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第一道士 >

第126章

明朝第一道士-第126章

小说: 明朝第一道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侧转过身的李文轩,自然而然的就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是看了过去。迈动四方步走向了他的钱明正是面露笑容。见到了熟人的李文轩,朝向他是礼貌的拱了一下手,微笑道:“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钱大人你啊!什么时候入京的?”

“有几rì了。我这一听说你在钦天监出任监副,可就马上过来了。”站在距离他三步之外的钱明正是停下了脚步。没有打起官腔的他,摆出一副老朋友见面的口气道。

“看你满脸喜sè的样子,想必这一次进京是高升了。就是不知你在那里任职?”没有见他身穿着正四品官服的李文轩,却留意到他身上是穿上了一套正三品的官服,故此有这一说。

双手抱拳向左侧是举起来微微晃动了三下的钱明正,满脸chūn风得意道:“蒙陛下抬爱,已经传旨让鄙人出任礼部右侍郎。”口中很是自然要说出“恭喜”之类话语的李文轩,感觉他的出现,丝毫没有任何不妥。

心里有数的钱明正,清楚自己这一次能够连升二级出任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其中便是得益于自己迎合了当今皇帝,并且向他是举荐了李文轩有功,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擢升。当然,这也不是全部,毕竟自己政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大旱之年的地域内,就他的管辖的广信府没有生出乱子。

钱明正一个正三品的官,之所以屈尊降贵的来见正六品的李文轩,目的可不是简单的为了叙旧。一是,为了搞好彼此的关系,毕竟两人今后会同朝为官;二是,清楚目前最受皇帝信任的臣子莫过于夏言,所以就想要投身过来。

当下,钱明正的顶头上司,礼部尚书可是严嵩。早就调查清楚的他,不仅仅知晓严嵩和夏言的关系匪浅,甚至连李文轩和夏言的关系也是不一般的。既然三人是江西人,那么私下不可能没有往来。为官多年的钱明正,凭借经验就可以推断出李文轩,严嵩,就是夏言一党。他们要是不结成党派,那么大明朝就没有贪官污吏了。

当前的官场形式,便是有一种人人都想同夏言拉上关系。自己要是有了他这样的靠山,官路才能亨通,而官位才能坐牢靠,坐得长久,更有机会再进步。脑子好用的钱明正不是不知道,自己要是冒然得去夏府拜访,可就不是明智之举了。要是碰了软钉子,吃了闭门羹,那就有失颜面了,毕竟他好歹也算是一名大员。

虽说自己是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但是这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可是清楚的很。何况他既不是江西人,又不是夏言的门生,所以自己深感这搞好关系的事情就不太好办。加上,官场险恶,党争不断,没有好靠山就可谓是举步维艰。

今rì,他可以是风光无限,高高在上,正三品的礼部右侍郎,那么明rì,自己就可以成为党争的牺牲品。此番,他找到李文轩的目的,便是想要通过这一个中间人,达到牵线搭桥的目的。若是自己能够和夏言等人结为一党,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钱明正的恩师张璁早就没有在朝为官,而是回乡去颐养天年了。朝廷内真要是有一个风吹草动,最先遭殃和倒霉的还是像他这一类实力弱小的党派人士。心如明镜的他,占着一个不错的实缺,自然免不得被其他人所觊觎。

一直站在旁边没有得以再说话的鲁用,一面聆听,一面心想李文轩果然是大有来头。自己要是有了他的引荐和牵线搭桥,那么就不用再继续窝在这清水衙门内养老了。下定决心想要离开钦天监的鲁用,自然是有了一番自己的盘算。

第214章大礼仪(二)

和钱明正简单叙旧了一番的李文轩,本不会认为他来钦天监是为公干,却未曾料到对方突然是和自己聊起了公事。想要结识一下钱明正的鲁用,自然是在他们两人谈话的间隙,主动的向对方做了一个自我介绍。

初来京城,还不清楚这里深浅的钱明正,没有因为鲁用的官位低,又在冷衙门就轻视对方。既没有显出应付了事,又没有想要热情对待的他,只是来了一个正常的应对。本就是有目的而来的钱明正,自然不是专门过来问一下相关的黄道吉rì,而是为了见李文轩。

清楚自己久留此处多有不便的钱明正,是故找了一个借口就要离开。把握住分寸,表现得还算相当识趣,没有跟他们二人一起走出去的鲁用,规规矩矩地朝向钱明正是拱手相送。受了他一个礼的钱明正,只是不咸不淡的回了两个字道:“告辞。”

算是要尽主人之礼的李文轩,自是亲自把他给送出了钦天监大门。在钱明正上官轿前,自己不会忘记要李文轩留当下的住址,目的就是以便rì后的相互往来。应他所求,告诉了他自己具体住所位置的李文轩,预料起今后他要是登门拜访,恐怕就不会是先前聊得“废话”了。自己见他上了轿子,行出了几步距离,是才转身回去。

刚走进主簿厅的李文轩,就见到鲁用是一脸紧张之sè的走了过来道:“有人上疏请求陛下的庙号称宗,以入太庙。”丝毫没有觉察出他这话中意思有多么深远政治的李文轩,只是“啊”了一下,算作是对其回应。

瞧见他这一个样子的鲁用,确实难以辨别出他的想法。内心里面有着另一番盘算的他,继续道:“李大人,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忍不住是苦笑了一下的李文轩,好生的注视他,一本正经道:“我能知道什么?自己就出去了一会儿的工夫,怎么感觉你就似这天要塌下来一样?”

“可不是天要塌下了嘛!”混迹官场多年,有一定政治敏感度和嗅觉的鲁用,脸上的神情显得神秘兮兮,小声小气道:“就是你去送钱侍郎那走开的工夫,我是才得知了这一个消息。现在的情形主要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表示支持,而另一派则是反对。据说,朝中大臣里面包括严嵩,严尚书,也yù加阻止这一事。你和严尚书都是江西人,那是否也意在支持他?而就是不知道夏首辅是不是也有这一个意思?”

李文轩是突然回想起自己来京城为官这几个月里面,虽说自己在夏言的府上见过严嵩好几次,但是相互之间都没有多么深入的交流过。双方谈论的话题不是朝政,而是关于如何养身。实事求是而言,自己对他的印象还不错,并非看起来大jiān大恶。

虽然有大jiān似忠这一说法,但是却让他对严嵩有不同于后世里面的影视形象。很快也品出对方这一番话里面有另一层意思和味道的李文轩,自然明白鲁用问自己的最终目的是想要知道夏言的态度。若是首辅大人的态度是加以阻止,想必鲁用肯定也是会上书表示反对。要是夏言的立场是支持,墙头草的他,自然是会投机的上书表示支持。

“我不过是京城正六品的官,没有资格搀和进这类大事情的。”本着人微言轻的李文轩,可是知晓正六品要是放在地方上还算是一个有话语权的角sè,而要是放在偌大的一个京师里面,却是另一回事儿道。

认为他口风很严的鲁用,着实不相信其不知情。转念一想的他,认定是自己的问题,毕竟不是他们那一边的人。和李文轩交情一般的他,觉得对方不告诉自己实情,也是在情理之中。没有就此不再多言和不行追问的鲁用,想要借此机会投到夏言门下,于是展示出铁骨铮铮,一表心迹的样子道:“我等居于庙堂之上,怎能不忧心社稷呢?李大人是夏首辅的得意门生,无论你如何抉择,在下都会和你站在一个立场上书。”

听到这话的李文轩,第一反应就是这孙子实在太狡猾,毕竟他选择了跟着领头羊夏言走是不会错的。自己脑子转的飞快的猜测起,即便鲁用上书去和最后的事实相悖,也不会吃亏。而他的心思多半会想,只要这话和实际动作能够由自己传到夏言的耳朵里面去,那就足够了。

与此同时,李文轩的内心明白,关于这种事情是还是能避则避,能躲则躲。这做官时rì不长的他,有自知之明的认为目前这种等级的游戏不是自己可以玩儿的。与其苦恼的跟着去赌运气,还不如装着什么都不作为好。

“既然你非要问到我的立场,那么我就只有一句话,无论当今天子是一个什么意思,我都会毫不动摇的遵从和拥护他的旨意。”和稀泥的李文轩,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道。

听他这一说的鲁用,完全感觉他说了,跟没说是一个样。满心纠结的他,可是出身于两榜进士,使得背负的东西可就要比李文轩是多出很多。自己是一面不能和背离文官集团,大唱反调,另一面又怕站错了队。

“众人都会上书天子表达看法,而你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合群?”满脸纠结的鲁用,还是想要从李文轩的嘴巴里面探知自认为更多的内幕道。

对他是有一点儿烦躁的李文轩,心里面想着你要投机是你的事情,别拉上我,而话到了嘴边却成了另一番意思。自己没有苟笑,显露出极其认真的表情,话中也有真实道:“既然严尚书有意阻止这一事,那么你不妨也跟从他。上述只是我的建议而已。至于你如何去做,那就是你的事情了。说到我,那还是算了。自己一不是科举出仕,二不是世袭官爵,没有你们那么多高瞻远瞩和忧国忧民。你们也非常清楚,在下只不过是一名道士,而这一个正六品的监副还是天子圣恩赐下的。”

第215章大礼仪(三)

平rì里冷冷清清的钦天监内,一下子就被这事搞得闹哄哄的。置身事外的李文轩,在离开了鲁用,便去看自己想要查阅的东西。完全没有不似他这样想的鲁用,和聚集起来的同僚一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他们围绕的核心话题就是到底是上书支持,还是反对。

到下午三点钟,李文轩是准时准点的下卯,而自己那一帮同僚们可谓是热情不减。早就估算出赵甜儿预产期的他,自然是把全部的热情都投入进了自己快要为人父的喜悦当中。自己出了钦天监大门,直接坐上轿子就向家奔去。

数月来,李府中的人口是从三十六人,逐渐的激增到了六十八人,几乎是翻了一倍。新进府的人员中,自然包括有轿夫,车夫,厨娘,以及苏媚娘买回来的新奴婢。坐在轿子中的李文轩,一想着要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就着实感觉自己是会被人误解,毕竟这六十八个人中,大部分都是妙龄的女孩子。那一些不知道的外人,恐怕还认为他有多么的好sè和乱来。实际上,自己扪心自问,确实是好sè,但是有品,却不yín。

要养活不少人的李文轩,倒是没有太大的压力。自己把过去在贵溪县的成功宣传模式,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搬来京城是再玩儿一遍。除开再行雇佣乞丐上街宣传和表演以外,他可是非常好的利用了朱厚熜亲自封自己这一个乾坤真人的头衔进行毫无保留的广而告之。

每月的初一,十五,李文轩依旧是他免费义诊的rì子。无论是在贵溪城,还是在京城,生活在低层的民众,只要听说不用自己花钱就能看病拿药,那自然是会蜂拥而至。何况给他们进行诊治的人,还是皇帝陛下的御前道士。医术本就是出类拔萃的他,自然而然就把他们中那一些所谓的疑难杂症是医治好了。自己的名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的口口传颂,从而在京城是名声鹊起,有了一席之地。

即便是拉帮结派的京城医家们,也没有人胆敢上门来找李文轩的晦气,毕竟他不但是官,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道士。自己有了这一个双重身份,自是避免了很多麻烦事。真要是有医者来上门来“讨教”,他也不怕,毕竟自己不是假借义诊来进行坑蒙拐骗。至于医术方面,自己的能力是远远地高于太医院的御医们,就差一步达到杏林国手的巅峰。

在这之前,李文轩就是知道,自己真不能光依靠那一点儿微薄的俸禄来养家。他这样一个正六品的官,月俸也就十石,换成现银就是五两银子。这一丁丁的俸禄,就是府中一等丫鬟秋月和管事们每月每人的报酬,还不包括他们的吃住。

这真要是认真算起来,自己堂堂一个正六品的官,还不如秋月等人的rì子过得滋润。当然,当官之人自然不是靠月俸过活,毕竟不能摆在明面上面的收入那就有多有少,全凭个人怎么运作了。不过,那是对于肥缺而言。对于钦天监这类清水冷衙门,那是全然指望不上的。

带了一大笔银子而来的李文轩,非常清楚这没进项,全是花出去,就算是金山银山,都会有花光的时候。所以,自己对于创收的对象,自然不是瞄向了广大的贫苦百姓,而是那一些脑满肠肥的巨商富贾,权贵阶层。

曾经便宜卖过“凶宅”给李文轩的孙闻仲,为了让其帮忙,亲自多番前来求了李文轩好久才成,而他也就是李文轩的第一位高端消费主顾。去了对方府上是驱过“邪气”的李文轩,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