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684章

大唐极品闲人-第684章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享长寿的,因为先帝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李贤闻言,凝眉不语。

杜睿接着道:“殿下!你真的打算就这样置身事外,彻底放弃一个身为人子的孝心吗?”

李贤道:“如果姑父在影射皇权,我看就别谈了,要说孝道,我只想尽一个普通儿子的孝心。”

杜睿变得激动起来,道:“可你是皇子,是太宗皇帝的嫡孙,是先帝的嫡子,命中注定无权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乐趣,这是上天对殿下规定的义务,殿下无法回避。现在圣上驾崩,太子被害,李家的社稷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臣知道殿下憎恶政治,但这关系到社稷大业,关系着您祖上开创的江山何去何从,殿下还有心情坐视旁观吗?难道就不害怕李家先帝的亡灵在天上谴责您的许逆不肖吗?”

李贤摇了摇头,道:“我不担心,我的太祖父,皇祖父和父皇是为了天下人的幸福而建立的李唐,他们伟大的胸襟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放弃一姓一氏的私心,他们只会为我与他们的灵魂相通而感到欢欣。”

杜睿闻言,心中突然感到了极度的失望,道:“那么殿下就真的决定永远和这些鸽子生活在一起了?”

李贤点点头。

杜睿道:“既然如此,殿下就以最大的爱心和它们朝夕相处吧,也许殿下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不多了。”

李贤的眼神之中闪过了一丝忧惧,道:“姑父!我不懂您的意思!”

杜睿道:“方才臣已经说了,殿下的身份注定永远无法享受这份淡然,今后无论是谁登基为帝,殿下都回事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臣真不敢想天下还有没有殿下的存身之地,殿下只关注自己的心情,而置所有关心殿下的亲人于血光之灾的危险之中,殿下小心翼翼的处世情调,正把你变成世界上最自私、最冷漠的男人!”

李贤的脸上浮现起了惶恐,或许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逃避最终所带来的只能是更大的痛苦。

“难道真的只有我登基,才能解决一切麻烦吗?”

杜睿道:“原本臣并不想打扰殿下的心情,您的淡然也是臣最为珍惜的,因为在皇室之中,那份淡然实在是太宝贵了,可是现在太子殿下已经不在了,殿下,现在大唐需要你站出来!殿下,臣能看得出来,你并非没有那个**,你只是将那份**~~~~~~”

李贤打断了杜睿的话,道:“姑父!请不要将那句话说出来,您知道终日守望着一个帝国权利的最中心,压制住心底的**,对于我是多么的艰难。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培养起这份闲淡的心情,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杜睿道:“不,这不是你的归宿,你在内心深处并未甘心,否则你不会去强自压制住内心的**了,实际上你渴望坐上那个位子,因为你的责任感还没有彻底泯灭!”

李贤皱着眉,有些痛苦道:“姑父!我并不想显露出我的激情和勇气,这两种品质是我试图压制的,它只会催化**,从而为我带来灾难。”

杜睿道:“但它同时也会给你,给大唐带来真正光荣的业绩,殿下,你试图压制这两种品格,恰恰因为它们是你的天赋,臣早就认识到你的超脱来源于彻底的清醒,而这正是大唐领袖目前最需要的禀赋,况且,你是李家惟一合适的继承人,大唐的百姓及李氏祖先正企盼着你担起造福天下、光宗耀祖的责任!”

李贤颤声道:“姑父!为什么你不~~~~~~~”

杜睿摇了摇头道:“殿下!因为臣不具备那份清醒,因为我总试图运用感情治理国家,站在臣子的角度,我能够保持清醒,但是一旦坐上那个位子的话,我的理智就会被感情所蒙蔽,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那个位子非我所想,我期盼着的只是伴随着这个帝国走向强盛,完成太宗皇帝和先帝赋予我的使命!”

李贤不想坐上皇帝宝座,就是因为忌惮着杜睿,他并不恨杜睿,事实上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对杜睿的崇拜,就超过了对他的父亲的崇拜。

特别是杜睿在域外取得的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伴随着大唐疆土在杜睿的征伐之下不断的扩张,李贤被杜睿的才华,能力蛰伏了。

方才他劝说杜睿坐上那个位子,并不是出于怨恨,赌气才说出来的,那是因为他相信,如果杜睿成为这个帝国主宰的话,将会更加适合,更加完美。

这个年轻,是李贤冷静思考之后的结果,事实上从得知自己只能成为一个亲王的那个时候开始,李贤就已经先于他的兄长李弘学会了怎么冷静的思考问题。

不过听杜睿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李贤的心又开始动摇了,看着杜睿,道:“姑父!你当真觉得我适合成为一位帝王吗?”

杜睿并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殿下!你觉得你的皇祖父,太宗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吗?”

李贤不假思索,立刻点头道:“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将华夏从混乱当中拯救了出来,扫荡群雄,成就了贞观盛世,他自然是一位伟大的帝王!”

杜睿道:“殿下说得不错,当年汉武帝北却匈奴,封狼居胥,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铸就了一根强硬的脊梁,太宗皇帝则让这根脊梁重新用钢铁铸造了一番,他确实是以为伟大的帝王,冷静,睿智,勇敢,坚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击倒他,殿下!你同样具备着这些品质,只是你因为内心的惶恐,性情的淡然,忽视了自己的优秀而高贵的品质,太宗皇帝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帝王,您为什么不可以!?”

李贤楞住了,这些事情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在之前是因为他的上面还有长兄李弘,他身为弟弟想那些事情,是大逆不道的,方才则是因为杜睿,大唐需要稳定,但需要的不是他这么一个少年郎,而是一位成熟的君王,显然最为适合的就是杜睿。

杜睿接着又道:“殿下!不要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是高祖皇帝的血脉,是太宗皇帝的嫡孙,是先帝的儿子,你身上流淌着的是这个天下最为高贵的血液,这份高贵是上天赋予你的,同样还有责任,担当,你不能觉得,只能接受,并且竭尽全力做好它!”

李贤道:“可是高贵的血统并不能让我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像皇祖父那样的帝王!”

杜睿道:“所以臣才有了存在的意义,臣会交给你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

李贤看着杜睿道:“姑父!难道您就不担心,不久之后的我会因为权利,对您发动挑战吗?姑父!您熟读史书,应该知道历朝历代,但凡坐上了权臣位子的,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姑父!我回避是因为我不想看到,亲身经历,那样的一天!”

杜睿坦然的笑着说道:“不!殿下!那不是我所担心的,因为臣在教给你权利好处的同时,也会教给你什么是爱与正义,如果当真有那么一天,臣发现殿下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更好的治理这个国家,带着这个国家亿万百姓幸福的话,臣哪怕是当真倒在殿下的面前,也没什么好遗憾了!”

李贤再一次被震惊了,他无法想象杜睿会将这么一番话,说得如此坦然,如此淡定,看着杜睿,他突然笑了,这是他经历了人生当中最黑暗一天之后,第一次露出笑容。

第七篇永徽第十五章

如果这是历史因为我的血统赋予给我的使命的话,我选择接受!

这是杜睿离开熏风殿的时候,李贤给他的答案,杜睿不知道这样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事实上,方才的对话,听着李贤那略显稚嫩,但是却充满了智慧和无奈的言语,他突然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个侩子手一样,只不过侩子手是用屠刀来结束别人的生命,而他则是用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斩杀了一个少年对未来的梦想。

杜睿很清楚,用数年的时间来压抑住内心的渴望,培养出一份淡然的心性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但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大唐需要稳定,这个凝聚了三代人,无数智谋勇捷之士心血打造出来的盛世王朝,绝对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杜睿回到了麟德殿外,李世绩,于志宁,杜痒盛三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除了他们三个,还有闻讯赶来的众多朝臣,他们都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李弘虽然不在了,但是杜睿作为李承乾遗命的托孤大臣的权利犹在,这个时候,不是叽叽喳喳辩论的最佳时机,可以说如果杜睿愿意的话,谁来做这个皇帝,他完全可以一言而决,这就是托孤大臣的权利。

不过这份权利,在更多人看来,是非命,是擅权,他们并不希望,杜睿掌握这种权利,因为一旦那样的话,他们的权利,利益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能站在大唐朝堂之上的人,每一个都是人精,或许年轻的时候,他们对家国社稷都曾有过自己的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打造这个强盛的帝国,但是随着他们认识到权利的好处,那种滋生出来的**已经占据了他们的本心,现在他们只希望得到权利,更大的权利。

杜睿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朝臣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随着杜睿跨出去的每一步,他们的心都被重重的敲打着。

李世绩也没有了以往的平静,睿智,快步迎上前来,道:“承明!如何!?”

杜睿看着李世绩,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这一刻,他突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只不过这种轻松很快就将彻底的远离他,身为托孤大臣,他的肩膀上将扛起更多的责任。

杜睿接着走到了群臣的中间,看着四周围神态各异的同僚,平静了一下心情,道:“诸位大臣,圣上驾崩,太子也为人所害,大唐的江山社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当务之急,便是确立新君,安抚民心!”

众人知道戏肉就要来了,这让他们感觉到了紧张,自古以来,拥立之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只不过这些人个怀着心思,他们想要得到的,只是能让他们满意的答案。

众人的表情,杜睿都看在眼里,他很清楚,李弘被害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难免会有人生出别的心思。

特别是那些豪门大族出身的,他们自然希望李正能够坐上皇位,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希望恢复以往的荣耀。

但是杜睿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了!

“皇次子贤德行彪著,仁善宽厚,聪慧敏捷~~~~~~~~~”

“杜大人!”

杜睿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给打断了,杜睿看过去,见说话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以前没见过,不过见其身上穿着紫绶的官服,想来在朝中的品阶不低。

杜痒盛凑到杜睿的身旁,小声道:“这是朝中的礼部尚书崔皋,出身清河崔氏!”

杜睿点点头,道:“不知崔大人有何话要说!?”

崔皋道:“杜大人!如今朝中发生了这么多事,究其根由,皆是因皇后而起,如今圣上壮年驾崩,其因可疑,皇后自然有重大的嫌疑,当纠合宗正府严查,岂能再立皇后之子为君!”

杜睿闻言,看着崔皋道:“不知崔大人有何高见!?”

崔皋故作沉思道:“本官以为,如今情势危急,当立贤者为君,安定民心。”

杜睿冷笑一声,道:“那何人又堪称贤者!?”

崔皋道:“皇三子正为人严正大方,甚是聪慧,可为君!”

杜睿一双眼睛冰冷的看着崔皋,道:“皇三子!崔大人!皇三子如今不过五岁,崔大人居然就能看着其严正大方来,当真是慧眼啊!”

崔皋被杜睿出言讥讽,不禁有些羞恼,强辩道:“高祖皇帝立朝以来,曾有明旨,后宫不得干政,然皇后却不肯安于宫中,辅佐圣上治理后宫,于朝政上多有干扰,其已失德,若是杜大人立皇次子为君的话,本朝难免会出现刘汉吕后故事,到时候牝鸡司晨,非社稷之福。如今太子被害,皇次子亦不宜被立为君,自然只有皇三子最适合了!”

崔皋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是他所说的担心后宫干政,确实触动了在场这些社会精英士大夫的心,这确实很多人都担心的。

历朝历代以来,但凡出现后宫干政,牝鸡司晨的事件,都意味着江山动乱,烽烟四起。

周武王伐纣时就曾说过:“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意思就是说,母鸡是不可以在早晨打鸣的。倘若母鸡在早晨打鸣,这一家子就完了。说得就是后宫不得干政,如果后宫干政,这个国家就完了。而纣王的“惟妇言是用”就被周武王宣布为罪状。

在历史上,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现象比比皆是,此后甚至一直伴随封建王朝的始末。幼帝即位、外戚专权、宦官干政这三大痼疾是历代封建王朝着手解决的重点,最终伴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而消亡。如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清朝清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等。

在后世的一些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皇帝义正言辞的说:“后宫嫔妃不得干政”。

关于这点,一般人都认为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