,大马士革战役是阿拉伯帝国向西征服,夺取叙利亚地区的重要战役。

公元633年,阿拉伯军队进攻叙利亚,与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展开激战,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派遣人称“安拉之剑”的大将哈立德?本?瓦利德率军增援,哈立德于633年深秋率领阿拉伯骑兵部队,在巴勒斯坦死海南部洼地,与东罗马军爆发第一次交锋,以步兵为主的东罗马军,在完全由骑兵组成的阿拉伯军面前,毫无抵抗能力,最终全军覆没。

哈立德决定亲率八百精锐横跨大沙漠,直插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从背后袭击拜占廷军。经过十三天的急行军,哈立德率军突然出现在大马士革东北方,并与北上的阿慕尔部队会师,受命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