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 >

第59章

大唐-第59章

小说: 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一万五千户,就算郡中多兵,也不过五千,我军大可攻取了,何况还有苗海潮内乱呢?”张宣凝笑着说:“此时,圣上正准备移驾江都,杜伏威又受重挫,这时,只要我留兵五千,想必无事,不趁机取下,还等什么时候呢!”
  “既然主公决心已下,那臣也不多说什么了,只是这时,郡内人才都不足,就算取下永嘉,我等也难以有人手委任,你父旧部,由于不能公开说明,因此少有人来投。”
  “其实这还是一个威望势力的问题,不然郡中原本官员,只怕纷纷投靠啊!”张宣凝点头说着:“我估计,如是能够掌五郡,精兵五万以上,这时才纷纷来投,不忌人手缺乏了。”
  顿了一顿,又说着:“县丞朱礼,提拔成县令,在句章县中,干的怎么样?”
  “此是老吏,久于政事,不说一县,就是一郡也可打理的井井有条,只是这样投靠我们的人才太少了。”
  张宣凝哑然失笑的说:“这个当然,否则我才不会希望于那些少年小吏,此也是等待几年后,可多安插郡县下事。”
  “那江风呢,他担任句章县丞,我意思就让他多习政事,他怎么样?”
  “据说,到了县中,少说多学,还可造就。”
  “恩,这就已经很不错了,希望他以后成长。”说到这里,他记起了一事,就说着:“竟陵有一个人,叫虚行之,三十年纪,大概此时任职文书,此人可用,你可派人召来,先委任他为一县之政吧!”
  记忆中,虚行之二流高手,但是却精通谋略,是一个上好的军师人选,原本世界中,是竟陵独霸山庄中办事,但是实际上,独霸山庄,却是等隋炀帝死后才建立的,因此此时大可招来。
  虽然此人出身有些问题,但是现在用他也可。
  李播听了,也不问为什么他知道此人,当下点头说着:“这个,臣立刻去办,大概一月时间,就可见得分晓。”
  张宣凝点头笑着,又说着:“不知先生,可有贤人介绍之?”
  李播默然一想,说着:“有贤人虞绰,字士裕,会稽余姚人。身长八尺,姿仪甚伟,博学有俊才,尤工草隶。虽然擅长词赋更胜于政事,但是如是作为文臣,又或一县一郡之政,还可善之,此人本来恃才任气,不过,因和你父杨玄感为友,获罪,籍没其家,妓妾并入宫。只身潜渡江,变姓名,自称吴卓,现在东阳郡安令县县令辛大德家,辛大德此人也甚有才干,能诛翦群盗,甚得民和,吾有把握,一信将其召来。”
  张宣凝双目寒芒电闪,笑说:“恩,他已经是逃亡之身,与圣上又有大恨,想必一召就来,生死存亡之后,此人也应该折得几分傲气,正好用之,他如前来,我必以一郡太守之位而悬之,辛大德如是愿来,一县之令,可任选之。”
  想了想,记起一事,张宣凝又说着:“南海郡,有陈家,累世经营海上贸易,多和波斯人及大食人做生意,沈法兴密谋造反,阴蓄其力,因此多暗中夺人家产,陈家似乎也在其中,你可派人前去,不必助其度过难关,但求家破人亡之际,转投于我,此家足有二千善于水战之兵,又多有造船的巧匠,如能取之,我方水师实力大震,大可用兵,恩,其中有一人,叫陈长林,你可多关注。”
  本来世界中,陈家家破人亡,后来是投靠王世充的,最后才转投少帅军,现在当然不能这样耽误了,早早图谋甚好。
  “是,臣这就去办,主公还有其它吩咐吗?”李播询问的说。
  “恩,扬州的情况怎么样?”
  “殷开山的确是人杰,闻得我们起事,一方面谢罪,一方面却下令开始转移总堂,由于这时宇文化及,还无力一举把竹花帮拿下,因此倒让他撤出大部了。”李播说着:“至于石龙,也有警觉,将城中道场关闭,子弟集于身边,都在城外居住,显是一见不妙,就可逃脱。”
  以前,自己还改变不了大势,但是一旦自己取下会稽全郡,许多事情就为之改变了,当下笑着:“继续观注,还有,现在无事了,先生可自办事去。”
  “是,主公,臣告退。”
  等理了政事,张宣凝就入得门来,就见得了一个虎背熊腰的青年上来,他恭谨的行半跪之礼,此人正是亲兵领班张忠义:“主公来了。”
  张宣凝特别注意亲兵,这半年来,在军中与士兵同吃同住,就注意观察那些悍勇又心服于他的人,倒也给他选拔出了三百士兵,又把他们编成三十队,同样是
  编,只是亲军不称屯,而称宿,一宿五队五十人,六宿长,更是提拔亲近心腹之人,而且都赐姓为张,而现在总的统领,是早跟着他的亲兵,现在改名为张忠义。
  虽然说这个世界上,十五岁后再练习武艺,一生都不可能进窥一流境界,但是本来就不需要他们进窥一流境界,因此这三百人,人人练习刀法内气,并且进行军事锻炼,虽然他们叫苦不迭,但是的确造就了一批精锐敢死之士。
  亲兵之营,就在府中外围,六宿各有一排砖房,间疏有序的排列于前,这三百人,无论成家不成家,家眷都随之而在城中居住,每月不但有大鱼大肉,饷银更是高达五两每月,当下人人心悦臣服,对张宣凝的忠诚之心也自培养而出。
  张宣凝进了一宿之内,见得数十亲兵,虽然不值班来,也自列队排操,个个站着,凝神练武功,心中大乐,其实,这批人,平时练武,又习文字,一派出去,就立刻可各为屯长,领得五十人,因此就是一府兵将了。
  论得武功,他们还不合格,但是论得为下级军官,却已是绰绰有余了,因此,连亲兵都是伍长级待遇,至于其它,全部上交一级。
  而日后真正的亲兵,已从那些相对可靠的下级军官的家属中,特别是亲弟亲儿中,挑选不满十五岁的少年,开始传授修炼武功,等到差不多三年五年之后,才可真正算得可抵御一流甚至宗师入侵的亲卫好手,到了那时,再配合弩弓重甲等利器,无论哪个宗师敢于袭击,只有死路一条。
  宿中亲兵,见得张宣凝前来,便由宿长带头,屈膝行军礼,由于是亲兵,因此多有轻甲在身,特别是什长以上,穿着重甲,行走之间,叮当做响,跪在张宣凝面前。
  张宣凝见了,才不觉得他们辛苦了,要脱下甲衣说话,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当下淡淡一笑,命众亲兵起身,却也不许卸下铁甲来说话。
  身为亲兵,本来就必须时时穿着甲衣,以侍主公,防御外敌,张宣凝心知,有重甲在身,和没有重甲,完全是二回事,当下说着:“恩,看上去不错,你们要服从军令细则,令行禁止,若是让我知道有松檞军纪,丢官罢职只是轻的!”
  亲兵个个诺诺有声,不敢有违,事实上,有几个亲兵就曾经松檞,结果被当场杖死,在众目睽睽之前,当下人人都知军令难违。
  按照张宣凝的心思,其实亲兵日后就是皇帝近军,数目起码应该是自己总军队的十分之一,才能作为维持主公和帝位的真正本钱,但是现在会稽郡人手不足,也就罢了,等日后多占郡县,才可调整比例。
  六宿看过,相对满意,张宣凝心知,这批人才是自己去搬运杨公宝藏的主力,是故待遇从优先不说,其家人控制在手也是大大筹码,作为亲兵,出不出纰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家全族的事情。
  心中觉得,株连九族的法律,实是大赞。
  眼见军中成形,吩咐了一声,就带着一队亲兵上前,按照新定的礼法,主公出府,如在城中,至少带一队亲兵,如是出城,至少带一宿亲兵,此为目前定制,日后地位越高,地盘越大,当然要随之大大扩展。
  不过,此时一队亲兵,已经足够了,到了城中,眼见政变一月过去,就没有半点痕迹了,城中还是相当热闹,街道临河,倒有几分苏州的模样,春来了,“街堤春柳”的确是一景,特别是来往的旅客,也纷纷而来,一时间喧嚣连天,街上旅客商人如蚂蚁,二边的小商,对着他们,一声声的吆喝着。
  “豆腐干——谁要?”
  “炸鸡——香酥焦嫩!”
  “猪头肉、猪头肉!”
  如此种种,显的非常热闹,张宣凝眼见如此,心中大喜,心中暗赞李播为政的确有自己的一套,短时间内就摆平了郡内政治,使之恢复了繁荣。
  到了一座酒楼,亲兵自上前,见楼下热闹嘈杂得不堪,立刻和跑堂的一说,跑堂的虽然没有见过,见得形态就知道不凡,赔笑着说:“上面正有一间雅座,面湖临窗,能赏景致,还请上前。”
  张宣凝跟着堂倌上楼来,见屏风相隔,入得一间雅座。
  粗粗的看过,点了几样,亲兵立于旁边,就等着酒菜上来,张宣凝也绝不会说,大家同坐这些话来,自个儿落座,就看着下面。心中顿起浮生一日闲之意。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五十五章 … 决断千古臣―
  去只有几日,锦衣卫和厂卫这二个木牌,就挂了总管 子门前,但来往的官员却没有在意,无非是以为是二个近卫编制。
  主公有多个近卫编制,也属理所当然,比如隋帝就有十六卫,现在有三卫,倒没有人有任何意见。
  李播却深知厉害,但是也只有冷眼旁观,继续把持政事,整顿郡中各事。
  虚行之和李淳风都是这个世界一等一的人才,接了权柄,掌了人 事,就雷厉风行,作事又快又急,又滴水不漏,没有多少时间,锦衣卫和厂卫的架子,就搭了起来。
  这一日,正是四月底来,办公完毕,就见得窗外,红日西斜,自有人上茶,张宣凝放下了一分文件,端起茶杯长饮了一口,叹着:“先 生,想不到这些政事如此烦琐,如此耗费。”
  李播也叹着说:“主公要练得强兵精兵,政事不算,现在在职兵员是一万三千八百四十一人,每月耗费的饷银就是三万一千两白银,耗费粮食是一百二十万斤,而我接手,政事堂户司仓库总银两是三十四万八千四百两,主公又给我了黄金八千两,折合也是七万四千两,再加上武器制造,船只制造,又有着安置费用,其它零碎,虽有商税,但是到此时日,库中只有白银三万三千两。”
  张宣凝默然,才练兵三个月都不到,郡中仓库就接近枯竭了,他这才知道为什么农民起义军无法成事了,这些细则事事要主持,但是没有人统筹安排,只怕就算抢得了富仓富城,也无非半年一年就吃光了。吃光了,人心就散了,当然无法用事。
  “不过,人事上,似乎还有些好转了?”
  “虞绰前来,任得郡丞,辛大德前来,任得诸暨县县令,现在大体上。四县一郡的体制已经完备,稍加磨合就是了。”说到这个,李播也不由舒了一口心来:“还有人手,也是无妨,慢慢充实就是了。”
  “幸亏先生在,不然就这事,我看我一年都未必办下来。”张宣凝真诚的说着,他说的真心话,就这郡中。原本官员大部分不肯就任,大户也不肯真正心服,幸亏隋朝统一天下,南方汉族豪强大户不服,纷纷造反,结果被隋文帝大加清洗,南方豪族势力十不存得二三,势力既 减,又对朝廷并无认同,不然的话。事情还要难办。
  “大户有闹事不服的吗?”
  “有些骚动,不过目前看来,还压地住。”
  “先生,那些豪门郡望,不想来我家当官,我也不勉强。别的我不管,不过,如是有私蓄兵甲,或者意图闹事者,我还是请先生多加辣手才是。”张宣凝突然想起了一件不相干的事情,清朝乾隆时,不管怎么样还算是太平,有一个叫莎罗奔的藏人,金川县藏族首领嘉勒巴之庶 孙,率区区一县藏族兵民。奋勇反击,凭险抵抗,清军久战不进,区区叛乱,前后用了五年时间,动员了数省之军,前后耗费了一千万两白 银,才勉强解决了——一千万两啊,够疏通十次运河。够重修两次黄河大堤,够重整30万精锐军了。
  又想到隋炀帝二征高丽时。已经胜利在握,但是偏偏杨玄感造反,前功尽弃,耗费的钱米也不计其数,却再无功劳,反而导致了灭亡之 祸,他就阴沉的说着:“下月初,我就要领军攻打永嘉郡了,先生,你是知道的,我们现在这点家底,就算再多凑点,也不过能够使我出五千军打上一个月的仗,我可不希望我出征时,家中着火,结果我只能白白回去,然后就是郡中空虚,士气威望大跌,从此很难再有勃发之力,我寻思有人要闹事,无非那个时间,这是大祸端,决不可姑息,再怎么世家,再怎么德望,难道就应该让他们有持无恐,只能自家造反,不许我灭他满门满族吗?”
  张宣凝并不仇视世家,前提是这些世家至少要安分守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