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东突击营 >

第83章

江东突击营-第83章

小说: 江东突击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军里当过警卫连长的人,如果到突击营只当个排长,实在是太没面子了。

    罗毅见许良清让他决策,微微一笑,站起身来,说:“各位,既然老许让我说,我就说几句。要说起来,昨天二虎擅自决定围歼日军一个中队,的确是过于莽撞了。战斗打起来以后,苏晓峰曾打电话问二虎需不需要增援,二虎坚持说自己就行,这就不仅是莽撞,而且还犯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了。二虎,你想想看,如果当时你不是拒绝晓峰的支援,你的阵地就不会被鬼子突破,你起码可以减少一半的伤亡,是不是这样?”

    张二虎点点头,表示认同。

    罗毅接着说:“从这点来看,老许建议处分张二虎,是有道理的。但我对此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也想说给大家听听。二虎虽然犯了各种错误,但有一点,我是非常欣赏的。那就是他敢于和敌人刺刀见红,虽然自己只有200人,但仍然敢于去吃掉敌人的200人。这叫什么,这就叫亮剑精神。”

    “啥叫亮剑精神呀?”苏晓峰问,听到罗毅又冒出新词,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了。

    “所谓亮剑精神,就是古代的剑客与高手狭路相逢,你明知不敌,怎么办?难道就跪下求饶吗?不是,真正的剑客,应当明知不敌,仍然要宝剑出鞘,这就叫亮剑。倒在对手剑下并不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罗毅侃侃而谈,当年看亮剑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这段,现在背起来依然十分顺溜。

    “说得好,我喜欢!”苏晓峰喝彩道。

    张二虎也想喊一嗓子,但又想到自己刚才还在挨批评,所以就不敢吱声了。他暗暗地在桌子底下把拳攥了一下,心想:营长看上去年龄不大,还真有点本事,拼刺刀拼得好,这番道理讲得也过瘾。

    许良清听完罗毅的话,点了点头,说:“营长说得对,和鬼子打,我们应当有一种这样的亮剑精神,不能丢了中**人的脸。张二虎昨天的安排,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正因为他放开口子让鬼子进来,才给了突击营以全歼这股鬼子的机会。如果按原定的方案进行阻击,等我们大部队上来的时候,鬼子可能就全逃走了。”

    罗毅补充说:“昨天这一仗,算是我们突击营独立与鬼子打的第一仗。此前,虽然有佘山解围之战,但那股鬼子是被蔡荣基打得半残的,咱只是拣了点便宜。而昨天在梅庄的两场战斗,是完整的。战斗中有些什么考虑不周的地方,也是情理之中的。所以,我想请老许收回刚才的提议,张二虎还是继续担任四连的连长,但对于这一次的错误,要做出深刻的检查。老许,你看如何?”

    许良清说:“既然营长这样说,我就收回刚才的话吧。二虎,你有什么说的。”

    张二虎站起来向罗毅和许良清各敬了一个礼,说:“我谢谢营长,谢谢参谋长。我一定吸取教训,好好总结。”

    处理完张二虎的问题,许良清摊开地图,对大家说:“现在咱们来还原一下战斗的过程,看看这场仗怎么能够损失更小一些。”

    大家都把头凑了过去,围着地图开始指指点点。在打仗方面,许良清无疑是最权威的,在讨论过程中,他便充当了点评者的角色。在此之前,突击营虽然进行过许多次战术演练,但毕竟不是真正的战斗,大家的体会不深。现在,活生生的战例就摆在面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讨论,所得到的启示是最深刻的。

    罗毅对于作战的理论了解不多,但他的思路灵活,对于许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罗毅的一两句话往往能够给大家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对此,连许良清都叹为观止。

    这一场战斗总结,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军官们走出营部时,黑暗中有一个人对着张二虎怯生生地喊道:“张连长……”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不远处的树底下站着一位姑娘,嘴里咬着自己的大辫子,眼睛望着张二虎。张二虎认出来了,这是正是白天听他讲战斗故事时最关注的一个女孩子,名字叫李茜。

    罗毅暗自好笑,对张二虎说:“二虎,有人喊你呢。”

    张二虎似乎有些忸怩,他回头看了许良清一眼,不敢吱声。许良清也觉得好笑,但仍板着脸说:“看我干什么,有人喊你,你怎么不答应?群众纪律不记得了。”

    张二虎这才向树下走了几步,问道:“是李茜姑娘吧,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你知道我的名字呀?”李茜带着几分羞涩地问。

    “这个嘛,我听别人是这样叫你的,没错吧?”

    “当然没错。我想问问你,明天你还去给大家讲你打仗的故事吗?”

    张二虎大窘道:“不讲了,不讲了。”

    “为什么呀?”

    “因为……因为我其实不是什么英雄,我是犯了错误的,莽撞,自负。”

    “不是的,谁说你不是英雄,他肯定是个坏蛋。反正我觉得你是英雄。”李茜不忿地说。

    俩人离着有几步远,所以谈话的声音大家都能听见。听到李茜说“他肯定是个坏蛋”一句时,大家都笑出声来了,许良清可就站在边上了,这姑娘不是给张二虎下药吗?罗毅在背后说:“二虎,瞎说什么呢。姑娘,别听他谦虚,明天早上八点,他准时到镇子的大戏台给大家讲英雄故事。”

    “营长,你别坑我了。”张二虎跳着脚说。

    罗毅说:“这事就这么定了,老许,你看呢?”

    许良清笑笑,对张二虎说:“让你讲,你就讲,这是任务。营长的意思是,你要向老乡们讲抗日的道理,发动年轻人都去当兵抗日,明白了吗?”

    “明白了!”张二虎答道。

    李茜见张二虎答应去讲了,高兴得把辫子往身后一甩,然后塞了一个物件到张二虎手里,转身就跑开了。几名连长和副连长一拥而上,把李茜塞在张二虎手里的东西夺过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做工精美的荷包。

    “哈哈,二虎走桃花运了!”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地逗着张二虎道。

122 竖起招兵旗

    突击营伏击鬼子运输队的胜利,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广告作用。(…)许良清最初还打算低调处理,但消息一传出来,想低调也做不到了。尤其是突击营打仗的时候,周围有一些百姓也看到了现场实况,由他们传出来的消息就更加绘声绘色了。老百姓口口相传,迅速地就把突击营的胜利消息传到了方圆百里的范围内。当然,随着消息不断传播,真相也逐渐被神化了,有人说突击营装备的都是美国产的飞机,是从天上飞到梅庄去打鬼子。也有人说突击营的营长叫作江东罗九,是燕山公少保罗成的传人,手中使一条五钩神飞枪,一个人就挑死了好几百鬼子。

    罗毅不失时机地在陶家镇举行了抗日英模报告会,安排突击营的士兵进行现身说法。张二虎和苏晓峰戴上了大红花,带着一堆缴获的战利品上了讲台,给现场的老头老太太、少男少女们大讲战斗经过。英模报告会连开了四五场,场场爆满,许多人都从十几里外赶来旁听,有许多年轻小伙子听完之后,热血沸腾,马上要求报名参军。至于大姑娘们,则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她们在私下里偷偷地给突击营的士兵们塞着鸡蛋、荷包等物件。

    苏晓峰作为英雄连长,和张二虎一样都属于姑娘们崇拜的对象。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张二虎连年征战,一直没有顾得上成家,而苏晓峰在朱山镇是有老婆孩子的。当苏晓峰美滋滋地收下一位大姑娘送给他的荷包时,罗毅立马叫来了电报员:

    “记录,我要给朱山镇大本营发报。”

    电报员马上拿出笔认认真真地准备记录。

    罗毅说:“朱山镇,转红玉嫂子,小弟罗子特向你报喜,我苏大哥日前在江苏已收到美貌少女赠送荷包一个,你即将有二房作伴矣……”

    苏晓峰连忙扑上前,夺过电报员手里的抄报纸,撕了个粉碎,然后气乎乎地对罗毅说:“罗子,你太不够朋友了!”

    罗毅乐道:“咦,你不好意思说的话,我替你说了,不行吗?”

    “我……我只是觉得那个荷包比较好看,想带回去让红玉学着做做嘛。至于那位大姑娘,我会跟她说清楚的。”

    突击营里像苏晓峰这样的情况不算少,一到晚上,有不少士兵都会被大姑娘们约出去,名义上是说想听听打鬼子的事情,实际上说点什么就只有天知道了。其实这些大姑娘也知道军队打仗是要随时开拔的,她们与这些年轻英俊的士兵之间的故事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但当年的女孩子与今天的痴女们并无二致,她们的想法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罗毅看到这种情况,在部队里下了一条军令:和驻地的大姑娘聊天可以,但谁如果敢弄出点事来,格杀勿论。

    受罗毅的安排,王大成负责做征兵的工作,招兵旗往外一打,每天从各处涌来的年轻人不计其数。由于日军在苏州、常熟一线的烧杀抢掠,当地的居民纷纷外逃,涌到无锡一带的人已经非常多了,其中有一些没有牵挂的年轻人便积极地希望参军抗敌。此外,还有一些国民党军队里的溃兵,找不到部队了,听说这里在招兵,也跑过来报名。罗毅告诉王大成两条原则,第一,对于抽大烟、患梅毒的兵痞,坚决不收;第二,只要符合条件的,多多益善。

    罗毅预想中的培养敌后武装力量的方案已经来不及实施了。日军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重新发动了攻势,分南北两路包抄南京。北路日军于11月25日攻占无锡,29日占领常州,12月2日攻占江阴、丹阳和金坛。南路日军于11月24日攻占湖州,25日占长兴,28日占宜兴,30日占安徽广德。两路日军的前锋距南京已经不足100公里了。

    随着日军的步步进逼,突击营逐次后退,进入了金坛至句容之间的茅山地区。这一带群山错落,包括茅山、宝华山、磨盘山、丫髻山、瓦屋山、马山等一系列的小山包,最高峰丫髻山也只有410米。整座山区呈东南走向,横亘于日军进攻南京的道路上。在真实的历史中,新四军曾在此开辟过茅山抗日根据地,许多茅山子弟为抗日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随着突击营一起退却的,还有在陶家镇招募的800名年轻人,以及大量害怕日军烧杀的百姓。罗毅安排了一个排的突击营士兵负责保护这些百姓继续向内地转移,因为他知道,茅山地区很快也将卷入战火之中,手无寸铁的百姓呆在这里是凶多吉少的。罗毅根据自己的记忆,建议百姓多走一些路,退到皖南的山区里去。

    对于招募来的800名年轻人,罗毅从中进行了挑选,选出100人编入到突击营的各个连队中去,充实力量。余下的700人编成了几支抗日义勇队,每队100人左右,分别选出队长、小队长等,形成机动作战的架构。罗毅抓紧一切时间给抗日义勇队讲授游击的理念和方法,把红军的“敌进我退”十六字诀传授给他们,教育他们要先学会保存自己,然后再考虑杀伤敌人。许良清也抽出时间对义勇队进行了培训,主要是从一些军事技能方面进行讲解。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义勇队能够掌握多少技能,只能看他们自己的悟性了。罗毅知道,像这样的敌后游击队在未来的抗战中伤亡会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临战的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但罗毅也相信,在他们中间,会有一部分人在战火中生存下来,并且成长成为卓越的战将。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在这里播下了抗日的火种。

    在这些时间里,突击营也没有闲着,遵照罗毅和许良清定下的策略,突击营化整为零,以茅山为基地,不断地出击骚扰日军。突击营的特种训练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四五十人的一个小分队能够在日军的缝隙间自由地穿插,而一旦小股的日军落了单,遇到突击营,往往就会挨上一顿猛揍。突击营打仗出手快、下手狠,往往是埋伏在路边突然发难,一通排枪和手榴弹之后,不等鬼子反应过来,就逃之夭夭了。日军对这种小骚扰弄得心神不宁,但大战在即,又容不得他们分出重兵来围剿这样的小部队。

123 又见何继春

    罗毅很想和小分队的士兵们一起去骚扰鬼子,但被许良清按住了。(…)许良清告诉罗毅,他是一营的指挥员,应当在自己的指挥位置上。如果跑出去带个小分队,万一有点闪失,对于全营的损失就太大了。罗毅也知道许良清说的是事实,像李云龙那样冲锋在前的部队主官看起来很爽,但在实际战斗中这样做是不太合适的。不过,罗毅也在心里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