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 >

第128章

大唐-第128章

小说: 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上,他已经集兵十万,直逼宣城郡,现在杜伏威和沈法兴正联军,正在对峙,圣上北上,至少杜伏威和沈法兴,不成问题。”见杨广露出复杂的神色,斐蕴又说着:“只是,为防万一,臣认为,还是留兵五千在江都,以防不测,圣上有独孤盛、司马德勘、薛世雄三位大将,应该足够了。”
  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北上未必成功,如果全军出城,那后路也没有了。
  杨广当然明白,他若有所思地说着:“斐卿说的是,北上,就不带宫女和诸妃,文官也大部留下,这城,就由斐卿守之。”
  带上宫女妃子,那军队都会拖累,这时当然不可以,斐蕴早知道他会答应,因此低头说着:“臣遵旨。”
  而在这时,会稽郡中,杨宣凝正接见大臣。
  “禀告王上,会稽郡中,工部已经发觉了巨大的铁矿和铜矿,臣已经派专人探察,地确是巨矿。”鲁妙子禀告的说着。
  “是啊,现在私铸成风,以代替旧朝五铢钱,但是此币质劣,逐形成米、布等日
  格大涨,令人束手无策,虽然暂行丝帛为货币,但是推行不易,需要尽量投入一批开元通宝稳定物价。因此铜矿实是大善。”虞绰说着。
  “王上,但是现在人人授田,又抽调大量壮丁为兵,民间实无多少余力,而开矿造钱,人少极多。杨广当年曾在武陵等十二个县内开辟二十多个金场,役民达六十万,死伤无数,却只采得五十多两黄金,废地百里。采矿之官,变成民之贼,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此时。王上还是不可大兴役。”魏征连忙说着。
  杨宣凝听得眉头大皱,起身而走,只能说着:“现在把旧朝的五铢钱熔掉改铸。以弥补铜铁之不足。”
  说到这里,他突然之间灵光一闪,说着:“以后我们,可以掠土人为奴。以充开垦,开矿、建筑之事。”
  “王上,此事不可吧,当年吴主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但是瘟疫。死者十之七八。只掠数千人而归。卫温因此获罪,可见其难。”魏征再次坚持自己的意见。
  “无妨。寡人可以向海贸商人收购外奴,不劳大军前往。”杨宣凝说着,见魏征还要说下去,摆了摆手:“寡人先出一笔金试看,成者继续,不成就止。”
  这其实就是效仿黑奴贸易,不过,这时地官员,可没有后世那种迂腐的道德观,都觉得大善,连魏征见他说试看,也就闭口不说。
  “刘卿,军队都已经召集上来了吗?”
  刘子恭谨的说着:“已经召集上来了。”
  “情况怎么样?”
  “禀王上,兵务精不务多,臣和兵部诸人,以募兵为主,严加选择,淘汰冗赘,以质取胜。又经过训练,此十二万,虽然不敢说天下精兵,也足够扫平南方了。”刘子翊,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他经过了陈、隋,现在事唐,早已经没有多大雄心壮志,只想着再活几年,赶上开国盛事,也可以封爵裂土,因此作事很是用心。
  “很好,那卿以为,我等应该如何呢?”
  “禀王上,杜伏威受过重创,现在还没有恢复,不过,他身经百战,手下精兵不可小看,而沈法兴虽世为郡豪强,拥有宗族数千家,兵六万,但是到底没有经过战争考验,因此,对付二家联军,先破沈法兴为上。”刘子翊三朝为将,战争经验丰富,当下就从容地说着,让在场的人都暗中吃了一惊。
  杨宣凝微笑点头,还在沉吟,这时,下面侍卫送上一报,像这种会议,有人送上,必是急报,杨宣凝拆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喜。
  “罗士信已攻下江夏郡,而竟陵响应,守将方泽滔,率二万军投靠我军,再得飞马牧场五千骑回合,现在罗士信的兵力已达五万。”
  方泽滔,本来历史上,他就是竟陵守将,杨广被杀后,占了竟陵,不过此人虽然取了一个很霸气地名字叫“独霸山庄”,但是实际上不追求划地称王,只是守得竟陵,以等明主出现,好归顺其麾下。
  竟陵本是飞马牧场地粮草提供基地,和之关系密切,因此商秀珣变成了贵妃后,通过影响,又见得杨宣凝声势浩大,因此投靠也不足为奇。
  “王上,罗将军扫平楚地,绰绰有余,可调五千骑兵过来,正好破得联军。”这时,一直闭目养神,不说话地李播说着,自上次受重伤后,他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
  这其实是一个警告和提示,现在罗士信地兵力比例相当大了,不可不防,杨宣凝心内称许,脸上却不作出任何表示,只是点头说着:“也好,方泽滔就归于罗士信帐下,而骑兵调遣于我处,提升罗士信为正三品宣威大将军,攻略楚地。”
  楚地,其实就是以前三国时地荆州,荆州一取,就真正恢复了当年吴国全盛时的版图了,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北上。
  想了想,杨宣凝又说着:“杜伏威和辅公佑当年造反,是为兄弟,当时不分君臣,因此现在事实上在军中形成两大巨头,这很明显会出现严重分歧,我们可以考虑这个因素,就算不能策反,也要引得他们生出间隙来。”
  事实上,他认为,杜伏威这样容易投降,其实和辅公佑的势大分不开,当然,这个世界也是一样。只是辅公佑多了一个魔门背景而已。
  “还有,刘卿的意见很对,沈法兴自身虽然是魔门的人,但是世为郡豪强,拥有宗族数千家,他的兵力。集有六万,但是正因为如此,他有二大弱点,一就是兵力从无大战,第二就是正因为各家出兵,所以军中号令不一,我方必雷霆一击,一下子破开大阵,使其大败而崩溃。因此骑兵和水师,都要调遣,同时攻打吴郡和余杭郡。将其消灭。”杨宣凝冷笑的说着,在地图上划上了线。
  这虽然简单,其实基本上是无解地战略战术。
  此时,整合了巨鲲帮水师、洞庭水师、鄱阳水师。再加上宋阀地水师,水师兵力四万,可所谓南方最强水师,再加上十万大军,召集后近八千骑兵,陆水同时进攻。沈法兴就算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只有死路一条。
  事实上。越是高层越是简单,而复杂的是基层。很简单,如果一千人攻打一县城,那县城本身,周围邻县,县内大族,还有内部人员等等因素,非常复杂,而到了杨宣凝现在的地步,就算以天下为单位,也不过这几块地重要因素,反而非常简单。
  战争是越打越简单,无论胜负都是如此。
  最复杂的反
  层次地战术上,太多因素和变数存在了。
  从这个经验就可以知道,下位者从自己经验出发,以为国家一大,就非常复杂,其实说复杂是很复杂,但是说简单也很简单,关键是棋子的规模不一样了。
  以一人为棋,就算是一个队正处理五十人地关系,也是非常复杂,但是以一郡为棋,其实来回只有几路,以一省为棋,天下不过这区区十几路二十路,而关键只有几路,只要抓住就可。
  因此,上位者和下位者,在个人才能差距上,其实微乎其微,这点不可不知。
  就拿这次的沈法兴来说,在计算中,其实就只有几个因素——杜伏威部、沈法兴部为主要因素,而李子通和隋军为次要因素。
  因此部属针对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没有多少其它的东西。
  “李子通,会有会有变化?”果然,李百药说着。
  “不会,李子通,现在也不过兵力二万,而且,他在江都郡,和我们,隔着余杭和吴郡,你觉得,沈法兴敢于把它放到自己老家吗?再说,就算放了,这点兵力也没有超过我方的预算,能够吃下。不过,我相信,一旦李子通得了圣上北上的消息,他的第一注意力,就是攻下空虚地江都,那可是大城,人口众多,得了,他才有挣扎地本钱,这时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而联合起来攻打于我方。”刘子解释地说着,在这时,他才真正露出了久于战事的老将风采。
  “王上,现在我们只要地时间,长安守不了多少时间了。”李播身为宰相,考虑的问题更在于远方:“李阀为世家,长安一落,关中就降,只怕只要一年,就可整顿完毕,那时,以关中人口和财富,起兵三十万绰绰有余,那时,如果我们还没有打败三家,统一南方,那就被动了。”
  “说的也是,天下其实最多分成十块,李阀如取关中,实是得了其中一块,而且还是兵力最多,财富最足的一块,攻打其它版块,就是水到渠成,泰山压顶了。”杨宣凝感慨地说着。
  越是到这个时代进行研究,才发觉建立在获得关中基础上的李阀,基本上处于不败之地,关中八百里,肥沃异常,粮食足够,人口又多,因此随时可起兵二三十万,而且可以放心远征,不用担心内部问题。
  而原本这时,周围无论是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都没有能够占领一块,并且进行整合,因此无论兵力上,政治上,经济上,都远是不如。
  王世充全盛时,洛阳兵力不满五万,而窦建德全盛时,出兵也不过十几万,而李阀,动不动就是二三十万。
  李世民之功,无非就是财大气粗而已,仔细查看作战规模和粮食供应,都可以看见,李世民每战基本上都占有大量军事和物资上的优势,而且还有着压倒性的政治助力,这还不胜,那李世民,当真是笑掉大牙的庸将了。
  如果说到隋末争霸中,针对李阀的相对公平地战争,那就是还没有取下关中时,和薛举地一战了,其实这时,李世民方面拥兵十五万,而薛举所有兵不过十三万,再加上李阀是世家,职业将门不计其数,又得了长安,而薛举不过是一个小官出身,可所谓天地地利人和尽在李阀手中。
  但是,就因为占地优势不大,没有绝对优势来开个灿烂夺目的金手指,真实地历史上,李世民就因此被打的大败,而李阀吓的屁滚尿流,长安震动,如果不是薛举突然之间“病死”,那关中归属,天下的归属,就很成疑问了……这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李世民到底有多少本事。
  可是,千古一帝的美名,使人人眼睛瞎了,无需分析就喊着李世民厉害,却没有人真正分析每一战二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
  想到这里,杨宣凝露出了不屑的神色,这种千古一帝,当真是花架子,严格的来说,李世民无论是军事政治谋略,都只是中人之姿。
  不过,这里的讨论还在继续:“圣上北上,不知能够还都不?”
  “圣上现在已集了薛世雄三万精兵,又是北上还都,军心可用,因此李密估计是拦不住了,就算拦住,也必元气大伤,瓦岗军也就完了,只要圣上北上,那南方大局已定,结果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虞绰叹的说着:“那时,就算关中被李阀取下,也是根基不稳,威望不重,瓦岗军第一选择,就是我军,肯定大半必归于我军,至于李密个人意见,也不重要。”
  “那洛阳城,就是王世充了,此人毕竟是身经百战的统帅,就算洛阳变成一座孤城,至少亦可守一年半载。”
  “这样就看窦建德的发展了,如果窦建德能够在今年发展迅速,那北方就是李阀、窦建德、还有其它几个并立的局面,如果窦建德发展不迅速,那我方就可北上了。”
  李播摇头说着:“这是下策,我方夺取洛阳,也必付出代价,再说,南方整合也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仓促北上,没有辛苦经营,就算战胜了,也必须面对突厥联军,可能又不得不退回南方,把北方让给胡人,只有经营数年,强兵之后,才能打败突厥,统一天下,因此目前几年,坐山观虎斗是最好。”
  杨宣凝深知此中关键,不过不想继续说下去了,洒然笑的说:“看来大家都胸有成竹,寡人真是欣慰,这些以前再说,只有取得江都,我们才能统一南方,并且夺取洛阳。”
  诸臣顿时不再辩论,轰然应诺。
  ♂第二卷 一刀转战三千里♀
―第九十三章 … 兵法正道―
  月十一日,凌晨,杨宣凝已起身练刀,他这习惯,数改。
  虽然说现在他已经是一流高手,但是始终没有能够突破宗师境界,但是有着邪帝舍利六成元精,再不成宗师,实是可笑,所以虽然登基为王,但是每天总花上二个时辰,潜心武道和刀道,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霸刀需血战天下才可得益,而杨宣凝已经不可能,因此他一直潜心研究黄庭经,以及各家送上来的武功秘籍,虽然多是二流,偶然有一流,但是也借鉴良多。
  无论如何,他的武功还在缓慢提升,这就足够了。
  随着他阅历的不断提升,所领悟的精义,也运用在刀法上,慢慢的,刀法渐渐脱离霸刀的范围,而具备了杨宣凝自己的刀意。
  凌晨一个时辰,练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