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服饰天下 >

第95章

服饰天下-第95章

小说: 服饰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陈楚很快就想到一些失败例子。不是每间网店都适合这样玩的,一些没有任何特色的店铺,跟风使用精美的包装、提供赠品等方法进行品牌化运营,但到最后很有可能平白增加网店开支,甚至进入亏损状态中。
  就像本身条件比较好的女人,经过精心打扮后会越加光彩照人。但是,一些长相比较差的人,无论如何装饰也没办法改变其本质。
  想到自家网店的情况,陈楚无奈地摇了摇头。到目前为止,他们网店日均出货量还不到七十条。有了养儿自然不能忘记亲儿子,陈楚现正在寻找合适的团队,负责网络零售方面的事务。
  三四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供货给惠姨的样版终于制造出来。陈楚叫人把裤版拿给惠姨过目时,惠姨对裤子的生产质量很满意,双方就此达成供货协议。
  三天后,齐系舟向陈楚打了一个电话报喜:“陈老板,好消息啊,威叻男装那边,减少了对我档口的仿板。”
  听到这个消息,陈楚先是感到意外。想到前一段时间,自已断掉威叻男装的一条销路,陈楚由不想道,这件事会不会与此有关呢?
  从威叻男装想到捷华制衣厂,陈楚轻屑笑了一声。
  捷华制衣厂已经翻不起什么风浪。前世,捷华制衣厂在二零零五年就有衰落的迹像,只来自于非洲市场的大量订单掩盖了这个事实。等到林海停止和捷华厂合作时候,捷华制衣厂就像退潮的裸泳者一般,露出真实的面目。然后就在二零一二年时,张海潮父子在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的情况下,更是将捷华制衣厂关闭退出制衣行业。
  这一世,没有林海的支持,捷华制衣厂的衰落一定比前世来得更早!
  十二月一号,供给惠姨的第一批货物已经生产出来。
  生产车间内,陈楚随机而认真地检查了三四十条裤子。当看到这批货物的质量比起其他的国内网市场货和非洲货要高一个档次后,陈楚由不得松一口气。
  一些制衣企业不是不想生产高质量的裤子,而是以他们的实力,根本就没法生产这样的裤子!
  以楚歌制衣厂生产这一批裤子为例。陈楚为了生产这批裤子,专门从二三组生产线工人中,选出生产技术较好的熟手们组成一个新的车组。原本,陈楚还担心工人本身技术不过关,达不到他的质量要求。但现在看来,他们生产出来的裤子质量,比陈楚预期中还要好一些。
  在制衣厂能生产出更高质量的货物后,陈楚决定进入像十三行、还有火车站之类的中高档批发市场。
  服饰业内人士很清楚一个事实。自从进入二零零二年后,中国服装制造业的产能就开始过剩。这样的过剩,是从制造到零售每一个环节的过剩。比如说四年后,某体育服装品牌的库存就达一个惊人的地步(有行内人士认为其库存可供两年销售),为了去库存化,这个品牌不惜将货物以白菜一样的价格抛售出去,导致连续二三年财务报表都亏损数亿人民币。而到二零一三年时,很多服装品牌都爆出库存高企的消息。生产过剩,竞争激烈,也是陈楚当初远走非洲开拓市场的原因。
  陈楚以前没有进入线下中档批发市场,是因为这是一个比低档批发市场产能更加过剩、竞争更大的批发市场。
  任何消费品都是越是高档,中间环节利润就越大;据未经证实的消息,六元成本价的剃须刀,零售终端的价格是十二元,中间差价是二倍;十元制造价格的剃须刀,零售终端的价格是三十元,中间的差价是三倍;五十元制造价格的剃须刀,终端的零售价格是四百元,中间的差价是八倍!
  有服装行业也是同样的情况。就像现在的陈楚,他生产低档产口赚的就是辛苦钱,但生产中档产品后,利润率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加!
  绝大数的制造厂家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绝大多数制衣厂都有生产高档货市场的**,但是他们有一部分因为本身产品质量不过关,没能进入这个市场;另外一部分,却因为这个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进入后又只能退出这个市场。
  现在楚歌制衣厂既然有生产中高档货物的能力,陈楚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市场。
  也是时候到羊城批发市场去逛一逛,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批发商了。
  正当陈楚在制衣车间查看货物时,电话的铃声却是突然间就响起来。
  “楚哥,你现在哪里?现在能回办公室吗?非洲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接通电话后,传来冯希凡的声音。
  “好的,我马上下去!”陈楚说完话,就盖掉电话。
  办公室内。
  冯希凡正坐在电脑前,对着电脑屏幕看着什么。
  陈楚推门进来时,冯希凡向着陈楚招了招手,道:“楚哥,我们发往非洲的一批休闲裤,码数好像出现了一点问题!”
  陈楚来到冯希凡身后,低头看着屏幕上那一张图片。
  屏幕上是一张从非洲发送回来的图片。图片的办公桌上摊放着一条咖啡色的休闲裤。那条休闲裤的裤头处,吊牌上显示的码数是三十八码。但是,裤头处摆放着卷尺上显示的码数,却只是二十八码!
  一条裤子,足足相差十个码数!
  陈楚眉头轻轻挑起。码数越大裤子用料越大,花费随之就越大,这位批发商为了赚更多的黑心钱,很明显已经修改过码数!
  “楚哥,据在非洲的店长汇报,这一批货有很多货物原本都是二十八码的,现在却全部改
  成三十八码!”冯希凡在一旁解释道。
  “这一批货是在哪里采购的?”陈楚问道。
  陈楚从非洲回来后,就开始利用非洲已有渠道销售其他裤装品种。不过,因为制衣厂产能限制,所以他们没有生产这些裤装品类。现在,其他裤装品类是制衣厂采购员们,向其他生产厂家和批发商采购的。
  “我查过出货单,这些裤子像是从河沙批发市场兴恒批发行采购的。”冯希凡道。
  陈楚双眼微微一眯,提出一个自已正在酝酿的计划。
  “冯希凡,我们也时候开第二家制衣厂了!”


第167章 :离山工业区

  “楚哥,你准备开第二家制衣厂?”冯希凡竖起眉头,扬声问道。
  “没错,我准备到粤省北部或者邻近省份开第二家制衣厂。”陈楚道:“这家制衣厂,我准备用来生产其他服装品种的。”
  有非洲市场的支撑,陈楚就算是开第二家制衣厂也不愁没有销路。
  如果有第二家制衣厂,今天也不会出现现在这一种事。
  陈楚的未来计划自然不会局束于服装制造。但在现阶段,他肯定不会放弃制衣这一块业务。
  在服装行业中,制衣环节利润最低的。很多制衣厂发展成服装品牌后,都会放弃制造业务;但是,也有一些服装品牌,采用“自产货物+对外采购”的方式经营品牌。
  以制造业起家的陈楚,就准备采用第二种发展模式。在上塘镇的牛仔制衣厂,陈楚决定再进行二到三轮扩张确定最终生产规模;完成最后的扩张后,销售终端出货量那怕出现爆发式增长,陈楚也不会再扩张,他会向其他制衣厂下生产订单。
  陈楚准备成立的制衣厂,主要是生产其他服装品类。这些服装品类包括衫衣、女装连衣裙、其他裤装等。这间制衣厂是陈楚成立的第二间制衣厂,也将会是最后一间制衣厂。
  在陈楚看来,很多货物虽然可以交给其他制衣厂加工生产;但一些急需货物,还是得要交给自家制衣厂生产。
  现在,楚歌制衣厂销售终端大约有33%的货物是自产货物。陈楚估计随着产能的增加,这个数字会在短期内会攀升;但楚歌制衣厂停止扩张后,随着销售终端销售量的不断增加,这个数字将会慢慢下降到20%、10%甚至更低的数值。
  “楚哥,你要是想到外省开制衣厂的话,我劝你还是断了这份心思!”冯希凡摇了摇头,显然不太认同陈楚的做法。
  “希凡,为什么这样说?”陈楚笑着反问道。
  “楚哥,你很难找到像羊城或者莞城这样开制衣厂的好地方。”冯希凡脸色很认真地道。
  “珠三角倒是一个好地方……”陈楚也是不无感叹。
  在陈楚这样的中小企业主看来,东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就是资本的乐土。这两个地方有着很多内陆地区所没有的竞争优势。
  比如说完整的产业配套措施。以服装为例,服装生产的配套供应链差不多全部留在粤省,陈楚如果进入内陆开设制衣厂,配套供应链很有可能会跟不上。
  比如说销售渠道。在珠三角制造业中,一直有“前店后厂”的说法,香江作为前店负责接单;而珠三角作为后厂生产货物。这种合作模式在很多珠三角制造业主看来很不公平。他们负责制造这个最苦最累的环节,但到最后还是作为贸易商的香江人占据更多的利润。一直以来,很多中小企业主都想改变这种“不公平”的格局,但直到二零零八年后这种格局才产生松动。
  服装制造行业的销售渠道也是如此,羊城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全国各地的批发商习惯到羊城寻找货源、批发货物。在这种惯性下,一些粤省邻近的制衣厂其货物要走向全国,也必须要通过羊城服装批发市场。
  再比如说政府的行政服务。很多投资实业的商人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中小企业群体较为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相对而言视野和眼光更加开阔,往往更善长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事务。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主在投资时相对更加安心。很多企业主到内陆投资,往往担心当地政府随时会“变脸”,比如说曾经许诺的优惠条件突然取消,比如说突然间多出来的某些行政收费等。
  相对而言,沿海发达地区条件的确比内陆地区要好,但是,沿海地区的竞争优势还是在不断地慢慢地消失。
  相对较高的房屋土地租金,越来越高的人工成本……劳动密集形产业在沿海地区的利润变得越来越低。等到二零一四年时,已经有不少制衣企业向内陆迁移。所以,陈楚决定提前二三年时间,将第二间制衣厂布局到内陆地区。
  “楚哥,第二间制衣厂你准备开在哪里呢?”冯希凡问了一个较为关心的问题。
  “暂时还没有确定,有可能在粤省之内,也有可能在粤省外。”陈楚笑一声,道:“不过,离羊城的距离绝对不能超过四百公里。”
  如果超过这个距离,计算到管理、物流运输等各方面成本,陈楚觉得还是在羊城开设更加的划算。
  “这一段时间,就由你负责厂里的事务。”陈楚对冯希凡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陈楚得去实地考察,找到建立第二间制衣厂的合适地点。
  陈楚要开设的这间制衣厂,在初期大约是二百人规模;等到合适时机,陈楚才会扩大制衣厂的生产规模。
  “没有问题,你忙你自已的事去吧。”冯希凡摆了摆手,出声道。
  陈楚点头,看着那张出货单上恒兴批发行的电话,马上就拔打过去。
  恒兴批发行做这样的事,陈楚总得让他们放一些血吧!?
  二天时间很快就过去。
  在这二天的时间里,在陈楚以货不对版为由威胁退货后,恒兴批发行也做出一些让步,将部分的货款打回给楚歌制衣厂。
  与此同时,陈楚通过网络查找粤北、湘南、桂东等地一些县市的情况。
  这一天,当陈楚在网上搜索和粤省交界花兰县资料时,很意外地看到一条信息。
  “花兰县投资推介会?”陈楚看着那个标题,由不得念出来。
  这条新闻是在j省花兰县政府网站上的。新闻的大意,是花兰县政府将会在十二月五号,在羊城天商酒家会议室举办投资推介会,望有志于投资花兰县的投资商参与云云。
  陈楚脑海中想到关于花兰县的一些资料。
  花兰县是j省的一个贫困山区县,全县八成土地面积是山区,总人口一百三十万人,因为经济不发达,辖区内很多青壮年都到珠三角务工。
  陈楚查看一下地图,花兰县虽然地处山区,但交通条件并不差。从羊城通往j省省府的高速公路,就从这里通过。陈楚继续看着地图时,发现附近二三个山区市县想要进入高速公路,必定要从花兰县通过。
  仅仅从交通情况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地点。
  陈楚看着推介会举办方的电话号码,马上就拔打电话过去。
  “喂,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对面传来一阵年轻的女声。
  “你好,请问是花兰县投资推介组委会吗?我想参加推介会,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吗?”陈楚出声问道。
  “您好,先生,如果你想参加推介会的话,可以先把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