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482章

我的第三帝国-第482章

小说: 我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17号运输舰的舰长笑了笑,然后靠在海风吹拂下的栏杆上,扶着帽子开口说道:“在伟大的元首带领下,德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的工业农业都欣欣向荣,失业率已经连续三年只有不足百分之一了。”
  这位船长不知道的是,在强大的党卫军劝进工作室的努力下,基本上所有合适的人选都被推荐到了各种岗位上。加上德国因为占领区太过巨大,以至于很多位置上都是德国人身兼数职。现在的德国绝对是人手不足,大把的职位等着人去上班的情况。
  当然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就是德国党卫军把一些社会混混还有不思进取的人都抓了起来,一同送进了集中营里,虽然这些人懒散惯了,可是面对如果再不工作就要从集中营管理者沦为集中营工作者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热情就高涨起来了,尤其是真的枪毙了一批冥顽不灵者之后……
  “经济真的那么好?”科勒一愣,自从罗斯福推出了整个经济振兴计划之后,1922年的那场金融危机美国人花了十年的时间才走了出来,而德国却在一次近似于疯狂的行动中,积累的大量的原始资金,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做到了“独善其身”。
  德国的这一次经济神话科勒当然听说过,不过用那么一笔并不算庞大的资金,在德国境内做到了滚雪球的效应,拉动了内需和经济增长,动员国防军从事养殖业等补贴活动,这就不是外人可以知晓的带点内幕的消息了。而米福券这种东西在德国高层中只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这种东西依靠战争循环独立的存在,以看不见的形式推动着德国的战争和经济不停的向前滚动发展。
  “去了你就知道了,为什么费尽心思把你们弄来,就是因为现在的人手,不够用了啊。”这位船长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支烟斗,叼在了自己的嘴里:“你可不知道,为了弥补劳动力的短缺,我们都想了多少办法。”
  ……
  同一时间里,地中海上的一个重要港口,北非的德意联军后勤补给中心,卜雷加港。一艘货轮正缓缓的靠向巨大的码头,悠扬的汽笛声传出好远好远,一切都似乎远离了战争,就连背着步枪巡逻的意大利士兵,都显得散漫悠闲。
  不过随着船只靠在码头上挺稳,意大利士兵在德**官的眼皮底下打开了仓库,然后一群衣不遮体的难民就出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都是来自非洲的黑人,看体型还经过了一定条件的选择。
  一名穿着德**服的黑人得意洋洋的指着那群有点儿营养不良的男人,用一口流利的德语介绍起来:“按照我们双方合作的协议,1000名健壮的男人。几乎都杀过人,是非常好的战士。那么,我要的东西,在哪里?”
  德**官背着手,微笑着用下巴指了指正在装卸的一箱一箱物资,然后回答道:“你要的东西就在那边,足够你在要求的地盘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前提是,你得有人用这些东西才行。”
  “这不用你来超心,另外的货款在这里,数一数!”那穿着党卫军军服,却没有肩章和军衔的黑人丢给了德**官一个缝着补丁的简陋口袋,材质类似麻布却粗糙一些,可能是当地的某种特产布料,也可能就是麻布用了太久而已。
  打开布口袋,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宝石和钻石,五颜六色,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德**官合上口袋,笑着装进了自己的公文包里。伸出了手和黑人握了握:“第三帝国支持非洲人民的自由事业,我们希望可以和古老又悠久的非洲成为好朋友,对于好朋友来说,我们非常慷慨……”
  “事实上对于t-26坦克,我们并不十分满意,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愿意购买50辆豹式坦克,开个价,我绝不还价。”这名德国扶植在非洲的代理人,人称弗库曼将军的黑人头目开口说道。他在德国学习过一段时间,所以对德国的武器装备知道的比较多。
  “弗库曼将军,我们自己装备数量都不够的坦克,实在是卖不了不是么。就这一批的t-26坦克,还是元首希望我们之间的合作可以尽快展开,才破例送来的。”德**官满脸歉意的笑了笑,开口拒绝了黑人将军的要求。
  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种做法有些太过了,硬是把50辆t-26坦克还有400支旧的p-38冲锋枪还有1万支毛瑟98k步枪卖出了一个天价来,换了整整1000名黑人奴隶还有足够偿还许多债务的钻石。唯一地道的一点在德国承诺为非洲修建一条30公里长的铁路,位置由这位弗库曼将军挑选。
  当德国出现了人口短缺这个问题之后,阿卡多和奥古斯就把劳动力的主意打在了非洲黑人身上,德国人的势力渗透到了非洲内陆,并且挑起了黑人们之间的战争,好处就是多了一个过时军火的销售渠道,并且可以时不时捞到一批还算不错的黑人战俘。这些人用来干精密的工程可能有些问题,不过在港口内充当劳工还是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已经有1900多名黑人战俘被送到了欧洲,在意大利沿岸的效能低下的小港口内充当劳工,虽然这些人懒散并且毫无纪律可言,不过碰上同样性子的意大利人,两者相处的还算不错。在军队内部,甚至都试点一样补充了一些黑人,做一些后勤搬运和体力劳动,人数并不多,大约只有120人。
  这是德国官方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另一方面德国人也在尽量补充纯种的日耳曼人,生育3个孩子的家庭,政府将免费补贴一辆保时捷桶车,生育4个孩子的家庭,其母亲就可以领取两份工资作为政府育儿补贴。政府要求每个家庭都至少要生育两个孩子,并且为所有的孩子都提供免费9年的义务教育。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那些从美国返回德国的这些德意侨民们,会在德国本土遇到什么样的待遇了。当他们下船的时候,码头上已经站满了来招收职员的公司代表,从技术工人到职业经理人,所有能想到的岗位都需求大量的人手,而政府竟然还免费给他们提供一处免去租金2年的住房——他们在这里瞬间就找到了家乡的感觉。
  不过暗地里,排查美国间谍的工作也井然有序的展开了,很多人都被反复的调查了几次,有可能被安插成间谍的人都被隔离开来,不动声色的进行不接触工业秘密的工作安排。至于说为什么党卫军和国防军的情报部门如此小心,其实是因为他们在逃亡美国的那些美裔德国人中间,也安插了大量的间谍,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就是你的对手,这句话用在这里简直再贴切不过了。
  就在德国与美国热闹的宣战过程中,11月悄然过去,寒冷的12月终于到来,而这个临近圣诞节的时间点上,东线的德国部队与苏联部队,正在酝酿着一场旷世大战。
  -
  勿忘国耻,就是对战争最好的反思,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下一次战争里,不会多一个国耻日。愿我们伟大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我们同在,愿我们先辈们反抗侵略的勇气与我们同在,愿强大的力量与我们同在,中国,万岁!


第697章 697沙与血

  一枚炮弹就这么直直的落在了黄沙构成的阵地上,数名士兵还没有等炮弹扬起的沙土落下,就拎着自己的步枪,从一侧的战壕弯着腰跑向另一侧的战壕。他们在这里已经坚守的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满是弹坑的阵地,就是他们的家。
  把眼睛从炮队镜上移开,隆美尔摘下了头顶上的那个大檐帽,抖落了两下灰尘,又重新扣回到自己的脑袋上,转身对自己的副官摇了摇头。显然他对这种耗时耗力的攻击并没有什么好感,不过也暂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亚历山大港,在德国的重重包围下,已经坚守了一个月还多,这个海滨港口城市本来就有许多物资储备,里面的十余万英国士兵虽然不算主力,不过却在蒙哥马利的敦促下,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战斗岗位。
  “我们还是不善于对付这种坚固设防的城市,士兵的伤亡居高不下,弹药的消耗也比运动战更多。”隆美尔看着整个战区的地图,有些感慨的说道。
  德国的部队从来就不太适应这种依靠人命去堆砌的战斗,它更喜欢大开大合的包围歼灭战,更适合那种快速挺进切割敌人的阵地然后几万几万的抓俘虏那种战斗。至于在一个充满建筑物不适合坦克作战的环境里与敌人反复争夺废墟,德**队尽管已经经历了许多次,不过依旧不能有效的适应这种战斗。
  “英国人的枪法很准,他们依靠外围的阵地还有废墟节节抵抗,虽然损失惨重,但是依旧毫不退缩。今天上午我们阵亡了3名中尉,我不得不提拔一些士官来补充损失的军官。”负责进攻的一名师长无奈的汇报道。他的部队在进攻中损失不小,不过隆美尔依旧没有打算把这支部队替换下来。
  隆美尔,或者说隆美尔的顶头上司陆军参谋总部和帝国最高统帅部的将领们希望要一个完整的而且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亚历山大港,所以隆美尔没有办法动用重炮还有轰炸机反复的轰炸这个英军最后的阵地,隆美尔只能用自己宝贵的步兵,一点一点在外围消耗港口内的英国部队。
  从战俘的口中得知,作为非洲军团的老对手,第9集团军的司令官,也可以说是英国在北非的最高指挥官蒙哥马利现在就在亚历山大港内。对于隆美尔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胜负的对决,还是一场宿命的终结。
  就在不远的地方,一辆意大利的坦克被英国的反坦克炮击毁,正在熊熊燃烧着,而这辆坦克的不远处,几门意大利陆军的大炮,正在猛烈的开火,这些炮兵正在攻击一处隐蔽的碉堡还有掩体群,以那里为核心支撑,英军在附近构筑起了一片环形防御工事,让进攻的意大利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次震耳欲聋的齐射,让隆美尔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他的指挥部距离那个炮兵阵地太近了,噪音实在让他觉得有些不太舒服。但是这就是战争,一切都不会按照舒适需求去布置阵地。
  走回自己的办公室里,用手套拍打了两下自己身上的尘土,整个狭小的帐篷里就立刻弥漫起了灰尘来,等到一切都恢复正常之后,隆美尔才脱下了他的军外套,丢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弗里德里克将军刚刚从开罗方向上干了回来,意大利和德国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了开罗的外围,不出所料的是开罗城内的3万名英国和美国人,还有5万名埃及当地部队拒绝投降,并且已经构筑好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又一个战争泥潭正在等待着德国人的到来,让人开心不起来。
  风尘仆仆的弗里德里克虽然身上穿戴一丝不苟,不过却显得有些脏乱,毕竟他已经跟随自己的部队奔波在沙漠里整整一个月了,能维持如此体面的模样,已经是一名德**人对于军容的执着追求了。他带着嘶哑轻声开口说道:“我的将军,开罗的外围布置了雷场还有碉堡群,我的部队试探着进攻了一次,对方抵抗的非常坚决。”
  这一点最高统帅部也已经料到,毕竟德国人进入埃及打破了这个地区原有的规则,动摇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根基,所以遇到强烈的抵抗是必然的事情,只能依靠武力去单方面的镇压,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通知空军的杜尔洛中将,派出轰炸机,攻击除了港口区域之外的所有目标吧!我们可没有时间在这里陪着一群死人耗时间!”认真的听完了弗里德里克将军关于开罗方面的介绍之后,隆美尔想了想才开口说道:“毕竟我们的那位巴顿将军已经退回到了苏伊士运河附近,任由他在那里加固防线的话,对于今后我们的攻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
  其实盟军在中东地区已经是外强中干,没有多少力量了,可是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一直在心态上以轴心国老二自居的土耳其,出兵向美国与英国控制的中东地区发起了一次规模不大的试探性进攻。
  大约10个土耳其的师向南进攻,结果在边境附近就被当地人的武装给打了个灰头土脸,等到一个美国轻型装甲师赶到之后,这些土耳其人半数都做了俘虏,硬是送给了穷途末路的中东美军一个及时的“北部大捷”。
  这一下不仅仅是让美国与英国看清了北面土耳其威胁的虚弱本质,也坚定了他们继续抵抗德国人的战斗决心。于是亚历山大港包围圈,和开罗附近的战斗,都不可避免的进入到了一个消耗战的节奏内,德国人在北非储备不足的窘境,也被无限放大了出来。
  “是时候让这些当地人看看我们的力量了,既然不能做到兵不血刃,那就索性来一次狠的,也为今后我们的统治,立一次威!”弗里德里克赞同的点了点头,他是赞同发扬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